(doc)-《祺创太阳能光电技术公司程序文件汇编》(68页)-程序文件_第1页
(doc)-《祺创太阳能光电技术公司程序文件汇编》(68页)-程序文件_第2页
(doc)-《祺创太阳能光电技术公司程序文件汇编》(68页)-程序文件_第3页
(doc)-《祺创太阳能光电技术公司程序文件汇编》(68页)-程序文件_第4页
(doc)-《祺创太阳能光电技术公司程序文件汇编》(68页)-程序文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布QCB西安祺创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天祺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企业管理标准QCB/B0010262010程序文件汇编版本第一版第1次修订批准2012年10月22日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发放编号20121022发布20121022实施西安祺创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天祺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程序文件目录序文件名称文件编号主控部门1文件控制程序QCB/B0012012行政人事中心2记录控制程序QCB/B0022012行政人事中心3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控制程序QCB/B0032012行政人事中心4管理目标、指标的测量分析改进控制程序QCB/B0042012行政人事中心5信息交流控制程序QCB/B0052012行政人事中心6管理评审控制程序QCB/B0062012行政人事中心7人力资源控制程序QCB/B0072012行政人事中心8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QCB/B0082012制造部9产品实现的策划控制程序QCB/B0092012技术研发部10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QCB/B0102012营销中心11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QCB/B0112012技术研发部12采购控制程序QCB/B0122012采购部13生产和服务过程控制程序QCB/B0132012制造部14顾客财产控制程序QCB/B0142012营销中心15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QCB/B0152012行政人事中心16运行控制程序QCB/B0162012制造部17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QCB/B0172012制造部18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QCB/B0182012品管部19顾客满意度控制程序QCB/B0192012营销中心20内部审核控制程序QCB/B0202012行政人事中心21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QCB/B0212012品管部本资料来自企业管理资源网WWWM448COM本资料来自企业管理资源网WWWM448COM22环境绩效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QCB/B0222012行政人事中心23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QCB/B0232012行政人事中心2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QCB/B0242012品管部25数据分析控制程序QCB/B0252012行政人事中心26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QCB/B0262012行政人事中心文件控制程序QCB/B00120101目的及适用范围对公司与产品质量和环境运行控制过程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管理体系运行的各个环节(部门和人员)都能得到和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本程序适用于全公司管理体系运行涉及的所有文件和资料的识别与控制。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程序中引用而构成本程序的条文。本程序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21GB/T190002008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2GB/T190012008管理体系要求23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3术语与定义31本程序所采用的术语符合GB/T190002008管理体系基础术语和GB/T240012004/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的规定。32文件信息及其承载媒体。33规范阐明要求的文件。4职责41行政人事中心是管理体系运行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管理体系文件的发放、回收、作废文件的销毁等实施控制,包括适用的外来文件。42研发技术部负责产品技术文件的归口管理。4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业务文件的编制,并协助行政人事中心对本部门的文件进行控制和管理。5工作程序51公司管理体系文件主要包括511管理手册512程序文件513技术类作业文件(包括操作规程、检验和试验规程等),由技术研发部负责管理;管理类作业文件(包括管理制度、管理规定等)由行政人事中心负责管理;514外来文件(包括经公司认可的国家、省、市适用的法律法规、文件规定等)由行政人事中心负责管理。515记录是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文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其控制执行QCB/B0022010记录控制程序规定。管理体系文件分为“受控”和“非受控”版本,内部使用和对认证机构发放“受控”版本,需要对其他相关方发放时,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放“非受控”版本。52文件的编号原则521管理手册的编号为QCB/A001(手册批准年号);522程序文件的编号为QCB/B(文件顺序号)XXXX(文件批准年号);523作业文件的编号为QCB/C(文件顺序号)XXXX(文件批准年号);524外来文件(法律法规、标准类文件)沿用原文件编号;53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531管理方针、质量目标、环境目标和指标由总经理批准后发布。532管理手册由行政人事中心组织编写,有关部门会签,填写“文件会签单”,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533程序文件由归口管理部门组织编写,有关部门会签,填写“文件会签单”,管理者代表批准发布。534作业文件技术类的由技术研发部组织编写,管理类的由各业务部门组织编写,部门主管领导批准。535外来文件由行政人事中心收集、汇总,管理者代表确认,并按本程序410条款规定实施控制。536文件的批准以在文件原件上签字表示有效,行文后以红头文件或加盖公章表示有效。54文件的发放541经批准的文件由行政人事中心安排相关人员培训,培训后开始实施。实施日期由文件批准人确定。542行政人事中心按“文件会签单”确定的文件发放范围,编制“文件发放登记表”,并按“文件发放登记表”发放文件,文件接收人在“文件发放登记表”中签收。543本部门内执行的文件,由各部门发放,也应填写“文件发放登记表”,文件接收人在“文件发放登记表”中签收。55文件的使用控制551行政人事中心编写“公司受控文件清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受控文件清单”内容包括文件名称、文件编号、实施日期等。552文件持有者将所有文件分类存放在干燥通风,安全的地方,有责任保持文件的清晰、整洁,不得在受控文件上乱涂画改,影响文件要求的正确表述。不得私自复印和外借,调离工作岗位时须交还发文部门,办理核收登记。553文件在使用中破损、遗失需补领时须写出申请,说明原因,经部门负责人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补发。破损文件换发时应采用原文件的受控编号;遗失文件补发时应重新编发受控编号,并注明原编号文件作废。554如公司内部员工需要暂时借阅受控文件时,应经文件批准人同意后在行政人事中心办理借阅手续,填写“文件/记录借阅登记表”并如期归还。56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的控制561文件的更改,由原编写部门提出申请,填写“文件更改审批单”,按原审批手续进行审批,由行政人事中心实施更改。562行政人事中心按原“文件发放登记表”中所记载的部门和发放数量进行逐一更改,确保所有发放的文件都得到正确的更改。563文件的更改方式划改(将更改前的内容用“”划去,并在其上方填写更改后的文字);换页(去除文件中欲更改的作废页面,换上更改后的页面);换版(将整个文件进行更换)。564经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同意,对外提供的“非受控”文件,不受文件更改的控制。57受控文件的作废与销毁561文件的原稿由行政人事中心保管,“文件发放登记表”由文件发放部门保管,各部门所使用的文件应由专人管理,文件应有编号和发放号标识,以利于存取和查阅。562失效或作废文件由行政人事中心按原“文件发放登记表”的发放数量回收,并填写“作废文件/记录销毁记录”,经文件批准人批准后销毁,同时在“受控文件清单”中将所销毁文件注销。563因为某种原因需保留的任何已作废的文件行政人事中心负责保管存档,文件上应有“作废保留”标识,防止作废文件的误用。58文件的评审581每年管理评审时应对管理手册的适宜性、有效性进行评审。582各部门对本部门使用的文件结合平时使用情况,进行适时评审。583当文件所依据的标准、顾客需求、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行政人事中心应及时组织各部门对管理手册的适宜性、充分性进行评审,必要时予以修改,按本程序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584经评审认为文件存在适宜性问题时,应对文件进行更改或换版修订。59文件的换版591文件经多次更改,或经评审决定需要进行的大幅度修改时应进行换版。新版本的编写、审批、发放、使用以及作废版本文件的回收等,均应按本程序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592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在内容里的页眉处用版次标识文件的版本和修订状态,版次采用第版第次修订表示。510外来文件的控制5101各部门通过与政府主管部门、总公司、行业协会、出版单位、书店建立联络渠道或上网查询等方法收集与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将信息反馈行政人事中心,由行政人事中心填写“外来文件清单”由管理者代表批准,行政人事中心将文件发至相关部门贯彻执行,填写“文件发放登记表”。5102当法律、法规和标准更新时,行政人事中心应及时获取最新版本,并对照“文件发放登记表”换发各有关部门的作废版本文件,在“外来文件清单”中予以记录。511文件保密规定公司所有文件未经管理者代表的批准不得复制、借出和发表;涉及到专利、企业机密和技术保密性较强的文件和资料,必须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提供给第三方。512公司的有效文件以纸张为载体,其他载体形式文件也应按照上述规定执行。6支持性文件及记录61文件会签单62文件发放登记表63受控文件清单64文件/记录借阅登记表65文件更改审批单66作废文件/记录销毁记录67外来文件清单本程序最终解释权在行政人事中心。编制行政人事中心审核记录控制程序QCB/B00220101目的及适用范围对公司所有记录进行管理,以提供符合标准要求和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并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本程序适用于管理体系运行涉及所有记录的控制。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程序中引用而构成本程序的条文。本程序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21GB/T190002008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2GB/T190012008管理体系要求23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3术语及定义31本标准所采用的质量术语,符合GB/T190012008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的规定。32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文件。4职责41行政人事中心负责管理体系记录和管理体系运行记录的归口控制。42制造部负责产品生产业务记录的归口控制。工程部负责产品安装业务记录的归口管理。4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记录的填写、保存等管理。5工作程序51记录分类511原始记录产生于产品开发、生产和服务生产现场,是管理活动日程最原始的凭证资料,要求符合实际,具体可操作,记录要正确、及时、清楚、真实。512基础性记录主要包括各种经过初步整理,汇总的记录或反映实物质量状况、环境运行情况和各种管理活动的数据、文字资料。如各类分析报告、会议记录、统计资料等。513综合性记录主要指各类报告,这些报告比较完整的记录了某项活动过程。要求有记载、有数据、有过程、有分析、有结果,必要时还提出改进建议或方案等内容。如管理体系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产品开发、生产和服务质量分析表、顾客满意度调查报告等。52记录表样的设计管理体系运行记录表样由行政人事中心进行设计,产品实现记录表样由技术研发部进行设计,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布使用。53记录标识531质量记录表样,应在行政人事中心备案,行政人事中心负责编制“全公司记录清单”,清单内容包括记录名称、记录编号、保存期限、保存地点等内容,管理者代表审批。532记录的编号原则QCB/D(记录的顺序号)533行政人事中心对记录编号登记、标识以后,各部门方可使用。54记录填写要求541记录必须由实施活动的授权人员亲自填写,使用规定的表样内容。542因某种原因记录中不填写的项目,在空格内画“”表示,各相关栏目负责人签名不允许空白,填写人签写全名、日期。543记录应使用兰、黑水填写,特殊情况可用红墨水书写。填写完的记录不得随意涂改。若因笔误或计算错误需修改原数据时,应采用单杠划去原数据,在其上方写上更改后的数据,加盖或签上更改人的印章或姓名及日期。544记录要求必需及时、真实、内容完整、字迹工整、语言规范、用词准确,严禁使用模糊词语或编造。545记录使用部门应保持记录的原始状态,不得缺损。55记录的管理551行政人事中心负责收集、汇编各种记录的样本。552各部门记录必须保存在安全、干燥的地方,注意做好防火、防潮、防蛀等工作,保证记录完好、易检索,满足可追溯性要求。553记录由填写部门负责整理,每个订单结束后将不同类别的记录按产生的顺序分别装订成册,封面注明记录名称、编号、启用年月和保存期等,贮存于专门的档案柜内,以便于检索,贮取方便。56记录借阅和处置561记录的借阅必须经记录保存部门领导批准,并填写“文件/记录借阅登记表”。562记录需要复印时,应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方可复印;563按合同规定的范围和时间,记录可提供给顾客或其代表评价时查阅,但应按规定办理借阅手续;564记录保存期满需要销毁时,应填写“记录销毁清单”,经领导批准后由两人以上实施销毁。57记录表样内容的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QCB/B0012010要求。58记录的形式除纸张形式外,还包括软件、光盘、照片、标准样品或其他电子媒体为载体的形式记录。对承载媒体不是纸张的文件经主管负责人审批后均可作为产品符合性和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对其控制也应按照上述规定执行。59“记录清单”和“记录销毁清单”由行政人事中心永久保存。510外来记录(如供应商、外包商提供的有关采购物资和分包工序的相关记录),由采购部和工程部分别负责审核、验证、收集、保存。6支持性文件及记录及记录61记录清单62记录销毁清单63记录移交单63文件/记录借阅登记表64文件控制程序本程序最终解释权在行政人事中心。编制行政人事中心审核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控制程序QCB/B00320101目的及适用范围及时获取、识别、更新和贯彻适用于公司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渠道。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关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管理。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程序中引用而构成本程序的条文。本程序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21GB/T190002008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2GB/T190012008管理体系要求23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3术语及定义本标准所采用的术语,符合GB/T190012008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的规定。4职责41行政人事中心负责收集、识别质量、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负责组织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学习和培训,组织相关部门检查、指导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执行情况。42各部门负责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5工作程序51与公司相关的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包括511国际公约;512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及各部委规章;513陕西省环境保护法规、规章、标准;514开发区环境保护法规、规章、标准;515本市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516执法(相关)部门的通知、公报等其他要求;517行业规范。52获取的方法行政人事中心应经常将从省级、市级环保部门获取的相关的国家及地方最新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通过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出版机构、图书馆、书店、专业性报刊杂志、咨询机构、认证机构等渠道补充,以保持对法律和其他要求变化的及时跟踪。53选择、确认、分发531行政人事中心选择、确认所获取的各类法律、法规、标准及要求的适用性,“法律法规和要求一览表”,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将一览表中的文件汇编成集,由行政人事中心发放到各相关部门。532行政人事中心保存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原件,当上述外来环境文件更新或增加时,及时修正“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一览表”。将新的内容补发至相关部门,并对旧的原件做相应标识。54执行(准则)541对于污染物排放等环境标准,公司依据国家、省、市各级中要求最严的执行。542各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一览表”所引述的内容进行各项环境管理活动,由行政人事中心对各部门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认,填写“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检查表”。6相关文件及记录61文件控制程序62环境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63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一览表64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检查表本程序最终解释权在行政人事中心。编制行政人事中心审核管理目标、指标的测量分析改进控制程序QCB/B00420101目的及适用范围本程序适应于对公司质量目标和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目标、指标控制。管理体系运行和运行涉及的产品生产及服务过程的监视、测量、数据分析、改进、包括采用统计技术的控制。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过程中引用而构成本程序的条文。本程序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21GB/T190002008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2GB/T190012008管理体系要求23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3术语及定义本标准所采用的术语,符合GB/T190012008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的规定。4职责41总经理批准公司质量目标、环境目标和指标,提供实现质量目标、环境目标和指标所需的资源,组织质量目标、环境目标和指标评审;42管理者代表组织公司及部门质量目标、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制定和贯彻落实;43行政人事中心是质量目标、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各部门质量分目标、环境分目标和指标实施情况和公司质量目标、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44各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考核本部门的质量分目标、环境分目标和指标,并定期向行政人事中心报告实施情况。5工作程序51质量目标和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目标、指标的分解、落实与控制511行政人事中心依据公司管理手册提出的质量目标和环境目标、指标,于每年初组织各部门制定“各部门年度质量分目标和环境分目标、指标及措施计划”。内容包括当年质量分目标和环境分目标、指标及指标、考核办法、考核频次等。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下发公司各部门执行。512各部门和结合本部门承担的职责对公司质量目标和环境目标、指标进行分解、量化、落实。按考核频次要求将质量分目标和环境分目标、指标实施完成情况书面报行政人事中心汇总备查。513行政人事中心对各部门上报的质量目标和环境目标、指标完成状况进行汇总分析、并组织抽查核实。对于未完成质量目标和环境目标、指标的单位进行考核,并组织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公司年度质量目标和环境目标、指标的按期完成。52过程的监视和测量521公司在策划管理体系时,建立了内审、管理评审、产品检验、不合格品控制、工艺纪律检查、顾客满意度调查测评和售后服务、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控制、环境运行控制、合规性评价等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采用适宜的方法对公司管理体系运行及涉及的产品设计、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当时进行测量以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确保公司质量目标和环境目标、指标的实现。522行政人事中心负责内审、管理评审控制程序要求,定期组织对公司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监视和测量。并负责根据监视、测量和评审结果组织制定纠正、预防和管理体系的改进措施,确保公司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523制造部按工艺纪律检查、产品检验规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等文件要求,组织对产品生产、交付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根据监视与测量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524营销中心按照产品要求评审与顾客沟通、顾客满意度调查测评和售后服务控制程序要求,采取回访、企业调查、测评等形式监视和测量顾客对本公司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控制的感受、评价及意见。通过监视和测量寻求改进的机会,以持续满足顾客的要求。53信息与数据的汇总分析531公司各部门在进行上述监视和测量活动的过程中、包括质量目标和环境目标、指标的实施过程中,应按照各自承担的质量职责,负责本部门质量、环境信息与数据的汇总分析工作。内容包括顾客方面的信息。由营销中心负责收集、汇总、分析。主要有顾客需求信息、顾客回访信息,售后服务信息和顾客满意度调查测评报告等。产品质量信息。由品管部负责收集、汇总、分析。主要有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优良率、产品质量分析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信息等。过程控制和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的信息。由行政人事中心负责收集、汇总、分析。主要有内审报告、管理坪审报告及管理体系改进措施实施状况的信息。供方产品和过程控制的相关信息。由采购部负责收集、汇总、分析。主要有采购产品合格率、合格供方控制状况信息等。532行政人事中心通过收集各部门质量目标和环境目标、指标完成情况月报和管理评审输入资料,对全公司信息与数据进行汇总统计。533公司各部门和车间通过上述相关信息与数据的汇总分析,不断寻求改进机会,确保公司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性。54统计技术的应用541公司各部门在进行上述监视和测量活动以及信息与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应积极采用统计技术的方法。542为了不断提高公司职工统计技术应用知识和扩大统计技术应用范围,行政人事中心应加强对统计技术应用的普及培训和对应用单位实施人员的专题培训。543统计技术应用部门应将统计技术的应用状况和效果报行政人事中心汇总。行政人事中心应加强对统计技术应用业务的指导,并不定期地对其应用效果进行监督检查,以不断提高公司应用统计技术的有效性。6支持性文件及记录61内部审核控制程序6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63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6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65顾客满意度控制程序66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67运行控制程序68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方案管理办法69目标指标分解表610目标指标完成情况检查表本程序最终解释权在行政人事中心。编制行政人事中心审核信息交流控制程序QCB/B00520101目的及适用范围保持在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层次之间就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协商和沟通,确保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适用于对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中所产生的各种内、外部信息的交流控制。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过程中引用而构成本程序的条文。本程序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21GB/T190002008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2GB/T190012008管理体系要求23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3术语及定义本标准所采用的术语,符合GB/T190012008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的规定。4职责41行政人事中心负责公司内部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并记录存档。负责与上级环保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进行交流。42营销中心负责与顾客相关的重要环境因素控制要求的交流与响应。43各部门负责相关业务范围内对应的相关方信息的收集,并及时受理与传递。5控制程序51内部信息包括以下内容511正常信息,包括管理体系文件及体系运行中产生的信息;512不符合与异常信息,如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等;513紧急信息,如出现火灾等情况下的环境信息与记录。514其他内部信息。52外部信息主要包括521上级主管部门(政府机构、上级公司)及第三方认证机构等检查和审核的结果及反馈信息;522相关方的反馈,包括抱怨等信息;523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524其他外部信息。53信息交流的途径口头、电话、网络或书面文件,以及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通讯及宣传工具。54内部信息交流的实施541会议沟通每月召开一次总经理办公会,由总经理主持、副总经理及相关人员参加。会议内容主要通报上月工作情况,提出本月工作要点以及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等,行政人事中心做好会议记录。不定期召开质量、环境信息分析会议,由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主要内容为通报一段时间内产品质量信息、环境运行控制信息和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有关信息。行政人事中心做会议记录各部门业务工作会议及生产调度会,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进行。由部门负责人主持,会议内容根据工作需要确定。542文件简报的沟通公司文件、简报、黑板报、宣传栏等由行政人事中心负责。简报需经总经理批准。主要内容为工作情况通报、产品质量、环境运行控制和管理体系运行情况通报、员工奖罚决定通报等。543其它沟通方式除上述沟通方式外,各部门和职工之间还可采用电话、谈心、对话、家访等方式进行内部沟通,以加强部门之间、职工之间不同层面之间的信息交流、感情交流和工作交流,以促进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55外部信息交流的实施551行政人事中心负责各级上级主管部门及第三方认证机构等检查、审核结果及反馈信息的收集,并传递到相关部门,当检查结果或审核结果出现不符合情况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处理;552环境法律、法规的收集和传递,详见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获取与识别控制程序;553制造部负责对材料供方、废弃物处理方、外包方等进行信息交流,对其环境施加影响;营销中心负责与顾客的信息交流,以满足顾客要求;对来自上述相关方抱怨的处理,详见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当对方有要求时,应在规定时间内予以解决或答复;上述相关方反馈的其他信息,由对应部门以“信息联络处理单”传递给行政人事中心,由行政人事中心组织处理;554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其他类信息,以“信息联络处理单”形式反馈到行政人事中心,由行政人事中心负责分类、整理,并根据需要传递到相关部门。6相关文件及61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62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63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获取与识别控制程序64会议记录及签到表本程序最终解释权在行政人事中心。编制行政人事中心审核管理评审控制程序QCB/B00620101目的及适用范围控制公司管理体系的评审活动,确保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包括对管理方针、目标和指标的评审。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程序中引用而构成本程序的条文。本程序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21GB/T190002008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2GB/T190012008管理体系要求23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3术语及定义31本标准所采用的术语,符合GB/T190012008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的规定。32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为确定管理体系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而对管理体系所进行的系统的评价。4职责41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工作,批准管理评审报告。42行政人事中心负责管理评审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工作,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负责管理评审的记录和编写管理评审报告,负责管理评审改进措施的跟踪和验证工作。43各职能部门负责提供与本部门相关的管理评审资料,并负责对评审提出的与本部门有关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实施工作。5工作程序51管理评审的计划511年度管理评审计划1)总经理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原则是两次评审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一般在内审以后,外部审核以前)主持管理评审工作,确保管理体系、管理方针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2)行政人事中心于每次管理评审前编制“管理评审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3)管理评审计划的内容包括A评审目的;B评审内容;C评审的准备工作要求;D评审时间安排。512临时管理评审计划1)在下列情况下,经总经理批准可增加管理评审A公司的组织机构、产品结构、资源发生重大变化与调整时;B公司发生重大事故或有重大投诉时;C法律、法规及标准发生变更时;D管理体系审核、产品监督抽查提出重大问题时;E认证前的管理评审。2)行政人事中心编制“临时管理评审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总经理批准。计划内容参照年度管理评审计划,但评审内容一般针对某一具体事项。52管理评审的输入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管理体系审核结果,包括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结果;2)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包括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管理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3)顾客及来自外部相关方的交流信息,包括抱怨、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及与沟通的结果等;4)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包括过程、产品监视和测量的结果,环境合规性评价的结果,质量和环境绩效;5)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包括对内部审核和日常发现的不符合项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的监视结果;6)上一次管理评审所做决策的实施及有效性;7)可能影响管理体系的各种情况(如组织机构、资源配置等)分析;8)组织机构、资源配置和利用等是否合理;9)是否发生重大的质量事故和重大环境事故;10)有关本公司管理体系改进的建议。53管理评审的准备531行政人事中心将总经理批准的“管理评审计划”于管理评审前发至各个部门,由部门负责人准备并提供与本部门工作相关的评审所需的资料。532行政人事中心于管理评审前将各部门准备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后交管理者代表确认。并将评审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以会议通知形式通知参加评审的人员。54管理评审541评审会议1)总经理主持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参加。2)参加人员对评审内容进行逐项评审。3)行政人事中心作会议记录,参会人员在签到表上签到。542总经理对评审输出作出结论,并对改进活动提出明确要求。55管理评审报告551行政人事中心对管理评审的内容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552管理评审报告的内容包括1)评审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和主持人;2)评审会议概述;3)管理方针、管理目标的适宜性结论;4)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结论;5)管理体系和过程改进的决定,包括资源的提供。56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实施和验证561行政人事中心根据会议评审结果,填写“管理评审改进措施计划”,并按纠正措施/预防控制程序要求明确具体的责任部门和完成的时间。562各部门根据改进要求实施改进活动,行政人事中心负责对改进措施的协调、组织和指导,并对措施实施结果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将结果报管理者代表,作为下次管理评审输入资料之一。6相关文件及记录61管理评审计划62管理评审报告63管理评审改进措施计划64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本程序最终解释权在行政人事中心。编制行政人事中心审核人力资源控制程序QCB/B00720101目的及适用范围对承担管理体系职责的人员规定相应岗位的能力要求,并进行培训以满足规定要求。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与管理体系有关的各类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程序中引用而构成本程序的条文本程序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21GB/T190002008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2GB/T190012008管理体系要求23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3术语及定义本标准所采用的术语,符合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的规定。31能力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4职责41行政人事中心负责对人员能力进行评估和总结,各职能部门配合实施。负责编制公司各岗位人员的岗位说明书;负责组织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42各部门协助行政人事中心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并对本部门人员进行业务培训。43总经理负责批准人员的聘用与解聘。5工作程序51岗位能力要求的确定行政人事中心通过对各部门人员配备需求的了解,结合公司的生产经营需要和产品要求设置必要的工作岗位,并组织各部门根据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从教育、技能、培训和经验四个方面编制QCB/C0022007岗位说明书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52人员招聘521公司员工应主要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形式获取。由行政人事中心根据各部门人员需求和生产发展要求编制公司人员招聘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522应聘人员应填写“招聘人员登记表”,经行政人事中心进行汇总后初审,初审内容主要包括招聘人员工作简历、学历证书、资质证书和能力特长等。523对初审合格人员由行政人事中心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参加进行面试,必要时请总经理进行面试面试依据QCB/C0022007岗位说明书,必要时进行实作考试,面试结束后由行政人事中心负责整理和评审意见,经总经理审批后接受为试用人员524试用人员试用期一般为三个月,未能达到要求的可延长三个月。由接收部门负责试用人员的试用期考试,应填写“招聘人员试用登记表”。525考察试用合格后,经双方同意报总经理批准后,由行政人事中心负责办理聘用手续,签定劳务合同,接收为公司员工。53人力资源的培训531行政人事中心在每年初征询、了解各部门的培训需要,并根据QCB/C0022007岗位说明书编制公司“年度培训计划”,总经理批准后执行。532培训要求1)特殊岗位作业人员的培训要求对于从事检验、试验、库管、内审等特殊岗位工作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质量、环境责任感和本岗位专业知识、技能要求,内审员还要熟悉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审核技能。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并经公司任命后方可上岗工作。2)特殊工种工作作业人员的培训要求特殊工种如电工、司机等作业人员,要求严格按国家劳动部门的规定经过培训、考核取得证书后方可上岗工作。3)特殊工序作业人员的培训要求对于特殊工序的作业人员,应熟悉本岗位操作技能和作业文件,并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4)对于新招员工和转岗人员,按其分配岗位进行内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5)公司应定期对员工进行质量、环境管理和质量、环境认证的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环境管理水平和质量、环境意识。533培训工作的实施1)行政人事中心负责年度培训计划的组织实施,每次培训应做好“培训记录”,“培训记录”包括培训人员签到、时间、地点、教师、培训内容等。各部门应按培训计划要求送陪人员,确保培训计划的落实。2)对新员工和转岗人员的培训,由接收部门进行培训,并建立培训记录。3)公司不能满足的培训需求,需委外培训。委外培训由行政人事中心负责组织,总经理批准后送培。534培训效果的评价与验证1)每次培训结束后,应按计划要求进行考试或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给一次培训补考机会,仍不合格者,调离本岗位。2)委外培训不合格者或未取证者,公司财务不得报销培训费用。再次培训仍未取证的,调离本岗位。3)行政人事中心应定期调查培训效果并根据调查意见,不断改进培训工作。54人员能力考核541每年对公司员工进行一次能力考核,由行政人事中心组织、各部门协助。542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为本人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工作业绩,采取个人总结、部门领导评价的方式进行考核。543年度考核的程序为员工个人写出年度总结,并填写“员工年度考核表”交本部门领导评价。部门领导根据平时的工作记录表现,提出评价意见,经公司主管领导评定。55培训与考核记录的建立行政人事中心负责建立公司级培训和考核记录。并负责员工档案的建立。6支持性文件及记录61培训计划62培训记录63培训效果评价64员工年度考核表65招聘人员登记表66岗位说明书本程序最终解释权在行政人事中心。编制行政人事中心审核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QCB/B00820101目的及适用范围对产品实现所需的设施设备进行控制,为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和符合环境保护要求提供物质保证并提供相关证据。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为满足产品质量、环境所需设施、工作场所,包括生产设备、工具、支持性服务如通讯、运输设施以及工作环境的控制。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程序中引用而构成本程序的条文。本程序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21GB/T190002008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2GB/T190012008管理体系要求23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3术语及定义31本标准所采用的术语,符合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的规定。32基础设施组织运行所必需的一组设施设备和服务。33工作环境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4职责制造部负责对所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确定、提供、维护、使用和管理。5工作程序51生产设施的范围公司生产设施的范围包括工作场所、生产厂房、生产设备和工具、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52生产设施的提供521制造部根据使用部门的要求及生产发展的需要,提出生产设施的购置计划,经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按采购控制程序进行采购。522需要自制的工艺装备,由制造部提出申请,生产副总经理审批后由技术研发部组织设计、制造部组织加工制造。523办公用品、通讯设施由行政人事中心负责提出购置计划,总经理批准后组织采购。53生产设施的验收采购或自制完成的生产设施,制造部组织相关部门和使用车间进行安装调试,当确认满足要求后,由制造部在“设施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制造部整理、记录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设施验收单”由制造部保管。低值易耗品等由制造部自行验收。办公用品、通讯设施由行政人事中心负责验收。54设备的管理541制造部负责对验收合格的生产设备进行编号,并建立生产设施管理台帐。542办公用品、通讯设备由行政人事中心验收后建帐管理。55设施的使用、维护与保养551设备操作者应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操作设备,并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552生产设施实行“两定”(定人、定设备)三包(包使用、包维护、包保管)制度。各生产车间及使用部门,均应按“两定三包”要求进行设备使用管理。553凡双班以上使用共同设备均应实行交接班制度,操作人员(或班长)应在交接班前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填写“交接班记录”。554生产设备在使用中出现异常情况,操作者要立即停机,并报维修人员及时进行修理,待异常情况排除后方可继续使用,如果造成设备事故,应及时报告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事故分析,实行“三不放过”的原则。555生产设备实行例行保养与定期维修保养相结合的制度。例行保养由设备操作者按设备的例保范围执行,坚持每天一小擦、每周一大擦,并定时加油,保持设备使用状态良好。定期维修保养由制造部定期下达“设备定期保养修理计划”,制造部与设备操作者共同按照设备定保内容和要求对设备进行保修,完工后组织验收,并填写“设备定期保修记录”。556制造部每年组织一次对生产厂房的检查维修工作。557行政人事中心负责办公用品、通讯和运输设备的维修工作。56工作环境561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制造部负责确定生产各工序的工作环境要求,加强控制与管理,并在全公司推行现场定置管理以及防火、工业卫生和安全生产的管理。562制造部应按现场定置的管理的要求,做好生产工作环境的日常管理,保持生产工作现场整洁、配件摆放有序、标识清楚、提高产品质量,制定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条件。563办公工作环境由行政人事中心负责确定并管理。公司各办公室应标识清晰、保持室内整洁、明亮。564各部门应加强对职工的爱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并按信息交流控制程序加强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团队协作,在全公司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6相关支持性文件及记录61采购控制程序62信息交流控制程序63设施购置验收单64设施管理台帐65设备定期保养修理计划66设备定期保修记录本程序最终解释权在制造部。编制制造部审核产品实现的策划控制程序QCB/B00920101目的及适用范围对特定产品/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以确保满足规定要求。本程序适用于对特定产品、项目及合同有关的质量策划及相应的质量计划的编制、实施和控制。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程序中引用而构成本程序的条文。本程序发布时,所示版本为有效。21GB/T190002008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2GB/T190012008管理体系要求3术语与定义31本标准所采用的术语,符合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规定。32质量计划对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资源做出规定的文件。33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4职责41总工程师负责批准技术研发部组织编制的质量计划。42技术研发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各相关部门质量策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5工作程序51对特定的产品和合同应进行质量策划。策划的结果应以适于组织运行的方式形成文件,如质量计划。52进行质量策划的时机521引进、试制新产品,采用新工艺或新原材料,技术革新或技术改造;522销售合同中顾客对产品或服务有特定的要求;523现有体系文件未能涵盖的特殊事项;53质量策划的内容531针对特定产品或合同确定的质量目标;532针对特定产品或合同所需建立的过程和子过程,应识别关键的过程和活动,对过程或涉及的活动规定途径,并对这些途径进行评审和形成文件;533识别并提供上述过程所需的资源配置、运作阶段划分、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534确定过程涉及的验证和确认活动及验收准则;对过程和产品的重要性或关键特性,应安排测量和监控活动;对其中一些关键过程的输出应按输入的要求进行验证并确认。535确定为过程和产品的符合性提供证据和质量记录。54质量计划的编制原则541质量计划的内容要根据质量策划的内容和结果来确定;542应参照质量手册和程序的有关内容,应符合公司质量方针、目标,并与质量体系文件中的内容协调一致;543可引用已有的质量文件中的相关内容,并根据特殊的要求编制新的内容;544根据实际情况,可编写总体质量计划,也可只编写有关的单项计划,如工艺改进计划、特定产品生产计划、采购质量计划;545质量计划可以作为独立的文件,也可以根据需要作为其他文件的一部分。45质量计划的编制、审批、发放451质量计划由技术研发部组织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编制,经总工程师批准后,由行政人事中心以受控文件形式发放到使用和相关部门(顾客有要求时,可发放给顾客)。452质量计划的封面必须写明产品(合同)名称及质量计划的编号、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发布日期。46质量计划的实施、监督和修改461各部门在执行中应按照质量计划的规定要求进行控制,并将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反馈到技术研发部。462技术研发部负责监督各部门质量计划的实施,根据要求协调相应部门之间的接口和资源配置,以进行总体控制,并及时报告副总经理。463质量计划的修改当质量计划需要修改时,由修改部门填写“文件更改通知单”经总工程师批准后进行修改,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47质量计划完成后,有关实施的文件资料由技术研发部负责存档保持。5相关文件51文件控制程序6记录61质量计划62文件更改通知单本程序的最终解释权在技术研发部。编制技术研发部审核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QCB/B01020101目的及适用范围对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进行控制,从而明确顾客的要求并形成文件,通过评审和沟通,确保文件的完整、正确,以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本程序适用于对顾客要求的识别、确定,对产品要求的评审及与顾客的沟通。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程序中引用而构成本成序的条文。本程序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21GB/T190002008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2GB/T190012008管理体系要求23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3术语及定义31本标准所采用的术语,符合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的规定。32产品过程的结果。4职责41营销中心负责组织识别顾客的要求与期望,并组织有关部门对产品要求进行评审,以及与顾客沟通。42相关部门负责参与本部门职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