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更多相关文档资源请访问HTTP/WWWDOCINCOM/LZJ781219完整CAD设计文件以及仿真建模文件,资料请联系68661508索要摘要本此毕业设计的题目是唐山LNG项目接收站罐区的地基处理方案设计,所选的资料是在唐山LNG项目接收站部分储罐区的岩土勘察报告,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此次工程的概况,地理交通及气象,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和场地的地震液化效应,并提出了地基处理和基础方案建议。本人根据所给资料、相应规范及所学知识对地基、基础的处理提出自己的方案,首先,地基处理,即为人工处理后的天然浅基础,但是其场地条件较复杂,地基承载力提高有限,所以不建议采用;其次,基础设计,即采用深基础中的桩基础,其施工技术成熟,应用广泛,地基承载力提高较高,以此建议采用桩基础;再次,桩基的设计,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结构类型以及施工的安全性和经济造价等方面的因素,决定采用钻孔灌注桩,并对承载力特征值,桩数,沉降量进行了计算,并依据建筑物的特殊类型,进行了平面布桩;最后,并提出了自己合理的结论和建议。关键字地基承载力;地基处理;钻孔灌注桩ABSTRACTTHESUBJECTOFTHISGRADUATIONPROJECTISTHETANGSHANLNGTANKFOUNDATIONTREATMENTSTATIONDESIGN,THESELECTEDDATAISTHE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REPORTOFTHETANGSHANLNGTERMINALPARTOFTHESTORAGETANKTHEPROJECTDESCRIBESINDETAILTHEPROJECTOVERVIEW,GEOGRAPHICTRAFFICANDWEATHER,SITEENGINEERINGGEOLOGICALCONDITIONS,GEOTECHNICALENGINEERINGANALYSISANDEVALUATIONOFSEISMICLIQUEFACTIONANDSITEEFFECTSANDPROPOSEDGROUNDHANDLINGANDBASICPROGRAMRECOMMENDATIONSACCORDINGTOTHEDATA,THECORRESPONDINGNORMSANDTHEKNOWLEDGEOFTHEFOUNDATION,IPROPOSETHETREATMENTOFTHEIROWNPROGRAMSFIRSTLY,FOUNDATIONTREATMENT,THATIS,AFTERMANUALPROCESSINGNATURALSHALLOWFOUNDATION,BUTITSMORECOMPLEXSITECONDITIONS,FOUNDATIONBEARINGCAPACITYLIMITED,ITISNOTRECOMMENDEDSECONDLY,THEBASICDESIGN,WHICHUSESPILEFOUNDATIONOFDEEPFOUNDATION,THECONSTRUCTIONTECHNOLOGYISMATURE,WIDELYUSED,HIGHBEARINGCAPACITYINCREASE,THUSRECOMMENDEDPILEFOUNDATIONONCEAGAIN,PILEDESIGN,ACCORDINGTOTHEENGINEERINGGEOLOGICALCONDITIONSOFTHESITEANDTHEBUILDINGSTRUCTURETYPE,ANDTHESAFETYANDECONOMYOFCONSTRUCTIONCOSTANDOTHERFACTORS,DECIDEDTOADOPTBORED,ANDBEARINGCAPACITYCHARACTERISTICVALUE,NUMBEROFPILES,THESETTLEMENTAMOUNTWASCALCULATED,ANDBASEDONTHEBUILDINGASPECIALTYPEOFFABRICFORAFLATPILEFINALLY,IPUTFORWARDOWNREASONABLECONCLUSIONSANDRECOMMENDATIONSKEYWORDSBEARINGCAPACITYFOUNDATIONTREATMENTBORED目录前言11工程概况211工程简介212勘查的目的、任务213勘查依据、标准与文件314勘查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4141勘察方法4142完成的工作量62地理位置及气象721地理位置722气象条件723水文条件7231潮汐7232波浪8233潮流8234冰况83工程地质条件931场区位置及地形地貌9311场地位置9312地形地貌9313区域地质构造9314场地土的冻结深度1032区域地层岩性1033地下水12331地下水埋藏条件12332场地土及地下水的腐蚀性1334原位测试及土工试验13341原位测试指标13342土工试验1635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1636地基土其他力学指标164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205场地地震效应2151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2152液化判别216地基处理、基础方案建议2261地基处理22611预处理22612消除地基土液化的地基处理方法2262基础方案分析2463基桩设计参数2564单桩承载力估算2565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估算2666浅析桩的侧向(水平)荷载2767单桩负摩阻力2768成桩可行性分析277桩基的初步设计2971桩体设计2972桩基的验算3173桩的施工3474地基降水3575基坑支护368结论及建议3781结论3782建议38参考文献39致谢40附表1地基土物理力学性指标分层汇总、统计表1份2土工试验成果表2份3波速测试成果图表1张附图4勘探点平面位置图1张5桩位布置图1张6钻孔柱状图1张7地质剖面图6张8图例1张前言本次毕业设计是在学完学校规定的四年全部理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并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有了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是学习计划中最后一个实践性学习环节,是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次“实战演习”。通过毕业设计能使自己在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基本技能以及解决岩土工程问题和从事科研工作等方面得到岩土工程师所必须的专业素质训练。培养自己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及试验研究能力,并在技术经济分析、组织管理、野外地质工作等方面获得一定知识。此次毕业设计的任务就是主要结合岩土工程勘察、基础设计与施工、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岩土工程检测、岩土工程监理等部门的专业生产安排毕业设计的内容,使自己掌握有关岩土工程的工作程序、技术方法、操作技能、存在的工程问题等。在赵云云老师的帮助下,在本学期的前四周首先先进行了生产实习,主要地点为陵西南大街和南环路交叉口,南行300M路西,新赵都新城附近。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和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直接的接触,并且单位的工作人员亲自为我们讲解,有什么不懂得还可以直接询问,并都得到了很好的解答,收获颇丰。我们掌握了有关静压管桩的相关知识,而且还亲眼看到了许多在学校看不到的仪器,积攒了宝贵的经验。对于本次的毕业设计,所选资料为唐山曹妃甸地区的LNG项目接收站罐区的岩土勘察报告,本人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结构类型以及施工的安全性和经济造价等方面的因素,依据所学知识和相关规范,提出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并进行了设计论证。本文主要分八个内容,第一部分工程概况;第二部分地理位置及气象;第三部分工程地质条件;第四部分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第五部分场地地震效应;第六部分地基处理、基础方案建议;第七部分桩基的初步设计;第八部分结论及建议。由于本人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有限,文中有不少欠妥和错误之处,恳请老师批评指正。1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拟建建筑物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地区,是唐山LNG项目接收站储罐区的一部分,唐山LNG项目接收站工程(储罐区部分)主要由工艺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公用工程系统组成,包括6座储存容积为16万立方米的LNG全包容储罐及其配套的接收、储存、加压和气化输出设施,以及相关的建构筑物等。拟建场区位于渤海湾北岸的唐山曹妃甸18附近,北距唐山市约80KM,东北距京唐港约61KM,西距天津新港约70KM,海陆交通便捷。图11唐山曹妃甸交通图本次勘察范围为该项目的6座储罐区部分,其具体位置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12勘查的目的、任务本次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11314相关规定判别,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综合确定该工程的岩土工程的勘察等级为甲级。其目的是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岩土技术参数,并对地基处理、基础设计、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和建议。本次勘察主要进行了下列工作1)查明工程范围内各层岩土的成因、年代,岩土各层类别、结构、厚度、物理力学性质,并对地基的稳定性及承载能力做出评价;2)划分场地土的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并判定抗震设防烈度7度和8度地震影响的地震效应做出评价;3)查明新回填土层的土层厚度及有无地下暗沟、池塘等,有无地基液化和软弱下卧层,并判定其液化情况;4)测定储罐位置不同土层的P波速曲线、S波速曲线、泊松比;5)对含有机质的土层测定其有机质含量;6)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变化幅度及规律,提供地层的渗透性;7)判定环境水、土对混凝土和钢材的腐蚀性;8)提供桩基设计所需的桩周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和桩端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等桩基设计参数,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包括抗压、抗拔、水平力)和负摩阻力的估算,提出桩的类型、长度和施工方法等建议;9)提供海砂吹填层的地基处理建议;13勘查依据、标准与文件1)依据文件及参考资料“唐山LNG储罐区详细地质勘察技术要求(090429)招标文件”(附唐山LNG储罐区详细地质勘察孔布置图2009年5月)“中国石油唐山LNG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可阶段)”(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2007年7月)2)现行规范、规程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河北省建筑地基承载力技术规程DB13(J)/T48200514勘查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141勘察方法1)钻探及取样钻探根据拟建建筑物工期需要,本项目共投入了5台DPP100型车装钻机和4台SY150型落地式钻机进行钻探工作。钻探地下水位以上地层采用干法回转钻进,遇地下水改用泥浆护壁回转钻进。开孔孔径130MM,终孔孔径110MM,全孔段连续取芯。现场所有的施工机组均配备专职工程地质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对岩芯观察仔细,描述准确、规范,分层合理,做到客观真实,重要现象记录详尽。取样在取土试样孔中采用静压法采取原状土试样;并对砂层采取部分扰动样(按层采取代表性砂样)。采取原状土试样前均进行了清孔,确保孔内残余虚土厚度在规定范围内;同时调整了泥浆的粘度与比重,降低提下钻的速度,以保持孔壁稳定;采样时严格控制进尺,确保样品不受扰动。钻探时应保持平稳钻进,使用的钻杆应事先校直。取样开始时应将泵压、泵量减至能维持钻进的最低限度,然后随着进尺的增加,逐渐增加至正常值。土样采集后,应采用链钳、自由钳或专用扳手卸开,不得使用管钳之类易于使土样挤压或取样管受损的工具。然后在取出的土样中截取扰动小的试样段,装入专门的铁皮样筒中,两端等缝隙处采用胶带封口。每个土样均应填贴标签,标签上下应与土样上下一致,并牢固地粘贴于铁皮样筒。本次勘察所采集的样品均现场封存、标识,并妥善保管,为了减小运输环节对样品的扰动,本次勘察采用专车运输土试样,内铺棉被等柔性材料,有效地减小了运输过程中对样品的扰动。此外,本次勘察采取地下水样三组,每组采取两瓶,其中一瓶加CACO3粉末。2)原位测试(1)标准贯入试验为获得土层沿深度方向的密实度变化情况,在标准贯入试验孔及取土试样钻孔的砂层(一般20M以上)中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采用标准635KG自由落体穿心锤、落距76CM、42MM钻杆,试验时预打15CM不计击数,再记录贯入器击入土中30CM(每10CM记一阵击)的锤击数,当标贯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达30CM时记录实际的贯入深度,终止试验,并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30CM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11)式中S50击时的贯入度(CM)此外,为准确探测地基土表层吹填砂厚度,在部分钻孔中进行了了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采用连续贯入法准确查明吹填砂厚度。(2)静力触探测试静力触探测试采用LMD310型静探微机、双桥探头进行数据采集,每10CM记录一次读数(QC和FS值),探头使用前进行了率定。静力触探点布置在标贯孔附近1M范围以内。静力触探施工时,探头垂直压入土中,深度记录误差不应大于触探深度的1,以确保采集的静探数据真实、有效。(3)波速测试本次勘察采用DZQ48高分辨地震仪对三个钻孔进行了PS检层法波速测试,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测试孔剪切、压缩波速度及泊松比,为拟建工程场地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的判定提供依据,测深分别为80M(测点距2M)、20M(测点距1M)。(4)土壤电阻率测试本次勘察采用DZD6多功能电法仪获取土壤一定深度范围的电阻率,采用对称四级电测深法进行了土壤电阻率测试工作,共进行了6个点的土壤电阻率测试,单点测试深度均为40M。3)孔位测放本次勘察的勘探点的平面位置及孔深均由中国寰球公司布设,总计钻孔45个,静力触探孔9个。本工程标高系统陆域部分采用国家(85)黄海高程,海域部分采用当地理论最低潮面高程系统(CD),其换算公式为国家(85)黄海高程(CD)高程171M;坐标系统采用北京54测量(X,Y)和工厂(A,B)两种坐标系统,换算公式如下A200(X4310531978)COS(Y502365842)SINB200(Y502365842)COS(X4310531978)SINX4310531978(A200)COS(B200)SINY502365842(B200)COS(A200)SINSN504139692232勘探点位置根据中国寰球公司提供的控制点(详见表11),采用全站仪进行测放。钻探结束后,对孔口高程进行了统一测量。基准点坐标一栏表表11142完成的工作量本次勘察共完成勘探点54个,其中钻孔45个,深度9001250M;静力触探测试孔9个,深度为200350M,勘探总延米为49438M。依据该项目招标文件有关的技术要求,本次勘察静力触探测试孔布置于相应钻孔旁边(均处于标贯孔1M范围内)。为判定建筑的场地类别,在3个钻孔中进行了波速测试试验,其中2个测试深度为800M,1个为200M。室内土工试验包括含水量试验、界限含水量试验、比重试验、天然密度试验、固结试验(最大压力3200KPA)、剪切试验(快剪、固快)、三轴剪切试验(UU)、渗透试验、颗分试验(筛分法、比重计法)、无侧限抗压试验、固结系数及回弹试验、有机质试验及水、土腐蚀性试验等。2地理位置及气象21地理位置曹妃甸位于滦河三角洲平原海岸,具有双重岸线的特征,其中内侧大陆岸线为沿滦河古三角洲前沿发育的冲、海积平原;外侧岛屿岸线与大陆岸线走向基本一致,为沙质海滩,其南段的曹妃甸沙岛由12个小沙岛组成,西南段最大,高程3M(当地理论最低潮面起算,下同)左右,内外岸线间为宽阔的浅水泻湖。曹妃甸沙岛位居渤海湾北岸岸线转折处,尤如矶头和岬角,紧贴渤海湾2030M深槽。序号点号X(M)Y(M)HCD(M)1LNG3431119300050245163851652LNG4431160493450290829756393LNG643105363675023634285436拟建港区后方位于滨海浅滩之上,北接古滦河三角洲的前缘,由北向南跨越滨海浅滩、浅水泻湖二个地貌单元,南接曹妃甸沙岛。22气象条件曹妃甸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特征。极端最高气温363,极端最低气温209,多年年平均气温114。多年年平均降水量5549MM,最大年降水量9344MM,最大一日降水量1869MM。降水多集中在夏季,69月的降水量为408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4。曹妃甸地区冬季盛行偏西北风,频率为47,平均风速为51M/S;春、夏季盛行偏南和东南风,频率为49和64,平均风速为51M/S和66M/S;秋季多偏西南风,频率为34,平均风速为49M/S。海域受台风(热带气旋)影响不大,平均每三年出现一次,但有时一年可发生两次。据统计台风(热带气旋)仅发生在7、8月份,台风(热带气旋)期间的风速可达25M/S,并可引起附近海岸较大幅度的增水。曹妃甸地区能见度低于1KM的雾日数平均每年有9D,多发生在11月翌年2月,此期间雾日约占全年的77;最长连续雾日数为3D。年平均相对湿度66,7月份相对湿度较高,为79;11月份相对湿度最低,为60。23水文条件231潮汐曹妃甸海域的潮汐性质系数为077,属不正规半日混合潮。最低潮面在当地平均海平面下177M,在黄海平均海平面下171M。由差比分析计算工程海域的潮汐特征,平均高潮位253M,平均低潮位101M,平均潮差154M,平均海平面177M。据塘沽海洋站19501981年潮位资料统计,32年中发生1M以上的增水253次,平均每年79次;2M以上增水7次,平均46年一次;最大增水值为252M(1960年11月)。增水主要发生在秋冬季,占全年的762,是由偏东和东北向持续大风引起的。同期资料显示,32年间塘沽发生13M以上的减水81次,平均每年25次;2M以上的减水7次,平均46年一次;最大减水值为284M(1968年1月)。减水也主要发生在秋冬季,占全年的778,是由偏西和西北向持续大风引起的。曹妃甸海域发生风暴潮的气象背景与塘沽基本一致,但由于位于渤海湾口北部的突出部位,缺乏水体集聚的地理条件,因此增水幅度较位于湾底的天津港要小。232波浪曹妃甸海域的常浪向为S,频率1087;次常浪向为SW,频率748;强浪向为ENE,最大波高49M,该方向波高H415M的出现频率为163;次强浪向为NE,最大波高41M。233潮流曹妃甸海域潮流性质为不规则半日潮流,运动形式基本呈往复流,其流向与海底地形有密切关系。在浅滩外侧基本与岸线一致,涨潮时的流向在曹妃甸甸头西侧向西而略偏北,东侧向西略偏南;落潮流向则反之,在甸头以西流向东略偏东南,甸头以东流向东略东北。234冰况曹妃甸水域的初冰日为12月下旬,终冰日为2月下旬,冰期6070D。浅滩上的固定冰宽度为35KM,冰厚2030CM,最厚45CM,堆积高度一般为12M,最高可达4M。流冰厚度一般为1020CM,重叠冰厚度可达3040CM。漂流速度一般为0305M/S,最大可达12M/S,流向一般与涨落潮流向一致。3工程地质条件31场区位置及地形地貌311场地位置拟建场地位于渤海海域中的曹妃甸岛西北侧曹妃甸工业区内,属河北省唐山市滦南海域,距大陆海岸线约18KM。交通条件陆路距唐海县城约43KM,有唐海曹妃甸公路相通,海路西南距天津新港约38海里,东北距秦皇岛港约92海里,距京唐港33海里,距南堡12海里。交通图见图11。312地形地貌根据已有资料,拟建场地地貌上原属于滨海浅滩。曹妃甸一带为滦河三角洲平原海岸,具有双重岸线特征,其中内侧大陆岸线为沿滦河古三角洲前沿发育的冲积、海积平原,沿岸多盐田,潮滩发育。外侧岛屿岸线与大陆岸线走向基本一致,由蛤坨、腰坨和曹妃甸沙岛群构成砂质海滩,其南端的曹妃甸砂岛由12个砂岛组成,西南端最大,内外岸线间为宽阔的浅水海滩,低潮时部分出露,且地形平坦,东西两侧潮沟最大水深为25M,曹妃甸沙岛位居渤海湾北岸岸线转折处,尤如矾头和岬角紧贴渤海湾深槽(深槽的水深2030M)。313区域地质构造拟建场地所属区域从宏观的区域地质、地震地质看,位于华东断块区的东部。场址位于燕山隆起南部的华北断陷区内。从区域上看,西部有NENNE向华北平原地震构造带的北段,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均发生在北段。东部有我国东部规模最大的NNE向郯庐地震构造带的渤海段。拟建场址位于NWNWW向张家口蓬莱地震构造带上,该带海域历史上曾发生过1888年渤海75级地震和1969年渤海74级地震。从区域地质构造上,场区位于黄骅坳陷北段南部及与埕宁隆起交接的地区,而且是NWW向张家口北京蓬莱断裂带延经的地区。黄骅坳陷地处渤海湾盆地的中部,西以NNE向沧东断裂与沧县隆起相邻,东由NNENE向埕西断裂和埕宁隆起相接,北部通过NEE向宁河昌黎断裂同燕山隆起区相毗,总体呈NE向分布,具有由一系列NENEE向断裂左阶斜列往西南聚敛而向东北撒开的帚状结构。埕宁隆起北东向分布于渤海湾盆地的中部,陆地部分主要由埕小口凸起和宁津凸起组成,它向北延伸入海到沙垒田凸起,分隔了黄骅坳陷和渤中坳陷。埕宁隆起在早第三纪时,南部基本隆起剥蚀而缺失沉积,北部被北西向埕北断裂和沙南断裂横切形成规模不大的埕北和沙南凹陷,堆积有厚2000M左右的下第三系,沙垒田凸起覆有较薄的东营组。自晚第三纪以来,埕宁隆起和两侧的坳陷一起同渤海湾盆地整体下沉,沉积了厚10001500M的上第三系和第四系。如上所述,场地区位于黄骅坳陷和埕宁隆起的交接地段,包括了南堡垒凹陷和沙垒田凸起的大部分。南堡凹陷分陆区和海区两部分,拟建场址位于南堡凹陷海区范围内。南堡凹陷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是黄骅坳陷北段规模较大的一个次构造单元。北西走向的柏各庄断裂和与之交接的北东向西南庄断裂控制了它的东北和西北边界,基本为一北断南起的箕状凹陷,南以沙北断裂同沙垒田凸起相连。凹陷堆积的新生代地层厚50008000M。呈二元结构,下部是盆地充填沉积的下第三系,上部是面状覆盖的上第三系和第四系,厚20002600M。沙垒田凸起位于厂址西南部。沙垒田凸起是埕宁隆起北端的一个凸起,面积1650平方公里。早第三纪时它以隆起为主,仅有较薄的东营组沉积。晚第三级纪以来此凸起随同周围地区一起沉降,接受了厚约1200M左右的上第三系和第四系。314场地土的冻结深度据已有资料,本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为080米。32区域地层岩性根据有关资料及本次勘察揭露,场地内覆盖层主要由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构成,在勘察深度范围内主要为第四系海相地层(上覆填土层),根据其时代成因、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自上而下分为12层,分别简述如下层吹填砂(Q4M)浅灰灰褐色,稍湿饱和,一般松散。成份较单一,主要为细砂,颗粒级配差,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云母、贝壳碎片,砂质较均匀,为新近吹填海砂。统计标准贯入试验181次,实测值为20160击,平均77击。层细砂(Q4M)浅灰灰褐色,饱和,稍密中密。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性较好,含云母、贝壳碎片。统计标准贯入试验180次,实测值为10310击,平均179击。层细砂(Q4M)浅灰色、灰色,饱和,密实。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性较好,含云母、贝壳碎片。统计标准贯入试验259次,实测值为310860击,平均470击。该层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划为1层粉质粘土。1层粉质粘土(Q4M)深灰色,一般软塑状态。切口光滑,干强度、韧性较高。属中压缩性土。层粉质粘土(Q4M)浅灰黑灰色,软塑可塑状态。切口光滑,干强度、韧性较高。该层土质不均匀,局部为粉土。属中高压缩性土。统计标准贯入试验48次,实测值为70260击,平均171击。该层局部夹细砂,划为1层。1层细砂(Q4M)浅灰色、灰色,饱和,密实。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性较好,含云母、贝壳碎片。统计标准贯入试验5次,实测值为320560击,平均390击。层细砂(Q4M)浅灰色、灰色,饱和,一般密实。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性较好,含云母、贝壳碎片。统计标准贯入试验126次,实测值为190880击,平均523击。该层局部夹粉土,划为1层。1层粉土(Q4M)浅灰灰褐色,湿很湿,中密密实。含云母及少量贝壳碎片。属中低压缩性土。统计标准贯入试验5次,实测值为150520击,平均302击。层粉质粘土(Q4M)浅灰黑灰色,一般软塑可塑状态,局部流塑。切口光滑,干强度、韧性较高。该层土质不均匀,局部为粉土。属中压缩性土。统计标准贯入试验86次,实测值为80420击,平均225击。该层局部夹细砂,划为1层。1层细砂(Q4M)浅灰色,饱和,密实。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性较好,含云母、贝壳碎片。统计标准贯入试验2次,平均455击。层细砂(Q3MC)浅灰色、灰色,饱和,一般密实。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性较好,含云母、贝壳碎片。统计标准贯入试验36次,实测值为2001250击,平均670击。层粉土(Q3MC)浅灰灰色,湿很湿,中密密实。含云母及少量贝壳碎片。属中压缩性土。该层土质不均匀,局部为粉质粘土,且该层粉土与细砂多以互层分布。统计标准贯入试验97次,实测值为110670击,平均355击。该层局部为细砂,划为1层。1层细砂(Q3MC)浅灰色、灰色,饱和,一般密实。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性较好,含云母及少量贝壳碎片。统计标准贯入试验50次,实测值为2201250击,平均624击。层粉质粘土(Q3MC)浅灰黑灰色,一般软塑可塑状态,局部流塑。切口光滑,干强度、韧性较高。该层土质不均匀,局部为粉土。属中压缩性土。统计标准贯入试验86次,实测值为80420击,平均225击。该层局部夹细砂,划为1层。1层细砂(Q3MC)浅灰色、灰色,饱和,密实。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性较好。统计标准贯入试验2次,平均825击。层细砂(Q3MC)浅灰色、灰色,饱和,密实。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性较好。统计标准贯入试验31次,实测值为3101670击,平均883击。该层局部夹粉质粘土,划为1层。1层粉质粘土(Q3MC)浅灰灰色,可塑状态,切口光滑,干强度、韧性较高。属中压缩性土。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次,实测值为45击。层粉质粘土(Q3MC)浅灰灰色,可塑硬塑状态,切口光滑,干强度、韧性较高。属中压缩性土。该层土不均匀,局部为粉土。统计标准贯入试验18次,实测值为3301070击,平均508击。该层局部夹细砂层,划为1层。1层细砂(Q3MC)浅灰色,饱和,密实。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性较好。统计标准贯入试验3次,实测值为9401670击,平均1253击。层细砂(Q3MC)浅灰色,饱和,密实。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性较好。统计标准贯入试验6次,平均125击。以上各层土的厚度及空间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33地下水331地下水埋藏条件本次勘察在钻孔中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84360M,标高为001179M。地下水为孔隙潜水,主要赋水层为层及以下砂层,含水层厚度大、透水性较强、富水性良好。地下水由地表水(海水)补给,排泄以侧向径流为主,属垂直补给侧向径流循环类型,潜水和海水相互联通,水力联系强烈,场地上部含水层地下水高潮时主要受海水倒灌补给,低潮时则向海域方向迳流排泄。因此在建设建筑物时要注意地下水的止水。332场地土及地下水的腐蚀性本次勘察在场地内取3组砂土试样(地下水位以上)进行了土的腐蚀性分析,取3件地下水样进行侵蚀性分析,试验结果分别详见“侵蚀性分析、腐蚀性分析检测报告”。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22节相关规定,拟建场地环境类型按类考虑,按干湿交替作用,对场地土、地下水的腐蚀性综合评价。根据对场地土、地下水的腐蚀性分析评价结果,综合判定该项目罐区部分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及钢结构无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中强腐蚀性(据试验数据及区域资料,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建议按强腐蚀性考虑),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强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因此在建设建筑物的时候应注意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性。34原位测试及土工试验341原位测试指标1)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使用42MM钻杆,635KG穿心锤,76CM自由下落距离的导正杆,试验时预打15CM不计击数,再记录贯入器击入土中30CM(每10CM记一阵击)的锤击数,当标贯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达30CM时记录实际的贯入深度,终止试验,并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30CM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31)式中S50击时的贯入度(CM)标准贯入试验点具体位置及实测击数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对各主要土层的标准贯入击数实测值及杆长修正值进行了分层统计,统计结果详见附图表7“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分层汇总、统计表”。2)静力触探测试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合理分析整理数据,静力触探成果见附图表4“静力触探试SN503验曲线”,并对地基土各层的侧摩阻力和锥尖阻力进行了分层加权统计,结果见表31。锥尖阻力(QC)、侧壁摩阻力(FS)分层统计表表31地层项目统计类别厚度加权平均值锥尖阻力(MPA)45层吹填砂侧壁摩阻力(KPA)379锥尖阻力(MPA)77层细砂侧壁摩阻力(KPA)640锥尖阻力(MPA)193层细砂侧壁摩阻力(KPA)2210锥尖阻力(MPA)511层粉质粘土侧壁摩阻力(KPA)816锥尖阻力(MPA)23层粉质粘土侧壁摩阻力(KPA)495锥尖阻力(MPA)141层细砂侧壁摩阻力(KPA)1362锥尖阻力(MPA)251层粉土侧壁摩阻力(KPA)6723)波速测试现场精心采集数据,经室内综合分析,绘制了P波速曲线、S波速曲线及泊松比,各孔成果图件详见附图表5“波速测试成果图表”,等效剪切波速计算结果见表32。等效剪切波速一览表表32钻孔编号001015031等效剪切波速VSE(M/S)2025196820324)电阻率测试为获取土壤的电阻率,本次勘察采用对称四级电测深法在6个罐区的中心进行了土壤电阻率测试工作,单点测试深度为40M。在测深40M范围内地基土的电阻率及测深曲线,详见附图表6“电阻率测试成果表”。本次电阻率测试表明,地表下一定深度范围内(一般地表下2M)测试数据离散性较大,主要原因为地表下浅部地层为吹填砂,其密实度、含水量等不尽相同(尤其场区水位一般分布在地表下23M),上述自然条件直接影响到试验数据的采集,个别数据离散性较大属本区电阻率测试的正常现象。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一览表表33地层承载力特征值(KPA)层吹填砂80层细砂150层细砂2401层粉质粘土120层粉质粘土1301层细砂220层细砂2601层粉土170层粉质粘土1401层细砂240层细砂260层粉土1701层细砂240层粉质粘土2001层细砂260层细砂2801层粉质粘土220层粉质粘土2401层细砂280层细砂280342土工试验土工试验成果详见附图表8“土工试验成果表”。对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分层汇总、统计,统计时剔除了异常值,统计结果参见附图表7“地基土物理力学性指标分层汇总、统计表”,固结试验、直接剪切试验、固结快剪试验及三轴剪切试验成果分别参见附图表911。35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及河北省建筑地基承载力技术规程DB13(J)/T482005,根据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土工试验,结合本区建筑经验,综合给定各层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见表33。36地基土其他力学指标1)先期固结压力为判定地基土地质历史上固结程度,本次勘察采取20件原状土试样进行了先期固结压力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经分析计算、剔除异常值后,并结合区域资料,场区地基土的固结比平均值介于100左右,故本场区除层吹填土外的各层土层均属于正常固结土考虑,各层地基土在自然沉积过程中所发生的固结作用一直随着土层的不断沉积而相应发生变化,各层地基土所处的应力状态正常。2)压缩指数据本次勘察土工试验资料,经分析统计,给出勘察场区主要土层的压缩指数,详见地基土压缩指数一览表34。地基土压缩指数一览表表34地层及编号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层粉质粘土029100690199层粉质粘土031701150232层粉土035901860289层粉质粘土028201170202层粉质粘土0191012901603)回弹系数据本次勘察土工试验资料,经分析统计,给出勘察场区主要土层的回弹指数,详见地基土回弹指数一览表35。地基土回弹指数一览表表35地层及编号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层粉质粘土006660016200416层粉质粘土006100017300421层粉土005740035200506层粉质粘土006480019700447层粉质粘土0052200188003554)抗剪强度指标为确定勘察场区地基土的抗剪强度,本次勘察采用了直接剪切、固快快剪及三轴剪切(UU)三种方法。根据不同方法、按层给出场区主要地层的抗剪强度指标如下表36。地基土主要土层抗剪强度指标一览表表36直接剪切固结快剪三轴剪切(UU)地层及编号内摩擦角Q(度)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C(度)粘聚力CC(KPA)内摩擦角UU(度)粘聚力CUU(KPA)层吹填砂内摩擦角取320度;粘聚力C取20KPA层细砂内摩擦角取360度;粘聚力C取40KPA层细砂内摩擦角取370度;粘聚力C取50KPA层粉质粘土5421222520526687层细砂内摩擦角取370度;粘聚力C取50KPA层粉质粘土144241233277298125层细砂内摩擦角取370度;粘聚力C取50KPA层粉土2052472412492301361层细砂内摩擦角取360度;粘聚力C取40KPA层粉质粘土202284287418392182层细砂内摩擦角取370度;粘聚力C取50KPA层粉质粘土205357305270665259层细砂内摩擦角取370度;粘聚力C取50KPA5)固结系数为确定勘察场区地基土的固结速度,本次勘察采取18件土试样分别进行了水平向及垂直向室内固结系数试验。经分析、统计,给出不同压力(最大压力取值为800KPA)下地基土固结系数,详见地基土固结系数一览表37。地基土固结系数一览表表37固结系数P50KPA固结系数P100KPA固结系数P200KPA地层及编号水平垂直水平垂直水平垂直1层粉质粘土305825832719层粉质粘土166825281853219313772647层粉质粘土299333752986263831913215层粉土406039663314356837954012层粉质粘土294513152811340030752915层粉质粘土254815541632146316173031固结系数P400KPA固结系数P600KPA固结系数P800KPA地层及编号水平垂直水平垂直水平垂直1层粉质粘土244519411900层粉质粘土161731171711149023401347层粉质粘土293034732568237427201748层粉土377341412797268219501865层粉质粘土297435272266252120501917层粉质粘土1735349618871152176013856)地基土灵敏度及有机质为判定地基土的结构性,本次勘察采取10件土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测定其灵敏度。根据试验结果,经分析、统计给出地基土结构性分类如下表38地基土灵敏度、结构性分类一览表表38地层及编号灵敏度最大值灵敏度最小值灵敏度平均值结构性分类层粉质粘土353221288中灵敏性层粉质粘土560248325中高灵敏性层粉土645高灵敏性此外,本次勘察还进行了有机质含量试验,试验数据表明层粉质粘土的有机质含量为54;1粉土的有机质含量为59;层粉质粘土的有机质含量为48;层粉质粘土的有机质含量为56。4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对野外所采取土样进行室内试验,再将其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剔除其中的异常指标,将其统计结果与原位测试(标贯试验、静探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对场地内地基土的工程性质分析与评述如下层吹填砂为新近吹填海砂,以细砂为主,场区分布连续,一般厚度89M,平均厚度85M。该层砂为松散状态,工程性能差。吹填砂早期强度很低,沉积时间较短,处于欠固结状态,在外部荷载和其自身重力作用下,将产生沉降,由此将对构筑物的桩基础产生负摩阻力,随着静置时间的增长逐渐达到正常固结状态,其工程性质取决于颗粒组成、均匀性、排水固结条件以及吹填后静置时间。建议对该层吹填砂进行预处理,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层细砂稍密中密状态,工程性能较好,分布较稳定;层细砂密实状态,工程性能好,场区分布连续、稳定,空间厚度大。该层偶含1层粉质粘土薄层;层粉质粘土软可塑状态,中高压缩性土,工程性能较差,该层局部为粉土,一般分布在该层底部;层细砂密实状态,工程性能好,场区分布连续、稳定,空间厚度大。该层偶含1层粉土;层粉质粘土软可塑状态,局部为流塑状态,中压缩性土,工程性能一般。该层局部含1层密实细砂;层细砂密实,工程性能好,场区分布连续、稳定,但空间厚度较小,一般厚度23M;层粉土湿很湿,中密密实,局部为粉质粘土,属中压缩性土,工程性能较好,但该层一般夹1层密实细砂,薄厚不均,一般以互层形式出现,其空间变化较大;层粉质粘土一般软可塑状态,局部为粉土,属中压缩性土,工程性较好。该层局部含1层密实细砂;层细砂密实状态,工程性能好,场区分布连续、稳定,空间厚度大。层粉质粘土可硬塑状态,中压缩性土,工程性能好。该层局部含1层密实细砂;层细砂密实状态,工程性能好,一般埋深大于120M。5场地地震效应据区域资料,在本场地以外有三条第四纪活动断裂,但没有出现控制地震活动的迹象,场地不具备发生6级以上强震的构造条件,拟建场地内不存在有一定规模的断层,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断裂存在。此外,拟建场地距1976年唐山地震时的发震断裂约75KM,据简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表425林宗元2003年七月第一版)场地稳定性等级为基本稳定区。51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15G,属设计地震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045S。根据钻孔波速测试资料,本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800M,地基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VSE)为19682032M/S,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1条判定,场地土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属类。52液化判别拟建场地位于抗震设计烈度7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5G,场区内20M地层深度范围内存在饱和砂土层,故应对地基土的振动液化可能性进行判别。本工程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法对饱和砂土进行液化判别,判别结果表明场区内20M深度以浅分布的层吹填砂及层细砂易可液化土层,其余为不液化土层,单孔液化指数分别为2696(002)、1536(004)、1047(018)、460(020)、999(030)、675(032),液化指数平均值1236。经分析,勘察场区液化等级可按中等考虑。鉴于储罐为重点设防类工程,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若按8度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判别结果表明场区内20M深度以浅分布的层吹填砂及层细砂为可液化土层,其余为不液化土层,单孔液化指数分别为3530(002)、2388(004)、1677(018)、1342(020)、1615(030)、1645(032),液化指数平均值2033。经分析,勘察场区液化等级可按严重考虑。勘察场区存在液化土,因而场地对建筑抗震属抗震不利场地。6地基处理、基础方案建议本工程由于靠近渤海,根据有关资料及本次勘察揭露,场地内覆盖层主要由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构成,在勘察深度范围内主要为第四系海相地层(上覆填土层),主要是细砂,粉土和粉质粘土,地基的承载力较低,在建造建筑物的时候为防止造成建筑物倾斜,沉降量过大的危险必须要进行处理,主要分成两种方法,一种是地基处理,采用人工处理后的天然浅地基作为地基,这种方法造价低,施工比较方便,但是承载力提高的较小;一种是深基础,采用桩基础,这种方法施工技术较成熟,地基承载力提高的较多。下面详细的介绍一下两种方法。61地基处理611预处理勘察场区浅部均分布有厚度89M不等的吹填砂,该层砂为松散、欠固结状态,建议首先对该层砂采用预处理,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可采用“预排水动力固结法”,即先采用井点法对试验区进行降水(即预排水方法),等水位降到要求的深度后,拔除井管,采用“二夯一拍”工艺进行低能量强夯处理。降水过程中还可辅助动力碾压措施,提高排水效率。该方法工艺简单,造价低廉,已成功应用于多项治理吹填土地基的处理。612消除地基土液化的地基处理方法勘察场区层吹填砂及细砂存在可液化点(场区地基土液化点主要分布在地面下12M深度范围内),须进行地基处理以消除其液化影响。可选择强夯法、振动沉管碎石桩及振冲碎石桩进行地基处理。1)强夯法强夯法处理吹填砂及消除地基土液化问题具有显著效果,近年来,在我国沿海地区应用较为广泛,该方法施工速度快,特别适用于松散的吹填土地基处理,造价便宜且不需用水电等辅助设施,不需用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这对于场地早期施工和附近缺砂、石材料的情况来说无疑是首选方案。强夯加固后,一般轻(小)型建(构)筑物场地不需再作处理。当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土液化情况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地段进行试夯试验,经多种方法检测后,获取可靠的强夯设计参数,以指导后期强夯施工。就本场区而言,强夯法施工水平振动对对坝基稳定性影响是本工程一个重要的不利因素,因为储罐距防浪坝约40M,强夯法施工产生的水平振动势必到坝基的稳定性。据区域强夯试验资料,当采用4000KNM能量强夯处理时,其有效加固深度一般为79M,其强夯振动影响安全距离为70M。而本次勘察场区重点处理地面下12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势必采取大于4000KNM能量进行处理,而其强夯振动影响安全距离更值得关注。因而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时,须充分考虑储罐区与防浪坝的位置及强夯法振动影响安全距离,避免因地基处理施工造成坝基失稳。2)振动沉管碎石桩振动沉管碎石桩是以起重机吊起振动器,通过沉管使振动器产生高频振动,在一边振动一边压入的联合作用下,将沉管沉到土中的设计深度,然后在拔管过程中逐段填碎石料和反复压实,从而形成由大直径的碎石构成的密实桩体。在密实桩体与原地基土体的共同作用下,可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振动沉管碎石桩复合地基具有应用范围广、经济效果好、施工速度快以及施工质量可靠等优点。目前,在我国沿海地区地基加固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处理松散砂土、人工填土、粉土、粘性土(包括饱和淤泥质土)地基等。例如,高速公路路堤和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前准备护士资格证考试的试题及答案
- 研究2025年公共营养师考试新颖学习概念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激光技术产业市场环境试题及答案
- 知识图谱在学习中的应用公共营养师试题及答案
- 胰岛素使用试题及答案
- 卫生管理系统优化考试试题及答案
- 药剂学的重要课程内容考察试题及答案
- 聚焦核心2025年健康管理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激光技术工程师证书考试的必修课题分享试题及答案
- 药理学基本概念试题及答案
- 演出经纪人与文化经济试题
- pcb抄板合同范例
- 药浴疗法的基本原理操作规程及临床应用
- 2025年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完整
- 生态农业发展与绿色金融的融合路径
- 服装吊挂系统培训
- 奶茶店应聘简历范本
- 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探索
- 房屋建造流程过程
- 2025年教科新版七年级英语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春新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九章 浮力 第四节 物体的浮与沉 第1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