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祝您学业、事业成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串讲资料总体说明:第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十三为重点章节,其中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为重中之重。考试题型:单选题、多选题(40分),论述题(2-3题共20分),计算题(2道题20分),综合题(1道题20分)。复习过程中单选题、多选题以练习册为主。复习纲要:第一章第二节:论述题:一,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研究的范围(P4-6)。1、企业人力资源2、企业人力资源的使用3、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能力的再生产。二,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指标体系(P6-9)。1、企业人力资源数量与素质统计2、企业人力资源的生活日分配统计3、劳动环境与劳动保护统计4、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统计5、劳动定额统计6、劳动报酬统计7、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统计8、企业人力费用统计9、劳动关系统计10、企业社会保险统计。第三章第二节一、P52 图31工作时间构成图,要求:准确画出,熟记内容,搞清内容之间的关系。(特别说明:构成图中“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与“被利用工日”之间应为虚线而非课本中所画的实线,请改正并牢记。)二、P57-61例题,某制造业企业五月份.(特别说明:本题要求彻底弄懂,能从头到尾演算清楚。)一、 工作时间构成关系图(工日或工时)日历工作工日(工时)公休工日(工时)制度工作工日(工时)出勤工日(工时)缺勤工日(工时)加班工日(加点工时)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工时)停工工日(工时)非生产工日(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日(工时)损失工日(工时)全部实际工作工日(工时)实际工作n 1日历工日日历工日=计算期内企业劳动者平均人数日历天数n 2制度公休工日制度公休公日=计算期企业劳动者平均人数制度公休天数n 3制度工作工日制度工作工日=计算期企业劳动者平均人数规定工作天数制度工作工日=日历工日制度公休工日n 4缺勤工日缺勤工日=计算期每天全日缺勤工日n 5出勤工日出勤工日=制度工作工日缺勤工日n 6停工工日停工工日=计算期内每天处于全日停工的人数n 7非生产工日非生产工日数=每日从事非生产活动的人数n 8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 制度内工作工日缺勤工日停工工日停工被利用工日非生产时间=出勤工日停工工日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工日n 9加班工日加班工日=制度公休日实际公休日n 10全部实际工作工日全部实际工作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加班工日n 1日历工时日历工时=日历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小时)日历工时=计算期平均人数计算期日历天数制度工作日长度(小时)n 2制度公休工时制度公休工时=制度公休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小时)制度公休工时=计算期平均人数制度公休天数制度工作日长度(小时)n 3制度工作工时制度工作工时=制度工作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小时)制度工作工时=计算期平均人数制度工作天数制度工作日长度(小时)制度工作工时=日历工时公休工时n 4缺勤工时缺勤工时=缺勤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缺勤工时 n 5出勤工时出勤工时=出勤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缺勤工时出勤工时=制度工作工时缺勤工时n 6停工工时停工工时=全日停工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停工工时n 7非生产工时非生产工时=非生产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非生产工时n 8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制度内工作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n 9加班加点工时加班加点工时=加班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加点工时n 10全部实际工作工时全部实际工作工时=制度内时间工作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P57页计算题(某制造业企业五月份(特别说明:本题要求彻底弄懂,能脱离书本从头到尾演算清楚)某制造企业5月份,工人平均人数为800人,制度公休日11天,实行一班制生产,工作日制度长度为8小时。其他有关资料:全日缺勤500人工日,非全日缺勤800工时;全日停工400工日,其中被利用100工日,非全日停工400工时;全日非生产300工日,非全日非生产200工时;公休日加班100工日,加点150工时。要求:分别按工日和工时进行工作时间核算并进行工作时间利用情况分析。n 按工日核算并分析时间利用情况按工日核算日历工日=800*31=24800工日 制度公休工日=800*11=8800工日制度工作工日=800*20=16000工日 全日缺勤500工日,则出勤工日=16000-500=15500工日全日停工400工日,其中停工被利用100工日,全日非生产300工日,则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15500-(400-100)-300=14900工日加班100工日,则全部实际工作工日=14900+100=15000工日日历工日24800公休工日8800制度工日16000出勤工日15500缺勤工日500加班工日100制度内时间工作工日停工工日400非生产工日300被利用工日100损失工日全部实际工作工日15000o 按工日核算并分析时间利用情况按工日核算的时间利用情况基本分析o 出勤率=15500/16000=96.88%o 出勤时间利用率=14900/15500=96.13%o 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14900/16000=93.13% 或 =96.88%*96.13%=93.13%o 按工时核算并分析时间利用情况按工时核算日历工时=800*31*8=工时 制度公休工日=800*11*8=70400工时制度工作工日=800*20*8=工时 缺勤工时=500*8+800=4800工时,则出勤工时=-4800=工时停工工时=400*8+400=3600工时,其中:停工被利用工时=100*8=800工时非生产工时=300*8+200=2600工时 则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3600-800)-2600=工时加班加点工时=100*8+150=950工时 则全部实际工作工时=+950=工时o 按工时核算并分析时间利用情况按工时核算的基本分析指标出勤率=/=96.25% 出勤时间利用率=/=95.62%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92.03%或=96.25%*95.62%=92.03%第四章一、论述题,劳动环境的分析和评价P78-80二、第四节工伤事故统计中,可注重选择题的复习。第五章第三节一、论述题,P126-134劳动生产率指数的三种形式。(特别说明:它统涉了后面所有计算,所以指数的三种形式一定要搞得非常清楚。)二、重点掌握的三个图表,P128表53;P130表54;P134表57o 2、固定构成指数 3、结构影响指o 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举例:P128 表5-3第六章综合题一,P154-158工人小时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综合题二,P158生产工人劳动定额完成程度,例题,某企业计算期生产工人工时工人小时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企业劳动条件失常与劳动时间利用欠佳对劳动定额完成程度的影响分析(P158例题生产工人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某企业计算期生产工人工时)(分析:-,-)(合格品量+非工人过失废品量)X(基本工作定额+追加工时定额)实际耗用总工时生产工人定额完成程度=X100% (合格品量+非工人过失废品量)X追加工时定额+(基本工作定额X基本工时定额)实际耗用总工时增加工时消耗占总工时比重=X100%合格品量X基本工作定额实际耗用总工时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X100%合格品量X基本工作定额企业制度工作工时企业整体劳动定额完成程度=X100%第七章 工资总额重点看看第二节,第三节。第二节,P171表71,P175表73,搞清楚两个表并熟练计算。第三节,P181表76熟知并计算企业工资总额的变动分析举例:P171-表 7-1表7-1 某企业工资情况单位报告期基期指数增加额工资总额平均人数平均工资万元人元952.561050907284010008400113.4105.0108.0+112.56+50+6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