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学问答题(最全)题库_第1页
职业卫生学问答题(最全)题库_第2页
职业卫生学问答题(最全)题库_第3页
职业卫生学问答题(最全)题库_第4页
职业卫生学问答题(最全)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 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对职业人群健康有损害的因素统称为职业危害因素。它们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统称为职业性损害。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 (2)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3)生物因素 如附着在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物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适应等;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 在实际生产场所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发生职业病的条件、职业病的特点:发生职业病的条件:1、有害因素的性质。2作用于人体的量。3、人体的健康状况。职业病具有下列五个特点: 1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消除或减少发病。 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需达到一定的强度 (浓度或剂量)才能致病,一般存在接触水平 (剂量)效应 (反应)关系。 3在接触同一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4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诊断、处理,康复效果较好,但有些职业病 (例如矽肺),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综合处理,故发现愈晚,疗效愈差。5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职业病预防的三级预防原则: 职业卫生安全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应遵循医学的三级预防原则。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从根本上杜绝或最大可能减少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2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当由于经济、技术或管理原因,第一级预防未能完全达到要求,职业性有害因素开始损及作业者健康时,应尽早发现,采取补救措施;主要是早期检测,及时诊断、治疗,及早脱离职业有害因素,防止病损的进一步发展。3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对已发展成职业性疾患或工伤的患者,实施综合治疗,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延缓病程,延长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初始级预防”或称“原生级预防” 使用立法手段及经济政策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已知增加发病危险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因素,以预防疾病。如国家经济政策倾斜、无烟厂矿等。也属于一级预防的范畴。职业病的诊断原则(铅中毒的诊断): 1.资料齐全:包括职业接触史,相应的临床表现,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参考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 2.综合分析:“三符合”的原则:即结合接触资料和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与可能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一致;病情与接触强度一致;发病时间与接触时间一致。 3.排除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引起类似的疾病 4.做出职业病的诊断。职业性急救中毒的救治原则: 1.现场急救:1)组织继续接触毒物:立即脱离中毒环境,保持呼吸道畅通,脱去被毒物污染的衣物,用清水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注意保暖。2)现场救治:注意对心、脑、肺、眼等重要脏器的保护,重症中毒者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仪式状态,发现呼吸循环衰竭者及时对症处理,转院治疗前根据症状予以恰当的转院前治疗。2.组织毒物的继续吸收3.尽早应用特效的解毒剂,必要时可用透析或血浆置换疗法去除体内毒物。4.对症治疗慢性职业性中毒的救治原则:中毒者尽早脱离毒物的接触;尽早使用有关的特效解毒剂;进行及时合理的对症治疗;注意适当的营养与休息,促进患者康复;慢性中毒者治疗后,应对患者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安排合理的工作或休息。劳动强度分级:1、 中等强度作业:作业时氧需不超过最大摄氧量,即在稳定状态下进行的作业。2、 大强度作业:指氧需超过了最大需氧量,即在扬债大量蓄积的条件下进行的作业,一般只能持续进行数分钟至十分钟。3、 极大强度作业:完全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作业,此时的氧债几乎等于氧需。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职业中毒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由于其病因的根源来自职业环境中的生产性毒物,故必须从根本上消除、控制或尽可能减少毒物对职工的侵害。在预防上,遵循 三级预防原则。1根除毒物: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可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2降低毒物浓度:减少人体接触毒物水平,以保证不对接触者产生明显健康危害是预防职业中毒的关键。其中心环节是要使环境空气中毒物浓度降到低于最高容许浓度。3个体防护:个体防护是重要辅助措施。采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注意其防护特性和效能,加强防护用品使用的培训,和平时的维护。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还应设置必要的卫生设施。4工艺、建筑布局:生产工序的布局不仅要满足生产上的需要,而且应符合卫生上的要求。5安全卫生管理:做好管理部门和作业者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双方对防毒工作的认识和重视。6职业卫生服务:应定期或不定期监测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对接触有毒物质的职工程技术人员,实施上岗前和定期体格检查,排除职业禁忌证,发现早期的健康损害,以便及时处理。铅中毒机制:铅抑制ALAD和血红素合成酶;铅对红细胞尤其是骨髓中幼稚红细胞具有较强毒作用使点彩细胞形成增加;对神经系统有直接毒作用铅中毒的临表:1)神经系统早期类神经症;周围神经病;严重者中毒性脑病;2)消化系统口内金属味,腹泻便秘交替,重者腹绞痛;3)血液和造血系统贫血;4)其它铅线等。铅中毒的三级预防:降低生产环境中空气铅浓度,使之达到卫生标准是预防的关键,同时应加强个人防护。 (1)降低铅浓度。 加强工艺改革 加强通风。 控制熔铅温度,减少铅蒸气逸出。 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车间铅的最高容许浓度为:铅烟0.03mg/m3;铅尘0.05mg/m3 。 (2)加强个人防护和卫生操作制度。铅作业工人个人防护。定期监测车间空气中铅浓度和设备检修。定期对工人进行体检,有铅吸收的工人应早期进行驱铅治疗。妊娠及哺乳期女工应暂时调离铅作业。 (3)职业禁忌症:贫血、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肝肾疾患、心血管器质性疾患。中毒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 1.肺泡壁通透性增加:刺激性气体损伤肺泡上皮细胞,使肺泡壁通透性增加;同时损伤肺泡膜1型上皮细胞,使细胞间连接松散,损伤2型上皮细胞,使细胞表面活性物质减少,二者导致肺泡塌陷,液体渗出,进入肺泡;此外,炎症反应是肺泡巨噬细胞、多核细胞聚集,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导致肺泡氧化损伤。引起肺泡型肺水肿。 2.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高浓度的刺激性气体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裂隙增宽,液体渗出增加;刺激性气体中毒引起血管活性物质大量释放,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间质性肺水肿。 3.肺淋巴循环受阻:刺激性气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右淋巴总管痉挛;肺水肿使得血管周围淋巴管肿胀,回流阻力增加。加重了肺水肿。 4.肺毛细血管渗出增加:上呼吸道炎症和肺水肿导致通气不足,弥散障碍,机体缺氧,通过神经体液反射,使毛细血管痉挛,肺毛细血管压升高,渗出增加,加重肺水肿。中毒性肺水肿的临床分期:刺激期、潜伏期、肺水肿期、恢复期影响刺激性气体作用部位的因素: 主要有刺激性气体的水溶性、空气中浓度、接触时间。1.水溶性高:主要作用于眼睛和上呼吸道粘膜局部,产生刺激作用。2.水溶性中:低浓度,主要作用于眼睛和上呼吸道粘膜局部;高浓度可刺激全呼吸道。3.水溶性低:可到达呼吸道深部,产生持续性的刺激腐蚀作用,引起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刺激性气体中毒的预防控制和防治原则:刺激性气体中毒大部分因意外事故所致。因此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跑、冒、滴、漏,杜绝意外事故发生应是预防工作的重点。预防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工艺流程的跑冒滴漏,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卫生技术措施;个人防护措施;保健措施;环境监测措施。(5)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的培训教育。处理原则:防治肺水肿和ARDS是抢救中毒的关键。现场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和维持通气功能;合理氧疗;对症治疗。苯中毒的观察对象,慢性苯中毒的诊断: 观察对象 苯作业人员血液检查出现以下改变之一: 1.白细胞计数波动于4*1094.5*109 2.血小板计数波动于60*10980*109 3.红细胞计数,男性4*1012,女性3.5*1012;血红蛋白定量,男性120g/L,女性110g/L 4.周围血计数增高,出现幼稚或形态不正常的血细胞 在三个月内,每一到两周复查一次,仍无好转,并且不能找到其他原因者。 慢性苯中毒: 轻度:观察对象3个月内每1-2周复查一次,1)白细胞计数持续或基本低于4*109;2)中性粒细胞计数2*109;3)常有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 中度:1)轻度加上已感染和出血倾向;2)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白细胞计数4*109,或中性粒细胞计数2*109,伴血小板计数小于60*109;白细胞计数3*109,或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 重度: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全血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苯中毒的预防原则(1)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取代苯。 (2)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排毒 (3)卫生保健措施:苯作业现场进行定期劳动卫生学调查,监测空气中苯的浓度。作业工人应加强个人防护。进行周密的就业前和定期体检。女工怀孕期及哺乳期必须调离苯作业,以免对胎儿和 乳儿产生不良影响。(4) 职业禁忌证 血象指标低于或接近正常值下限者,各种血液病,严重的全身性皮肤病,月经过多或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氯乙烯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慢性中毒的主要表现 :如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雷诺综合征、周围性神经病、肢端溶骨症、肝脾肿大、肝功异常、血小板减少等。有人将这些症状称为氯乙烯病。或有人将这些症状称为“氯乙烯病”。或“氯乙烯综合征”。长期接触高浓度氯乙烯单体的清釜工可发生肝血管肉瘤,但较为罕见。 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急性中毒的急救: 迅速脱离中毒现场,立即脱去北污染的医务,用清水彻底清气被污染的皮肤,注意保暖,卧床休息,内科相关的急救措施。高分子化合物中毒的预防: 1.改进工艺流程,革新设备:1)增大聚合釜,仪表遥控操作;2)减少聚合釜清晰次数,可在釜内加入适量的阻聚剂;3)应用自动高压水枪和溶剂冲洗聚合釜;4)用低毒或无毒替代物。 2.密闭和通风,控制生产条件:1)控制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毒物质的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制;2)聚合反应过程中注意控制反应温度。 3.严格操作规程:1)进釜出料、清洗或检修前应进行有效通风换气;)进釜前应检查釜内温度和有毒物浓度合格后方可进入;)穿防护服和佩戴防毒面具;)在他人的监护下进釜清洗、检修或加料。4.注重个人防护及个人卫生。5.执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有机磷农药中毒机制: 1.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之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导致胰腺胆碱在体内聚集,产生相应的功能紊乱。主要有:毒蕈碱杨作用,表现为类是刺激副交感神经节后县委的反应,心血管抑制,腺体分泌增加,平滑肌痉挛,瞳孔缩小,膀胱及子宫收缩,肛门括约肌松弛;烟碱样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蕈碱样、烟碱样作用。有机磷农药与胆碱酯酶结合达到一定时间,使磷酰化胆碱酯酶失去重新活化能力,产生老化酶,使解毒时间延长。 2. 迟发性多发性神经毒作用 (OPlDP) 有些品种如敌百虫、敌敌畏、马拉硫磷、甲胺磷、三甲苯磷等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后可出现迟发性多发性神经毒作用。有关OPlDP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3. 心肌损害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也可引起心肌损害,可能系有机磷直接对心脏毒性所致。4. 中间型综合征(lMS) 近年,还发现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出现胆碱能危象后和OPIDP之前,出现中间型综合征,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阐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处理原则: (1) 急性中毒 清除毒物。立即使患者脱离中毒现场,脱去污染衣服,用肥皂水 (忌用热水)彻底清洗污染的皮肤、头发、指甲; 眼部受污染,应迅速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洗后滴入1后马托品数滴,口服中毒者,用温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反复洗胃,直至洗出液无农药味为止。 特效解毒药物。迅速给予解毒药物,轻度中毒者可单独给予阿托品;中度中毒者,需要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能剂 (如氯磷定、解磷定) 两者并用。 对症治疗。处理原则同内科。 劳动能力鉴定。 (2)慢性中毒 应脱离接触,进行治疗。以对症和支持疗法为主。生产性粉尘按性质可分为三类:1无机粉尘 (1)金属矿物粉尘 如铅、锌、铝、铁、锡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等。(2)非金属矿物粉尘 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3)人工无机粉尘 如水泥、玻璃纤维、金刚砂等。2有机粉尘 (1)植物性粉尘 棉、麻、谷物、亚麻、甘蔗、木、茶等粉尘等。(2)动物性粉尘 皮、毛、骨、丝等。 (3)人工有机粉尘 如树脂、有机染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粉尘。3混合性粉尘 (mixed dust)指上述各类粉尘的两种或多种混合存在,称为混合性粉尘。此种粉尘在生产中最常见。如清砂车间的粉尘含有金属和型砂尘。在防尘工作中,常根据粉尘的性质初步判定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对混合性粉尘,查明其中所含成分,尤其游离二氧化硅所占比例,对进一步确定其致病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1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2粉尘的分散度3粉尘硬度4粉尘的溶解度5粉尘的荷电性6粉尘的爆炸性。粉尘粒子分散度越高,其在空气中漂浮的时间越长,沉降速度越慢,被人体吸收的机会就越多;而且,分散度越高,比表面积越大,越易参与理化反应,对人体危害越大。当粉尘粒子比重相同时,比重越大的尘粒沉降越快。因此,在设计通风防尘措施时,必须根据不同的比重,采用不同风速。当粉尘质量相同时,其形状越接近球形,在空中所受阻力越小,沉降速度越快。不同直径的粉尘粒子在呼吸道的沉积部位不同,一般认为,AED小于15m的粒子可进入呼吸道,其中10m15m的粒子主要沉积在上呼吸道,因此把直径小于15m的尘粒称为可吸入性粉尘;5m以下的粒子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称之为可呼吸性粉尘。粉尘控制的两大措施:一、法律措施1立法和执法2粉尘的职业解除限值;二、技术措施1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2湿式作业3密闭抽风除尘4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尘肺的病因: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发病时间越短,病变越严重;矽肺的发生发展及病变程度还与肺内粉尘蓄积量有关;在生产环境中很少有单独石英粉尘存在,大部分情况是多种粉尘同时存在;工人的个体因素和健康状况对尘肺的发生也起一定作用。尘肺的三级预防原则:“革、水、密、风、护、管、教、查”防尘八字经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八字经验也是今后防尘工作的指导方针。革,即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水,即湿式作业;密,是密闭尘源;风,是通风除尘;护,即个人防护;教,指宣传教育;查,是指定期检查评比、总结,定期健康检查。1.组织措施地方政府应加强组织领导和防尘管理,建立健全防尘的规章制度,坚持卫生监督,定期监测车间空气中粉尘浓度。各生产单位要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建立健全粉尘监测、安全检查、定期健康监护制度,加强尘肺患者处理、疗养管理和宣传教育等工作。2.技术措施采用“革、水、密、风、护”等综合措施,做好防尘、降尘工作,是防治尘肺的最根本的预防措施。1)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 即“革”,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2)湿式作业 3)密闭、抽风、除尘 3.个人防护措施,戴防尘口罩或普通纱布口罩,必要时应用送风式防尘头盔。4.卫生保健措施,就业前的体检,建立职工的基础健康资料,排除活动性结核、慢性肺支气管疾病、严重的心血管病等职业禁忌证。对在岗和离岗的粉尘作业职工应视情况不同,每隔13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重点是X线胸片检查,以早期发现尘肺损伤。矽肺的X线表现:圆形小阴影:是矽肺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一种X线形态,按直径分为p(1.5mm),q(1.5mm-3mm),r(3.0mm-10mm)不规则小阴影:主要是肺间质纤维化,按宽度分为s(1.5mm),t(1.5mm-3.0mm),u(3.0mm-10mm)大阴影:长径超过10mm的阴影,为晚期矽肺的表现;胸膜变化:肋膈角变钝或消失,晚期可出现“天幕状”阴影肺气肿;肺门和肺纹理变化。矽肺的诊断原则:主要以接触粉尘的职业史为前提,技术质量合格的高仟伏X线后前位胸片改变为主要依据,结合现场劳动条件资料,参考受检者动态系列胸片和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临床症状、体征等,连续观察,综合分析,排除其他肺部类似疾病后,按国家尘肺X线诊断标准进行尘肺病的诊断和X线分期。1.无尘肺:0期,x线胸片无尘肺表现;0+期,胸片表现尚不能诊断为期者。2.期尘肺:期,有总体密度1级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两个肺区;+期,由总体密度1级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四个肺区,或有总体密度2级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四个肺区。3.期尘肺:期,有总体密度2级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四个肺区,或由总体密度3级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四个肺区;+期,由总体密度3级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四个肺区,或由小阴影聚集,或由大阴影,尚不够诊断为期者。4. 期尘肺:期,有大阴影出现,长径不小于20mm,短径不小于10mm;+单个大阴影的面积或多个大阴影的面积总和超过右上肺面积者。什么是分散度,其卫生学意义: 分散度:用粉尘颗粒的大小组成描述某一生产过程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表示。前者称为粒子分散度,粒径小的颗粒越多,分散度越高;后者为力量分散度,粒径小的颗粒占总质量的百分比越大,质量分散度越高。 卫生学意义:1.分散度与粉尘在空气中的稳定程度有关,分散度越高,粒子在空气中稳定性越高,在空气中漂浮的时间越长,人体吸入的机会越大。2.分散度越高,粒子的比表面积越大,越易参与理化反应,危害越大。3.分散度与粉尘在呼吸道的阻留部位有关。职业性致癌因素作用特征: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的潜伏期而患某种特定肿瘤,称职业性肿瘤(occupational cancer)。能引起职业性中流的致病因素,称职业性致癌因素(occupational carcinogen)。职业性致癌因素可包括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其中最常见的是化学性的。起作用特征可归纳如下:1.潜伏期动物实验和对人类的研究证明,从首次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到肿瘤的发生有一个明显的潜伏期。是否发展为肿瘤,受细胞损伤的修复能力、肿瘤发生的内、外源促进因子及免疫系统的有效性等,一般潜伏期短者46年(如放射线致白血病),长者40年以上(如石棉诱发的间皮瘤)。2.阈值问题对大多数毒物的毒性作用存在阈值问题,但对职业性肿瘤来说,是否存在阈值尚有争论。3.好发部位职业性肿瘤往往有比较固定的好发部位或范围,多在致癌因素最常接触、作用最强烈的部位发生,皮肤、呼吸道是致癌因素较常见的接触部位和直接作用器官,所以许多的职业性肿瘤多发生在皮肤和呼吸道 4.病理类型职业性肿瘤往往由于致癌物不同各有比较固定的病理类型,一般认为,接触强致癌物及高浓度接触所致肺癌多为未分化小细胞癌,反之则为腺癌。此特点对职业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意义。职业有害因素接触评定的方法:询问调查;环境调查职业性有害因素存在的特点;确定监测对象和拟定监测方案;接触水平的估计;工作场所环境监测资料的整理与保管;生物监测。接触评定的内容:1.接触人群特征分析,如接触人群的数量、性别、年龄分布;2.接触途径及方式评定,如鉴定有害因素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及接触的时间分布;3.接触水平的估测,除了通过作业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的资料来估算接触水平外,还应注意其他方式的接触,如食物、饮水及生活环境等。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处理:工作场所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特大和重大事故,应当立即向同级人民政府,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部报告,一般事故,应当于6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接收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的首诊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生产环境空气中有害因素样品的采集:采样的准备工作应在无污染区进行;采样时,收集器应尽量靠近工人呼吸带;注意采样流量不能任意改变。采样过程中要保持恒定;使用挥发性大的吸收液采样时,应避免吸收液挥发太多。 区域采样和集体采样的优点和局限性: 1.个体采样personal sampling):是将样品采集头置于作业者呼吸带内,通常采样仪直接佩带在作业者身上。采样系统与作业者一起移动,能较好地反应作业者实际接触水平,不适合于采集空气中浓度非常低的化学物。2.定点区域采样(area sampling) :是将采样仪固定在车间某一区域。定点区域采样定点区域采样常用于评价作业环境质量。通常监测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作业者接触有害物地点,尽可能靠近作业者,又不影响作业者的正常操作,在监测点上设置的采集头应在作业者工作时的呼吸带,一般情况下距地面1.5m。生物监测的特点及意义:1.反应机体总的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