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绪论PPT课件_第1页
儿科学绪论PPT课件_第2页
儿科学绪论PPT课件_第3页
儿科学绪论PPT课件_第4页
儿科学绪论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儿科学绪论,宝鸡市中心医院儿科李文君,.,2,小儿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儿科学就是研究这个阶段有关疾病防治、促进身心健康及正常生长发育的一门综合性医学。儿科的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3,小儿时期的特点是全身组织和器官逐步成长,体格、心理和精神行为均在不断发育的过程中,遗传性先天性疾病最为多见,感染性及其他后天性疾病容易发生,环境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也非常明显。这个时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远远超过成人时期。,.,4,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儿科学的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5,第一节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儿科学的范围很广,包括医疗、预防、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研究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能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2.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6,3.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免疫接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等。4.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康复可能性及具体方法,尽可能地帮助这些患儿提高生活质量乃至完全恢复健康。儿科学的宗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7,医学学科分布,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8,临床医学学科分布,18个二级学科1.内科学2.儿科学3.老年医学4.神经病学5.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6.皮肤病与性病学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9,8.临床检验诊断学9.护理学10.外科学11.妇产科学12.眼科学13.耳鼻喉科学14.肿瘤学15.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0,16.运动医学17.麻醉学18.急诊医学,.,11,学科分布,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儿科学也不断向三级学科细化发展,如以系统划分的呼吸、消化、循环、神经、血液、肾脏、内分泌等,还有传染病、急救医学等专业;同时也派生出新的专业,新生儿医学儿童保健学围生期医学,.,12,第二节儿科学的特点,儿童时期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其基本特点为:1.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大,评价指标、诊断标准不宜用单一标准衡量;2.疾病恢复能力较强;3.自身防护能力较弱。,.,13,基础医学方面1.解剖:身体各部分比例,器官大小和位置等随年龄增长而改变呼吸道相对狭窄,容易阻塞;小儿肾脏的位置相对成人较低,查体时容易触及;肝脏的位置;骨骼发育未完善,容易发生病变等等。,.,14,.,15,2.生理生化: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育成熟。不同年龄生理生化正常值不同,如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生化正常值不同。,.,16,各年龄心率平均值及范围(次/分),.,17,各年龄平均血压(mmHg),.,18,不同年龄小儿呼吸次数平均值,.,19,3.病理:对同一致病因素的反应随年龄而不同。如肺炎链球菌所致的肺部感染,婴幼儿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年长儿和成人则表现为大叶性肺炎;维生素D缺乏时,婴儿易患佝偻病,成人则患骨软化病;婴儿期当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和淋巴结可随时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和或幼稚中性粒细胞。称为“髓外造血”。,.,20,4.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不成熟,抗感染免疫力较年长儿和成人低下,易被感染,故预防很重要。新生儿易患大肠杆菌败血症;(母亲血IgM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婴幼儿sIgA和IgG水平较低,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等等。,.,21,基础医学方面,5.心理:儿童时期是心理、行为形成的基础阶段,可塑性非常强。及时发现小儿的天赋气质特点,并通过训练予以调适;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条件,给予耐心的引导和正确的教养,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和行为习惯。,.,22,临床方面,1.疾病种类:小儿疾病的种类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新生儿疾病常与先天遗传和围生期因素有关;婴幼儿以感染性疾病多见;心血管疾病方面,小儿以先天性心脏病多见,成人以冠心病多见;风湿热活动,儿童常伴有风湿性心肌炎,成人则以瓣膜病变为主;白血病,儿童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多数,成人则以粒细胞性白血病居多;中毒型痢疾仅见于小儿。,.,23,临床方面,2.临床表现:儿科患者临床表现的特殊性主要集中在小年龄儿童。年幼体弱儿对疾病的反应差,往往表现为体温不升、不哭、纳呆、表情淡漠,且无明显定位症状和体征。婴幼儿易患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免疫功能不完善,感染容易扩散甚至发展成败血症,病情发展快,来势凶猛。,.,24,临床方面,3.诊断: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疾病的种类、临床表现均有独特之处。以小儿惊厥为例:新生儿期多考虑与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或先天异常有关;6个月以内要考虑是否为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婴儿手足搐搦症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个月-3岁多为高热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岁以上的无热惊厥以癫痫为多见。小儿常不能自诉病情,因此要向家长或监护人详细的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从而做出确切的诊断和处理。,.,25,临床方面,4.治疗:儿科的治疗应强调综合治疗。治疗主要疾病时不能忽视并发症、并存症的治疗;既要进行药物治疗,还要重视护理,重视支持治疗;小儿的药物剂量。,.,26,临床方面,5.预后:儿童疾病往往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多,但如能及时处理,恢复也较快。小儿各脏器修复能力较强,较少转为慢性或留下后遗症。6.预防:加强预防工作是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环节。计划免疫和加强传染病管理使小儿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儿童保健和科普知识宣传普及使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27,我国儿童死亡率的变化,.,28,我国儿童死亡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6年度统计报告),.,29,临床方面,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的早期筛查、视觉、听觉障碍、智力异常的早期干预矫治,防止发展为严重伤残;儿童期疾病的预防和成人期的健康相关;成人的心理问题也与儿童期的环境条件和心理卫生有关。,.,30,第三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小儿处于连续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器官组织逐渐长大、功能渐趋成熟,不同年龄阶段的解剖、生理、心理等功能各有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将小儿年龄分为以下七期: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31,胎儿期FetalPeriod从受孕到分娩共280天,围产期PerinatalPeriod孕28周至生后1周,.,32,临床上把胎儿期分为3个阶段:妊娠早期:12周,胎儿基本形成,可分辨出外生殖器。是胎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妊娠中期:第13周-28周。此期胎儿体格生长,各器官迅速发育,功能日趋成熟。至28周时,体重约有1000克,肺泡发育基本完善,已有气体交换功能,也具有了生存的能力。妊娠晚期:第29-40周,以肌肉和脂肪的增长为主。,.,33,围产期:从孕期满28周到生后1周,又称围生期,自胎儿后期连接到新生儿期,是生命过程的一个关键时期。需要产科、新生儿科团结协作,共同提高诊疗技术,才能降低胎儿期、新生儿期的高死亡率。,.,34,.,35,新生儿期NeonatalPeriod出生至生后28天,.,36,新生儿死亡率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3至1/2,第一周新生儿的死亡数约占新生儿死亡数的70。,.,37,婴儿期YoungInfancy生后至1周岁包括新生儿期,.,38,.,39,幼儿期Infancy1至3岁,.,40,.,41,学龄前期Preschoolage3至6岁,.,42,.,43,学龄期SchoolAge6岁至青春期开始,.,44,.,45,青春期Adolescence男13至20岁女11至18岁个体相差2-4岁,.,46,青春期可分为3个阶段:青春前期:指第二性征出现之前体格形态开始加速发育的阶段。约2-3年。青春期:又称性征发育期。指从第二性征出现到性发育成熟的阶段,约2-4年。青春后期:指从第二性征已经发育如成人到体格生长停止为止。约3年。,.,47,.,48,第四节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古代儿科学近代儿科学现代儿科学,.,49,古代儿科学,20世纪以前,我国的儿科学以传统中医为特色,中医儿科历史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医方已有“婴儿病痛”和“婴儿瘛”的记载。唐代我国已于国外有医学交流,明清更为频繁。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把中国医学带到国外,同时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也纷纷派人来我国学习医学。,.,50,古代儿科学的主要成就,商代前16-前11世纪:甲骨文中已有“龋”的记述。战国前475-前211: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医方有“婴儿病痛”和“婴儿瘛”的记载;公元前200多年,黄帝内经提出“十八已上为少,六岁已上为小”等儿科划分原则;秦朝前221-前207:公元前216-前150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首次出现“小儿医”;东汉25-220:196-204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包括了多种小儿疾病诊疗;西晋265-316:265-341年,葛洪著肘后救猝方描述天行发斑疮(天花)的症状和流行情况;,.,51,古代儿科学的主要成就,隋朝581-618:610年,巢元方著诸病源侯论已提出脐风为初生断脐不洁所致;唐朝618-907:太医署设立“少小科”;581-682年,孙思邈著千金要方论述了小儿发育进程,喂养和惊痫、伤寒、咳嗽、癖结胀满和痈疽瘰疬等众多小儿疾病;,.,52,古代儿科学的主要成就,宋朝960-1279:1119年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提出了四诊要领和五脏辩证体系;1150年,刘昉著幼幼新书记载了育婴方法,新生儿疾病及发育异常的症状;1249年,李杲著的脾胃论对促进中医儿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54年,陈文中痘疹方论为我国第一部论痘专著;,.,53,古代儿科学的主要成就,元朝1271-1368:1294年曾世荣著活幼心书对小儿保育、喂养与疾病诊治作了详细论述;明朝1368-1644:1481-1505年薛铠著保婴撮要提出用烧灼脐带法预防脐风;1587年,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其中包括儿科药学;,.,54,古代儿科学的主要成就,清朝1644-1911:1741年张琰著种痘新书较英国发明牛痘早半个多世纪;1750年陈复正著幼幼集成将小儿惊厥分为三大类分别诊治;1773年,沈金鏊著幼科释述汇集儿科诊疗法等各类疾病24门;1798年,吴瑭著温病条辩,对于开展小儿温病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1830年,王请任著医林改错描述了小儿解剖学,认为就医诊病当先明脏腑。,.,55,近代儿科学,20世纪初期,是近代儿科学崛起时期。辛亥革命以后,西方医学开始传入我国。30年代,儿科医学教育受重视,国内开始办医学院校;1937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在上海成立;40年代,各大城市医院开始普遍设立儿科;1943年有近代儿科学的奠基人诸福棠主编的实用儿科学问世,现已出第7版。,.,56,现代儿科学,20世纪中期,新中国成立以后,使儿童常见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建国初大城市婴儿死亡率:15%;1959年:7%;90年代中期:0.647%。1960年,天花消灭;脊髓灰质炎最后一例发生于1994年9月。,.,57,现代儿科学,50年代,卫生部选派西医学中医,开始了中西医结合;70年代后期,中华儿科学会相继成立了各专业学科组;80年代,各省设立了儿童医院,有的还设立了儿科研究所,在各大医院成立了儿科监护病房(PICU)和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80年代以后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问世。,.,58,进入21世纪以来,感染性疾病、营养性疾病发病率和严重性已明显降低,死亡率明显降低,疾病谱发生了变化。儿童保健学受到了重视,普及儿童保健知识,以保证儿童的体格生长、心理健康、智能发育和社会应对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与此同时,研究儿童罹患各种疾病后得以尽量完善恢复的儿童康复医学也应该受到重视,儿童时期疾病的后遗症将可能影响今后一生的健康和幸福,而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具有非常强的修复和再塑能力,有时康复的效果是非常好的。,.,59,此外,某些成人疾病的儿童期预防应该受到重视,如能在儿童期急性早期预防干预,就可能防止或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著名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杜伯克曾说过:人类的DNA序列是人类的真谛,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与这一序列息息相关,包括癌症在内的人类疾病的发生都与基因直接或间接有关。2005年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完成基因组学:在基因活性和疾病的相关性方面为破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本源提供了有力的根据和方向。,.,60,后基因组的研究得到了不断发展后基因组学证实,大部分疾病并不仅因为基因改变而造成,而与基因的表达有关。蛋白组学:人体真正发挥生理功能的是蛋白质,蛋白质组学是研究人类体内存在的全部蛋白质的种类、结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各蛋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