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发展总论,政治,作为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乃是人类生活经验的基本维度之一。因此,政治生活的状况也就不可避免地表征了人类自身文明进步的程度。所有的文明社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发达程度不同的政治遗产与现实政治结构,因此,无论是就历史还是现实而言,作为一个基本的社会事实,政治发展乃是与人类的政治生活相伴随的。于是,人们对于人类自身政治生活的历史与现实的各种观察、分析和研究,在事实上也就是一种政治发展研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治发展问题乃是人类政治生活始终面临的基本问题,而政治发展研究也就很自然地成了政治科学永恒的主题。,现代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1、具有高度差异性和功能专门化的政府组织体制; 2、政府结构内部高度一体化; 3、以科层制为基础的组织管理体制,理性的和世俗的政治决策程序; 4、政治决策和行政决策数量多、范围广、效率高; 5、人民对本国的历史、领土和民族性有广泛和有效的认同; 6、人民怀有广泛的兴趣积极参与政治体制,公民的利益表达得到鼓励; 7、政治角色的分配依据个人成就而不是归属关系; 8、司法和制定条例以主要是世俗的和非特指某一人的法律制度为基础。,政治发展研究概况,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政治发展的若干主题就已经成了一部分学者的研究重点。如随着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殖民主义和殖民统治在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地区广为盛行,殖民统治给殖民地带来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方面的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后果,而随着殖民地人民的觉醒和民族解放与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在亚、非、拉地区相继诞生了一系列新的独立的民族国家。但殖民主义并没有结束,在许多地方,形式上的老殖民主义已经破产了,但实质上的新殖民主义仍然在大行其道。而当时西欧和北美及部分第三世界国家的学者对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历史与现实的各种研究和探讨,事实上就主要涉及到了政治发展的内容。但50年代以前的有关政治发展内容的研究,仅仅只是其他主题研究的一个必然的副产品。,自觉的政治发展研究热潮之所以在5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绝不是偶然的。很明显,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援助计划的实施,发展研究逐渐成为显学的情况下,由发展研究直接促动和引发的。正如阿尔蒙德所说的:“第三世界发展研究获得了一系列成果,并使整整一代政治科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家赢得了声望。”既然政治发展研究主要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发展研究所推动的,那么可以肯定地说,它和发展研究共享了导致它们产生的历史和背景。,首先,亚、非、拉一系列新的、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出现,不仅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个政治制度的选择和建立以及政治制度的有效运作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继续在实际上对这些国家予以控制和施加影响,使其倾向于资本主义阵营,从而更加全面地推行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冷战”政策,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这些新兴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上,还必须同时充分了解这些国家的政治结构现状和现实政治需求,并尽可能地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文化观念向这些国家输入,才有可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其次,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在一系列国家取得了胜利,广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文化观念以及社会发展道路都是比较独特的,并对亚、非、拉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的政治领导人也颇有吸引力。无论是从“冷战”政策,还是就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和影响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在实践上都需要有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状况的理论研究。,政治发展研究的知识起源包括: 第一,社会进化论和以社会进化论为理论基础的发展理论。就社会进化论而言,是以孔德、滕尼斯、涂尔干、韦伯、帕森斯等人的学说为主线的。从发展理论来看,既有以社会进化论为理论基础的现代化理论,同时也有现代化批判理论,如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 第二,就政治学本身而言,国际政治研究、比较政治学研究、政治文化研究等对政治发展研究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而亨廷顿和多明格斯在谈到政治发展研究之所以在60年代迅速发展时,强调了区域研究的发展和政治学的“行为主义革命”。他们说,在60年代这10年中,论述政治发展的意义、用途、顺序、危机、原因、结果、模式、范围、组成成分和理论的文章和书籍,如雨后春笋,随处可见。,政治发展的内涵,一、派伊认为政治发展包括三种要素: 第一,是人口发生变化,从臣属地位转变到对社会有贡献的公民。随之而来的是大众参与之扩张,对平等原则逐渐增加敏感性,及对普遍法律的接受。 第二,是政治系统之能力增强,政令能贯彻深入地方层级,控制人民之间的争端,应付及满足人民之需求。 第三,是政体组织结构的分化、功能愈趋专门化,及各种制度和组织之间的整合。 一个发展的政治体系,其政治制度化与政治参与的程度必高,且能达致平衡状态;反之,未发展的政治体系,其政治制度化与政治参与的程度必低,结果必会导致政治衰退。,二、阿尔蒙德从三个方面来看待政治发展: 首先是政治文化的世俗化,这主要是指人们的政治态度、政治观念的变化,即某种政治文化成为普遍化的、大众化的政治文化。形成了与分化了的政治结构相适应的服从规则、合理的参与定向。 其次是政治结构的分化。在分化当中,政治角色发生变化,变得更加专门或自主化,出现了新型的专门角色,出现了或创造了新的专门化的结构和次体系。而所谓角色分化和结构分化,不仅仅是指新一类角色的出现和旧一类角色的变化,而且包括角色之间或结构之间相互关系上可能发生的变化。 最后是政治决策能力和贯彻政策能力的提高,即政治体系扩大其政策作为的能力的提高,实现国家安全、经济增长、社会福利、自由等国家目标所需的动员、控制、分配、象征等能力的扩大和增强。,政治发展是指特定的政治体系所在的大众文化随着教育和大众传播工具的普及化而出现的世俗化和科学化取向,政治体系本身的结构高度分化而出现了更加专门化和自主化的政治角色和相应的次级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新的互动关系。一个结构上分化、文化上世俗化的政治体系将日益增强其影响国内外环境的能力,即具有更加广泛而有效率的政策行为能力,政治发展也意味着政治体系为应付来自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内部政治精英人物的挑战而进行结构调整或角色创新的结果。在现实中,政治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政治体系所面对的五种类型的挑战或问题:第一类是渗透和统一的问题,亦所谓国家建设问题;第二类的体系发展问题是忠诚和义务,或称之为民族建设问题。第三类使参与问题,也就是各种社会集团施加压力,要求参加政治体系的政策制定的问题。第四类是经济建设问题,即运用政治体系来提高国内经济的生产能力,使社会得到产品和服务。第五类挑战是分配或福利,即国内社会中产生的,要求运用政治体系的权力来重新分配收入、财富、机会和荣誉的压力。,三、在政治发展的诸方面一书中,派伊把不同学者对政治发展的内涵的理解归纳为十个方面: 1.政治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政治前提,是适应并促成经济发展的政治条件或政治形式的生成过程。 2.政治发展是工业社会典型政治形态的生成过程。工业生活使政治形态出现许多相同之处,因而不管是否实行民主政治,所有工业社会都有一套相同的政治行为模式和施政标准,这套标准就是政治发展的状态。 3.政治发展是政治现代化,而这种政治现代化又是以西方的现代政治形式为参照标准的。 4.政治发展是民族国家的运转和建设过程,政治发展首先是一种国家政治制度中的民族主义政治形式。,5.政治发展主要是国家行政与法律方面的发展,即现代行政组织、行政秩序与法制的发展。 6.政治发展是政治动员与政治参与的过程。政治参与一般是自下而上的,而政治动员则是自上而下的,但二者只要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都能达到政治发展的目的。 7.政治发展即是建设民主政治。 8.政治发展是一种稳定而有序的政治变迁,是一个社会能够理性而有目的地控制政治过程,引导社会变革的方向。 9.政治发展是政治系统的能力的提高过程,其中主要是指政治动员和权力行使能力的提高 10.政治发展是多元社会变迁中的一个侧面。,四、亨廷顿和多明格斯的“政治发展”概念(载格林斯坦和波尔斯比共同编辑的政治学手册) (1)地理的。实际上这是关于发展中国家,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较穷或者工业化较差的国家的政治的一种简化方法。从这一意义上讲,差不多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某个方面的任何研究,都可冠之以对政治发展的研究,即便所使用的主题、概念和方法实际上可能与研究一个“发达”国家的政治所使用的相似。这样,在坦桑尼亚,调查研究公民对他们政府的态度往往被称之为对政治发展的研究,而在英国使用的同样的调查表则就不是。,(2)派生的。政治发展是指更为广阔的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方面和后果。随着以工业化、城市化、教育普及化、大众媒体作用日显、经济发达和社会流动和分层的发展而出现的政治问题,包括政治危机和失序、失范等,就是政治发展所研究的内容。,(3)目的论的。政治发展是朝向一个或更多目标或代表性的政治体系的状态的运动,是向着某种特定的制度形态发展的政治变迁过程。在某些情况下,政治发展还涉及向若干不同的目的的运动,而任何一个目的也许只有在实现其他目的的过程中作出某种妥协才有可能实现。这就使政治发展成了包含若干固有矛盾的概念。在各种各样的目的中,主要有民主、稳定、合法性、参与、动员、制度化、平等、能力、变异、个性、渗透、分配、结合、合理化、官僚主义化、安全、福利、正义、自由等。在许多情况下,朝着这些目的的运动可以被看作是较为普遍的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同时,现代化与政治发展也是可以严格区分的。后者被看作政治组织和程序的制度化,可以出现在现代社会或过渡社会,并且常常由于与现代化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经济变化而遭到破坏,导致“政治衰败”。,(4)功能的。政治发展被看作是朝着现代工业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政治运动,政治发展是工业社会才会出现的特定政治现象和政治运动。这样一种社会需要某些类型的政治进程、价值、领导和制度,如果这种社会具有比其他类型更适合的某些类型的政治,那么它就能更有效地发挥其功能。从这一意义上讲,政治发展不是现代化的政治结果,而是一个有效发挥功能的现代社会的政治必需。 亨廷顿把政治发展定义为获得政治的稳定性,政治稳定的静态层面指的是政治制度化,即组织和程序获得稳定和价值的过程;动态指的是政治参与程度的提高,并与政治制度化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五、达尔认为,政治发展就是建立一定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上的民主政治制度。其动力和途径是政治多元化。要达到这样的民主程度,除了宪法规定的三权制衡原则外,还需要多元的社会体制,也就是基于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经济利益组成的各种利益集团的出现,并形成相互独立的多元的权力中心。 六、科尔曼则从历史、类型学和演进三个角度分析政治发展。从历史角度看,政治发展指16世纪起在西欧发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结构的变化;从类型学的角度,政治发展指传统的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过渡的过程;从演进的角度,政治发展指使人们能够在政治生活中发挥创造力,是新的政治生活模式制度化的过程。,七、罗伯特杰克逊和米盖尔施塔因认为,政治发展意味着政治体系这一有机体的变迁过程,它包括结构分化和角色专门化、政治生活模式更新以及政治发展目标的不固定。 八、戴维艾伯特认为政治发展包含了一个政治体系各种因素的成长,如经济、功能专门化、社会一体化、国民生产总值、专业角色等。 国内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展开对政治发展的研究,认为政治发展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推动的,与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政治发展不单是不发达国家的任务,发达国家在社会发展中,同样面临着政治发展的问题。政治发展由于受经济水平、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和其他社会条件的相互影响、制约,不同国家的政治发展方向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政治发展理论:社会过程模式,一、基本特点 1、注重过程。强调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对政治发展的影响,认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政治发展得必要条件和前提条件,政治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政治结果。 2、明显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注重的不是“什么的发展”,而是“向什么发展”,认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西方就是后发展国家所要模仿的样板,政治发展就是移植西方的经济社会现代化、政治民主化以及社会、政治的制度与组织模式。 3、后发展国家的政治发展是单线的、一维的发展。经济发展、沟通的发展、社会动员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与政治发展之间是相互包容的线性影响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的。,二、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 1、李普塞特的理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治制度越有可能获得稳定的价值,一个国家实现民主化的机会就越多。 第一,经济发展与民主化的关系。他把经济发展当作实现民主化的先决条件,认为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化之间是线性影响关系。虽然政治体制具有某种自主性,在社会、经济等诸因素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政治体制可能维持不变。但是,经历一定的历史阶段后,政治体制依然会走向民主化。他根据民主化水平的高低,分类了四个国家群:欧洲稳定的民主主义国家群;欧洲不稳定的民主主义国家群及独裁国家群;拉美稳定的民主主义国家群及不稳定的独裁国家群;拉美稳定的独裁国家群。通过将经济发展分解成财富、工业化、城市化、教育四个指标,分析了这些指标与民主化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验证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民主化水平也越高”的基本假设。,第二,经济发展与阶级斗争之间的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阶级斗争的程度越弱化的假设。经济发展使国民增加经济收入,经济生活趋于稳定,扩大受教育的机会,使社会底层的人群拥有宽容的心态、渐进主义的改革立场、合理主义的态度等。经济发展使底层人群变得有产阶级化,使他们选择立足现实,放弃极端的阶级斗争,选择合理的、改良主义方式。他比较了极端主义左派政党在富裕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得票率,得出了“在富裕国家,稳健主义比极端主义更得势,而在低收入国家,左翼极端主义更得势”的结论。极端主义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经济贫困本身,而严重的分配不均才是极端主义的主要原因。,第三,在分析经济发展与民主化之间的相关关系后,其基本结论是: (1)因经济发展而增加的收入和教育的扩大等,改善下层阶级的社会、经济环境; (2)这些变化,切断下层阶级的极端主义倾向,使他们的价值观接近有产阶级的价值观,进而使渐进主义和改良主义倾向获得确立,并使民主主义成为可能; (3)上述状况,使三角形社会结构变成宝石形结构,扩大了的中产阶层成为社会冲突的缓冲地带; (4)富裕、教育、中产阶层的扩大及改良主义的确立等因素,在政治过程中,培育出自发的政治参与组织。次体系自主性的强化,有利于制约集中的权力,进而促进民主主义的发展。,2、达尔的理论:社会经济发展不仅有利于将霸权主义和威权主义政治体制改造成竞争的民主主义体制,也是维持多元主义政治体制的必要条件。 社会、经济的诸项指标之间有着极高的联系,如城市化率、成人的阅读能力、受高等教育的比率、收音机的普及率等项指标之间是高度地相互联系着的。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竞争性政治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二者具有同步增长的趋势。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竞争性政治体制的可能性就越高,并且多元主义出现的可能性也越大。 达尔提出的新问题:经济发展与竞争性政治和多元政治之间,到底是线性关系还是曲线关系;如何说明上述命题的适用范围的案例。,达尔指出,在民主主义发展的初期阶段,经济发展是必需的条件。但是,当民主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与经济发展水平无关,民主主义或是发展,或是倒退。他以印度、德国和美国等国家为例,说明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之间并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如德国的经济发展达到相当水平的时候,它的政治体制却并非是民主政治体制。印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低,但其政治体制却长期维持着民主体制。而美国的多元政治体制是在19世纪80年代确立的,但是当时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很高。欧洲诸多国家都在19世纪建立了接近民主主义的竞争性政治体制,但这些国家当时的经济发展却没有达到现在的诸多后发展国家的水平。 他提出了更为一般化的理论假设:发展一个国家的民主或多元政治体制,为何取决于这个国家社会、经济力量及其发展程度,主要的影响机制是:提高阅读能力和沟通;建立多元主义社会秩序;消除社会阶层之间的绝对不平等,发展社会、经济力量。,三、沟通与政治发展 阿尔蒙德认为,沟通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切形态有关,与人类生活及一切社会活动有关。因此,沟通的结构与特征、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信息的自由化等,可以成为分类不同政治体制的重要指标。派伊认为,沟通是人类社会的网络,是人类之间的交流。较好的沟通渠道,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骨架,沟通流量的大小决定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发展方向。可以通过特定的沟通的量与类型、方法及内容分析一个社会。 1、沟通的效果定向。丹尼尔雷诺从三个方面研究了沟通的功能。第一,动态的,趋向于变化的个性的确立。第二,扩散使社会动态化的态度和理念的舆论媒体。第三,城市化、阅读能力、舆论媒体等的发展与政治参与之间的相互关系。,雷诺从人的个性的发展及其成熟的角度研究了发展。雷诺认为,西欧的发展起因于善于适应发展变化的主体化个性的确立。人的动态化或动态性个性,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个人的合理的和成就取向态度的确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动态化的个性,即人之间一体感的扩大及对环境的很强的适应能力,是通过感情移入实现的。感情移入是扩大人的动态化的手段。具有感情移入能力的动态化的个性,易于适应变化,善于调整自我。几代人的动态化个性的经验积累,使人们趋向参与性生活方式,个人的动态化扩大社会的动态化,进而创造适合于动态化社会的制度。现代社会是人之间高度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社会,是高度整合的和达到高度共识的社会。动态的个性,就是这种社会的心理特征。,通过感情移入实现的心理的动态化,是依赖舆论媒体才获得的。舆论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数千万人。人们不必亲自旅行,坐在家里就可以体会不同的经验。依据舆论媒体获得的对不同环境的经验,扩大人们对新的环境的新的认识,使人们具备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舆论媒体记述人们在不同环境中的作为,并提示自己的意见,从而强化人们的心理训练。在20世纪,舆论媒体的持续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类似的功能,为地球上的任何部门,培养新的参与者,加速促进“世界性意见”的形成。舆论媒体的介入,强化人们的创造力,组织不同地区的人们的生活,并使其类似化。,雷诺提出并论证了下列命题:舆论媒体趋向现代社会,扩大和促进心理的动态化和世俗化,进而促进参与性民主政治的发展。没有舆论媒体的发展,任何社会都不能发展,离开舆论媒体,任何现代社会都无法有效运行。雷诺以西欧的发展历史为背景,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四个方面中,抽出城市化、工业化、阅读能力、政治参与等四个变项,并分析了四个变项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雷诺指出了这四个变项与西欧民主政治发展的关系及其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城市化。城市化孕育其他两个阶段,即阅读能力的提高及舆论媒体的发展。这二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相关关系。阅读能力促进舆论媒体的发展,舆论媒体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在第二阶段,阅读能力起核心作用。人们掌握了解阅读能力,发挥了现代化过程所需的各种任务。 在第三阶段,舆论媒体大规模被扩大,并再一次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投票等参与制度获得了建立和发展。,鲍尔也研究了沟通的效果定向。他认为媒体为创造信息和需求作贡献,并具有示范效应。媒体的原始效果是改变人的态度。更为重要的是旨在实践的科学态度。通过媒体实现人的态度的变化,强化人的成就动机,并导致趋向现代化和世俗化的持续运动。鲍尔区分了媒体的两种效果,即个人性效果和制度性效果。媒体使个人的关心、信息、技术、兴趣、印象、态度、行为等发生变化。如果有政治组织的介入,媒体的个人性效果就会进一步扩大。利用媒体,政治家们可以强化他们的权威,可以强化国民的整合水平,可以用非政治的方式,达到政治整合的目的,进而活跃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及政党政治。主导发展的政治组织的介入,将进一步扩大媒体的功能。,2、沟通的功能定向。施拉姆和派伊系统地讨论了沟通的功能。施拉姆在1964年出版的大众媒体与国家发展中主张,沟通的发展是后发展国家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信息自由,是人的基本自由之一,是其他自由的基础。沟通网络是人们拥有信息的基本条件。有效的沟通,能够成倍地加速发展。施拉姆从两个方面说明了沟通对国家发展的作用。,第一,信息对国家发展的功能。施拉姆认为,国家发展是经济、教育、人的态度、价值等的社会性变革过程,是人的资源的动员过程,也是人的个性积极化、生产化的过程。在任何社会,信息具有监督功能、政策功能、教育功能三种功能。在发展中国家,信息具有以下三种作用:一是扩大人们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群体,互相对对方感兴趣,使人们越来越关心政治精英与国民之间的双向互动,即自上而下的和自下而上的两个沟通渠道的必要性。三是信息为改善社会的所有部门,为发展,发挥着教育作用。对农业、技术、教育等的发展,信息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信息为国家发展造就特定的氛围,提供发展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强化人们的需求,改变人们的态度。发展和变化,与信息的流动直接相关,新知识的获得直接依赖信息的流动,决策也直接依赖信息,第二,媒体对国家发展的功能。首先,媒体具有监督功能。监督功能可以细分为三个方面:(1)媒体扩大人们的视线;(2)媒体扩大人们的需求;(3)媒体造就发展氛围。其次,媒体具有政策功能。政策功能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扩大个人之间的沟通渠道,扩大精英与国民之间的交流,由此扩大他们之间的政策对话;(2)缩小私人的态度与公共规范之间的差异。再次,媒体具有教育功能。媒体为教育和训练方式作贡献。媒体能丰富教育和训练的功能。媒体具有学校的功能,在成人教育和社会第过程中,媒体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派伊认为,诱导传统社会衰弱的是来自沟通的压力。派伊指出,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可以用国家的沟通机构和个人的沟通方式加以区别。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从根本上讲,就是沟通的过程。国家层面的现代化,就是人们接受新的信息,熟悉对新的刺激作出新的反映的一连串的过程。派伊将沟通的功能分为三种:(1)提高对政治行为的洞察力;(2)促进文化的合理化和世俗化;(3)在政治领导人与国民之间造成对未来的共识。派伊分析了沟通体系在现代社会、传统社会和过渡社会中的不同特征:,在传统社会,一次性的和非正式的沟通占支配地位,不具备与其他社会过程相区别的特征,也没有组织化。信息通过自上而下的特定等级化的秩序流动。 在现代社会,社会具有高度组织化和结构化了的沟通体系,信息自上而下的和自下而上地双向流动。与此同时,媒体体系相对独立于政治精英和其他重要的政治集团。 在过渡社会,进步的媒体与自上而下的一次性沟通体系并存而形成二元化,二者之间形成不均衡状态。媒体的自主化程度也很低。 非西方国家的政治现代化和发展,可以概括成沟通的发展。在沟通的结构和特征的差异中,可以发现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差异。过渡社会的政治发展取决于媒体有效地渗透于政治共同体之中,取决于非正式的沟通体系与媒体体系之间相互作用能力的提高。,四、社会动员与政治发展 卡尔多伊奇在1961年发表的论文“社会动员与政治发展”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动员概念。其基本命题是:急剧的和过度的社会动员,有可能引发政治不安定,但是,社会动员与政治发展之间有着很深的内在联系。政治发展是在社会动员过程中所出现的派生物,社会动员是独立变项,而政治发展是因变项。 在由传统生活方式转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中,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包括新形态的集团同化、新的一体感的形成以及职业、居住、社会结构、制度、角色、经验、期望等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政治发展,甚至使政治发生变革。社会动员,是指传统的经济、社会及心理特征被破坏或消失,人们适应新形态的社会化与行为方式的过程。动员分为两个阶段:旧的结构、习惯、心理等被破坏的阶段;人们被引向新的组织、参与类型的阶段。人们脱离地区孤立、传统主义、政治不关心等,被引向新的生活类型,即包括对政治过程的直接或间接参与等的现代生活。,1、社会动员过程。从短期的角度看,社会动员是现代化的结果,而从长期的角度看,社会动员却是产生现代化或使现代化维持下去的原因。从长期的角度,即历史的角度看,社会动员过程,与它所包含的因素,如市场关系、货币经济、沟通体系的发展、居住的变化(城市化)等,持续地结合在一起。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贸易量,贸易量的增加,使参与其中的人数和参与的地域增加并提高运输的效率,使人们认识用货币进行交换的方便,并且导致货币经济。生产率的提高,加快分工的发展,扩大非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的增加和分工的发展,使社会逐渐接近市场经济。与市场相联系着的非农业性职业及其集中化,导致城市化。,市场体制的持续维持,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高度安定、商人与顾客及财富的安全、市场所必需的法制与秩序等。市场体制与货币经济,能够动员被孤立在各个区域的人们,也使政府的作用得到强化。与此同时,行政和政治的集中化也同时并进。另一方面,社会动员过程也诱发地方、区域的中心作用,并产生地方及区域的政治自主化和权力要求。货币经济的确立和市场体制的发达,同时促进权力集中的中央政府的发展和与集中的权力相抗衡的地方化运动的发展。城市化在另一个方面促进社会的动员化。很多人集中在一个地方生活,诱发职业和社会阶级的产生,社会阶级为追求政治权力而组织化。,2、社会动员的指标。多伊奇提出了7个社会动员指标:M1接近现代生活(机械、技术、消费资料、医疗、政府媒体);M2接近舆论媒体;M3居住地的移动;M4城市化;M5由农业向新职业的转移、非农业人口;M6阅读能力;M7人均国民收入 多伊奇指出,在美国M1、M2、M6是90%,而M3、M4、M5是50%以上,M7则不足5%。这说明社会越发展越动员化,离传统越远,离美国越近。 社会动员的各个指标并非按同一比率发展,但却是按同一方向发展。如果诸指标中一个或多个指标消失,其他指标可以代替消失了的指标。指标之间又相互联系。如国民收入的增加,带动阅读能力的提高、增加收音机、电视机、医生的普及。,社会动员使人们更易于适应变化。另一方面,社会动员增加人们的需求、期望和新行为类型。一方面,整合和融合人们,使人们合作。另一方面,又分裂人们。为分析和解决这种现象,多伊奇提出了同化概念。同化,是社会学习的一个事例,是习得集团或他人的类似行为习惯的过程。多伊奇将同化分了8个层面:语言、文化、社会结构、期望、能力、成就度、市民服从、政治忠诚。与社会动员指标一样,各个层面之间相互强化而形成联动结构。社会动员与同化之间有可能出现不均衡现象。社会动员往往超前于同化。由此产生被动员起来但未被同化了的集团。动员与同化之间的不均衡是社会、政治冲突的潜在因素。社会动员与同化之间达到均衡时,政治整合、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才有可能。,3、社会动员对政治发展的影响。多伊奇认为,社会动员对政治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扩大政治参与。在任何社会,社会动员扩大政治化阶层。在第三世界,除孤立的自给自足的农民外,城市人、从事市场化生产的农民、货币使用者、工人、电视、收音机视听者、报刊阅读者等,逐渐接近政治过程。这些人群的数量的增加,加大对政治实践和政治变革的压力。总之,社会动员增加人们对政治的关心,扩散参与态度,接近政治机构和政治组织,进而扩大政治参与。,第二,社会动员强化政府及体制的能力。社会动员扩大人们需求的范围和政治要求,进而导致政治的质的变化。住宅、职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新的需求对旧制度、旧精英们来说是未曾遇到过的新问题。发展中国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西方18、19世纪的“小政府”是对付不了的。因为发展中国家要在几十年内解决西方国家在几个世纪中才解决的问题。随需求的变化及扩大而增加了政治需求,使政府作用的扩大合法化,这一趋势导致政府能力及体制能力的强化。同时,社会动员促进精英的作用、精英的录用、精英的沟通等的变化。如村长、村里的长老、地方知名人士等旧精英,已不能适应社会所带来的压力,权威向以现代组织为依托的、具备新知识的精英转移。,第三,社会动员促进国民形成。社会动员弱化地方性传统文化的影响,促进国民整合及国民的融合。国民形成取决于政府的行政能力。如果政府无力承担社会动员所带来的国民形成任务,很多人就会被排除在国家范围之外,并对政府不满。如果政府缺乏持续性的应对能力,人们在心理上很难保持一致,政治将无法通过说服以实现支配。,集中讨论教育与政治发展的是朽勒门伊于1964年编辑的教育与政治发展,认为教育是打开现代化之门的核心,没有教育,就没有民主制度。教育是自变项,而发展和变化则是因变项。教育在政治发展中的功能: (1)政治社会化功能产生参与型政治文化。发展中国家的正式的教育制度承担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功能。首先,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国民形成和建设国家制度的任务。对完成这个任务,比起家庭的社会化功能,正式教育制度更为强有力。其次,在发展中国家,教育制度之外的社会化途径软弱无力。如工作单位、政党、利益集团、舆论媒体等,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再次,在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了的进步部门与传统部门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鸿沟,形成社会的二元结构。教育是破坏这二元结构的最有效的途径。诸如性别、职业、年龄、收入等影响政治态度的其他变项影响政治参与的程度,都无法与教育变项相比。高水平的教育,伴随着对政治体制的认识和信息,伴随着对政治体制的接近并活跃市民活动,由此提高政治参与水平。,(2)政治录用及扩大流动性功能。属于上层的人比属于下层的人有更多的机会或更有可能被录用到政治精英之中;在成就趋向的现代社会,高质量的教育与高层次的职业、高收入以及与此相应的名誉、地位直接相关。因此,教育是扩大社会流动性的决定性因素;教育使政治流动性得到扩大,极大地影响政治精英的录用模式。,(3)政治整合及国民形成功能。垂直层面。垂直层面的整合,是指精英与大众之间的渗透力,即建构政治精英的影响力能够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的机制。水平层面的整合。水平层面的整合,是指相异的政治集团统合到更大的政治体制里,整合到后发展国家内的所有人都必须共有的意识形态。在新独立的殖民地国家,教育是将精英和大众整合到新的政治共同体的主要手段。教育内容的政治化,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功能。教育强化国民的国家归属感,从而强化国民的一体感。,政治发展理论:结构功能主义,一、方法论特征(1)高水平的概论化。结构功能模式政治发展理论的基本假设:一个政治体制要持续地存在,就必须满足与之相应的功能条件。政治发展是现代政治体系所必需的功能条件获得满足的过程。它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概念,如结构分化、文化的世俗化、平等、能力、整合、制度化、参与、要求等。这些概念为更加科学、更加深层次、更加系统地研究政治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此同时,高水平的概念化,扩大和深化了分析范围与适用性,进而为政治体制的比较分析提供了广阔的前景。,(2)把政治作为独立变项。把社会经济作为独立变项是社会过程理论的基本特征之一。社会过程理论将政治发展视为现代化的政治结果或现代化的政治派生物,是社会经济决定论。与此相反,结构功能模式的政治发展理论将政治当作独立变项,强调政治体制的自主性。因此 ,它的一系列概念都是与社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政治体制或政治领域中抽象出来的。如阿尔蒙德的结构分化、文化的世俗化、次体系的自主化等,亨廷顿的参与、制度化、文化、机构集团、权威、政策等,派伊的发展症候群等概念并非与现代化完全无关,但他们都以政治是独立变项为前提,从政治领域中抽象出来的,并在政治性变项之间的相关关系中说明政治发展。,(3)西方中心主义价值倾向。现代化理论家们把政治发展作为政治现代化来把握。将政治发展当作不可逆向的,一维的发展过程来把握。与此相反,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家们严格区分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政治发展并非是一维的线性运动过程,而是完全有可能逆向发展的复杂的过程。与此同时,结构功能主义政治发展理论在表面上排斥价值,但在实际上却具有明确的价值倾向。结构功能主义政治发展理论常用的概念,诸如民主主义、安定、合法性、参与、动员、制度化、一体感、渗透、分配、整合、福利、正义、自由等,都似乎是不带任何价值倾向的中性概念。但在实际上,他们将西方国家归类为分化的、合理的、世俗化的、有能力的、制度化了的、平等的社会,将发展中国家归类为传统社会,并将政治发展当作传统社会模仿西方社会的过程。,(4)静态化和非历史性。结构功能主义政治发展理论提出的诸概论相当精确,而且很丰富,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多样化的变项和指标,各变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很清晰。这个理论对判断特定政治体制的现状,哪些发生了变化,而哪些没有发生变化等问题,即讨论“是什么”的问题时,具有极高的适用性。但是,这个理论很难讨论“为什么”和“将会是什么”的问题。因为这个理论过于注重科学化,而未能顾及到历史性变项等动态性因素,而且排除了价值性因素,无法讨论“为什么变”、“往什么方向变”等问题。这个理论特别关注体制的维持,而体制的维持取决于各变项之间的均衡。然而,政治体制,特别是急剧变革社会中的政治体制,不可能恒常地维持有机体那样的均衡。,二、帕森斯的发展理论。与韦伯的发展理论一脉相承。韦伯使用二分法,以权威的形态为分类标准,将社会分成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传统社会的权威是来自于悠久传统的神圣,而现代社会的合法权威,则来自规范的规则及其合法性。社会体系中的传统要素逐渐消失,现代的价值定向及合理的行为规范逐步得到扩散的过程就是发展。帕森斯将传统社会的主要特征归纳为归属性地位、未分化的角色、特殊价值、集团化趋向、情感性,将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归纳为成就性地位、角色的专门化、价值的普遍化、自我趋向、感情中立等。所谓发展,就是现代社会的主要构成因素逐步替代传统因素的过程。他将传统社会的构成因素都视为阻碍发展的障碍,而现代社会的因素都是必须无条件接受的。帕森斯将社会发展过于简单化,西方中心主主义价值倾向十分明显。但他提出的一系列的概念及分析方法,为政治发展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三、伊斯顿的 “平衡发展观” 。在伊斯顿的政治体系理论中,输入与环境相联系,并转换成政策而被输出,输出效果通过反馈而被认识。为实现体系的目的、体系的安定、平衡,体系的行为被调整。政治体系是要求和支持转换成权威性分配,并经过反馈自我调整行为的过程。从发展的角度讲,伊斯顿所关心的不是政治体系向什么方向、怎样变化或发展,而是关注政治体系如何维持和平衡。 在传统政治体制中,输入和产出都非常微弱,而反馈则几乎没有。但由于输入和产出之间的均衡程度很高,政治体制能够保持稳定。在权威主义体制中,输入功能微弱,产出功能却很强,反馈功能则很有限。由于输入和产出间的不均衡,权威主义体制总是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民主主义体制的输入和输出功能都处于很高的水平,反馈的效果也很好,因此,体制具有很高的动态平衡性,能够维持高度稳定。 因此,政治体系的平衡意味着输入与输出、反馈之间的均衡。体系的平衡,依赖于解决政治紧张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的增强及体系的平衡,就是政治发展。,四、阿尔蒙德的政治发展理论。他认为,政治发展的内涵包括,结构的分化,即行政、官僚组织、政党、利益集团、舆论媒体等政治结构的分化和专门化。文化的世俗化,即与分化了的政治结构相适应的服从规则、合理的参与定向和价值定向。能力的增强,即实现国家安全、经济增长、社会福利、自由等国家目标所需的动员、控制、分配、象征等能力的扩大和增强。 阿尔蒙德从两个不同角度分析了政治发展。政治结构与政治文化的角度。他用结构的分化、文化的世俗化、次体系的自主化等三个概念来把握政治发展。政治体系能力的角度。认为政治发展与政治体系增强解决国家建设、国民形成、参与、分配等危机的能力有关,即政治发展是政治体系不断增强解决各种危机的能力适应能力的过程。,(1)结构的分化、文化的世俗化与政治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向政治体系的输入量急剧增加。如果政治体系的分化和文化的世俗化不能与之相适应,政治体制就会面临危机。从这个角度讲,政治体系不断增强解决挑战与问题的能力,不断强化结构的分化和文化的世俗化,使政治体系能够容纳和消化各种挑战的能力的过程就是政治发展。结构的分化,是指角色越来越专门化和自主化或更为专门化的结构或次体系出现。结构的分化,与次体系的自主化密切相关。专门化了的结构或角色,在与其他结构或角色之间的关系中没有自主性,这个结构或角色依然是未分化的。因此,结构的分化和自主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结构的分化和作用专门化,伴随着文化的世俗化。从文化的角度讲,政治发展是政治文化的世俗化过程。世俗化意味着政治行为逐渐合理化、分析化和经验化。世俗化,也意味着个人的现代化。个人的现代化,与分工的细化、教育的扩大、舆论媒体的发展等因素有关。世俗化了的文化,增加人们为实现集体或个人的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参与,弱化依赖传统的神圣性权威的合法性基础,而由政府的有效性代替传统合法性基础。现实中的任何一种政治文化形态,都是乡里型、臣民型、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混合状态。但是,随着世俗化水平的提高,政治文化的乡里性和臣民性逐渐消失,并转向市民化、参与化方向发展。这一过程,就是政治发展过程。,从结构与文化的角度说明政治发展,阿尔蒙德使用了三个变项,即结构的分化(含作用的专门化)、次体系的自主化和文化的世俗化。这三个变项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同时并进的趋势。通过分化,出现新的角色和次体系的自主化,并随之出现人的态度的工具性、合理性、选择性趋向。但是,结构的分化与文化的世俗化之间,并不是必然联系。结构的分化促进作用的专门化,这两个变化又促进次体系的自主化。这个关系尽管不是必然的,但离开结构的分化和专门化,次体系的自主化就不可能出现。 他依据上述三个变项之间的关系状况,将政治体制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具有松散的和未分化的政治结构,并具有乡里型政治文化的政治体制,即原始政治体制。第二种是以分化了的政治结构、臣民型政治文化为特征的传统政治体制。第三种是分化的政治结构,即政党、利益集团、舆论媒体等的存在,具有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政治体制。民主政治体制、权威主义政治体制等属于这个类型。,(2)体系能力与政治发展。政治体系的功能分为体系功能、转换功能、适应功能。政治发展与政治体系处理挑战与危机的能力,即提取能力、管制能力、分配能力、象征能力、适应能力的增强有关。这些能力实际上是政治体系克服国家建设压力、国民形成压力、参与压力和分配压力的能力。 首先,国家建设的压力与政治发展。国家建设压力,与国家垂直向社会渗透和垂直整合社会有关,它可能来自:国际环境威胁政治体系的存在和维持;社会革命威胁政治体系的稳定和维持;政治精英为达到新的国家目标,组织新的结构和组织。克服这些压力,与发展强有力的官僚体制有关。要克服国家建设压力,必须建设和发展能够强化政治体系的提取能力和管制能力的、集中化的和渗透力强的官僚体制。,其次,国民形成压力与政治发展。国民形成是指国民的横向一体感,表现为对国家的忠诚和献身。国民形成是个过程,经历国民共同体意识由家族、部落、地区向国家转移的过程。国家建设与国民形成相联系,但不是必然的联系。建设良好的国家,不一定就是国民形成良好的国家。 再次,参与压力与政治发展。参与压力来自社会阶层或集团试图影响政策制定的要求不断增大。参与要求的增大,促进利益集团和代议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要求转换政治精英对政治参与要求的态度和支配方式;促进政治精英的政治协商技术的发展。 最后,分配危机与政治发展。分配危机来自政治体系所控制和协调的社会资源和价值的急剧增加,这一危机只有官僚组织和政策的变化、国民和政治精英的政治态度的变化,才能行以克服。,五、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他区分了政治现代化与政治发展,认为政治现代化是指政治的合理化、政治整合、政治民主化、广泛的政治参与。政治发展有别于政治现代化,政治发展并非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政治后果,而是有效、能动的政治系统的必要条件。政治发展具有规范性和目的论特征,强调“趋向什么的发展”。 现代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而政治发展则与政治体系的某种形态相一致。现代化因素,如识字率、城市化、政治参与、宣传媒体等对政治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稳定的和连贯的,甚至是逆向的。如现代化过程所产生的问题和危机,诸如分配的不均衡、挫折感、阶级矛盾、政变、甚至战争等对政治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现代化概念所指的是诸如识字率、城市化、政治参与、宣传媒体等指标,而政治发展概念所指的却是民主主义、政治稳定、社会整合等目标性指标。现代化是不可逆向的,而政治衰败则是逆向的,如腐败、不安定、暴力、权威主义等是现实可能的。因此,政治发展与现代化紧密相连,但是,政治发展是与现代化过程相区别的独立的变化过程。,政治发展是指政治组织与程序的制度化。制度是指安定和价值获得确立的持续的行为模式;制度化是指组织和程序获得安定和价值的过程。制度化的意义在于,现代化过程必然导致社会势力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各势力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共同体的维持必然依赖于制度,且这个制度必须是连续的和稳定的。制度要获得稳定,就必须使制度所包含的价值等到广泛认同。制度要得以遵守,还必须构建相应的程序。特定政治体系的制度化水平,取决于该体系的组织和程序所具有的适应性、复杂性、自主性和凝聚性。,政治发展不是单向的发展过程,有可能在发展与衰败之间徘徊。因为与传统社会相比,现代化是急剧的社会变迁过程。急剧的社会变迁更容易诱发暴力、不稳定和极端主义。在这一过程中急剧发展起来的城市化、工业化、教育、宣传媒体等,使个人和集团的参与欲望和期待心理超前发展,而政治制度化水平则滞后于参与欲望和期待心理的发展,从而导致不满、挫折感和相对剥夺感,进而导致政治不稳定。同时,现代化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速度越快,政治不稳定越严重。原因:(1)分配不均;(2)欲望、期待的急剧膨胀与满足之间的反差引起挫折感;(3)急剧的现代化打乱原有的社会价值规则,使社会公共规范与私利关系的认识出现混乱而诱发腐败;现代化不断产生新的财富和权力源泉,权力的集中和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剧腐败;急剧的现代化促进政治输出端的变化,并加剧腐败,即政府能力的增强和法规的多元化加剧腐败;而腐败导致不稳定和政治衰败。,他认为,政治参与的剧增产生政治动乱: 社会动员/经济发展=社会挫折感 社会挫折感/流动机会=政治参与要求 政治参与要求/政治制度化=政治不稳定 避免政治衰败要注意在强化和维持制度的前提下,渐进、适度地动员社会。强化社会结构的复杂性,限制和减少信息交流,将政治精英与社会诸势力之间的竞争最低化。同时,还要注意制度创新。他指出,在现代化过程中,如果传统制度尚未被破坏,就以传统制度控制和协调社会势力,如果传统制度已经破坏,就应及时推进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如不及时,传统制度的权威就将转移到特权领导者个人。这样,制度创新就遇到严重阻碍,因为特权领导人对制度创新普遍不感兴趣。在传统制度严重被破坏的发展中国家,强有力的政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开学演讲稿
-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九县区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家教合同范本
- 2024年贵州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调研报告:执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摩托车购销协议范本
- 工程设计合同中的常见条款解析
- 梯控项目合作协议示例
- 便利店转让合同格式
- 土地房屋转让简单合同范本2024年
-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
- GB/T 44144-2024有声读物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202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分析及备课建议+课件
-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 《无人机测绘技能训练模块》课件-模块7:无人机航测影像获取
- 借款合同随借随还
- 上海市中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 2024福建福州市公安局协作支队警务辅助人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真题全面
- 专有技术授权协议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