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人种和人口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1页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人种和人口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2页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人种和人口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3页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人种和人口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4页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人种和人口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种和人口(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地区;(2)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地区规律和影响因素。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世界三大人种分布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种的分布特点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的思想。【教学重点】(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2)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教学难点】读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和世界人口的分布。【教学方法】读图析图、讨论探究、对比、多媒体辅助【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美国的课堂情景: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图A是美国某小学上课时的场景,请仔细观察图中的几名学生,尽可能多地描述他们在相貌方面的不同之处(学生畅所欲言)提示:从肤色、头发、眼睛、鼻子、嘴唇等方面进行描述过渡: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逐渐形成了不同的体貌特征,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种。二、新课学习(一)三大人种明确:人种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肤色。按照肤色差异,可以将世界人口分为三大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小组探究活动1:学生分组探究:三大人种在肤色、眼睛、头发、鼻子和嘴唇形状等方面的差异明确:黄色人种:肤色呈黄色,眼睛为褐色或黑褐色,头发黑且直,鼻梁不高,嘴唇稍凸且厚度中等。白色人种:肤色浅白,眼睛呈碧蓝色、褐色或浅灰色、浅褐色,头发多为金黄色或棕色,且为柔软的波浪状或直发,鼻梁高,鼻尖突出,嘴唇薄。黑色人种:肤色黝黑,眼睛也是黑色,头发黑且多弯曲,鼻宽且鼻梁较矮,嘴唇厚并凸起。小组探究活动2: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明确:1.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的原住居民也是黄色人种。2.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中亚、南亚以及北非。随着殖民扩张,白色人种的分布扩展到美洲和大洋洲。3.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美洲和大洋洲也有大量黑色人种分布。播放视频: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连连看:白色人种 亚洲黄色人种 欧洲黑色人种 非洲讲解:在三大人种分布的交界地带和人口迁移频繁的地区,因人种间的通婚,还形成了混血人种。提问:人种有高低贵贱之分吗?(学生回答)明确:人种的不同,只表现为人的生理特征方面的差异,人种并没有优劣之分。阅读:人种特征的形成黑色人种:黑色素可防止紫外线对皮肤造成伤害,卷曲的头发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黄色人种:眼部有内眦褶(即眼内角的特殊皮肤褶皱,可在一定程度上防风沙),还有宽且富含脂肪的面颊,较平的鼻部和额部,这可能与亚洲中部寒冷、多风沙的地理环境有关。白色人种:居住在北欧的白色人种,鼻管狭长,有助于使吸入的空气变暖,防止肺部受寒。(二)人口的分布过渡:世界上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我们一般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的疏密。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千米2)人口密度=某区域的人口数该区域的面积(千米2) 活动1:找出图中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200人以上的地区和每平方千米1人以下的地区? (学生读图回答)明确: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200人以上的地区有欧洲西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北美洲的东部,每平方千米1人以下的地区有北冰洋沿岸地区、格陵兰岛、撒哈拉沙漠、青藏高原、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亚马孙平原和南极洲。小组探究活动3:学生分组探究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和人口分布稀疏区明确: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分布地区:欧洲西部、亚洲东部、南部、东南部、美洲西部 分布规律:北半球、热带、亚热带、温带、近海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分布地区: 撒哈拉沙漠、青藏高原、北冰洋沿岸、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亚马孙平原分布规律: 沙漠地区、高山地区、雨林地区、高寒地区活动2:1.世界人口在不同纬度地区的分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世界人口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分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明确:1.中、低纬度人口分布比重较大,高纬度人口比重小。原因是中、低纬度气候温暖湿润或炎热,高纬度气候寒冷。2.北半球比南半球的人口比重大,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南半球海洋面积大。活动3:1.距海岸200千米以内的地区约占整个陆地面积的16%,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的多少?2.距海岸500千米以上的内陆地区,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是多少?(学生读表回答)明确:距海岸200千米以内的地区约占整个陆地面积的16%,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的22.7%;距海岸500千米以上的内陆地区,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是17.7%。小结:一般而言,距海越近,人口越稠密;距海越远,人口越稀疏。大陆内部的广大地区人口比较稀少。思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回答)明确:自然因素: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社会经济因素: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社会治安好、物质和精神生活环境舒适等。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影响因素表现规律自然因素纬度温带、亚热带、热带地区人口稠密;寒带和干旱地区人口稀疏世界80%的人口集中分布在200N至 600N的地区地形地势低平地区人口稠密;地势高峻地区人口稀疏世界约80%的人口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低山和丘陵地区海陆距海近,人口分布稠密;距海远,人口分布稀疏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快,生活环境舒适的地区人口稠密拓展延伸:让我们来选个“家”展示图片:欧洲西部平原、极地地区、撒哈拉沙漠、内蒙古大草原、喜马拉雅山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提问:你愿意把“家”选在哪里?理由是什么?(学生回答)明确:地点是否 “安家”理由欧洲西部平原是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极地地区否气候严寒,冰天雪地撒哈拉沙漠否降水稀少,沙漠广布内蒙古草原是地形平坦,草场广布喜马拉雅山区否地势高峻,气温较低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三、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三大人种的特征和分布地区;世界上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的近海平原。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除了地形、气候、交通等自然因素外,还有社会经济因素。 四、课堂练习1区分人种的主要依据是( A ) A.肤色 B.头发 C.眼睛 D.鼻子 2撒哈拉沙漠地区的人种是( A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 3美洲的原住居民是( B )人种。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4有关世界人种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和东南部 B.赤道穿过的非洲部分是白色人种 C.西欧是白色人种和黄色人种的混居区 D.因纽特人属黄色人种 5. 在地球上,人口分布稠密的地区有( B ) A.巴西的热带雨林地区 B.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C.北极地区 D. 青藏高原地区五、作业布置1.识记本课知识点。2.做练习册。【板书设计】三大人种人种和人口世界人口的分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使同学们学会了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世间万象的方法,用所学知识坚决地向种族主义者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