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7-2018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4).doc_第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7-2018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4).doc_第2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7-2018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4).doc_第3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7-2018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4).doc_第4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7-2018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7-2018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4)姓名:_ 班级:_ 成绩: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积累与运用 (共11题;共40分)1. (6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sun bngui qioch li png tng_dn shngm gurn shng dng fi_2. (6分)读拼音,写汉字。chng xkng zhy ligi shnhunh_想原子_3. (9分)按要求补全成语或填写成语。 (1)补全成语。 巧妙无_ 抑扬顿_ 言简意_ 无动于_(2)填写成语。 礼堂的人真多!我的脑海中立刻便想起_、_等成语。到了好朋友家,我一点也不拘束,可用_这个成语来形容。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六年的小学生活快要结束了,真是_,_。4.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到记者发稿时,在这次煤矿瓦斯爆炸事件中已有16人遇难,4人失踪,_及善后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我们同台湾分裂势力斗争的_,绝不是不要民主、实行哪种制度的问题,而是要统一还是要分裂的问题。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是一大批敢于率先冲破思想_的人们,吴敬琏便是其中之一。A . 抢救 性质 樊篱B . 抢救 实质 藩篱C . 营救 性质 藩篱D . 营救 实质 樊篱5. (2分)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2500年前的孔子,曾对着_的江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站在千禧之年的门槛,我们更深切地领悟到了先哲的睿智。营房各处_的灯火,欢腾热闹的情景,使他又激动起来,回想起白天参加国庆大典的场面。鲁迅的作品,即使是纯属个人生活的回忆,也总能使我们有乐观、清醒的感觉,得到深刻的_。A . 流逝、闪烁、启发B . 流逝、闪耀、启示C . 流泻、闪烁、启示D . 流泻、闪耀、启发6. (2分)下列词语中,全部可以用来表示赞许、褒扬的一组是( ) A . 昂首挺胸 偷鸡摸狗 大义凛然 笑里藏刀B . 画龙点睛 对答如流 坚贞不屈 一丝不苟C . 口若悬河 多此一举 东施效颦 狐假虎威7. (2分)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饿得牵肠挂肚的他,坚持要把手中的工作做完。B . 妈妈穿上这套连衣裙去上班,真是既体面又精神。C . 从厨房里传出来一阵诱惑人的饭菜香味。D . 来深圳以前,他就已经是一位颇负盛名的画家了。8. (2分)下列各组对成语分类有误的一组是( )。 A . 出自故事:舍本逐末 邯郸学步 高山流水B . 出自名言:一鼓作气 举一反三 不耻下问C . 褒义成语:发愤图强 别出心裁 锲而不舍D . 贬义成语:养尊处优 侃侃而谈 游手好闲9. (2分)读句子,选出前后两句意思最相近的一组。( )A . 谁知道在古代,这样一包东西却是一封严厉的信。谁也不知道在古代,这样一包东西就是一封严厉的信。B . 这位客人,只能住在山顶的旅店。山顶的旅店,只能住这位客人。C . 爸爸可能知道了这件事。爸爸可能不知道这件事。D . 他说得不全对。他说的全不对。10. (2分)下面的诗句依次填入的花名是(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_出墙来。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_始盛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开。待到重阳日,还来就_。A . 桃花 红杏 菊花 梨花B . 红杏 桃花 梨花 菊花C . 红杏 梨花 桃花 菊花D . 桃花 菊花 梨花 红杏11. (5分)默写古诗咏柳。 二、 阅读理解 (共3题;共37分)12. (4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博闻强识的司马光司马光幼年读了很多书,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刚开始念书的时候,他的记忆力并不比别人强。但是他明白,光怨恨自己的脑瓜是无济于事的。所以他下决心要锻炼自己的记忆力。平时在私塾里,老师每讲完一课,他的弟兄们念一会儿就背诵如流,然后出去玩了。这时司马光就一个人留在教室里,关上门窗,专心攻读。他把老师讲的课文反复朗读,一直到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才肯休息。经过这样的训练,天长日久,他的记忆力越来越强,看过一两遍的东西竟能熟记不忘。(1)写近义词。 怨恨_ 明白_ 专心_(2)“经过这样的训练”中的“这样”是指_13. (24分)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_孩子_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_男孩说:“没我没看见。”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问:“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1)给选文第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_孩子_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_(2)以下哪一项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着急的心情?( ) A .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B . 列宁问:“会飞回来?”(3)根据选文中人物的对话,猜猜当时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选项。 A我不能说是我把灰雀捉走了。B我捉走了灰雀,害得别人这样担心,明天我就把它放回来。C这只灰雀大概是飞走了,或者冻死了。D也许这个小男孩见过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第自然段中列宁想_第自然段中男孩想_第自然段中列宁想_第和自然段中男孩想_(4)“男孩说:没我没看见。”男孩为什么迟疑? (5)读下面的句子,和选段比一比,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列宁看见小男孩,就和他交谈,表达自己对灰雀的喜欢和担忧。小男孩被感动了,把提走的灰雀放了回来。(6)从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你发现列宁是一个怎样的人? 14. (9分)读课文小桥流水人家你知道吗(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是_,五四时期崛起的女作家,中国第一批女兵。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题材创作了_。她一生出版的小说、散文、游记等著作达78部。(2)课文中的“_”、“_”、“_”等词语是都用来形容农村平和安定、团结和睦的生活场景的词语。(3)小桥流水人家课题出自_代散曲作家_的_三、 习作 (共1题;共5分)15. (5分)新的一年又到了,我们又长大了,在新的一年里,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呢?请你以“心愿”为话题写一篇习作,题目自定。 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 (共11题;共40分)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