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上册 第16课 民间面塑课件2 浙美版.ppt_第1页
一年级美术上册 第16课 民间面塑课件2 浙美版.ppt_第2页
一年级美术上册 第16课 民间面塑课件2 浙美版.ppt_第3页
一年级美术上册 第16课 民间面塑课件2 浙美版.ppt_第4页
一年级美术上册 第16课 民间面塑课件2 浙美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间面塑 1 知道图中的老爷爷在干嘛呢 2 在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 1 面塑简介2 面塑起源3 面塑功能4 面塑选择5 人生礼仪风俗与面塑6 面塑代表7 面塑制作8 能否使用 面塑简介面塑 俗称面花 礼馍 花糕 捏面人 汉族民俗艺术之一 民间面塑以造型艺术的身份出现是近几年的事 过去它只是一种被装饰过的食品 故从历史上讲既无作品记载也无珍品传世 实在是一大憾事 面塑在汉族民间叫面花 是作为仪礼 岁时等民俗节日中馈赠 祭祀 喜庆 装饰的信物或标志 是一种由风俗习惯积淀成的极有代表性的汉族传统文化 当今面塑称之为艺术 并且以它绝美的身姿倍受世人青睐 这正是因为它所注入的世代文化的积淀和创作者绝无的功利思想的热情和才思 使得它成为一种出于俗而脱于俗的朴素文化 也正是借助于世代少有的 重视 且落身于广大的汉族民间 才使得它有了条件自由地按照自身规律生存和发展 有了它少受污染的乡间特色 才得以在今天的雅俗文化对流中以其独特 完整的形象俏立于汉族民间艺术之林 面塑起源汉族民俗面塑源于先秦而成型于汉代的中国节日风俗 是人类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积淀物 春节是人们对物候历法认识上的一个关键节日 所以对春节的祭祀活动显得尤其隆重 精美的面塑随着人们的心理需求应运而生 并成为节日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面塑功能 春节汉族民间面塑的主要功能是对天 地 神的祭祀和祈祷 是追求丰衣足食 万事如意的生活理想的体现 春节的面塑在造型意识上 大多是抽象性的 信仰性的 理想性的 供奉天地的叫枣山 祭供灶神的叫饭山 花糕 形制都较大 谓之米面成山 晋南传说是为纪念大禹治水而作的 祖灵前一只面羊为牲祭之俗 以表虔诚之意 长辈送儿孙后辈 钱龙 意在引钱龙入府 招财进宝 另有各种点彩的带花馍馍 便是酬宾待客访亲探友的讲究礼物 面塑选择晋北人家供神所用枣山是颇为讲究的 这是因为它是作为一种祭物而出现的 人们认为它有着某种超于自我的神秘力量 是人与神的交流桥梁 制作时把发好的面擀成大三角形 上面铺一层红枣 再将面做成盘云 盘龙 盘兔 如意纹样 间或点缀以连理 元宝 下山虎 上山鹿 瓜果之类 以五谷杂粮点睛镶鼻 蒸出锅来 绵颖憨实 洁白的面与深红的枣 五彩的粮 豆形成色彩上整体的对比效果 大年初一迎神之时供于神位之前是说米面成山 表达一种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还要在旺火上燃点柏柴 烤食花馍 谓之避邪馍馍 保一年无灾无病 平安吉利 晋南面花中还有 五子登科 巧公巧母 万事如意 等造型 无论是枣山 饭山还是花糕 可说是在这一隆重的节日中 乡间的百姓们自己创作的一种心灵崇拜物 一种寄托心愿的方式 至于钱龙 则是一种类似于蟾的三足想象动物 表达民众一种向往富裕的思想 有些地方在腊月廿三祭灶时还要灶马灶鸡等作为供奉 这些供物既是供品又是崇拜物 实质上仍是食品 未了总要分而食之的 正是这些复合性功能使它成为一种最易普及 最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