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_第1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_第2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_第3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_第4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7 章思考题答案 导论 1 如何理解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 社会认识即人类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 社会科学方法论即研究社会历史的方法论 一 总体来说 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各种社会认识和社会理论 在总体是唯心主义的 陷入了唯心史观 即用社会意识去解释社会存在 原因在于生产规模的狭小 阶级立 场的局限 马克思主义主张 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 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 明政治 法律 美学 哲学 宗教等观点 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 而不是相反 这样 马克思主义 的唯物史观创立了 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 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二 社会认识的演变逻辑为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即马克思主义社会认识论 自发 自觉 具体来说 神话传说 原始社会自发认识 非理性方式 第一种自觉形式 理性求知 批判 性的 实证方式 发展性的 非理性方式 三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 形而上学 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即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包括 实践的 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剩余价值论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2 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 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 途径 是主体接近 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 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 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为人们正确 认识事物 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 如哲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 技术方法论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 因而对各门社 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点 第一 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 社会科学研究者是社会中的人 他们对研究对象来说是主体 而本身又是被研究的客体 第二 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关涉性 社会科学研究总是包含 渗透 负载着人的价值因素 完全的 价值中立 是做不到的 第三 社会研究的理解建构性 社会科学研究 特别是人文科学研究 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单纯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说明 只能通过理解来把 握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各种社会认识和社会理论 在总体是唯心主义的 陷入了唯心史观 原因在于生产规 模的狭小 阶级立场的局限 马克思主义主张 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 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 法 律 美学 哲学 宗教等观点 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 而不是相反 这样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创立了 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 的革命 第一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 创立了实践的 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第二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 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英国古典经济学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 探索了劳动 分工等 分析了资本主义各主要阶级之间的 关系 马克思在这个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论 第三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 它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矛盾和罪恶 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 的非正义性 不合理性 指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提出了未来社会主义的理想 马克思批判 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成果 把它奠定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 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 了科学 第四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法国复辟时期历史理论的积极成果 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理论对阶级斗争进行了历史考察 初步揭示了阶级斗争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4 如何评价和借鉴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过程中 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同时要 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具体来说要做到运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对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个体主义 整体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等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借鉴 科学主义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待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 主张在自然科学的规范和方法 论系统中建构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体系 其代表是实证主义 人文主义突出强调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根本区别 强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性质和研究方法方面的根本 区别 主张运用解释学的理论与方法 否认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二者都关注了社会科学的特性 但是各自仅仅关注了一个方面 是不全面的 即有形而上 学的错误 完整科学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应该遵循辩证法 将二者结合 并且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借鉴运用 两者的合理之处 个体主义认为个体及其行动是社会运动和社会结构的结果 主张从个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 其代表是方法论 个体主义 整体主义认为社会整体决定社会个体 主张从整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 个体主义 整体主义二者都有自己的合理之处 但是作为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社会现象既包括社会个体也包 括社会整体 若社会科学方法论只是坚持其中之一 则不免有形而上学的偏颇 完整科学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应该遵循辩证法 将二者结合 以整体主义为主 也重视个体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主张借鉴运用现代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系统 揭示人类社会系统与生物 物理 系统相同的结构和机制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 社会和各组成部分以 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 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 另外 行为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 行为主义二者注意到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 但是忽视了社会科学 与自然科学的区别 因而 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运用二者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综合运用其他方法进行 研究 5 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真理性 科学性 因而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都要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首先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的先进性 其次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极具综合性 是社会科学发展史上一种科学而完备的方法论 二 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过程中 还要坚持辩证法以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 科学方法论和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都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 指导地位 同时对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借鉴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发展自身 三 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首先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科学本性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 思想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有其现实的对象性基础和实践性条件 而对象世界 人的实 践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要想保持并发展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 就必须使其与对象的发展演变保持同步 的更新 第二 当代社会实践和现实为开放性提供了现实基础 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开放性 最关键的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第三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有的精神状态 理论工作者要勇于和善于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自我批判 自我更新 自我发展 自我超越 第一章 1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一 实践活动决定人类社会的产生 存在和发展 人类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 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 本质上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 因此 立足于人的实 践活动研究社会 用人的生产实践活动解释人类历史的方法 是唯一科学的方法 第二 实践活动不仅改变了环境 同时也改变了人本身 人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 也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也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 在 改变环境的同时 也改变了人自身 第三 实践活动是思维和存在 主观和客观统一的基础 人的实践活动解决了思维和存在 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只有通过实践活动 才能达到思维和存在 主观 和客观的统一 2 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 离开了问题便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研究的这一特点 要 求社会科学研究活动和社会科学研究主体必须坚持以问题为中心 始终饱含强烈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问题是时代矛盾的集中反映 问题中饱含了时代的呼唤 现实的要求和矛盾最强烈地表 现在人类所面对的问题之中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 要善于 提出问题 如果问题没有意义 或者是一个伪问题 而后的研究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全部奥 秘在于以问题为中心 围绕问题而发展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 社会科学理论产生于问题 它的发展是 因为解决了问题 它的生命力就是提出和解决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 直面 中国问题 是社会研究的根本要求 3 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 社会科学研究不等于获得实践经验 科学理论是规律性的认识 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不是停留在现象层面 是理性的认识不是简单地感觉经验 是观点的表达不是材料的简单概括 实践经验就是对现象的感性认知 而没有从现象中获得对事物本质的理 性认识 因而 社会科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就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 总结和提升的过程 就是超越的过程 就是经 验中发现规律 从现象中把握本质 从材料中引出观点的过程 就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 即社会科学 研究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 4 如何理解从实际出发与价值中立的根本区别 从实际出发不等于价值中立 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核心 即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坚持一切从实践出发的原则 这里的实际就 是 客观存在的事实 客观事实既是认识事物的出发点 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价值中立论主张 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主体一旦选择了研究课题 就必须放弃任何价值观念 用 纯粹客观的 态度 和 中立的原则 进行观察和分析 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 但是 社会科学研究研究是一种社会行为 其中渗透着研究者的价值观念 无论是课题的选择 研究方法的 设计 研究资料的取舍等各个环节上 无不渗透着研究者的价值立场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因而 从实际 出发的研究方法也处处体现价值 它不等于价值中立 5 文本标准和逻辑证明在检验社会科学真理性的过程中 有什么意义和局限性 文本标准和逻辑证明是探索和检验真理的两种方式 逻辑证明 即运用已知的正确的概念和判断 运用已经证实的经验事实命题 公理 定理和定义 通过逻辑 演绎和推理 从理论上确立另一种判断正确性的方法 意义 逻辑证明是探索和检验真理的一种方式 在验证真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 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 局限性 任何逻辑证明都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对另外一种理论进行检验 无法避免脱离实际 有形而上学的缺 陷 文本检验 即以文本作为衡量理论真理性的标准 经典文本的权威是实践赋予的 是在实践中获得的 意义 实践赋予的权威决定了它的有效性 是一定意义上实践检验真理的补充 局限性 但任何经典文本都 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无法避免历史局限性 第二章 1 应当怎样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功能 它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何种关系 系统研究方法是对系统科学的最新思维成果进行哲学方法论提炼的产物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系统研究方法 在社会科学领域的体现和运用 1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作为一种方法论的方法论功能 第一 系统科学的兴起对当代科学方法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推进作用 系统科学提供了系统 信息等范畴 整体性 结构性 层次性 开放性 随机性 非线性 非平衡 复杂性 等特性 第二 系统研究方法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科学方法 功能 现代科学的研究对象一般都是复杂系统 系统科学提供了整体性 结构性 层次性等特性有助于研究复杂系 统 2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关系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在当代的最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辩证思维方法 是一个辩证统一 的方法论系统 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重要内容之一 在创立唯物辩证法的过程 中 马恩不仅使用了系统这一概念 而且大量论述涉及和深刻体现了系统思想 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产实践 出发 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由人口系统 自然环境系统 生产力系统 生产关系系统 上层建筑系统组成 的复杂大系统 社会有机体体和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 恩格斯 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考察人类社会 把社会系统称做社会有机体 系统科学形成于 20 世纪 60 年代 把对象作为系统来进行专门研究 揭示复杂系统运动的规律 研究和应用 它的一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新兴科学群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在当代的最新发展 2 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 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 关系 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 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由人口系统 自然环境系统 生产力系统 生产关 系系统 上层建筑系统组成的复杂大系统 一 生产力系统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的能力 是社会系统中起决定性的力量 生产力的要素或子系统 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相互联系的方式结合起来 形成生产力的整体功能 构成了生产 力系统 生产力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关系 第一 生产力系统决定生产关系系统 对生产关系系统具有直接影响 第二 生产力系统以人口系统为基础 第三 生产力系统及其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之和组成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系统 是上层建筑 系统的基础 同时上层建筑系统反作用于生产力系统 第四 生产力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相互作用 二 生产关系系统 生产关系作为一个系统 包括三个方面的构成要素 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 系 以及产品的分配关系 这三个方面的关系 体现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生产 分配 交换 消费等 各个环节当中 生产关系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关系 第一 生产力系统决定生产关系系统 生产关系系统影响生产力系统 第二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之和组成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系统 上层建筑系统反作用于生产关系系统 第三 人口系统中的人是生产关系系统的承载者和调解者 第四 生产关系系统对自然环境系统也产生影响 三 上层建筑系统 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即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 而建筑在一定经 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 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关系 四 人口系统 人口系统是构成一个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包括人口的数量 质量 年龄构成 性别构成和区域分布 及其发展变化状况等因素 人是社会的主体 人口系统是社会大系统存在的第一前提 人口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关系 第一 人是社会生产力系统的首要要素 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 又是物质资料的消费者 只有在一定数量的人口基础上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进行改造自然界的物质生产活动 第二 人是生产关系系统的承载者和调解者 第三 人是上层建筑系统的构成主体 五 自然环境系统 自然环境系统是指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 如大气 水 土壤 日光辐射等 自然环境系统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两大类 自然环境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关系 第一 自然环境系统对人口系统具有直接影响 第二 自然环境系统与生产力系统相互作用 自然环境系统可以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其他社会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生产相同 数量的产品 在自然环境较好的国家和地区 所需要付出的劳动量较少 反之 所需要付出的劳动量较大 自然环境还制约一个国家生产部门的分布 第三 自然环境系统对上层建筑系统的军事 政治和文化也具有一定影响 例如 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在农村建立根据地 农村包围城市 与中国的自然环境有关 在世界历史上 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那些濒临海洋的国家往往思想文化比较开放 而内陆国家则相对较 为封闭 3 马克思 社会有机体 的思想与经济社会形态 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 对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一 社会有机体 马克思所说的社会有机体 是指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各个社会层次 各种社会构成要素有机联系而又相互制 约构成的社会整体 马克思主义反对把社会生活的发展归结为生物现象 但认为把社会看作一个活的有机体 的思想是合理的 意义 马克思将辩证法联系 发展的思想运用和体现于社会有机体的分析中 一方面 他强调社会有机体各 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另一方面 他强调社会有机体的变化发展 因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 是社会唯物史观 使得历史观摆脱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二 经济社会形态 经济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对社会形态作出的划分 按照这种标准 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 发展划分为五种依次演进的经济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意义 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 为研究社会形态的类型和发展规律 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和线索 正是依据经 济社会形态的划分 我们才能认识社会由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演化规律 认识到每一具体社会所处的历史 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 三 技术社会形态 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对社会形态的划分 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 人类经历了石器时代 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电子时代等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 人类经历了渔猎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意义 技术社会形态概念的 提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 恩格斯的很多论述已经包括了技术社会形态划分的 思想 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 侧重从生产力 科学技术和产业结构的角度研究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 突出了 生产力在社会发 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它与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相辅相成 全面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性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4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这些方法论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哪些指导 意义 运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进行社会科学研究 分析认识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 有很多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包括 整体性原则 结构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一 整体性原则 系统的整体性表明 整体的功能并不等于它的组成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这就是所谓的系统的 非加和性 即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要坚持整体性原则 维护 国家和民族利益 做到保护个人利益的同时 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不能损公利己 关注经济 政治 文 化 社会 生态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 在实践中要坚持西部大开发 东部崛起 老工业基地复兴等计划 坚持共同富裕为目标等等 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二 结构性原则 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方式 社会系统有什么样的结构 就相应的有什么样的功能 结 构发生了变化 社会系统的功能也就必然发生变化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要重视结构性原则 坚持 改革开放政策原则 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 以及政治体制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进 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三 层次性原则 系统的层次性 揭示的是系统的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 层次是指在系统中不同的组成部分依次隶属的等级关 系 对系统的层次性研究表明 系统的不同层次既有共同的运动规律 也有各自特殊的运动规律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要坚持层次性原则 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 关注各个层次问题和各个问题不同层次的特点和规律 对症下药 实现问题解决的有效性和 科学性 四 开放性原则 系统具有开放性 即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 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正是通过这种交换 使系统维 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 从而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演化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要坚持开放性原则 坚持 对外开放原则 国家社会各个方面不再封闭融入世界发展大潮中 取世界资源为我国发展所用 促进本国发 展 第三章 1 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源是矛盾 矛盾与和谐是事物内部同时存在的两种相反运 动 共同贯穿于事物运动发展过程的始终 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是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辩证统一的 矛盾 是绝对的 和谐是相对的 没有矛盾的社会和谐是不存在的 社会矛盾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而社会和 谐则是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 一个稳定的社会 一个利益协调的社会 一 个拥有化解矛盾冲突机制的社会 但并不是一个没有矛盾与冲突的社会 正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拥有这套化 解矛盾的机制 由此可以保证我们的社会在矛盾与冲突中得到持续 稳定 健康的发展 最终构建成为社会 主义的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 如果不能正视社会矛盾 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化解矛盾 就不 会产生真正的和谐社会 只有善于发现社会矛盾 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才能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 标任务 因此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辩证关系 要在 不断协调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 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首先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来看 就 是不断发现和解决那些不和谐的因素 使得矛盾双方乃至多方在矛盾的运动过程中达到平衡和统一 最终表 现为和谐 其次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来看 必须处理和解决好社会发展系统中的各种矛盾 再 次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机来看 就是要处理好改革 发展 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而实现社会 发展的良性循环 2 联系自己的科学实际 谈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 问题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起点和入口 已成为共识 关键在于真正有意义的 问题 从哪来 我认为 真正有 意义的问题来自于社会矛盾 问题是对矛盾的理性把握 问题意味着矛盾 但问题不同于矛盾 矛盾的存在 于主体意识到矛盾是两回事 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框架 知识结构 利益取向 价值追求和立场等不同 因此 面对同样的矛盾时可能会提出完全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问题 矛盾虽是客观存在的 但问题并不是 并不 是所有的社会矛盾都可以提升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要想把主体之外的矛盾转化为主体意识中的问题 就必须依靠理性的力量 社会科学研究要想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时代价值 学术价值的 真问 题 仅有 问题意识 还不够 还必须要有问题的 质量意识 问题 越有质量 理论 才会越有分量因此 就必须要善于透过矛盾 提出问题 懂得科学合理地把社会生活中的矛盾转化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时社会中的矛盾 而社会中的矛盾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社会问题也在不断更新 这种发展变化推动着理论 问题的理性解答 的创新与发展 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要想真正做到造福社会 造福人类 就必须与时俱进 紧密联系社会生活 深入了解社会矛盾 从而分析存在的真正问题 作为新世 纪的学子的我们 更应该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中 坚定自己的立场 始终做到以变化发展的矛盾为中心 切实 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从而对症下药 促进问题的解决 善于从社会矛盾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要求 科学回答时代的重大问题是社会科学创新的 根本途径 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是衡量社会科学合理性与价值的根本标准 3 结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 谈谈阶层分析方法的价值及角度 阶层功能主要体现在分析社会中层结构及其对政治发展的影响两方面 阶层是因资源在社会内部的不均匀分 布而形成的团体 阶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在特定的劳动分工关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 具有不同的作用 从而导致社会资源在不同人群中的不均匀分布 进而在不同人群中出现了阶层 阶层源自阶级 表现着社会 关系和社会结构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改革开放前 我国呈现 2 1 的社会结构 即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 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社 会不仅形成了一些新的阶层 如个体户 私营企业主从农民阶级 工人阶级中分离出来 而且在农民阶级和 工人阶级内部也出现了新的阶层 在农民阶级内部 已经形成了农业劳动者 农民工 乡镇企业工人 农组 干部 私营企业主 个体劳动者等不同阶层 在工人阶级内部 出现了公务员 知识分子 蓝领工人 白领 工人 退休职工 企业家和个体劳动者等不同阶层 一方面 从理论的角度看 阶层相对于阶级可以承载更多的信息量 可以更精确地描绘社会现实 相对于阶 级分析应用于社会政治现实的 质 的把握 阶层分析的基本功能在于对社会关系的 量 的说明 在于对一定 框架下具体社会关系理论内容的丰富和补充 具体来说 它包括两大理论优势 一是能够提供比较大的信息 量 二是能够深入到阶级内部 阶级之间和阶级之外的 中间地带 具有分析社会的特定视角 阶层分析法以劳动方式 收入方式 收入水平和社会心态等多元因素为划分尺度 从社会关系的不同侧面 多方位 多视角地划分阶层 可以较为具体地研究各阶层的特殊利益 分析不同阶层政治态度 价值观念 社会心理 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另一方面 从社会政治生活的现实角度看 阶层分析弱化了社会团体间的差异 淡化他们之间的利益分歧与 矛盾 不仅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 维护社会稳定 而且有利于扩大党的队伍 保持党的先进性 4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 分析矛盾的复杂性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外因 国际形势错综复杂 国内处于矛盾凸显期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内因 利益失衡是发 生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 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和腐败现象的滋生 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政治根源 心理的不 平衡和各种仇视心理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社会利益分配不均衡引发的干群矛盾 城镇拆迁 旧城改 造及开发区建设征地用地过程中出现的干群矛盾 官僚主义作风引发的干群矛盾 村委会选举不透明 不民主引发的干群矛盾 因执法不严 违法不纠 显失公平引发的干群矛盾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引发的 干群矛盾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是通过研究社会矛盾及其运动 揭示人类社会的一般结构 普遍本质及社会发展的一般规 律 为解决社会矛盾提供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当今社会矛盾呈现出以下复杂特征 1 非线性 2 不确定性 3 动态性 4 开放性 乌坎村村委会将一块集体土地卖给开发商 几年来在当地居民不知情的情况下 3200 亩土 地陆续被政府贩卖 卖地款项达七亿多元人民币 而补助款只有 500 元 其余全部被当地官员私吞 盗卖村 民土地准备兴建滨海新区碧桂园的开发商为祖籍乌坎的港商陈文清 他于 80 年代成为香港的广东海陆丰商 会会长 同时也是广东省人大代表 当地居民屡次上访无果 近期仅存的一块土地被卖给地产开发商 激发 当地人于 2011 年 9 月 21 日游行示威 22 日派出军警镇压而最终引爆骚乱 乌坎事件 的启示 社会管理得好不好 不在于是否存在矛盾冲突 而在于能否很好地容纳和化解矛盾冲突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迫在眉睫 5 联系国际关系的实际 分析 中介 的方法论意义 中介理论是唯物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掌握中介理论 在当前具有以下世界观方法论意义 第一 掌握中介 理论 有助于我们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 首先 要真正地认识事物 就必须把握 研 究它的一切方面 一切联系和 中介 其次采取辩证的思维方式 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 除了 非此即彼 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 亦此亦彼 再其次 我们就要学会具体分析和研究事物之间 矛盾的对立面 之间联系和转化的条件 或是利用这些条件协调事物之间的关系 或是促进事物的转化和发展 达到改造世界的 目的 第二 中介理论对指导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这突出表现在自然科学之间 社会科学之间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第三 中介理论对于指导我们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 也有重要的方法 论意义 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 必须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 诸如物质文明建设和 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经济发展中稳定协调和速度的关系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科学向直接生 产力转化的关系 等等 这些关系都是对立统一的 由于中介对于维系和协调统一体的存在 促进事物的相互 作用和相互转化有重大作用 因此 在处理以上关系时 除了要注意解决矛盾双方自身的问题外 还要采取中介方 法 努力找出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中介 发挥中介的作用 总之 采取中介方法 注意抓中间环节 是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面临的很多重大关系问题的一 个值得重视的方法 第四章 1 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思想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有何方法论意义 恩格斯说过 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 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 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里的 过程 不是抽象的过程 不是离开了主体和客体的过程 世界作为一个过程 首先是指事物的过程 社会的过程 然后才是思想的认识的过程 其基本含义有三 1 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 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东西 就物质世界来说 只有在过程中才能实现对事物的 把握 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 始终如一的东西 而是人类世世代代活动的 结果 是历史的产物 作为历史过程存在的自然界 现实的世界与抽象的世界 2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东西 最终都要在历史上消亡 恩格斯说 人类社 会 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 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 完美的社会 完美的 国家 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 相反 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 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 作为历史过程存在着的人类社会 阶段性特征 3 人的认识也是一个过程 认识总是时代的认识 认识的具体性 真理的具体性 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这种形式 循环往复 以至无穷 历史不具有最终的性质一样 认识也不具有最终的性质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主体选择性 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社会历史 发展过程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 2 如何理解社会历史过程是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一 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 自然界的发展是自发的 盲目的 无意识的 社会历史发展是自觉的 有计划 有意识的 是人的活动的结果 这集中表现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具有选择性 这种选择性包括选择 做什么 和 怎么做 即包括选择实践目标 实践手段 实践方法等等 但是 选择绝不是任意的 而是有 客观的标准 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性恩格斯说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 马克思发 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第一 实践的客观性决定社会的客观性 第二 人的选择受到现实的生产力状况的制约 第三 历史是自然的历史 人类活动的规律要服从自然的规律 第四 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统一 第五 历史是一个合力 二 社会历史过程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3 如何坚持历史主义方法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认识社会历史 离不开现代人的眼光 但是 后人在认识既往的社会历史时 必须从特定的历史时代 历史 条件和历史环境出发 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加以认识 不能超越历史过程和历史条 件 用个人的好恶 用政治的需要 用主观的模式 去宰制 取舍 判断和塑造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历史的真实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的真实 二是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的真实 不能把 这两种真实对立起来 人类认识历史最终是为了认识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 因此 应该透过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把握历史本质和规 律 正如恩格斯所说 现代唯物主义把历史看作人类的发展过程 而它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 律 为了把握历史的规律又需要舍弃一些细节和琐碎的事件 坚持历史主义原则 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的一种特殊表现 并非一概的否定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往往是有所虚无 有所不虚无 虚无的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不虚无的改良主义和反对进步和革命的历史 第五章 1 为什么说 现实的人 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1 现实的人 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强调 不能从 现实的人 所构成的现实社会之外寻找研究社会历 史的出发点 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实际上只是 现实的人 的一个方面的属性 都具有抽 象性的特点 例如有的经济学所定义的 人 是自利的 理性人 有的社会学所定义的 人 是生而平等的 平等 人 有的政治学所定义的 人 是生而自由的 自由人 这些所谓的人的假说 只是从一定角度对现实的人 的某种逻辑抽象 它与 现实的人 的现实特点是有很大差别的 它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王国 2 现实的人 是这些属性和特点的具体集合 相互约束和相互补充的聚集在一起 共同地表现着某个人的 综合性特点 现实的人 的综合性特点中哪一个表现为主要特点 要从他的实践活动与社会历史条件的特点 来研究 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是如何研究人的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也是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人的社会性及其社 会共同体 以及人的解放与发展等问题的方法论思想 一 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 第一 人的本质是人所存在于其中的社会关系规定的 人的本质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个基本观点 第二 社会共同体是人的社会关系的重要表现 人们的社会关系不是抽象的 虚幻的存在 它表现为社会共 同体的形式 第三 社会共同体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社会共同体对于人的意义和作用 第四 社会共同体的 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主要是揭示社会共同体的历史性特点 第五 社会共同体性质与人 的发展要求的矛盾推动社会结构的发展变迁 主要分析社会共同体发展变化的动力因素 二 社会共同体具有不同的性质 1 方法论意义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关系又表现为具体的社会共同体 那么社会共同体又有什 么特点呢 进一步说 如果考察了人所处于的社会共同体的性质和特点 那么 对于认识具体的人的特点就 是有意义的 所以 研究特定的人所生活的特定的社会共同体 使人是特定的人的基本途径 2 社会结构也表现为不同社会共同体组成的复杂性体系 家庭 家族 以特殊利益为基础 以特殊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为基础的社会群体 社会阶层 同一个阶层可能 包含不同的社会共同体 社会阶级 同一各阶级包含有不同的阶层 社会阶层分析的价值 明确收入差距状况 模糊不同社会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不利于清晰地分析社会结构 3 不同社会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复杂的社会结构 方法论要求 两者要相结合 分析社会问题 就是分 析这些不同的社会共同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研究社会管理 就是协调不同社会共 同体之间的关系 三 自由人的联合体 是 人自由全面发展 的社会共同体 马克思关于 自由人联合体 的思想是对未来社会的社会共同体的制度特征的构想 自由人的联合体 是 人自 由全面发展 的社会条件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 特点 人是社会分工的主人而非奴隶 劳动 不再是谋生的手段 而是生活的第一需要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是消灭阶级和私有制以及强制性分工 物质与精神极大丰富 3 为啥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为什么要坚持人民群众的立场 因为只有坚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才能回答和解决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 提出科学的 有说服力的理论分析和对策思考 才能在此基础上 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发展着的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 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 实现理论创新成果的 马克思主义化 第六章 1 举例说明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 1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 社会现象是由无数个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构成 的 它既有客观事实性的一面 又蕴含着价值的维度 因而 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既需要作出事实认知 又 需要给予价值评价 2 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评价 既要客观地把握社会自身包含的价值维度 从而具有科学的社会认知功能 又要体现研究者所属群体的价值取向 从而表现出特定的主体性和价值观 如因价值尺度各异 出现 公说公 有理 婆说婆有理 3 社会现象的 事实描述 应当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 结合别人已有的调查材料 互相对 照 然后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地加以整理 最后作出描述和判断 坚持 观察的客观性 如格言 几何公理要 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 那也一定会遭到反驳 4 在今天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 我们尤其需要通过对价值与事实的关系的认识 找到正确评价各种 价值观的准绳 正确引领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要求社会科学研究把事实与价值 科学 认知的真理性与价值评价的合理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客观地认识社会的性质和矛盾运动 正确地理解并把握 人类自身的命运和使命 2 简述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1 社会认知就是人们每日每时都在进行的一种活动 方法与途径为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 2 观察指按照一定的目的 有意识地对社会现象的各个方面及其变化 进行细致的考察 观测 一定的 目的 即问题意识 确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有意识地 指围绕目的而形成的自觉的研究计划 调查分 实地调查和文献调查 文献包括报纸 杂志 书籍记叙的相关资料 也包括有关部门发表的数据资料 档案 材料 还包括一些事件当事人的回忆录 日记等等 实地调查主要依靠调查者的经验观察 3 社会现象的 事实描述 或 事实判断 应当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 结合别人已有的调查 材料 互相对照 然后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地加以整理 最后作出描述和判断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 目的都 在于揭示社会事实的本来面目 而不应当附加任何外来成分 如列宁所说 要坚持 观察的客观性 不是实例 不是枝节之论 而是自在之物本身 3 怎样理解作为社会评价根本标准的生产力标准 1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 人类的第一历史活动就是不断处理和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 生产力本身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广度与深度 从根本上说 人类历史就是物质生产不断发展的历史 社会 发展的政治 经济 文化以及人的发展等多种目标的实现归根到底受生产力的发展的制约 社会发展的多方 面 多领域的发展终究是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发展和变更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生产力标志着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 现实关系 2 生产力尺度是一种客体性尺度 立足于社会的客体方面 客体因素 力求把握人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 体现着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思想 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 人们对 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评价应采取不同的标准 生产力只有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才能成为评价社会进步的标准 生产力标准是 物 的不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