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清课文脉络,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少年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远大志向的原因。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了解周恩来的相关资料,并尝试解决预习中的问题;教师搜集租界、周恩来的相关资料图片,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3分) 1、我们先一起来读一句名言。(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齐读。)师:看老师写-“崛起”的“崛”,是个生字,左山,右屈。崛起,就是兴起,之,是“的”。意思就是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2、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对,他就是把毕生精力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出示周总理的照片)(我们先了解一下周恩来)3、周总理从小志气高,在 12 岁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齐读课题)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主要问题:周恩来为什么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二、初读交流,感知大意。(13分)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件事? 2、检查生字词(扫除生字障碍)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三件事?(3分) 师:说得很好。还可以简洁一些。老师也尝试着概括了三件事的小标题。大家看看,比比,和你们概括的有什么不同。【幻灯展示:耳闻“中华不振”(1-6);目睹“中华不振”(7-8);立志“振兴中华”(917)】学习概括,记住概括有两个关键词:简洁,抓重点4、认识结构师:这三件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呢?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呢?生:先写耳闻“中华不振”;再写目睹“中华不振”;最后写:立志“振兴中华”。师:很好,看,原来这三件事是这样排列的啊。就像一串糖葫芦。我们读的时候,也要一个一个读,读好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个一个的品味,读出其中的滋味。四、自读,学习第一件事情1.充分自读师:接下来我们先尝试读读第一个故事。(板书:耳闻)大家自己读。读书还是要讲方法,请看两个小要求。【幻灯展示:1.读得通顺;2.读出疑问】通顺,就是读得流利,不磕磕绊绊,第一次遇到读不通的地方就多读几遍,读到通顺为止。读后想一想,哪些地方不明白,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拿起你的笔,在这些有疑问的地方,画上“?”。开始读吧。生:自由读,标注疑问。(解释词语:列强、租界)师:请几个同学分角色一起读一读,其他同学听一听,通不通,顺不顺。生:分角色尝试朗读:部分读“周恩来”;部分读“伯父”;部分读“剩余语段”2.尝试质疑师:会提问的孩子更会读,发现问题的价值可不得了。谁来提问?师:好的,这几个问题都是和故事的内容有关。大家发现了吗?作者写故事很有一套,他会故意设置一些悬念,有些地方,就明明白白写出“疑惑不解”、“打破沙锅问到底”。请大家再认真阅读第一件事情,看看那些地方是作者故意留下的悬念,其实,也就是你读到的疑惑,感兴趣,要弄懂的地方。师:是啊,这么多问题,几乎都没有直接回答,这就是吊胃口,为的就是吸引大家继续读。其实,要解开这些问题也很简单,就是往下读。读完了,还有问题,就查资料。阅读就是一种不断的探索。3.读出滋味师:现在,我们就好好地读读这个小故事。怎么读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