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3 2 氮的循氮的循环环 一 自然界中氮的循一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环 1 氮的存在形态 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 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于 大气中 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 土壤和水体中 2 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硝 酸盐等含氮的化合物 在放电条件下 空气中少量的 N2与 O2化合生成 NO NO 和 O2迅速生成 NO2并随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 N2转化为 NH3 再根据需要进 一步转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 如 HNO3 氮肥等 二 氮气 二 氮气 1 物理性质 色味态 无色无味气体 溶解性 难溶于水 密度 比空气略小 2 化学性质 与氧气 N2 O22NO 放电 与氢气 N2 3H2 2NH3 与镁 N2 3M g 为为 M g3N2 3 用途 氮气是合成氨 制硝酸的重要原料 氮气因为性质稳定 经常用作保护气 比如用于焊接金属 液氮可用作冷冻剂 应用于医学领域 4 氮的固定 1 概念 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2 分类 自然固氮 主要包括生物固氮和高能固氮 人工固氮 主要包括合成氨固氮和仿生固氮 2 三 氮的氧化物 三 氮的氧化物 1 氮的氧化物的种类 化合价 1 2 3 4 5 对应氧化物N2ONON2O3 NO2 N2O 4 N2O5 2 注意事项 酸酐的问题 N2O3是亚硝酸的酸酐 N2O5是硝酸的酸酐 颜色的问题 只有 NO2是红棕色气体 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污染的问题 氮的氧化物都具有毒性 而且都是大气污染物 3 NO 和 NO2 1 物理性质 色味态 NO 是无色无味气体 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 溶解性 NO 难溶于水 NO2易溶于水 密度 NO 比空气略小 NO2比空气大 2 相互转换 NO NO2 2NO O2 2NO2 NO2 NO 3NO2 H2O 2HNO3 NO 3 影响 NO 是传递神经信息的 信使分子 但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 使人体缺氧 NO2 能损坏多种织物和尼龙制品 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有腐蚀 作用 四 氨气 四 氨气 1 物理性质 1 NH3是无色 有刺激性气味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常温时 1 体积水 3 大约溶解 700 体积的氨气 氨易液化 常作制冷剂 2 喷泉实验 实验装置操作及现象结论 打开活塞 并挤压滴管的胶头 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 烧瓶 形成喷泉 瓶内液体呈红 色 氨气易溶于水 其 水溶液呈碱性 注意事项 喷泉实验必须要有压力差 压力差的原因可能有气体溶解 或者 气体反应 或者温度变化而引起压力变化等 1 实验可证明当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 17 时 即可形成喷泉实验 2 CO2 H2S Cl2等在水中溶解度不大 不能形成喷泉 但是把水改成碱溶液 也 可以形成喷泉 3 当烧瓶内的气体温度降低 而烧杯内的温度不变时 由于温度变化 引起 压强变化 从而也可以形成喷泉 2 化学性质 1 氨气与水的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 H2O NH3 H2O NH3 H2O 不稳定 受热易分解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 H2O NH3 H2O 氨水呈弱碱性 原因是 NH3 H2O NH4 OH 2 氨气与酸的反应 实验现象 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 会看到 有白烟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 HCl NH4Cl 可应用检验 NH3 3 氨气与氧气的反应 即氨的催化氧化或接触氧化 4 3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 原理 实验室中常用铵盐与碱共热的方法制取氨 如 2NH4Cl Ca OH 2CaCl2 2NH3 2H2O 2 装置 固体与固体反应 加热 装置如右图 3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4 验满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试纸变蓝 醮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 产生白烟 5 干燥 通常使用碱石灰 不能使用 P2O5或浓 H2SO4 6 尾气处理 多余的氨要吸收掉以避免污染空气 但多余气体在尾气吸收时要 防止倒吸 常采用的装置有 7 注意事项 原料一般选用固体 不能用溶液 防止生成的氨气溶于水中 另 外固体一般采用 NH4Cl 或者 NH4 2SO4 而不采用 NH4HCO3或 者 NH4NO3 因为均产生其它气体 而且后者容易爆炸 Ca OH 2不能用 KOH 或者 NaOH 代替 因为后两者容易吸湿 易结块 不利用氨气的产生 而且高温时 会腐蚀试管 收集装置和反应装置的试管和导管必须是干燥的 试管口必须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倒流 制取氨气时 导管口应略伸出试管口 以便气体更好的排出 而 收集氨气时 导管应插入到试管的底部 以使空气排除干净 另 4NH3 5O2 4NO 6H2O 为 为 为 为 为 为 为 为 为 为 为 为 5 外应在收集的试管口处加一团棉花 以防止氨气和空气发生对 流 使收集的氨气不存 干燥氨气 应使用碱石灰 不能使用 P2O5或浓 H2SO4 或者 CaCl2 4 氨气的其它制法 1 实验室固液加热型装置 实验室如果要快速制取氨气 也可以将浓 氨水滴入 NaOH 固体中 其装置如下 2 工业制法 N2 3H2 2NH3 五 硝酸 五 硝酸 1 物理性质 色味态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 易挥发的液体 因此一般保存在棕色试剂瓶 且放在阴凉处 溶解性 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 密度 比水大 2 化学性质 1 酸性 硝酸具有酸的通性 能使指示剂变色 能与碱 碱性氧化物 部分盐等反应 2 不稳定性 HNO3见光或受热易分解 化学方程式为 4HNO34NO2 O2 2H2O 受热或见光 3 强氧化性 与金属反应 6 浓 HNO3与 Cu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 4HNO3 浓 Cu NO3 2 2NO2 2H2O 稀 HNO3与 Cu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u 8HNO3 稀 3Cu NO3 2 2NO 4H2O 与非金属反应 浓 HNO3与木炭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4HNO3 浓 CO2 4NO2 2H2O 常温下 冷的浓硝酸能使 Fe Al 钝化 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 的混合物 体积比为 1 3 能使不溶于硝 酸的金 铂等溶解 3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1 含氮物质的来源 Error 氮氧化物 产物 2 危害 与碳氢化合物反应 形成光化学烟雾 与水形成硝酸或者亚硝酸 形成酸雨 另外 水中过量的氮 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外科学各论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移动互联网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南省郸城县2025年初三2月命制化学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浣江教育集团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试题(三)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八校联考2025届初三下学期学习能力诊断数学试题含解析
-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世界流行文化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学卷A2024-2025学年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农业螨类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表演技能训练(武术表演)》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特色食品制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肛瘘LIFT术式介绍
- 上下游购销合同的范本.文档
- 《校本研修》课件
- 《有色金属材料制备与应用》课件 5-铝合金的净化处理
-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 社团语言学习法课件
- 当前社会思潮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 JGJT296-2013 高抛免振捣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 DB6110-T 039-2023 桔梗栽培技术规范
-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主题分类梳理1
- 第8课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