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第一次联考试卷(I)卷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第一次联考试卷(I)卷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第一次联考试卷(I)卷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第一次联考试卷(I)卷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第一次联考试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人教版集团人教版集团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第一次联考试卷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第一次联考试卷 I 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 共选择题 共 2525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2 分 共分 共 5050 分 分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南方古猿属于完全形成的人 B 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C 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D 早期智人的出现 现在人种的差异显现出来 2 2 分 下列内容与北京人不相符的是 A 使用打制石器 B 过着群居生活 C 用火取暖 D 种植水稻 3 2 分 这种远古人类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 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 点 材料中的 远古人类 最有可能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4 2 分 下图中能反映半坡人生产生活的是 A 稻谷 第 2 页 共 13 页 B 半地穴式房屋 C 甲骨文 D 司母戊鼎 5 2 分 下列哪种原始人类已经掌握了磨光技术 A 北京人 B 元谋人 C 山顶洞人 D 爪哇人 6 2 分 下列关于河姆渡人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最早生活年代距今约 6000 年 B 生活在黄河流域 C 主要居住的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D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7 2 分 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 2019 年 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 你不可能看到下列哪一现象 A 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 B 荒地上人们用耒耜耕地 C 干栏式房屋错落有致 第 3 页 共 13 页 D 青铜器工艺精美 8 2 分 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地区气候湿润 草木茂盛 虫兽较多 因此 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A B C D 9 2 分 某同学绘制一幅我国原始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 下列内容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相符的是 生活在黄河流域 种植水稻 住干栏式房子 挖井饮水 A B C 第 4 页 共 13 页 D 10 2 分 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发展源远流长 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 农作物的种植 家畜饲养 聚落 磨制工具 城市的出现 A B C D 11 2 分 尧年老时候 争取各部落首领的意见 将部落联盟首领的职位让于品行高尚的舜 舜年老时候让 与治水有功的禹 这种传承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推荐制 12 2 分 中华民族的 人文初祖 是 A 炎帝 B 黄帝 C 尧 D 舜 第 5 页 共 13 页 13 2 分 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 父子相传 兄终弟及 对中国社会影响深 远 这种制度开始于 A 尧传位于舜 B 舜传位于禹 C 禹传位于启 D 姬昌传位于姬发 14 2 分 下图是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蚩尤 传说他有八只脚 三头六臂 铜头铁额 刀枪不入 是我 国神话中的战神 他跟炎黄部落在黄河流域曾经发生过一场大战 从此 华夏族就逐渐地形成 他被打败是在 A 巨鹿之战 B 涿鹿之战 C 牧野之战 D 阪泉之战 15 2 分 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为了纪念 人文初祖 2015 年清明节 海内外万余中华儿女 代表在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参加了公祭典礼 人文初祖 指的是 A 炎帝 B 黄帝 C 武帝 D 秦始皇 16 2 分 西周时期 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 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 天子九鼎 诸侯七鼎 卿大 夫五鼎 元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第 6 页 共 13 页 A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17 2 分 下列人物改 禅让制 为 世袭制 开启 家天下 的是 A 黄帝 B 炎帝 C 禹 D 启 18 2 分 东周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时期 周平王将都城迁到了哪一地点 A 西安 B 殷 C 阳城 D 洛邑 19 2 分 关于下图 解释错误的是 A 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B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C 甲骨文使用象形 指事等多种造字方法 D 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可信资料 第 7 页 共 13 页 20 2 分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 A 司母戊鼎 B 鱼纹彩陶盆 C 甲骨文 D 冰裂纹瓷器 21 2 分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有许许多多精美奇特的器物 其中最大的青铜器是 A 鱼网纹盆 B 青铜面具 C 司母戊鼎 D 四羊方等 22 2 分 我国最早出现的国家是 A 夏 B 商 C 殷 D 周 23 2 分 商朝灭亡的国王是 A 禹 B 启 第 8 页 共 13 页 C 汤 D 纣 24 2 分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的是 A 商朝 B 夏朝 C 秦朝 D 周朝 25 2 分 第 30 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上将都城迁到殷的是 A 汤 B 盘庚 C 纣 D 周武王 二 二 材料分析题 共材料分析题 共 4 4 小题 共小题 共 5050 分 分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26 12 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仓颉之初作书 盖依类象形 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 即谓之宇 摘编自 说文解字 序 材料二 这些古文字材料的发现以及殷墟性质的推定 导致了 1928 年的殷墟发掘 从而有商一代成为信史 注 信史 即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摘编自 中国历史 先秦卷 材料三 第 9 页 共 13 页 1 仓颉生活在哪一位先王 部落首领 时代 根据材料一提炼出两种汉字的造字方法 2 根据材料二可知 这些古文字 是哪一种文字 首次发现这些文字的清朝学者是谁 3 材料三展示的是汉字的哪一种字体 李斯所书的 皇帝 是如何推动中国的语言文字发展的 4 综合上述材料 请从语言文字的角度 谈谈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27 14 0 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 精神的民族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 经济篇 早在六七千年前 我国的原始居民就培植了哪两种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 生产工具和生产方 式的创新与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列举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创新与改进最典型的两例 2 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 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 让我们从历史中寻找民族智慧 感悟民族精神 试举出南北朝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数学成就 3 制度篇 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 总是不断调整政策 开创新的政治制度 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西周 和秦朝分别实行了什么制度 4 感悟篇 综合以上内容 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8 12 分 下面是一名同学想象的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共有 5 个明显的错误 请你指出错误并说明理由 甲是个 13 岁的孩子 说是孩子 其实在北京人当中算是中青年了 因为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 人们的寿命都 不长 这天一大早 甲与大伙走出小木屋 每人手里拿着一把青铜矛去狩猎 时间过得真快 转眼已到正午 天 上乌云翻滚 他们急忙往回赶 因为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 就是赶快将辛苦种植已经成熟的粟收割 以免遭 受不必要的损失 甲的母亲正在把一根鱼刺的制成一枚骨针 旁边的陶锅煮香喷喷韵野兔肉 错误 1 理由 错误 2 理由 第 10 页 共 13 页 错误 3 理由 错误 4 理由 错误 5 理由 29 12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说继黄帝之后 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 舜 禹 相传尧年老的时候 征 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 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年老后 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这种推举 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的办法 历史上叫 材料二 禹死后 启继承父位 成为国王 从此 代替了禅让制 公天下 变成 材料三 周初将亲属 功臣等分封到各地 建立诸侯国 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 并受周王控制 1 请你结合所学内容将材料一 材料二中的横线补充完整 2 材料二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材料三反映了周初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 此项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 共选择题 共 2525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2 分 共分 共 5050 分 分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第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