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耐久性混凝土及软基处理参数指标设计规范要求_第1页
海工耐久性混凝土及软基处理参数指标设计规范要求_第2页
海工耐久性混凝土及软基处理参数指标设计规范要求_第3页
海工耐久性混凝土及软基处理参数指标设计规范要求_第4页
海工耐久性混凝土及软基处理参数指标设计规范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海工耐久性混凝土及软基处理海工耐久性混凝土及软基处理 参数指标设计规范要求参数指标设计规范要求 1 桥梁工程耐久性混凝土桥梁工程耐久性混凝土 1 1 耐久性混凝土原材料要求耐久性混凝土原材料要求 应严格限制混凝土各种原材料 水泥 矿物掺和料 骨料 外加剂和拌和 水等 中的氯离子含量 各种原材料中的氯离子应尽可能低 新拌混凝土硬化 后 实查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对于钢筋混凝土不应超过胶凝材料重的 0 01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不得超过胶凝材料重的 0 01 1 1 1 水泥水泥 配制耐久性混凝土的水泥拟选用强度等级 42 5 的 型硅酸盐水泥 为改善 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和抗裂性能 水泥中的 C3A 含量一般不宜超过 10 此值 按照海水环境进行取值 水泥细度 比表面积 不超过 350m2 kg 游离氧化 钙不超过 1 5 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 C2S 含量相对较高而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为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 水泥的含碱量 按 Na2O 当量计 不宜超过水泥质量 的 0 6 混凝土内的总含碱量 包括所有原材料 应不超过 3 0kg m3 并宜使 用非碱活性集料 1 1 2 矿物掺和料矿物掺和料 1 配制耐久久混凝土所用的矿物掺和料可为粉煤灰 磨细高炉水淬矿渣 硅灰 沸石岩粉 石灰石粉 天然火山灰等材料 掺和料必须品质稳定 来料 均匀 来源固定 掺和料的掺量应根据设计对混凝土各龄期强度 混凝土的工 作性和耐久性以及施工条件和工程特点 如环境气温 混凝土拌和物温度 构 件尺寸等 而定 矿物掺和料中应不含放射性物质 可溶性 包括可升华而释 放的 有毒物质或对混凝土性质有害的物质 2 粉煤灰的烧失量不宜大于 5 对预应力混凝土和引气混凝土小于 3 三氧化硫含量 2 需水量比不大于 100 粉煤灰掺量应不少于胶凝材料总 量的 20 当掺量达 30 以上时 水胶比不宜大于 0 42 3 磨细高炉水淬矿渣的比表面积宜控制在 360 440m2 kg 磨细矿渣需 水量比不大于 100 烧失量不大于 1 2 4 硅灰中的二氧化硅含量不应小于 85 比表面积 BET N2 吸附法 不小于 18000 m2 kg 硅灰掺量一般不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 8 硅灰一般应与 其它矿物掺和料复合使用 5 磨细天然沸石岩粉应选用斜发沸石岩或丝光沸石岩 其他沸石尤其是 方沸石不宜用作混凝土的掺和料 沸石岩的铵离子净交换容量不小于 107mol 100g 斜发沸石岩 或 115 mol 100g 丝光沸石岩 沸石岩品位 即 沸石含量 用铵离子净交换容量检测 应当稳定 比表面积大于 280 m2 kg 6 使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掺和料复合而成的磨细矿物掺和料 其效果通 常能明显优于单一矿物掺和料 复合掺和料应有合格的产品标准或经过有关部 门鉴定的性能检测证明并附有组成成分和使用说明 不得添加对混凝土有害的 成分 为避免增加混凝土的自收缩和温升 复合磨细矿粉也不宜过细 1 1 3 骨料骨料 1 本工程不得采用可能发生碱 集料反应 AAR 的活性集料 粗骨 料应采用质地均匀坚固 粒形和级配良好 吸水率低 空隙率小的石料 压碎 指标不大于 12 针片状颗粒含量不且大于 7 吸水率不大于 2 硫化物及 硫酸盐含量 按 SO3 质量计 小于 0 5 粗集料松散堆积密度一般大于 1350kg m3 空隙率不超过 40 粗 细骨料中的含泥量应分别低于 0 5 和 1 2 本工程不宜采用抗渗透性较差的岩质如某些花岗岩 砂岩等作为粗 细骨料 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应超过 25mm 大体积混凝土除外 且不得 超过钢筋保护层厚度的 2 3 1 1 4 化学添加剂化学添加剂 当混合使用高效减水剂 引气剂 缓凝剂 膨胀剂 阻锈剂及其它防腐剂 时 应事先专门测定它们之间的相容性 外加剂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混凝 土中胶凝材料总重的 0 01 高效减水剂中的硫酸钠含量不宜大于减水剂干重 的 15 1 1 5 拌合 养护用水拌合 养护用水 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及油脂 糖类 游离酸 类 碱 盐 有机物或其他有害物质 不得采用海水 污水和 PH 值小于 5 的 3 酸性水 水中的氯离子含量应不大于 200mg L 硫酸盐含量按 SO42 计不大于 500mg L 1 2 耐久性混凝土有关的施工要求耐久性混凝土有关的施工要求 1 2 1 在混凝土施工前 应按照混凝土结构的防腐蚀耐久性设计的要求 制 定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和实施细则 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环境类别和作 用等级 工程设计基准期和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精心选择原材料 进行混凝 土试配 在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优选混凝土配合比 当对设计文件有疑问或异 议时 主动与设计代表联系解决 1 2 2 耐久性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重点有 混凝土的振捣均匀和密实 混 凝土的养护 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施工阶段混凝土的裂缝控制 1 2 3 浇筑混凝土前 应仔细检查保护层垫块的位置 数量及其坚固程度 1 2 4 混凝土的振捣必须做到均匀 密实 1 2 5 新浇混凝土应及早开始养护 避免水分蒸发 湿养护不得间断 对于 不同构件 在不同季节应采取不同的初始湿养护和温控措施 1 2 6 钢筋混凝土不得用海水养护 尽量延长新浇混凝土与海水等氯离盐接 触前的养护龄期 一般不应短于 4 周 1 2 7 不同组成胶凝材料的混凝土湿度最低养护期限 应满足 公路工程混 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第 5 2 9 条要求 1 2 8 对最小断面尺寸 0 3m 时 混凝土的施工应实行温度控制 混凝土入 模温度应满足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第 5 2 10 条要求 1 3 混凝土耐久性质量验收混凝土耐久性质量验收 1 3 1 通过无损检测 测定现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1 3 2 通过标准预埋件的拔出试验或回弹仪试验 测定表层混凝土的强度来 间接估计保护层混凝土的密实性质量 1 3 3 通过现场混凝土表层抗渗性测试仪 测定表层混凝土的抗渗性 1 3 4 测定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 1 4 防腐措施防腐措施 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 在结构设计方面考虑了如下 4 点 4 1 拟定结构尺寸时适当增加 以增加保护层厚度 此方法是提高混凝土 使用寿命最为直接 简单而且经济有效的方法 2 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从而提高抵抗氯离子渗透 性来增强耐久性能 3 板梁所有外露钢板 钢管采用镀锌处理 4 长久保留桩基施工用护筒 延长桥墩的使用寿命 另外 还考虑了以下 3 种附加防腐措施 1 处于浪溅区的桥墩墩身 含系梁 混凝土表面涂装 采用硅烷薄涂 层封闭型涂装系统 涂层设计使用年限为 20 年 2 墩柱底部 潮汐区部位 附加浇筑同标号 10cm 厚的混凝土保护层 内配一层构造钢筋 3 采用环氧涂层钢筋 钢筋阻锈剂 2 特殊路基处理特殊路基处理 2 1 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2 1 1 液化土处理原则液化土处理原则 1 抗震设防烈度按 7 度 2 液化判别采用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JTG T B02 01 2008 的判 别方法 3 根据不同构造物和公路特点 综合考虑液化的危害 破坏后修复的难 易程度以及经济因素 采用下表的处理原则 抗液化处理原则 液化地基处理原则 部位 轻微液化中等液化严重液化 备注 大桥BAA两侧各 50m 中小桥 通道 涵洞不处理BA两侧 10 50m 一般路段填高 4m不处理BA 一般路段填高 4m不处理不处理B 处理至坡脚处 3m 左右 注 A 表示全部消除液化的措施 B 表示部分消除液化的措施 即降低液化等级或在中心 线两侧一定范围内不处理或只进行简单处理 而在其外侧作处理 5 2 1 2 软基处理原则软基处理原则 地基的处理从稳定 沉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路堤稳定计算采用有效固结 应力法 地基沉降量采用分层总和法 e p 曲线 计算主固结沉降 Sc 并采用 经验修正系数对其进行修正 地基的固结度采用太沙基 维固结理论计算 路基填筑期一般按照 3 6 个月控制 路面施工按照 6 12 个月控制 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 级 换算成等代荷载的土柱高度为 0 9m 路堤填 土容重采用 18kN m3 软基处理以工后沉降及稳定为控制指标 规定路面设计使用年限 30 年 内 残余沉降 简称工后沉降 在桥台与路堤相邻处 一般 5 7H 不小于 0 1m 涵洞或箱形通道处不小于 0 2m 一般路段不小于 0 3m 为保证沉降的缓 和过渡 桥头与一般路段间设置过渡段 过渡段长度按差异沉降不大于 4 进 行控制 稳定验算时 按施工期及营运期分别计算安全系数 施工期只考虑路 堤自重 营运期的载荷包括路堤自重 路面的增重及行车载荷 施工期采用直 剪快剪指标 不固结不排水指标 按照固结有效应力法计算 安全系数应大于 1 1 营运期间采用固结快剪指标 固结不排水指标 按有效固结应力法计算 安全系数应大于 1 2 压缩层计算深度控制原则为计算层底面附加应力与有效自重应力之比不大 于 0 15 或计算至相对硬层 2 2 处理方案处理方案 2 2 1 软基处理方案软基处理方案 1 当软土底板埋深 3m 时 采用换填进行处理 2 当软土底板埋深 3m 时 视软土厚度及填土高度分别采用堆载预压 和湿喷桩进行处理 2 2 2 液化土处理方案液化土处理方案 对于构造物路段 一般采用干振碎石桩进行处理 对于一般路段 采用换填处理 2 2 3 软土和液化土共存路段处理方案软土和液化土共存路段处理方案 当软土和液化土共存时 根据软土和液化土的厚度来选择处理方案 当软 土厚度大于液化土厚度时 按软基进行处理 否则 按液化土进行处理 6 2 3 材料要求材料要求 土工格栅 双向土工格栅抗拉强度 50kN m 屈服伸长率小于等于 10 作为垫层的碎石要求为未风化的砾石和轧制碎石 其最大粒径不超过 15cm 并要求有一定的级配 湿喷桩采用的水泥为 42 5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所用水泥应确保质量 严禁 使用过期 受潮 结块 变性的劣质水泥 湿喷桩采用纯净的生石膏粉和木质 磺酸钙作为添加剂 木质磺酸钙掺量为水泥用量的 0 2 石膏掺量为 2 水 泥用量按 65kg m 进行考虑 水泥和外掺剂具体用量根据试验确定 2 4 特殊路基的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特殊路基的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 2 4 1 原地面整平原地面整平 1 原地面要清除杂草 树根等 根据原地面整平高程进行整平压实 2 护坡道外侧开挖临时排水边沟 初期不能开挖得很大 尤其是填筑高 度大于 3m 路段和桥头地段 路基临时排水沟不得与农田排 灌沟渠合用 且 施工期间不能长期积水 3 河塘路基需填筑挡水埂 抽水 清淤 纵横向陡岸挖成台阶 2 4 2 土工格栅铺设土工格栅铺设 1 铺设土工格栅的土层表面应平整 表面严禁有碎 块石等坚硬凸出物 在距土工格栅 8cm 以内的路堤填料 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 6cm 2 土工格栅的铺设不得允许有褶皱 应用人工拉紧 3 土工格栅应搭接 30cm 以上 搭接可采用塑料绳进行之字形绑扎或胶 结等 格栅用一定数量的 U 形钉固定在填土表面 4 土工格栅铺设后应及时填筑路堤填料 以避免其受到阳光过长时间的 直接暴晒 一般情况下 间隔时间不要超过 24h 5 土工格栅上的第一层填土宜采用轻型推土机或前置式装载机进行填筑 所有施工车辆 机械只允许沿路堤的轴线方向行驶 2 4 3 碎石垫层碎石垫层 原地面清除杂草 树根整平后 铺设碎石层 铺筑要求做到均匀分层摊铺 先用中型压路机压稳 再用重型压路机振动碾压密实 其顶部铺设 3cm 的石屑 7 2 4 4 碎石桩碎石桩 挤密碎石桩应采用未风化碎石或砾石 粒径宜为 19 63mm 含泥量不大 于 5 碎石桩桩顶设置 40cm 碎石垫层 碎石贯入量按参考值每延米 0 23m3计 一般以清表压实后的地面作为碎石桩的顶面控制高程 大面积河塘段以清淤前 塘底作为碎石桩顶面控制高程 1 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 碎石桩采用干振碎石桩工艺 施工前必须进行成桩试验 桩数宜为 9 16 根 如发现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时 应调整桩间距 碎石用量 振动频 率 留振时间 反插深度等参数 清理平整场地 清除高空和地面障碍物 测量放线 测量地面整平后的 标高 布设桩位 桩间距及形式按设计文件 桩间距允许偏差为 10cm 在灌 注桩和构造物基础施工前必须完成碎石桩 机械设备宜采用走管式振动沉桩机 内置平底活页式桩尖 并设有二次 投料口 最大沉桩深度能达 20m 左右 施工顺序从四周边开始向中心进行 相 邻两根桩必须跳跃间打 桩基就位 校正桩管垂直度 1 5 校正桩管长度并符合设计桩长 设 置二次投料口在桩管中间上部位 在桩位处铺设少量碎石 边振动边下沉至设计深度 每下沉 0 5m 留振 30s 稍提升桩管使桩尖打 开 停止振动 灌料 直至灌满为止 启动拔管 拔管前留振 1min 以后边振动边拔管 拔管速度需均匀且每 拔管 1m 留振 1min 根据单桩设计碎石用量确定第一次投料的成桩长度 约为桩管长度一半 进行多次反插直至桩管内碎石全部投出 提升桩管 开户第二投料口并停止振 动 进行第二次投料直至灌满 启动拔管 边振动边上拔 并进行多次反插 至管内碎石全部投出 反 插深度应小于桩管长度的一半 提升桩管高于地面停止振动 进行孔口投料 第三次投料 直至地表 启动反插 并及时进行孔口补料至该桩设计碎石用量全部投完至孔口加 8 压至前机架抬起 完成一根桩施工 提升和反插速度必须均匀 反插深度由深 到浅 每根桩反插次数视桩机桩管直径而定 一般不得少于 12 次 2 质量控制要点 质量控制要点 天然地基土的性质 碎石的材料 碎石桩机具的性能 碎石桩的施工工 艺等几个方面将综合影响成桩的质量 重复压 拔管施工工艺 其关键是控制 碎石材料 碎石量 碎石桩的密实度和连续性 即拔管的上拔速度 上拔高度 与反插深度 留振时间以及碎石桩的桩径和垂直度 各工序需密切配合 保证 桩管拔出地面时 碎石量正好达到设计用量 碎石桩成桩的密实性和连续性是成桩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具体施工中主 要通过成桩过程来控制 控制每米桩长的碎石量是获得连续的碎石桩身 避免缩径或断桩的关键 途径 每米桩身的投石量不得小于设计投石量 3 质量检测标准 质量检测标准 碎石桩桩身密实度抽查频率为 2 用重 型动力触探测试 贯入量为 100mm 时 击数应大于 5 击 处理后桩间土质量检测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检测 检测频率按 3 孔 5000m2 不足 5000m2时 按 3 孔进行检测 标准贯入值 N 未经杆长修正 8 0 9 0 1h h 为标准点所代表土层的中点深度 4 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注意事项 挤密碎石桩在其桩长的一半处 对地基的振动 挤密效果最好 而在桩 体顶部向下 1m 左右的土层 加固效果较差 应采用振动碾压或挖除加垫层处 理 施工中如发现地下有溶洞 暗沟或墓穴等隐性缺陷 则该处碎石桩应相 应加密 施工时 要严格控制拔管及反插速度 不得超过 0 8m min 以防止缩径 断桩 打桩时 要隔桩 隔行跳打 以防止土体隆起变形 避免出现桩体错位 及穿孔 斜孔现象 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挖除桩管带出泥土 孔口泥土不得掉入孔中 应记录 9 沉桩深度 制桩时间 每次碎石灌入量 反插次数等 施工过程中发现沉桩困难时应立即停工 找报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2 4 5 湿喷桩湿喷桩 1 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 湿喷桩施工的场地 应事先进行原地面整平 整平高程见设计图表 必须 清除地面以下的一切障碍物 包括石块 树根和垃圾等 准确地进行桩位放样 场地内塘埂应挖除与养殖塘底整平到同一高程 场地低洼处 沟塘处应及时排 水 清浮淤及回填素土 压实度达到 85 以形成工作面 2 施工机械 施工机械 深搅桩施工机械动力应大于 45KW 以上 钻头叶片三层 每层两片 上下 层间距 300mm 水平两片叶片夹角 30 度 每片叶片宽 100mm 并应配有电脑 记录并打印喷浆量设备 3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 平整场地后按施工图设计桩位放样 钻机定位 钻杆下沉钻进 上提喷浆 提升至地面以下 1m 时 宜用慢速 提升至地面 0 25m 时 停止喷浆 搅拌数秒以保证桩头均匀密实 重复搅拌下沉 喷浆 重复搅拌提升 直至离地面 0 25m 关闭搅拌机械 重复 作业 完成全部水泥搅拌桩施工 验收合格后 回填碎石垫层并压实 4 成桩试验 成桩试验 水泥搅拌桩施工前必须进行成桩试验 成桩试验应达到下列要求并取得 以下技术参数 检验室内试验的水泥土的配合比 是否适用于现场 满足设计水泥用量的各种技术参数 如钻进速度 提升速度 搅拌速度 喷浆压力 单位时间输浆量等 10 检验桩身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即 28d 龄期的强度不低 于 0 8MPa 检验加固剂分布的均匀性和有效加固长度能否符合设计要求 掌握下钻和提升的阻力情况 选择合理的技术措施 根据地层 地质情况确定复喷范围 成桩工艺性试验桩数每个施工段落 不少于 5 根 5 加强监理 加强监理 检查施工单位人员 机具 材料是否与施工组织计划提出的相符 检查 其有无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 检查水泥是否达到质量要求 检查施工记录 从施工记录中检查其搅拌头的转迹 压力 钻头下沉 提升速度和喷灰量 检查桩距 桩长 复搅长度是否符合偏差要求 施工中若发现喷浆量不足 应实行整桩复打 复打的喷入量就不小于设 计用量 如遇停电 机械故障等原因喷浆中断 必须复打 复打重叠长度不得 小于 1m 成桩 7d 及 28d 后由监理工程师随机指定施工单位抽查 应在桩体三等分 段各钻取芯样一个 一根桩取三个试块进行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抽检根 数的频率为 5 但最少不得小于 5 根 6 喷浆量的确定 喷浆量的确定 水泥搅拌桩实际使用的喷浆量必须通过室内配合比试验确定 根据土样天 然含水量 孔隙比的不同 应做不同配合比的试验 确定最佳喷浆量 喷浆量 在室内试验基础上 每米提高水泥用量 5kg 并控制最小水泥用量 50kg m 设计时按平均 65kg m 进行考虑 室内试件制模尺寸为 7 07 7 07 7 07cm 立方体 室内抗压强度试验应采用控制应力试验方法 逐级加压并保持水平 量测 垂直变形 待变形稳定后再加一级荷载 直至破坏 稳定标准 试件垂直变形速度小于 0 5mm min 破坏标准 应力不变 变形不断发展 试件裂纹产生 应力下降 11 每组试件不得少于 3 个 7 检测及试验要求 检测及试验要求 喷浆量不小于设计用量 垂直偏差不得大于 1 5 桩位偏差不得大于 10cm 深度误差不得大于 5cm 搅拌机下沉或提升的时间应有专人记录 时间误差不得大于 5s 成桩 7 天后 施工单位先开挖自检 观察桩体成型情况及搅拌均匀程度 如实做好记录 检查频率为 2 开挖深度不小于 1 5m 最少不得少于 2 根 用轻便触探器进行桩身质量检测 根据钻进速度判定桩身强度 当桩身质量有 怀疑时 可采用钻孔取芯做抗压强度进行检验 成桩 28d 后 进行钻芯取样 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抽检频率为 桩数的 0 5 且每工点不得少于 2 根 对于 28d 的标准贯入试验 桩身无侧限 抗压强度 28d 龄期 不低于 0 8Mpa 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 90d 龄期 不低 于 1 2Mpa 8 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注意事项 正式施工前 每台桩机必须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深层提升速度施工工艺试 验 一旦确定提升速度 空压机 浆液罐和搅拌机不能随意变动 桩机必须配置喷入计量装置 须定期标定 每生产 1 万 m 搅拌桩后重新 标定 严禁无喷入计量装置的桩机投入使用 并记录瞬时喷浆量和累计喷浆量 浆液罐容量应不小于一根桩的用灰量加 50kg 当上述重量不足时 不得开钻下 一根桩的施工 湿喷桩除固化剂采用水泥砂浆浆液外 还应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具有早强 缓凝 减水等性能的外掺剂 石膏兼有缓凝和早强的作用 掺入量宜取水泥用 量的 2 3 应优先采用纯净的生石膏粉作为添加剂 要求通过 0 075mm 的 方孔筛 85 木质磺酸钙掺量为水泥用量的 0 2 水泥浆液应严格预定的配比拌制 准备好的浆液不得离析 不得停置过 长 超过 2h 的浆液应降低标号使用 浆液倒入集料时应加过滤 以免浆内结块 损坏泵体 泵送浆液明 管路应保持潮湿 以利输浆 现场拌制浆液 应有专人记 12 录水泥用量 并记录泵送浆开始 结束时间 供浆必须连续 拌和必须均匀 一旦因故停浆 为防止断桩和缺浆 应 使浆搅拌机下沉至停浆面以下 0 5m 待恢复供浆后 再喷浆提升 因故停机超 过 3h 为防止浆液硬结堵管 应先拆卸输浆管路 清洗后备用 湿喷桩施工时 为确保湿喷桩的成桩质量 应在湿喷桩的全长范围内进 行复搅 当施工过程中遇到停电 机械故障原因中断喷浆时 应在 12h 内复搅 复喷 保证二次复搅复喷搭接长度不小于 1m 湿喷桩机下钻和提升速度是控制喷浆量的关键因素 由试桩确定 一般 钻进速度 1m min 钻头到达桩底后搅拌喷浆 1 2min 间歇后提钻 确保底部 有足够的灰量 提钻速度 0 8m min 确保搅拌均匀 桩长按打穿软土进入相对硬层 50cm 控制 采用设计桩长和电流变化双 控原则 即以地勘资料和文件中的处理长度为基础 结合施工机械的电流变化 以确定是否打穿软土层 当电流发生突变 一般电流达到 60 70A 可认为已 进入相对硬层 根据施工机械的差异 此电流数值可相对变化 桥头水泥搅拌桩施工时应注意预留桥台钻孔灌注桩的位置 2 4 6 堆载预压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堆载预压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 路堤填筑就在地基处理完毕并稳定后尽早开始 以争取预压时间 尽 量减少工后沉降 2 路基填筑采用薄层轮加法 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 30cm 填筑时应由 路中心向两侧分层填筑夯实 并应做出与路拱相同的横向坡度 3 在填筑过程中 应进行沉降和稳定观测 每填一层 应监测一次以上 并对沉降和位移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 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 4 欠载预压部分在上路面前的任何时候都应满足设计高度 有沉降后要 及时补填 路堤填筑至设计标高时 侧坡余宽和边坡率应留有余地 使其压实 宽度大于路基设计宽度 在填筑中 应按有关规范控制好填土的压实度 5 欠载预压 经施工期路基沉降观测分析后 预压高程 路床顶面设计 高程 预压期沉降量 6 堆载预压 等 超载预压 完成后 则对等 超 载 含路床顶面以 下 20cm 左右 进行翻挖 根据预压期的沉降量并结合路床顶以下 20cm 左右确 13 定松铺厚度 堆载土方 压实度 85 2 4 7 施工控制标准施工控制标准 1 路基加载时 填筑速率应由施工观测来控制 填筑速度根据以下标准 进行控制 路基中心的表面沉降速率宜控制在 10mm d 边桩位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