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的“五气”_第1页
优秀教师的“五气”_第2页
优秀教师的“五气”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风采教学风采 优秀教师的优秀教师的 五气五气 气 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独特而重要的概念 孟子有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文天 祥 正气歌 开篇也说 天地有正气 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 上则为日星 于人浩 然气 沛乎塞苍冥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 则把 气 讲得更有点悬乎 说他凡在写文 章之前 都要高声吟诵 史记 曰是向太史公借 气 因为向太史公借得了 文气 所 以韩愈的文章常常纵横捭阖 汪洋恣肆 一泻千里 气势恢宏 无论是孟子 文天祥 还 是韩文公 他们都强调要堂堂正正做好一个人 正正经经办成一件事 就必须善养 浩然 之气 具体到一位优秀教师的 浩然之气 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涵养 一 读书滋养底气 关于教师读书重要性的问题是毋庸讳言的 对此 我也确实无甚高论 只想引用朱永 新教授在其 我的阅读观 一书中所表达的几个观点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 读史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主要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 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在日常人与人的交往交流之中 我们经常会听到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的溢美 之词 如果去除掉其中一部分的溢美因素 细细想想 其实颇有启发 别人的一席话为什 么能给你醍醐灌顶 如沐春风的感受 为什么能给你茅塞顿开 豁然开朗的感觉 为什么 能给你以诸多的人生有益启迪 其实 一切皆在于这位说话人的丰富与智慧 畅达与幽默 深邃与厚重 反观 为什么我们许多老师在一些公众场合 包括在网络论坛 QQ 交流群 却不敢发声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觉得自己言说的底气不足 而一个人言说的底气从何 而来 源自实践 源自思考 但更多的还是源自读书 所以 唯有读书 才能不断丰富我们思想的深度 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 增加我们人 生的厚度 才能让我们变得视野更加开阔 行动更具智慧 精神更加充实 二 思考孕育灵气 教育是心灵的事业 教师更是滋养学生精神成长的事业 心灵的事业需要用心去思考 论语 有云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教师的职业是一个注定需要终身学习的 职业 但是 如果教师把终身学习仅仅视为个人的后续学历进修 教育主管部门所举办的 各类继续教育的培训 考核等等 却没有教师源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没有基于实践问 题的思考与探索 没有教师对自身教育思想理念 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与改进 这样的继 续学习与终身教育注定是很难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的 思想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 人是一根思想的苇草 人原本就像苇草一样柔弱 像苇草 一样渺小 而人之所以能够变得坚韧 变得伟大而高贵 一切皆在于人能够 思想 思想 孕育伟大 一切伟大人物的非凡成就无不是思想孕育的成果 著名教育家杜威更说过 知道什么叫 思考 的人 不管他是成功或失败 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教育是直击人的心灵的工作 如何让我们的教育对象敞开心扉 如何让学生的心灵通 过我们的教育得到净化 得到美化 没有思考无法实现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未来的 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 现实的教育应该如何培养造就这样的人才 没有思考无法达成 教 育的现实更是错综复杂 乱象纷呈 没有思考 我们就很有可能被各种表象所迷惑 被各 种问题所困扰 而丧失求真的能力 所以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任何时候都少不了对教育的思考 唯有思考才有方向 唯有思考才有思路 唯有思考才有正确的策略和措施 亚圣先师孟子的 心之官则思 思 则得之 不思则不得也 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三 创新激发锐气 教师的工作是庸常的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我们每天都在做着备课 上课 作业 辅导等繁复而琐碎的工作 也恰恰就是这些日常的繁复与琐碎 在一天天消解了我们教师 自身的锐气 所以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一个基本的问题是 我们是每天都在习以 为常 重复昨天的故事 还是每一天都能以崭新的姿态去迎接新的挑战 不同的思想境界 不同的精神状态 不同的工作态度 自然也是完全不同的人生结果 也许教了十几 二十年 我们所教的年级 教材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教材中的一篇篇 课文 一个个章节 一条条定理 我们早就烂熟于心 即使我们不去研究教材 不去设计 教案 一样能把课上得有条不紊 有板有眼 有章有法 但是 我们是否知道 这十几年的课程改革 无论在课程的理念 还是在课堂教学思 想和方法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我们仍然拿着十几年前的 一张旧船票 怎么 能登上课改的新客船 再试想 即使年级 教材丝毫未变 但是 我们每天所面对的学 生却是变化的 面对不同的班级 不同的学生和不同时代不断变化的学情 我们又怎么能 以不变应万变 人们也常说 教育不是工业生产的流水线 教师更不是流水线上的一 名操作工 教师的工作是最具创造性 最富挑战性的 所以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我们必须铭记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这句古训 把每一天看做都是新的 把每一堂 课看做都是新的 把每一个学生看做都是新的 每天都能以全新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我们的 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在实践创新中不断激发起自身奋发的锐气和进取之心 四 写作成就名气 历数当今教育界的名师名家 于漪 钱梦龙 魏书生 成尚荣 余映潮 黄厚江 李 镇西等 几乎没有一个不是以文名世的 因为真正的名师 无一不是教育实践的开拓者和 教育思想的传播者 而一种新思想 新理念的诞生 发展与传播 必须借助于文字进行表 达与交流 宣传与推广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湖万古流 每一个个体的生命 相对 于浩渺的宇宙 都只是沧海一粟 渺小而短暂 唯一能够长久流传的或许只有诉诸文字的 思想和那些用于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字 特别在当今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 传播思想 交流 学术 更需要有简练精准 形象生动的表达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自身写作方面的修炼 五 境界养育大气 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 人间词话 中曾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 大学问者 罔不经 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种境界谓之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境界谓之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 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个词人的三个句子 被王国维描述为三种做人 做事 做学问的境 界 第一种境界为了心中的理想苦苦追寻 上下求索 第二重境界一旦认准目标 就甘心 情愿为她奉献一切 无怨无悔 第三种境界功夫到处 灵犀一点 顿悟真谛 著名学者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其 人生的境界 一文中 也把人生分为四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谓之自然境界 第二重谓之功利境界 第三重谓之道德境界 第四重谓之天地 境界 其实 做一名优秀教师同样也要经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 把它称之为谋生的境 界 或职业的境界 即仅仅把教师看做是一种职业 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一个赖以养家糊 口的饭碗 如果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思考仅仅停留在这样的境界中 就始终摆脱不了 小家 之气 这样的教师最终至多也只能做到一个称职的教师 而且大多数时候也许是不称职的 第二种境界 把它叫做事业的境界 就是把做教师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当作一项事业 不断地为之追求 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 那么即使在做教师的路上不断会遭遇各种困难 挫折和失败 但是这样的教师也会表现出一种沉稳与大气 永远不会沉沦 会永远保持一 份执着 保持一份热情 如果能像这样做老师 即使不能成名成家 即使不能常常有事业 成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