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改)直流电子负载课程设计_第1页
(再改)直流电子负载课程设计_第2页
(再改)直流电子负载课程设计_第3页
(再改)直流电子负载课程设计_第4页
(再改)直流电子负载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合 肥 学 院 综 合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题 目 多功能直流电子负载的设计与实现 系 别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 级 12 电子 专升本 学 号 姓 名 陈王荣 李理论 刘利权 导 师 史 俊 成 绩 2013 年 12 月 10 日 2 多多功功能能直直流流电电子子负负载载设设计计报报告告 中中 文文 摘摘 要要 电子负载是一种通过控制内功率MOSFET 或晶体管的导通量 靠功率管 的耗散功率消耗电能从而准确检测出负载电压 精确调整负载电流的设备 本设计以 STC12C5A 单片机为主控芯片 配合 D A 转换 电压比较器 场 效应功率管 液晶显示器等器件构成 并通过相应的软件代码配以适当的手 动调节来实现三种模式的转换控制 在定电流模式下 不管输入电压是否改 变 电子负载消耗一个恒定的电流 在定电压模式下 电子负载将消耗足够 的电流来使输入电压维持在设定的电压上 在定电阻模式下 电子负载被等 效为一个恒定的电阻 电子负载会随着输入电压的改变来线性改变电流 关关键键词词 电电子子负负载载 单单片片机机 D D A A 转转换换 C CC C 模模式式 C CV V 模模式式 C CR R 模模式式 3 目目 录 录 一 系统设计要求及题目分析 4 1 1 任务 4 1 2 要求 4 1 2 1基本要求 4 1 2 2 发挥部分 4 1 3 题目分析 4 二 系统方案论证与选择 5 2 1 系统的基本方案 5 2 2 系统的最终方案 7 三 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7 3 1 系统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 7 3 2 主要单元电路的设计 9 3 2 1 电源供电电路 9 3 2 2 数模转换电路 9 3 2 3 恒流模式电路 11 3 2 4 恒压模式电路 12 3 2 5 恒阻模式电路 12 四 系统软件设计 14 4 1 程序流程图 14 五 系统性能测试 15 5 1 三种模式性能测试 15 5 1 1 恒流模式性能测试 15 5 1 2 恒压模式性能测试 17 六 总结 19 七 参考文献 20 八 附录 20 8 1 电路原理图 20 8 2 部分程序代码 25 8 3 主要元器件清单 表格形式 35 8 4 实物图 36 4 一 系统设计要求及题目分析一 系统设计要求及题目分析 1 1 任任务务 电子负载用于测试直流稳压电源 蓄电池等电源的性能 设计并制作一 台电子负载 有恒流和恒压两种方式 可手动切换 恒流方式时要求不论输 入电压如何变化 在一定的范围内 流过该电子负载的电流恒定 且电流 值可设定 工作于恒压方式时 电子负载端电压保持恒定 且可设定 流入 电子负载的电流随被测直流电源的电压变化而变化 1 2 要要求求 1 2 1基本要求 a 负载工作模式 恒压 CV 恒流 CC 两种模式可选择 b 电压设置及读出范围 1 00V 30 0V c 电流设置及读出范围 100mA 3 00A d 显示分辨率及误差 至少具有三位数 相对误差小于5 1 2 2 发挥部分 a 增加恒阻模式 CR 模式 b 扩大负载参数的设置及读出范围 c 具有自动过载保护设计 1 3 题题目目分分析析 通常情况下 在电路中负载是指用来吸收电源供应器输出的电能量的装 置 它将电源供应器输出的电能量吸收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储或消耗 掉 负载的种类繁多 根据其在电路中的特性可分为 阻性负载 容性负载 感性负载和混合性负载 在实验室 我们通常采用电阻 电容 电感等或它 们的串并联组合 作为负载模拟真实的负载情况 进行电源设备的性能实 验 本设计中 我们要做的是一个电子负载 它是利用电子元件吸收电能并 将其消耗的一种负载 电子元件一般分为 结构型场效应管 功率场效应管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等功率半导体器件 在这里我们采用了绝缘栅型N 沟道 增强型场效应管 它易于控制且比较稳定 同时可以与电压模块 电流模块 构成反馈 使系统相对稳定 5 二 系统方案论证与选择二 系统方案论证与选择 根据题目要求 本设计的系统可以划分为如下六个主要部分 电源 部分 单片机控制部分 D A 转换部分 反馈调节部分 输出显示部分 输入调节设定部分 按键输入 显示输出 单片机 D A 转换 电流比较 电压比较 电流设置 电压设置 功率控制 电压监测 电流监测 反馈反馈 图 1 电子负载系统模 拟拟框框图图 2 1 系系统统的的基基本本方方案案 在本设计中 为了尽可能提高实验成品各方面的性能指标 于是对每 一个小模块都分别进行了几种不同的设计方案论证 并选取最优方案 2 1 1 单片机部分的选取 方案一 选用 PIC 或 AVR 等作为控制核心 这些单片机资源丰富 可以实现复杂的逻辑功能 功能强大 完全可以实现对本系统的控制 但对 于本题目而言 其优势资源无法得以体现 且成本稍高 方案二 采用片 STC 公司的 STC12C5A60 系列单片机 该系列单片 机算术运算功能强 软件编程灵活 自由度大 可用软件编程实现各种算法 和逻辑控制 并且由于其功耗低 体积小 技术成熟和成本低等优点 使其 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 本设计中 最终选择方案二 采用STC12C5A60 系列单片机 6 2 1 2 电源模块的论证与选择 系统需要多个电源 单片机 STC12C5A60 数模转换器 TLC5615 电压 基准源 REF5020 等均需要 5V 的电压为之供电 散热器 电压比较器 LM393AN 等均需要 12V 的电压为之供电 运放 OP07 需要双电源 5V 供电 方案一 采用升压型稳压电路 用 两片 MC34063 芯片分别将 3V 的电 池电压进行直流斩波调压 得到5V 和 12V 的稳压输出 只需要使用两节 电池 既节省了电池 又减小了系统体积重量 但该电路供电电流小 供 电时间短 无法使相对庞大的系统稳定运行 方案二 采用 三端集成稳压 LM7805 LM7905 LM7812 芯片分别得到 输出 5V 5V 12V 的稳压电源 该类稳压片具有较强的电流驱动能力以及 稳定的电压输出性能 并且利用该方法方便简单易于操作 本设计中 最终选择方案二 采用 LM7805 LM7905 LM7812 芯片稳 压供电 2 1 3 D A 转换模块的选取 方案一 采用 DAC0832 作为转换器 它是采用 CMOS 工艺制成的单 片直流输出型 8 位数模转换器 它价格低廉 功耗较小 接口简单 功能 齐全 转换控制容易 但 速度较缓慢 并且在该题中好多接口用不到 使 用它有点大材小用 方案二 采用 TLC5615 芯片作为 D A 转换器 它是具有串行接口的数 模转换器 其输出为电压型 可以直接送到比较器中 并且其最大输出电 压是基准电压值的两倍 自带有上电复位功能 即把DAC 寄存器复位至 全零 它只需要通过 3 根串行总线就可以完成 10 位数据的串行输入 易 于和单片机接口 与 DAC0832 相比 价格也较便宜 本设计中 最终选择方案二 采用TLC5615 芯片作为 D A 转换器 2 1 4 显示部分的选取 方案一 采用 LED 数码管显示 使用多个数码管动态显示 由于显示 的内容较多 过多的增加数码管的个数显然不可行 进行轮流显示控制复杂 加上数码管需要较多连线 使得电路复杂 功耗比较大 方案二 采用 LCD12864 液晶显示 可以显示英文及数字 利用单片机 STC12C5A60 来驱动液晶显示模块 设计简单 超薄轻巧 显示信息量大 7 字迹美观 界面舒适 耗电小 而且容易控制 本设计中 最终选择方案二 采用LCD12864 作为显示输出器 2 1 5 功率控制方案的选取 方案一 可选用 双极型三极管来实现功率控制 它是电流控制型器件 在该题中 若用双极型三极管需要外接电阻将电流转换为电压 再将其电压 值接到电压比较器 LM393 的输出端 电路较为复杂 方案二 可选用 IRF3205 场效应管 来实现功率控制 它是电压控制 型器件 可以直接接到电压比较器LM393 的输出端 并且它受温度影响较 小 噪声也较小 相对而言 比较简单 本设计中 最终选择方案二 采用IRF3205 场效应管来实现功率控制 2 2 系系统统的的最最终终方方案案 经过仔细分析和论证 决定了系统各模块的最终方案如下 1 电源模块 采用 LM7805 LM7905 LM7812 电源稳压芯片 2 控制模块 采用 STC12C5A60 系列单片机 3 D A 转换模块 采用 TLC5615 芯片 4 显示部分模块 采用 LCD12864 液晶显示 5 功率控制模块 采用 IRF3205 场效应管 三 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三 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3 1 系系统统硬硬件件的的基基本本组组成成部部分分 本设计采用了 STC12C5A60 系列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控制中心 四个场效 应管 IRF3205 并联作为电子负载的核心部分 可实现以下功能 恒流和恒压两种模式 可手动切换恒阻模式 工作于恒流模式时 不论输入电压如何变化 在一定的范围内 流过 该电子负载的电流恒定 且电流值可设定 工作于恒压模式时 电子负载端电压保持恒定 且可设定 另外流入电 子负载的电流随被测直流电源的电压变化而变化 还可以实现定阻模式 处于定阻模式下的电子负载上的电流 与输入电压成线性关系 8 单片机通过控制 D A 模块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然后与电子负 载间构成反馈 使该电子负载的电压与电流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最后通过按 键可以实现电压与电流的切换 在LCD12864 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各参数的 值 LCD1286 4 设定值 单片机 数模转换 电压比较器 功率控制 散热器 稳压 5V 12V 供电电路 图 2 系统硬件基本组成框图 9 3 2 主主要要单单元元电电路路的的设设计计 3 2 1 电源供电电路 D1 D3 D4 D2 1 2 3 4 5 P4 GND IN 1 3 OUT 2 GND U1L7805CV IN 1 3 OUT 2 GND U2L7805CV IN 2 1 OUT 3 GND U4L7905CV IN 1 3 OUT 2 GND U3L7812CV GND GND VCC 5V 5V 12V 2200uF 50V C6 2200uF 50V C8 104 C7 104 C9 104 C2 GND 10uF C1 470uF C3 470uF C4 470uF C10 GND GND GND 图 3 电源供电电路 电源电路如图所示 由于 给电子负载散热的散热器所需电压是12V 单片机 STC12C5A60 数模转换器 TLC5615 电压基准源 REF5020 等均 需要 5V 的电压为之供电 电压比较器LM393AN 需 12V 为之供电 电压 跟随器 OP07CN 需 5V 故这里选用了两个 L7805 一个 L7905 和一个 7812 作为供电电源 它内部含有限流保护 过热保护和过压保护电路 采 用了噪声小 温度漂移小的基准电压源 工作稳定可靠 3 2 2 数模转换电路 在本设计中 要求设定电压 电流值 因此在方案中就有了数模转化 电路将设定值送到电压比较器中 设计中采用的使TLC5615 D A 转换器 配合 REF5020 基准电压输出芯片 10 图4数模转换电路 如图所示 TLC5615 芯片的 1 2 3 脚分别接在单片机的 P0 6 P0 7 P2 7 脚上 基准电压输出芯片 REF5020 输出 2 048V 的基 准电压送到 TLC5615 数模转换器的 6 脚中 再由外部设定电压值送到单片 机中进而控制 TLC5615 数模转换器输出设定值再送到电压比较器中然后通 过控制场效应管 IRFP450 进行功率控制 11 3 2 3 恒流模式电路 在定电流模式下 不管输入电压是否改变 电子负载消耗一个恒定的 电流 图 5 恒流模式电路 如图所示 DAI 为从数模转换器中输出的电流值 If 为功率控制电路 的反馈电流值 If 的值同时也会输入到单片机中进行监测 并在 LCD12864 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出来 当 If DAI 时 电压比较器 LM393 输出低电平 指示灯熄灭 并且场 效应管 IRF3205 截止 使得 R10 上的电流下降 反馈取样电流If 减小 当 IfDAU 时 电压比较器 LM393 输出高电平 指示灯点亮 并且 场效应管 IRF3205 导通 使得 R14 上的电压下降 反馈取样电压Uf 减小 当 Uf DAU 时 电压比较器 LM393 输出低电平 指示灯熄灭 并且 场效应管 IRF3205 截止 使得 R14 上的电压升高 最终维持在一恒定的值 通过改变 DAU 的输入 可以使负载 R10 上的电压改变 并恒定 例如 设定 DAU 处电压为 10mV 则 R10 上的电压就为 0 1V 不管 外加信号 Ui 如何变化 加载在负载上的电压恒定为0 1V 不变 只有当设 定值改变时 才会引起负载两端的电压改变 若改变DAU 处设定电压为 20mV 则 R10 上的电压就为 0 2V 若改变 DAU 处设定电压为 30mV 则 R10 上的电压就为 0 3V 13 3 2 5 恒阻模式电路 在定电阻模式下 电子负载被等效为一个恒定的电阻 电子负载会随 着输入电压的改变来线性改变电流 图 7 恒阻模式电路 如图所示 Uin 为外加信号 调节滑动变阻器R17 设定阈值电压 当 Uin 改变时 负载 R50 上的电流也会随之线性变化 因为 U U U Uin R17 下 R16 R17 U Iin R50 所以 Uin Iin R50 R16 R17 R17 下 可以看到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呈现线性变化 并可通过滑动变阻器 R17 手动设置电阻值 例如 Uin 3sin10t R17 下 20K 则 Iin 3sin10t Uin 3sin10t R17 下 10K 则 Iin 6sin10t 固定滑动变阻器 R17 后 对应某一时刻而言 电压的变化 引起了电流的 14 变化 且其比值固定不变 四 系统软件设计四 系统软件设计 4 1 程程序序流流程程图图 开始 初始化 扫描按键信息等待 Y N D A 转换 显示输出 数值采样 计算 转 换 终止 继续测试 N Y 图 8 程序流程图 15 五 系统性能测试五 系统性能测试 5 1 三三种种模模式式性性能能测测试试 5 1 1 恒流模式性能测试 表 1 恒流模式数据记录表 检测值 A 设定值 A 测量值 A 设定误差 0 090 10 104 3 8 0 110 1150 12 4 2 0 190 2040 1983 0 0 270 2970 298 0 3 0 380 4010 3863 9 0 50 5050 4971 6 0 570 5920 5772 6 0 670 6840 6751 3 0 770 7750 7730 3 0 860 8660 87 0 5 0 960 9850 9652 1 1 061 0791 0621 6 1 151 1731 1581 3 1 351 3611 3451 2 1 441 4551 441 0 1 541 5481 5350 8 1 641 6421 6310 7 1 731 7361 7250 6 1 831 831 820 5 1 931 9241 9150 5 2 022 0182 010 4 2 122 1122 1040 4 2 222 2062 1990 3 2 312 32 290 4 2 412 3932 3870 3 2 512 4872 4810 2 2 62 5812 5760 2 2 72 6752 670 2 2 82 7692 7640 2 2 892 8632 860 1 2 992 9572 9540 1 3 093 0513 0480 1 16 将上图中的设定值 测量值数据整理成折线图如下 恒流模式数据测量折线图 0 1 2 3 4 5 6 14710 13 16 19 22 25 28 3134 37 40 43 46 49 52 测量次数 I A 设定值 A 测量值 A 图 9 恒流模式 数据测量折线图 由图中的拟合曲线可以看出 设定值与测量值基本相同 将上图中的设定误差数据整理成折线图如下 设定误差 5 0 4 0 3 0 2 0 1 0 0 0 1 0 2 0 3 0 4 0 5 0 14710 13 16 19 22 25 28 31 34 37 40 43 46 49 52 测量次数 设定误差百分比 设定误差 图 10 恒流模式 设定误差数据整理成折线图 经过计算 恒流模式下的设定误差平均值为 0 26 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17 5 1 2 恒压模式性能测试 表 2 恒压模式的测量数据记录表格 检测值 V 设定值 V 测量值 V 设定误差 1 4421 481 4631 2 1 7511 81 7860 8 2 0322 122 1060 7 2 3792 442 4260 6 2 6762 762 7450 5 3 0233 083 0640 5 3 373 43 3840 5 3 6673 723 7060 4 4 0144 044 0250 4 4 3274 364 3470 3 4 6224 684 6670 3 4 96654 9880 2 5 315 325 3070 2 5 6055 645 6280 2 5 955 965 950 2 6 2946 286 2730 1 6 5896 66 5970 0 6 9336 926 920 0 7 2777 247 2420 0 7 6227 567 5630 0 7 9177 887 8830 0 8 2618 28 207 0 1 8 5568 528 525 0 1 8 98 848 848 0 1 9 1539 169 17 0 1 9 4459 489 491 0 1 9 7869 89 814 0 1 10 1210 1210 135 0 1 11 111 0811 096 0 1 12 0712 0412 06 0 2 13 041313 028 0 2 13 9713 9613 992 0 2 14 9414 9214 958 0 3 16 061616 044 0 3 17 1717 1317 17 0 2 18 0818 0918 133 0 2 19 0919 0919 134 0 2 20 0620 0520 1 0 2 18 21 0321 0121 064 0 3 21 9921 9722 023 0 2 23 0122 9322 983 0 2 23 9823 8923 943 0 2 24 0723 9724 048 0 3 24 9924 9324 999 0 3 26 126 0126 074 0 2 27 0226 9727 026 0 2 28 0328 0128 071 0 2 29 0428 9729 058 0 3 30 130 0130 087 0 3 将上图中的设定值 测量值数据整理成折线图如下 恒压模式数据测量折线图 0 5 10 15 20 25 30 35 1471013161922252831343740434649 测量次数 设定值 V 测量值 V 图 11 恒压模式数据测量折线图 由图中的拟合曲线可以看出 设定值与测量值基本相同 将上图中的设定误差数据整理成折线图如下 19 设定误差 0 4 0 2 0 0 0 2 0 4 0 6 0 8 1 0 1 2 1 4 15913 17 21 25 29 33 37 41 45 49 测量次数 U v 设定误差 图 12 恒压模式 设定误差数据整理成折线图 经过计算 恒压模式下的设定误差平均值为 0 03 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六 总结六 总结 本设计是基于 STC12C5A 单片机控制的电子负载 有三种工作模式恒压 CV 恒流 CC 恒阻 CR 能够直接对 被测电子设备进行输出特性 的测试 通过单片机程控使各个参数都能直观的在显示屏上显示 在设计中我们对所有电阻都采用精度较高的金属膜电阻 同时对 反馈信号也加以处理 再其后加上电压跟随器送到单片机转换处理最后输出 显示 这样可以降低被测电子设备的内阻 尽可能的提高系统精度 在我 们焊接好电路板 在调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刚开始完成时 买到的 LED 液晶显示器通电后 只能看见屏幕亮而无法显示字幕 查找原因发 现可能是买的显示器不合适 后来在实验室找的一块旧的代替 问题才解决 在这之后 因为调试时的操作不当 致使集成稳压管7805 和 7905 全部烧 掉了 最后不得不重新买一些 再次焊接上去 就这样反反复复的调试 浪 费了不少的时间 通过此次的课程设计 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一方面 发 20 现自己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 即使很熟悉的知识点 但在实际使用时还不够 灵活 缺乏经验 动手能力也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也真实的感受到了团队 合作的重要性 想把一个东西搞出来 凭借一个人的能力是很困难的 遇到 了问题 大家可以讨论解决 你不会的地方队友可能会 这样就加快了速度 节省了时间 也能互相学习 七 参考文献七 参考文献 1 万福君 潘松峰 单片微机原理系统设计及应用 M 合肥 中国科学 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1 2 马棡 刘圆圆 瞿文龙 一种双向 DC DC 变换器的稳态特性分析 J 电力电子技术 2007 41 5 15 18 3 裴云庆 杨旭 王兆安 开关稳压电源的设计和应用 M 北京 机械 工业出版社 2010 4 沙占友 开关电源优化设计 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2 5 杜少武 陈中 一种新颖的软开关双向 DC DC 变换器 J 电力电子技 术 2007 41 7 21 23 八 附录八 附录 8 1 电电路路原原理理图图 22 图 13 全局原理图 48 6 5 7 U6B LM 393AN 2 3 4 1 8 U7A LM 393AN 2 3 4 1 8 U6A LM 393AN 8 3 2 6 74 5 1 U5 OP07CN 8 3 2 6 74 5 1 U10 OP07CN DIN 1 SCLK 2 CS 3 OUTA 4 AGND 5 REF 6 OUTB 7 VDD 8 U8 TLC5615 DIN 1 SCLK 2 CS 3 OUTA 4 AGND 5 REF 6 OUTB 7 VDD 8 U11 TLC5615 RST 9 XTAL2 18 XTAL1 19 GND 20 P2 0 A8 21 P2 1 A9 22 P2 2 A10 23 P2 3 A11 24 P2 4 A12 25 P2 5 A13 26 P2 6 A14 27 P2 7 A15 28 P4 4 NA 29 ALE P4 5 30 P4 6 RST2 31 P0 7 32 P0 6 33 P0 5 34 P0 4 35 P0 3 36 P0 2 37 P0 1 38 P0 0 39 VCC 40 P1 0 1 P1 1 2 P1 2 3 P1 3 4 P1 4 5 P1 5 6 P1 6 7 P1 7 8 P3 0 RXD 10 P3 1 TXD 11 P3 2 INT0 12 P3 3 INT1 13 P3 4 T0 14 P3 5 T1 15 P3 6 WR 16 P3 7 RO 17 1 STC12C5A GS U I GND 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P5 5K R18 S1 VCC 10UF C15 5K R25 GND 12 Y1 20pF C16 20pF C18 GND VCC S2 S3 S4 S5 GND 1 2 3 4 P8 GND VCC DNC 1 VIN 2 TP 3 GND 4 NR 5 OUT 6 NC 7 DNC 8 U9 REF5020 5V 5V GND GND DAU DAU DAI 5V GND REF REF REF 1K R31 1K R29 1K R27 101 C19 101 C20 101 C21 GND GNDGND REF DAI 5V 5V 5V 5K R20 5K R23 5K R28 D6 D7 D8 1 2 3 4 5 P7 Uin 200 R21 200 R22 200 R24 200 R26 200 R30 200 R32 200 R19 U U U U U 1K R34 1K R35 GND I 9K R33 I I I I 50K R17 GND Uin 150K R16 U U I I I I 1 2 P6 104 C11 104 C13 104 C14 104 C12 104 C22 104 C17 104 C24 104 C29 104 C27 104 C25 104 C23 10uF C26 10uF C28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VCC D5 LED1 GND 150 R15 23 D1 D3 D4 D2 1 2 3 4 5 P4 GND IN 1 3 OUT 2 GND U1L7805CV IN 1 3 OUT 2 GND U2L7805CV IN 2 1 OUT 3 GND U4L7905CV IN 1 3 OUT 2 GND U3L7812CV GND GND VCC 5V 5V 12V 2200uF 50V C6 2200uF 50V C8 104 C7 104 C9 104 C2 GND 10uF C1 470uF C3 470uF C4 470uF C10 GND GND GND 图 14 电源供电电路 图 15 数模转换电路 24 图 16 恒流模式电路 图 17 恒压模式电路 25 图 18 恒阻模式电路 Q1 IRF3205 D 2 G 1 S 3 Q2 IRF3205 Q4 IRF3205 Q3 IRF3205 0 1 2W R10 0 1 2W R11 0 1 2W R12 0 1 2W R13 3K R14 27K R1 1 2 P1 1 2 P2 GND 1K R2 1K R3 1K R4 1K R5 100 R6 100 R7 100 R8 100 R9 1 2 3 4 5 P3 图 18 负载电路 26 8 2 部部分分程程序序代代码码 延延时时 void delay1 unsigned int ms 12 000MHz unsigned int j k k ms 10 for k 0 k for j 0 j 168 j void delay unsigned int ms 12 000MHz unsigned int j k k ms 15 for k 0 k for j 0 j0 us 12864 显显示示 检查 LCD 忙状态 lcd busy 为 1 时 忙 等待 lcd busy 为 0 时 闲 可写指 令与数据 27 bit lcd busy bit result LCD RS 0 LCD RW 1 LCD EN 1 delayNOP result bit P2 LCD EN 0 return result 写指令数据到 LCD RS L RW L E 高脉冲 D0 D7 指令码 void lcd wcmd uchar cmd while lcd busy LCD RS 0 LCD RW 0 LCD EN 0 delay us 3 P2 cmd delayNOP LCD EN 1 delayNOP LCD EN 0 28 写显示数据到 LCD RS H RW L E 高脉冲 D0 D7 数据 void lcd wdat uchar dat while lcd busy LCD RS 1 LCD RW 0 LCD EN 0 P2 dat delayNOP LCD EN 1 delayNOP LCD EN 0 LCD 初始化设定 void lcd init 29 LCD PSB 1 并口方式 LCD RST 0 液晶复位 delay 5 LCD RST 1 delay 5 lcd wcmd 0 x34 扩充指令操作 delay 5 lcd wcmd 0 x30 基本指令操作 delay 5 lcd wcmd 0 x0C 显示开 关光标 delay 5 lcd wcmd 0 x01 清除 LCD 的显示内容 delay 5 设定显示位置 void lcd pos uchar X uchar Y uchar pos if X 1 X 0 x80 else if X 2 X 0 x90 else if X 3 X 0 x88 else if X 4 X 0 x98 pos X Y 30 lcd wcmd pos 显示地址 清屏函数 void clr screen lcd wcmd 0 x34 扩充指令操作 delay 5 lcd wcmd 0 x30 基本指令操作 delay 5 lcd wcmd 0 x01 清屏 delay 5 主主函函数数 uchar code menu 1 U V I A uchar code menu 2 恒压 V 步 uchar code menu 3 恒流 A 进 uchar code menu 4 恒阻 uchar code menu m void lcd menu 开机显示 uchar i lcd pos 1 0 for i 0 i 16 i lcd wdat menu 1 i delay 1 31 lcd pos 2 0 for i 0 i 16 i lcd wdat menu 2 i delay 1 lcd pos 3 0 for i 0 i 16 i lcd wdat menu 3 i delay 1 lcd pos 4 0 for i 0 i 10000 S 10 out 0 menu S 10000 1000 out 1 menu S 1000 100 out 2 menu 10 out 3 menu S 100 10 out 4 menu S 10 else out 0 menu S 10000 1000 out 1 menu 10 out 2 menu S 1000 100 out 3 menu S 100 10 32 out 4 menu S 10 for i 0 i 5 i lcd wdat out i delay 1 void lcd Iin uint S 显示输出电流 uchar i out 4 out 0 menu S 1000 100 out 1 menu 10 out 2 menu S 100 10 out 3 menu S 10 lcd pos 1 5 lcd wdat menu 14 delay us 4 for i 0 i 4 i lcd wdat out i delay 1 void lcd Uset uint S 显示设置电压 ucha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