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立法思想、活动及形式.ppt_第1页
唐立法思想、活动及形式.ppt_第2页
唐立法思想、活动及形式.ppt_第3页
唐立法思想、活动及形式.ppt_第4页
唐立法思想、活动及形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法制史 制作者蔡淑燕 唐朝的法律制度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封建法制的重点 了解唐朝的立法概况 法律形式 唐律疏议 的主要内容以及其特点与历史地位 了解唐朝的经济立法 民事立法和司法制度的内容 重点 难点 唐代立法思想 法律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唐律疏议 唐律的特点及历史地位 唐代的司法制度 参考书目 唐律研究 钱大群 贞观政要 唐六典 旧唐书 新唐书 唐律疏议 历代刑法考 太平御览 资治通鉴 唐朝简介 唐代 618 907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 经济 文化都高度发达的朝代 在法制方面也有光辉的成就 它所创立的法规 特别是唐律 是中国封建法制发展成熟的标志 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唐朝法律制度 立法思想 立法活动及其成果 主要法律形式 律令格式及其关系 唐律的特点及其影响 令关于国家重大制度规定 主要规定等级名份的令是经过系统整理公布的关于国家各种制度的法规 其作用是 设范立制 是律的重要补充 故 律无正文者 则行令 律是封建国家的基本法典 是各种法律形式中地位最高 稳定性最强 在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法律规范 其作用 正刑定罪 格皇帝针对某一国家机关或某一具体事项临时发布 经过分类整理汇编确定为 永格 后重新颁行天下的各种单行敕令 又称敕格 百官所常行之事 律 令 格 式 式是规定国家机关的办事细则和公文程式 是关于制度实施在时 人数 物量等的细则 在唐朝也称为 永式 是国家机关中长期适用的行政法律规范 唐朝的律 令 格 式 作为唐朝的基本法律形式和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 它们的内容和作用是既有明确分工又相互协调配合 以律为主 以令格式为补充 凡违背令格式的行为及其他犯罪行为 一律依律予以刑罚处罚 总之 令格式是对国家各项制度的正面规定 律是对违反这些规定的行为的刑罚制裁 律 令 格 式的综合运用 就是唐朝全部法律的实施 四者的关系 一立法思想 一 德主刑辅 礼法并用 三 法律的稳定性 二 立法宽简 四 执法严明 唐后期没有修定过律令式 唐后期集中在编集制敕唯一一次修格是编撰格后敕和刑律类统 将多年的制敕 分朋类比 删去前后矛盾及理例重错者 条流编次 称为格后敕 以刑律分类为门 附以格敕 就是按刑律分类编集在一起的格敕 格后敕和刑律类统 就其实质都是编敕 大中刑律统类 唐朝主要立法成果 唐六典 贞观律 武德律 永徽律疏 格式律令事类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 把同类律令格式条文放在一起 分类编合 便于览省 这种新的体裁 后来演变为刑统 废斩趾加役流 大减重刑条 缩小连坐范围 确立五刑 十恶 八议 请 减 赎 当 免及化外人有犯 类推 死刑复奏等基本原则和制度 旧唐书 刑法志 又旧条疏 兄弟分后 廕不相及 连坐俱死 祖孙配没 会有同州人房强 弟任统军于岷州 以谋反伏诛 强当从坐 太宗尝录囚徒 悯其将死 为之动容 顾谓侍臣曰 刑典仍用 盖风化未洽之咎 愚人何罪 而肆重刑乎 更彰朕之不德也 用刑之道 当审事理之轻重 然后加之以刑罚 何有不察其本而一概加诛 非所以恤刑重人命也 然则反逆有二 一为兴师动众 一为恶言犯法 轻重有差 而连坐皆死 岂朕情之所安哉 更令百僚详议 于是玄龄等复定议曰 今定律 祖孙与兄弟缘坐 俱配没 其以恶言犯法不能为害者 情状稍轻 兄弟免死 配流为允 从之 自是比古死刑 殆除其半 格 以君主命令形式发布的单行法规及其汇编 具有特别法的性质 格这一法律形式 在东魏曾经出现 由于当时在麟趾殿讨论制定 称为 鳞趾格 内容有十五篇之多 但没有存留至今 其确切性质尚难论定 北齐的格 应该已具备了效力高于律典的特别法性质 隋朝的法律形式与唐代相同 当时制定的 开皇格 其性质应该即是单行法规 唐高祖李源时 武德新格 以上的格 是一次性编定和颁行的 而唐代典型的格 是君主不定期 因时因事颁行助故文 经过整理 汇编 又称敕格 这种性质的格出现于唐太宗时期 贞观格 这体现了君主 尤其是当政君主的最高权威 在中国传统法制中 办事细则和公文程式是一种专门的法律形式 称为 式 唐人说 式以轨物程式 云梦秦简中有 封诊式 其中有 治狱 和 讯狱 是对审理案件过程中具体注意事项的规定 意即审理案件 能根据记录的口供进行追查 不用拷打查得犯人的交情是最好的 施行拷打不好 恐吓犯人是失败 治狱 能以书从迹其言 毋笞掠而得人情为上 苔掠为下 有恐为败 封诊式 的其余内容各条是对案件进行调查 检验 审讯等程序中的注意事项和公文程式 其中也包括了各类案例 可能是供官吏学习的 式 封诊式 大统式 隋唐式 西魏大统十年 公元544年 颁行世称为 大统式 但从其条文数量和所谓 新制 的提法来看 其性质应该属单行特别法的范畴 隋唐和宋代的式具有典型意义 唐人说 式以轨物程式 宋神宗则将式定义为 使彼效之之谓式 实际上都是指办事细则和公文程式的具体现定 当时式与律 或敕 令 格等其他几种法律形式并称 具有重要的地位 唐代有 武德式 十四卷 贞观式 三十三卷 永徽式 十四卷 开元式 唐式以尚书省二十四曹和秘书 太常 司农 光禄 太仆 少府 监门 宿卫 计帐等官署为其篇目名称 宋代式这一法律形式基本消失 明清时代 在司法实践中 办事细则等许多内容包括在各种则例中 不再作为一种独立的法律形式 德礼为政教之本 刑罚为政教之用 德礼是行政教化的根本 刑罚是行政教化的表现 即德主刑辅 礼法并用 以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 而以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 一 礼指导着法律的制定 一准乎礼 后人对唐律的评价 二 礼的基本原则直接入律 如不孝的内容 三 定罪量刑于礼以为出入 汉以来的春秋决狱宣告结束 四 礼法由互补发展为统一的体用关系 德礼为本 刑罚为用 统观 唐律疏议 礼完全溶化在律文之中 不仅礼之所许 律亦不禁 礼之所禁 律亦不容 而且 尊卑贵贱 等数不同 刑名轻重 粲然有别 礼法结合在 唐律疏议 中已达到十分完备的程度 这标志着中国古代礼治的法律化已接近完成 所谓 宽 即宽平 要求做到减轻刑罚 所谓 简 即简约 要求做到立法简明 武德律 贯彻 务在宽简 取便于时 贞观修律贯彻宽简原则 凡削烦去蠹 变重为轻者 不可胜记 李世民贞观元年下达 死者不可复生 用法务在宽简 国家法令 惟须简约 不可一罪作数种条 格式既多 官人不能尽记 更生奸诈 若欲出罪即引轻条 若欲入罪即引重条 所谓保持法律的稳定性要求 在立法时应当审慎 不轻易的制定新的法令 法令一旦制定出来 就要坚决的执行 不能轻易的改变和废止 如李世民 法令不可数变 数变则烦 官长不能尽记 又前后差违 吏得以为奸 诏令格式 若不常定 则人心多惑 奸诈益生 不可轻出诏令 必须审定 以为永式 制定完备的法律是实行法治的前提条件 但只有完备的法律不等于一个国家统治的稳固 完备的法律只有得到正确的 不折不扣的适用和实施 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唐初统治集团认识到这一点 强调依法办事 严格执法 君臣执法 不畏权贵 一断以律 李世民带头守法 君臣共同守法 贞观之初 志存公道 人人所犯 一一于法 李世民从谏如流 夫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 朕常得此三境 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 遂亡一镜矣 任贤 同时 他发布诏令 号召群臣以魏征为榜样 做到直言无隐 良臣 忠臣有异 陛下开臣使言 故臣得尽其愚 若陛下拒而不受 臣何敢数犯颜色乎 魏征敢直谏的原因 臣幸得奉事陛下 愿使臣为良臣 勿为忠臣 上曰 忠 良有以异乎 对曰 稷 契 皋陶 君臣协心 俱享尊荣 所谓良臣 龙逄 比干 面折廷争 身诛国亡 所谓忠臣 上悦 赐绢五百匹 戴胄犯言直谏 李世民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zh u忠清公直 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廕 y n 敕令自首 不首者死 未几 有诈冒事觉者 上欲杀之 胄奏 据法应流 上怒曰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对曰 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 故欲杀之 而既知其不可 复断之以法 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 卿能执法 朕复何忧 胄前后犯颜执法 言如涌泉 上皆从之 天下无冤狱 资治通鉴 卷192 律疏 从三个方面做了统一的解释 一是阐明法理 律疏以封建伦理道德和礼法观念作为解释 阐明律意的依据 以此证明法律规定的正确与合理 如引 君亲无将 将而必诛 论证法律重惩谋反罪的理由 即臣下对君父不能起逆心 起逆心就必须砍头 以此证明法律规定是正确合理的 原文一曰謀反 謂謀危社稷 疏 議曰 案 公羊传 云 君亲无将 将而必诛 谓将有逆心 而害于君父者 则必诛之 左传 云 天反时为灾 人反德为乱 然王者居宸 chen 极之至尊 奉上天之宝命 同二仪之覆载 作兆庶之父母 为子为臣 惟忠惟孝 乃敢包藏凶匿 将起逆心 规反天常 悖逆人理 故曰 谋反 二是解释词意 律疏对专门术语作了统一解释 使律文含意清楚 便于准确理解和掌握 如 称日者以百刻 称年者以三百六十日 三是补充律意 如唐律禁止老百姓私铸钱 但若装饰或珍藏 如何处理 律文本身未作交代 律疏补充 私铸金银等钱 不通时用者不坐 这样就明确了 武德律唐高祖李渊武德年间裴寂等以 开皇律 为依据修订 武德律 共12篇500条 唐朝首部法典 贞观律唐太宗10年修订完成 贞观律 增设加役流制度 缩小了连坐处死的范围 规定五刑 十恶 八议以及类推的制度 奠定唐律基础 永徽律疏 又称 唐律疏议 唐立法最高成就 也是中国封建制法律典型代表 永徽二年 唐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人以 贞观律 为蓝本制定 永徽律 12篇500条 鉴于审判中对法律条文理解不一及每年科举考试缺乏统一标准高宗又下令对 永徽律 逐条逐句的进行统一而详细的解释 阐明 永徽律 的精神实质 重要原则制度的源流演变和立法意图 并设问答 解决法律适用中的疑难问题 这些内容称为 律疏 附于律文之下 经皇帝批准于永徽四年颁行天下 律文与律疏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当时称 永徽律疏 元后称 唐律疏议 如何解释 唐六典 是记载唐代封建国家行政制度一部重要文献 其内容 共30卷 分理 教 礼 政 刑 事六部分 评价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行政法典 集秦汉以来行政立法之大成 把凡具有行政性质的立法汇集在一起 经精心编纂 与律令格式相辅而行 这是封建立法史上的一个创举 单纯行政性质的立法规范和制度开始从 律 和 礼制 中分离出来 编为 典 使得封建刑律与行政法典成为基本并行的两大体系 为后世封建王朝所仿效 唐六典 的编纂是继 永徽律疏 后唐代立法的又一重大成就 也是中国封建行政法制逐渐走向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