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林新梅.doc_第1页
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林新梅.doc_第2页
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林新梅.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北亭东田小学 林新梅 应用题体现了身边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和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需要用到不同的数学知识来解答。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既了解了数学的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等。现在我对于如何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又能有效地掌握解答方法,在此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一、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验算的习惯是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所在。应用题的难易往往是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同时,题目的叙述是书面语言,有时候小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这就好比作战前的敌情分析,敌情有明是不可能有效地消灭敌人的。首先读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其次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胡乱地将题中的数字有运算符号连接起来,至于求的是什么,有没有道理,全然不顾。一旦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当然还要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另外,验算是解答应用题的最后一步,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二、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应用题的特点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一件完整的事情,只要其“根据根据已知条件解答相关问题”的本质属性不变就必须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只有对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试想一个搞不清数量关系的学生,怎么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呢?同时如果淡化了解题分析,弱化了数量关系,会加大两极分化现象,尤其是随着年龄升高,会使一部分中间生也成了学困生。因此,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什么是基本的数量关系呢?(如相并关系、相差关系、份总关系、倍数关系等)。根据以上的数量关系可用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来进行计算。例如:加法的应用范围是: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计算。这两个问题就是加法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怎样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的数量关系呢?首先要加强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举例来说,如果学生对乘法的意义不够理解,那么在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时就有困难。其次,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是通过一步应用题的教学来完成的。人们常说,一步应用题是基础,道理也就在于此。研究怎样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的数量关系,就要注重对一步应用题教学的研究。学生学习一步应用题是在低、中年级,这时学生年龄小,他们容易接受直观的东西,而不容易接受抽象的东西。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下面以建立有关倍的数量关系为例来说明。两个数量相比,既可以比较数量的多少,也可以比较数量间的倍数关系。这就是说,“倍”也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在教有关“倍”的数量关系时,核心问题是对“倍”的认识。为了使学生理解“倍”的意义,教学中可以这样进行:第一步从同样多入手。教师在第一行摆了2个,第二行摆了2个,启发学生说出与的个数同样多。第二步引出差,使差与比的标准同样多。接着教师在第二行再摆上1个,这时比多1个。然后在第二行再摆上1个,使学生说出比多2个;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比多的部分与的个数同样多。第三步从份数入手建立“倍”的概念。接上面,如果把2个看作1份,有这样的几份呢?有这样的2份,我们就说的个数是个数的2倍。三、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训练是帮助学生形成理清解题思路的关键。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解析应用题的核心就是分析数量关系,只有搞清楚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从条件入手,通称综合法;另一种是从问题入手,通称分析法。从条件入手比较容易掌握,但其缺点是学生往往看到前面相邻的两个已知条件就进行计算,而忽略后面的已知条件,未从整体考虑。提出的中间问题不一定是解这道题所需要的。从问题入手稍难一些,但能使学生从整体出发,根据所解的问题提出所需的条件,从而较正确地确定中间问题。教学实践表明,开始教学解两步应用题,宜于从条件入手。但即使采取了这种分析方法,也还会有部分中、差生难以提出中间问题,需要经过一段训练逐步掌握。但是逐步要转到训练学生从问题入手,这对提高学生解答多步应用题的分析能力很有帮助。至于学生自己解题时用哪种方法分析,不必加以限制。考虑到进行分析需要一定的训练时间,课堂上解答应用题时要给学生口头分析的机会,除了教师指定某个学生分析外,可以让同桌的学生互相练习分析。不宜过早地让学生书面分析,这样费时间,会减少解答应用题的数量。学生有了口头分析的基础,可在课外安排少量的书面分析作业。另外,订正练习时也应重视让学生进行口头分析。例如某工厂计划全年生产机床480台,实际提前3个月就完成了全年计划的1.2倍。照这样计算,这个厂全年实际生产机床多少台?如果在分析这个题时,从条件入手分析而不兼顾问题的话,很容易根据“计划全年生产机床480台”这个已知条件,先提出“计划每月生产机床多少台”这个问题,而提出的这个问题与解题是无关的,使分析偏离了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再一次说明,在分析应用题时,一定要瞻前顾后,统观全题。四、采用多种形式的应用题基本训练,是加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有经验的教师应有这样的同感,多种形式的应用题的基本训练,不仅能充实学生的应用题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题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帮助学生提高辨析能力、学习分析方法,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活跃。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把握好练习这一关是非常重要的,在应用题的基本训练中,我主要是用了以下几种形式: 1.解答应用题训练 在应用题的基本训练中,我认为解答应用题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大量的训练。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解答应用题来实现的。下面就思维训练举个例子:“商店原来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有饺子粉多少千克?这是一道能用方程解答也能用算式解答的应用题,这就要首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在训练中,可以根据以往的知识理解出,找出等量关系: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把原有的重量设为未知数,学生代入数字。这样学生理解怎样列出方程。同时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列算式。这样类型的应用题的解题能力也得到了一个提高;而不同的思维方法,就能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条件与问题搭配的训练 这个训练我一般是出示题目后,要求学生先进行连线搭配,再进行列式计算、写答。经过具体的解答,学生对条件与问题的搭配有了一个自我检查过程。如:小明坚持锻炼身体,每天跑两圈,每圈400米,他一星期(7天)跑多少米?师:“请大家认真读题,找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下面标出红线。”师:“先认真分析条件和问题,给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形式思路后再列式计算。接下来学生能独立完成并列出多种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辨析能力。 3.改编应用题的训练 改编应用题的训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还加强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横向联系的理解。在训练中,我经常用的方法:(1)按要求改变原题的某个条件与问题。如:原题是“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后,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要求学生解答后把原题的第三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改成“改进炉灶后,这批煤比原计划多烧10天,每天实际烧煤多少千克?”,改编后再解答。(2)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用不同的方法。如: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走向学校,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丽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相距多少米?(3)让学生理解题意,提问:要求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怎样求?先让学生思考后发表意见:发表了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解法是:先求两人各自走的路程,再加起来。第二种解法是,先求出每分两个所走路程的和,再求4分钟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引导学生对比两种解法的算式,并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哪种算式计算简便? 通过以上几种训练,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认识,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综合的思维方法。从应用题教学到解决问题,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从传统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在实现传统与现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