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_第1页
第八讲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_第2页
第八讲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_第3页
第八讲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_第4页
第八讲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本讲内容,第一节 生活世界与学生生活第二节 学生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 第三节 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第四节 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第五节 把传授知识的学校转变为培育丰富 人性的学校,第一节生活世界与学生生活,一、生活概述二、生活世界三、学生生活,一、生活概述,(一)生活的概念 (二)生活的分类,(一) 生活的概念,从词源上考察,在汉语中生活意指“人的各种活动”,即“生存、活着”;“生涯、生计”;“人的各种活动”。 在英语中,生活有名词与动词之分。名词“life”含有(state of existence as a human being)(人生、人的生存状态)之意;动词“live”意为“have existence as a plant or animal,be alive ”(生存、活着),“pass ones life in a specified way”(以某种方式生活),“enjoy life intensely ”(享受人生)。,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则将生活理解为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息的就是生活,是生命体在环境中的活动过程。杜威在他的“教育即生活”理论中,用“生活”这个词来表示“个体的和种族的全部经验”,包括习惯、制度、信仰、胜利和失败、休闲和工作。梁漱溟甚至把生活等同于生命。他说:“生命与生活在我说实际上是纯然一回事;一为表体,一为表用而已。生与活二字,意义相同,生即活,活亦即生。”,(一) 生活的概念,还有学者把生活看做是“个体生存状态的积极主动地展现与充盈的过程。”此外,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对生活的解释是“人类求生存、维持和发展的所有努力与作为”。可见,生活是一个含糊而复杂的概念,不同的人对生活的理解与解释各不同,以致我们很难给生活下一个规范的、确切的定义。但是,基于对生活的理解,我们认为,生活是个体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与个体的生存状态相关。人活着必然先生存着,生活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止的结果。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人始终作为生活的主体而存在着。,(一) 生活的概念,生活是把无变为有,把理想变为现实,把希望变成可能,把“自己”变成自己。 生活就是合情、明理、立德、显智、施爱、寻乐,就是发现美和拥有美。,(二) 生活的分类,有些学者将生活按照时间维度分为“当下的生活”、“过去的生活”和“将来的生活”;按照空间维度分为“公共空间生活”(指规范空间领域的生活),和“私人空间生活”(指私人领域的生活)。,二、生活世界,“生活世界”首先是一个哲学范畴的概念,是胡塞尔在批判科学世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但是他本人并没有对“生活世界”作出明确的界定。 继胡塞尔之后,一些哲学家先后提出与生活世界相应的概念。如哈贝马斯提出以交往行动为基础的“交往世界”概念,他将生活世界分为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客观世界;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社会世界;人与自我的关系主观世界。两人的共同点即都强调人在生活世界中的主体性。,(一)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及同辈群体生活(二)虚拟生活对学生的影响(三)日常生活与制度化生活,三、学生生活,(一)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及同辈群体生活,1.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社会生活。它是一种建立在父母对子女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之上的,具有亲情权威、深厚情感的特殊个别化的生活。 家庭生活的教育优势则会一点点丧失以致于会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学生的家庭生活更多地偏于“感性与感情”、“自由与放松”、“个体性与特殊性”等方面,这与学校生活有很大的差别。,2.学校生活,学校生活对学生具有强制性,此强制性具有四个特点: 强制与同龄学生共同生活; 强制遵守家庭中所没有的行为规则; 强制把学习活动与游戏及娱乐活动截然区分。在学校中,学生不感兴趣的要学习,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却不能自由地学习; 学生不断地受到教师和学校的各种评价,这种不断进行的评价有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3.社会文化生活,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尽管属于间接的生活环境,但由于活动形式方面的丰富、感官、煽情等特点,使得社会文化生活表现出广泛性、灵活性、多元性的特征,而相对应的学校生活则偏于古板、严肃、抽象与理性,特别是当学校生活更多地强调学习活动时,这种对比尤为明显。 以社区文化环境为例,一些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电影院、书店、图书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较大的积极影响,而游戏机房、卡拉OK厅、歌舞厅、网吧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是较大的消极影响 正视社会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将成为学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4.同辈群体生活,同辈群体是指因年龄、地域、观念、兴趣、活动类型、发展水平等相近或相同,而较自发地形成的群体。按照群体构成的原则和方式划分,同辈群体主要指学生的非正式群体。 学生同辈群体生活的主要特征是有相同的心理需要、明显的情感色彩、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及其自然形成的权威人物。因此,同辈群体对于学生往往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其影响甚至会超过家庭与学校。,(二)虚拟生活对学生的影响,1.积极的影响 它超越了时空的界限而具有随时随地的便捷性;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为青少年获取信息、了解世界提供了便捷的条件;网络的互动性,满足了青少年交流的需要,网络里可以进行倾诉、倾听和交流。,2.消极的影响,别让孩子在博客中“晒伤”P238 博客,这个个性化的信息发布方式,无疑将网络变成了一个“大晒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博客总数已经超过1642万人,而中文博客中,青少年学生占了近半壁江山。“今天,你博客了吗?”当越来越多的孩子为此趋之若鹜时,不由不令人担心:风太大,阳光太辣,会把他们吹坏、晒伤。 孩子行为易被误导 调查显示,如今的小博客们平均每天至少要在博客上“晒”两个小时。如果说信息安全能通过提高警觉来弥补,那么,各类良莠不齐的思想言论对孩子们的长期“浸染”,则着实令人捏一把汗。 谩骂之风、性爱之流四起;今天惺惺作态,明天竞相“飚”粗各色人等竞相登场兴风作浪,又由谁来保护孩子们不被吹坏?一名女中学生经过“木子美冲击波”的耳濡目染之后,在自己的博客上宣布:她已经尝过了“醉酒的味道”,“感觉极其刺激”不得不令家长、老师担心这会影响、误导更多的孩子。 在网络监管技术尚未成熟,而公众言论道德尚未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只能奉劝广大小博客,千万不要在博客中“晒伤”。资料来源 顾一琼:文汇报2006-4-10,(三)日常生活与制度化生活,1.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在内的周而复始的生活。它具有一种“自然”的特性。2.制度化生活 制度化生活是从日常生活中分化出来的一种规范的生活,对学生而言,则指的是学校生活。,第二节 学生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一、生活环境差异导致各种适应问题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三、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五、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一、生活环境差异导致各种适应问题,面对生活环境的差异,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是把学校生活理想化,认为学校生活一切都是健全的、合理的,进而排斥其他社会生活对儿童的影响,把儿童封闭于校园之内,学校成了教育的孤岛。但是经过这样长期学校生活后的学生一踏上社会,往往会感到强力的反差而产生眩晕,难以适应社会,在复杂的社会竞争面前失去生存能力。 另一种观点则看到了现代学校制度化生活消极的一面,认为学校生活单调压抑、封闭刻板,妨碍了学生的发展。他们相信外面的生活很精彩,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放任了学生自我发展,使儿童迷失在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中。美国学者伊利奇就主张“非学校化生活”,认为现代学校制度化生活是压抑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生活,提出学校生活应由教育媒体咨询服务、技艺交流、同伴切磋、非专职教育家咨询服务所组成的教育网络生活所取代。,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学生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下,不能很好地适应差异,产生了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生活,主要表现在人格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三类。,研究发现,在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四种:攻击 例如,有些学生在学校受到挫折后,回到家里向家人出气,以发泄自己的情绪。在学校可能会有违反课堂规则、破坏公共秩序、顶撞老师、打架、骂人、破坏公物等行为。退缩 例如,一些学生受到挫折后,会表现出一种与自己的年龄、身份很不相称的幼稚行动。特别是一些在家庭生活中受到父母溺爱的学生,一旦在学校生活中受到较强烈的刺激,就很容易形成胆怯、退缩、冷漠、封闭的心理障碍。焦虑 焦虑是一种特殊的恐惧或忧虑,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状态。在学生中,考试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的焦虑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事实上,多数学生的厌学、逃学都与学生对考试、校园人际关系的焦虑有关。恐怖 研究表明,一些学生如果在学校生活中受到了强烈的负面刺激或长期不当的影响,可能会形成学校恐怖症,极度讨厌学校生活,坚决拒绝上学,形成怕课堂、怕教师、怕校园的心理障碍。,(一)校园暴力触目惊心(二)青少年色情犯罪严重(三)青少年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越轨犯罪比例最高(四)青少年学生违法行为的新倾向,三、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一)社会生活环境中的问题 1社会规范失控 2文化的商品化 3城市化的影响 4价值观多元化 5人口流动问题(二)学校教育失误问题 1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 2个别教师素质差 3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 (三)家庭生活环境中的问题,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五、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一)心理学解释(二)社会学解释,(一)心理学解释,一种是“心理缺陷说” “心理缺陷”主要是因童年的社会化失调所造成。在童年时代,孩子如果遭到双亲的遗弃,其正常的社会化过程就会中断,他们在心理和情感上受到严重的挫折,难以发展出健全的人格和自我,将来就难以适应社会环境,容易产生越轨和犯罪行为。另一种是“挫折一侵犯说” 他们认为越轨行为是一种由挫折产生的针对他人和社会的侵犯形式。而挫折的程度是以需要强度或者受阻的程度为基础的,进而推断侵犯的强度与挫折的强度有关。心理学解释在分析一个具体个人为何会产生越轨或犯罪行为时富有成效,但它难以解释作为一种群体或社会现象的越轨或犯罪。,(二)社会学解释(P250),“差异交往说” “亚文化群理论”“失范说” “手段一目标说”“控制缺乏说”,学生的失范行为的特征及其失范理论比较表,第三节 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一、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态度二、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三、学生生活与学习压力,一、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态度,(一)学生自身特征对学校态度的影响(二)学校特征与学生对学校的态度,二、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一)重要他人的概念(二)学生的互动性重要他人(三)学生的偶像性重要他人,三、学生生活与学习压力,(一)学习压力的含义(P257)(二)学习压力的现状(三)学习压力影响(四)学习压力的形成机制,第四节 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一、什么是知识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三、生活经验四、终身学习与学会学习,一、什么是知识,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谈论各种各样的知识。由于其内涵和外延比较宽泛,所以对于“什么是知识”难以有精确的定义。 19世纪社会学家孔德(A.Comte)提出人类知识发展的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与科学阶段。我国学者石中英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原始知识型(神话知识型)、古代知识型(形而上学知识型)、现代知识型(科学知识型)和后现代知识型(文化知识型),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有价值的知识不仅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客观的科学知识,还包括使人获得生活意义的、促进人的健康和谐发展的人文知识,这种知识不再是固定、唯一的不变的知识,而是一种发展的、探究的过程。这将意味着学校将改变以往只传授书本知识为己任的行为,实现由“教书”向“育人”的转变。,三、生活经验,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经验均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经验,这是一种有别于课程、学校文化影响的特殊教育经验,它透过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人际互动,以及自我教育的过程得以传递。,四、终身学习与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学会学习不仅关系到受教育者个人未来的发展、成长乃至生存,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而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资源、途径和手段。这些信息可谓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因此如何有效地获得、辨别、评价、选择和使用这些唾手可得的资料和信息,乃是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种现实使基础教育及教师面临着新的、严峻的挑战:在教育教学的全部过程中,学校教育与教师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学习”。,第五节 把传授知识的学校转变为培育丰富人性的学校,一、学校教育实践的重心应该转变二、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