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基础知识.doc_第1页
朗诵基础知识.doc_第2页
朗诵基础知识.doc_第3页
朗诵基础知识.doc_第4页
朗诵基础知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关于朗诵一、什么是朗诵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因此,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就不能漠视朗诵。二、朗诵前的准备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一)选择朗诵材料 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因为形象感受是朗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诵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作品中,选出合适的作品。(二)把握作品的内容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深入的理解 朗诵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首先要清除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不要囫囵吞枣。望文生义。其次,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扫除文字障碍后,就要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这篇作品以象征手法,通过暴风雨来临之前。暴风雨逼近和即将来临三个画面的描绘,塑造了一只不怕电闪雷呜,敢于搏风击浪,勇于呼风唤雨的海燕一-这一“胜利的预言家”的形象。而这部作品诞生之后立即不胫而走,被广大工人和革命群众在革命小组活动时朗诵,被视作传播革命信息,坚定革命理想的战歌。综合分析之后,朗诵时就不难把握其主题是:满怀激情地呼唤革命高潮的到来。进而,我们又不难把握这部作品的基调应是对革命高潮的向往、企盼。2深刻。细致的感受有的朗诵,听起来也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那就是朗诵者对作品的感受还太浅薄,没有真正走进作品,而是在那里“挤”情、“造”性。听众是敏锐的,他们不会被虚情所动,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3丰富、逼真的想象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象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以陈然(我的自白书)为例,在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可以设想自己就是陈然(重庆挺进报的特支书记),当时正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我被*逮捕,在狱中饱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动摇,最后,敌人把一张白纸放在我面前,让我写自白书,我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和藐视,满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自豪地写下了“怒斥敌酋”式的我的自白书。这样通过深入的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从而也使人动性。(三)用普通话语音朗诵要使自己的朗诵优美动听,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诵,因为朗诵作品一般都是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写成的,所以,只有用普通话语音朗诵,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用普通话朗诵;便于不同方言区的人理解。接受。因而,在朗诵之前,首先要咬准字音,掌握语流音变等普通话知识。三、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朗诵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一)停顿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1生理停顿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要注意,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不割裂语法结构;2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就反映为标点。一般来说,语法停顿时间的长短同标点大致相关。例如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顿比分号、冒号长;分号、冒号后的停顿比逗号长;逗号后的停顿比顿号长;段落之间的停顿则长于句子停顿的时间。3强调停顿 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上没有标点、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顿的地方作了停顿,或者在书面上有标点的地方作了较大的停顿,这样的停顿我们称为强调停顿。强调停顿主要是靠仔细揣摩作品,深刻体会其内在含义来安排的。例如:遵义会议纠正了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性质”的严重的原则错误,团结了党和红军,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沿阵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遵义会议”之后没有标点符号,但是为了突出“遵义会议”的地位,强调“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的伟大意义,就应有一个停顿,而且比下面的其它强调停顿时间要长一些。“纠正了”、“团结了”、“使得”、“转到了”、“执行了”这些词语后面也没有标点,但为清楚显示“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应用停顿,句中划“”和“”的都表示强调停顿。如果不仔细揣度作品而任意作强调停顿,容易产生错误的理解。例如贺敬之雷锋之歌)中的一句:“来呵!让我们紧紧挽住雷锋的这三条刀伤的手臂吧!”有人在“三条”之后略作停顿,就会给听众造成“三条手臂”的错觉,影响理解的正确性。(二)重音 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1语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 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 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 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 有些代词也常重读; 如果一句活里成分较多,重读也就不止一处,往往优先重读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如: 我们是怎样度过这惊涛骇浪的瞬息!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值得注意的是,语法重音的强度并不十分强,只是同语句的其他部分相比较,读得比较重一些罢了 2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例如: 我去过上海。(回答“谁去过上海”) 我去过上海。(回答“你去没去过上海”) 我去过上海。(回答“北京、上海等地,你去过哪儿?”)因而,在朗诵时,首先要认真钻研作品,正确理解作者意图,才能较快较准地找到强调重音之所在。强调重音与语法重音的区别是: 从音量上看。语法重音给人的感觉只是一般的轻重有所区别,而强调重音则给人鲜明突出的印象。强调重音的音量大于语法重音的音量。 从出现的位置看。强调重音可能与语法重音重叠,这时语法重音服从于强调重音,只要把音量再加强一些就行了。有时,两种重音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此时,强调重音的音量要盖过语法重音的音量。 从确定重音的难易上看。语法重音较容易找到,在一句话的范围内,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就可以确定,而强调重音的确定却与朗诵者对作品的钻研程度、理解程度紧密相连。 (三)语速 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以(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为例,朗诵时应根据人物心情的变化调整语速,而不应一律以一种速度读下来。如: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慢速。周朴园故作与鲁侍萍闲谈状,以便探听一些情况。) 鲁: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慢速,侍萍回忆悲痛的往事,又想极力克制怨愤,以免周朴园认出。) 鲁:我前几天还见着她!(中速) 周: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快速。表现周朴园的吃惊与紧张) 鲁: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慢速。鲁故意试探) 周:不,不,不用。(快速。表现周朴园的慌乱与心虚。) 周: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中速) 鲁: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快速,表现鲁侍萍极度的悲愤以至几乎喊叫) (四)句调 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而句调我们则称为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句调是贯穿整个句干的,只是在句未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1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 2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 3平调。(一),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4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除了以上这些基本表达手段外,要使朗诵有声有色,还得借助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例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这里我们就不详细介绍了。 四、朗诵不同于朗读,也不同于演戏 朗诵不同于朗读,朗读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读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朗诵则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背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可见,朗诵的要求比朗读要高,它要求不看作品,面对观众,除运用声音外,还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帮助表达作品感情,引起听众共鸣。 朗诵常常伴随有手势、姿态等体态语,但朗诵时的姿态或手势不能过多、过火。毕竟,朗诵不同于演戏,演戏时,演员不直接和观众交流,他扮演剧中人物,模仿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他只和同台的演员进行交流,而朗诵者直接交流的对象是听众,他主要是通过声音把感情传达给听众,引起听众共鸣,手势、姿态等只不过是帮助表达感情的辅助性工具,不宜过多、过火。五、技能训练 【训练内容】 朗诵的综合训练 【训练目标】 1.熟悉朗诵的基本手段。 2把握作品的基调。 3.适当运用体态语及其他辅助手段提高朗诵水平。 【训练程序】 1复习本节有关朗诵的基本知识。 2.模拟训练 (1)朗诵叶挺同志的囚歌,注意句调的处理: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平调)(冷眼相看)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平调) 一个声音高叫着:(曲调)(嘲讽)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曲调(诱惑) 我渴望自由,()(庄严) 但我深深地知道(平调)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升调)(蔑视、愤慨、反击) 我希望有一天(平调) 地下的烈火,(稍向上扬)(语意未完)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降调)(毫不犹豫)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降调)(沉着、坚毅、充满自信) (2)重音练习 读出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语法重音: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手势之类,距离大了看不清,声音的有效距离大得多。 一一读出下面语句中的强调重音: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3)朗读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这首诗的最后三段,注意语法停顿和强调停顿。请听听吧,这是战士一句句从心中掏出的话。团泊洼,团泊洼,你真是那样静静的吗?? 是的,团泊洼是静静的,但那里时刻都会轰轰爆炸不,团泊洼是喧腾的,这首诗篇里就充满着嘈杂。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坎下,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 (4)下面是鲁侍萍回亿往事、揭露周朴园罪恶的两段话,一段是相认前、一段是相认后,相认前后,鲁侍萍的怨愤之情由克制到逐渐显露,说话的语气和态度也起了变化,试用不同的语速加以表达。 相认以前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相认以后 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朗诵古诗词的几点杂想和体会作者:好孩子烟烟本文写于朗诵天地论坛,写一段贴一段,故不成系统有些杂乱,转来此前稍有增删。且从朗诵天地业余爱好者角度出发、从鼓励所有朋友参加朗诵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故请专家和专职人士勿看,恐贻笑大方。好孩子烟烟。 题记目录杂想一:关于平仄杂想二:关于几个字音杂想三:关于所谓口音、嗓音与技巧杂想四:朗诵古诗词之重要我的办法一我的办法二我的办法三后记 傍晚突然开不了麦,百无聊赖。闲来冒酸泡填词不得佳句,偶发杂想,记录一二,以遗朗诵天地的哥们。 首先声明如下: 本段子与学术无关,纯属个人之见,旨在将自我心得述与此间好友,长见笑大方之家亦无妨。自知其间些许自创谬论,与例如早有定式的音韵句读等学说相悖,个人意见,无意参加与专家的辩论,也无意领教教科书如何如何、某某家云如何如何等等等等诸如此类。反正哥们就这么一说,您就这么一看。杂想一:关于平仄开篇第一想,多些废话。 在“朗诵天地”,我们提倡用普通话朗诵。可是,窃以为,普通话恰恰是古诗词的克星。五四以来,提倡新学的文化运动是个风风火火的革命家,用短短几十年的工夫,摧枯拉朽般,其中就颠覆了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汉语的声韵美,将其审美标准重新定义,例如各地军政府凑人头的什么委员会通过的审定“国语”(现叫普通话),该委员会成员章太炎等从文化气脉承袭的角度出发强烈反对,但有包括蒙、藏代表在内的代表表决时以一票之强,通过。既然几乎所有中国人都是美的东西,那自然就是美的了。革命当然是必须的是好的,但是过于“彻底”的革命,往往会使无辜者受伤。在革命者陶醉在大胜利的喜悦的同时,却也要承担对部分无辜死难的罪责。虽然我们可以轻描淡写地说:代价是免不了的。文化变革也是如此,会失去承袭,失去其所必须的渐进的发展,会出现断层。古诗词是一例我们的老师怎么向我们用普通话来解释“入声”?我们的老师怎样用“现代汉语字典”的注音来向我们解释普通话读某些古诗词根本不压韵的原因我们的老师怎么样解释什么叫古诗词的韵律美?至少如今大多数中小学老师没这个能耐,或有能耐没这个义务。在自己喜欢诗词前,无论哪场语文考试,只要你会看散文,就会看古诗词。古诗词也就成了规定格式的古散文。我们的所谓鉴赏也就是散文的鉴赏模式,字面上的,“音乐的美感”也被简单化成了歌曲。古诗词的音乐美我想就是:由平仄产生的“疏密、长短、抑扬、轻重”的参差美;诗词不同与散文的句法、格式以及创作手法等产生的节奏美;韵脚、及经常出现的的回旋往复式样产生的回旋美。(余光中、徐志摩的新诗还继承这点) 废话到此结束,开始开篇第一想: 有很多朋友问我朗诵如何注意平仄,那时侯我说:无须顾及,通常朋友夸我:“你装孙子,德行,懒得理你。”其实我说的是真话,首先我知表不知里,自己也不懂;其次说来话长;再次“朗诵天地”不是“吟诵天地”;最后还是说两句: 汉语拼音有四声,今四声与古四声完全两个概念。古四声的平、上、去、入也是声调,但更注重节奏,平仄就是进一步对四声的归类。 平就是古四音中的平声字,大致(请注意这“大致”两字,发明这种解释法的专家们我给您鞠躬了,真难为您了)象汉语拼音的第一声和第二声,读来讲究发音圆润尾音要拖长; 仄大致就是古四声的上、去、入四种,发音讲究起伏,尾音短促,甚至没有; 入声实在难解释,求看官学学苏州话(保留古入声读音最多最全的方言)或者上海话,拿王维的山居秋暝来举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其中“月”、“石”、“竹”、“歇”四个字是入声,怎么办呢?凉拌!(打电话我用苏州话或上海话读给您听,呵呵。)似乎查谱是如今唯一办法了。基本就是短促得一发即收,点到为止。 旧时有一个儿歌: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疏藏。估计用普通话读成那样就没法听了,既然已经到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民都说普通话好听,且古音、古韵、古律几乎全失,去考究,往往顾此失彼、不伦不类,索性丢掉平仄,慢慢学好现代四声读法,用现代汉语标准的普通话读吧。 不过话说回来,业余研究一下也是好的,有助掌握节奏从而理解作品,用近体诗,还是王维的山居秋暝来举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平仄仄仄平平 五律讲究看第二、第四字(七律看第二、第四、第六字,也就是所谓“一三*论、二四六分明”),首句与次句的双数字要相对,上边平声下边就是仄声,三四句乃至以后亦然。(不过完全和此律的很少,多讲究拗救之法,此处不研究。)整体看一遍: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平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仄平仄平仄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平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仄平仄平仄平 加上先前说的节奏,韵律就出来冰山一角了。是不是很有意思?不过朗诵不提倡这般,丢的太多,不搞专业研究已经不可能学好了,留给历史学家、汉语专家去掉眼泪吧。 “当春乃发生”中“发”字我们现在读第一声,古音“发”为入声字,这样才合律,符合平仄相错,非要矫情的话,我们读成第四声吧,101生发灵,您说合适么?要丢就丢干净吧,反正那个伟人自己填烦了深受其害,他说是些四旧破烂 节奏如果不论平仄的抑扬顿挫的话,用现代审美标准“标准腔”读法,举例子如下: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都这个味道,不这样念说明咱们“没文化”)捎带提一下现代审美标准“标准腔”的音高读法: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数字代表音高大致值,藏心亭你看什么,不服?老师都这样说了。中国人讲规矩,古人有古人的规矩,我们现在把棺材里的规矩拿出来重新规矩一下,厉害的不得了。不这样读还是显得咱们没文化。 壮哉台湾同胞!民间依旧古音古韵吟诵成风。返回页首杂想二:关于几个字音不管公理法规还是约定俗成,我们不能抛却了主见,这里先讲讲我对某些字音的看法: 用“朗诵天地”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篇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例:“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发”很多朋友读成“花发”,第一声,语文教科书上也是特别注明第一声,俺就想不通,教材的依据是什么?我建议大家读“划发”第二声。理由:A、古音读什么没有证据且都读成现代音了,只一个华字矫情什么呢;B、二声原本就有“花白头发”的意思,比方“华颠”、“华首”、“华发”都是指花白头发,特指老人,也都读第二声;C、辞海专门有华发条目,二声;D、一声二声用都被伟大的老师们和古法平声划等号,与律无碍;E、华发这个词,就是解释成为花白头发,硬说是通假花字,我只能说苏轼脱裤子放屁了。 举例:岳飞的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或“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都为正格,但无论什么格,“车”字不是韵脚,“如虹”朋友非要我读成“拘”,我知道这是古音,但不敢苟同。老兄,我何尝不想听到有音乐美感的完完全全的古音吟诵啊,做梦都想。但是,要么您把所有的字古音全部复原出来,要么全部按照普通话来读。否则就是顾此失彼不伦不类了。“古今读法不同”不等于“是多音字”这是个概念问题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斜”读“霞”,硬生生为了韵!二十世纪初期、中期那帮搞国语和汉语拼音“发明”的哥们真是苦!我搞不懂,回乡偶书的“笑问客从何处来”“来”为什么不注音“雷”那样才压韵嘛。也许那帮天才发明家面对的古代诗词曲赋实在太多,忙不过来。 说到回乡偶书顺带提一下,“乡音无改鬓毛衰。”“衰”念“催”倒不是古音,而是特殊解释,意思是渐少的意思; 说到这里,可以引出我的观点了: 千万不要矫情,除某字拘于韵脚、平仄或通假,不得不异读外,一律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准。即便我们掐准了一两个字的古读音,连古人口气冲破胡须的声音也模仿出来了,整句呢?全篇呢?吟诵方法呢?还是老老实实按照散文的理解方法,用伟大的普通话朗诵吧。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朋友推敲该读“fou”还是“pi”。老老实实读“fou”吧,多好听。古音读“斧”!不信您回过头去看全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读“斧”才压韵。 反正乱七八糟,咱们就着新华小字典跟着学吧; 反正古人不但不能“饭”,连跳出来哭都不能,随他去吧。返回页首杂想三:关于所谓口音、嗓音与技巧 谢谢藏爷冷不丁蹦出来夸我一句,嘿嘿,您吉祥! 第三想说起来比较简单,“口音、嗓音与朗诵技巧”是狗屁狗屁臭狗屁。 意思基本表达完了,我爽了,罗嗦两句稍微解释一下: 中国人啊,都有些个阿Q精神,每个人都有,比方我。鲁迅先生伟大就伟大在把民族精神的精粹老老实实地用阿Q正传描述的八九不离十。所以,您要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什么首席播音员,千万别在“朗诵天地”报名头,那不代表什么。要是听所谓的标准的“口音、嗓音与技巧”,我不会打开收音机啊? 问题是同一篇文章叫一百个播音员来读,只有两种区别,男声和女声。我喜欢这里,各式各样的视角、切入点,各式各样的理解和情绪。没有导演叫停或叫你下岗;没有这个规定那个标准,也没有内参告诉您今天翰林院颁布了某个字的新读音。任凭你随心所欲汪洋恣肆。 办法只有一个,多读多想,烟烟买第一个麦到今天才两个月,进步不小吧?还有猫爷也是,进步大大的。所以我总结出来了,关键是要多读,一是自我积累,二是混脸熟。 这位同志说了,那到底怎么办呢?敬请期待第四想。返回页首杂想四:朗诵古诗词之重要要说的话在这里,前面三想都是废话。主要想大致说一下现如今“无章可循”或“有章难循”或“循则有失”。于是下边我说起来就能少些麻烦。 重要在哪里?对作品的理解! 其实不难,一般现在的古诗词书都有注解,尽量挑选详细的买,还有最好挑选“古籍出版社”的买 一、作品所处时代背景。以唐宋诗词为例:初、盛、中、晚“四唐”还是北宋、南宋,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环境、政治、气氛不同,文风自然不同。牢记唐宋六个时间段的主要特点;二、作者生平,这个简单,我们做一张小名单放在桌面上,每天看看他们,时间长了也就象同学通讯录一般,每个人的秉性都比较鲜活了。以后就着作品对号入座就方便了。上面两点是死的东西,不是很难。作品创作相关背景、典故、各类手法等等更不难,注解多的是。 以上还是废话。 是不是就可以朗诵了呢?原则上可以了,但是少了一点,神韵!古诗词朗诵容易就容易在神韵可以自由把握,难也难在神韵! “本诗(或词)通过描写反映了表达了作者揭露了”简直是狗屁狗屁臭狗屁,要这样了解,难怪有“标准腔”出现。 我的办法一: 我理解的朗诵,是个有表演艺术属性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既然表演,不妨我们来当个演员,扮演谁?作者!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闭上眼睛,深呼吸,此刻我就是苏轼,一个以豪放词著称的词人,但这是一首婉约词。我为什么要填这篇?我妻子死了十年,昨天晚上梦见她了。 情绪自然就出来了! 我们不妨先找些用白描手法填写的诗词来读,容易入手。本词就是纯粹白描:疏笔勾勒人物形象(尘满面,鬓如霜);日常生活场景记述(小轩窗,正梳妆);朴实情感流露(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最佳在于尾句(明月夜,短松冈),寄实情于常景。不见斧凿,不加藻饰,不用典故;不染铅华、静若天籁。不见“我对你的思念如滔滔江水永无止息”似哭天抢地,做作干嚎。 领悟很重要,不领悟、不仔细反复推敲,那这首词只会装模作做样读成哭天抢地好一个涕泪纵横,如丧考妣;或只会拿腔拿调无病呻吟;要不就是小朋友背儿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缺乏情绪渲染。 这里顺便提一句,作家、诗人、词人也是凡人,随遭遇,也有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诸多变化。比方这首苏词,不能因为苏轼是豪放见长的词人,就豪情万丈朗诵一切作品。由此想到毛泽东的“我失骄杨君失柳”,以前有人“高八度”播音,实在不晓得是这帮人白痴还是词人放浪。毛泽东伟大的领袖,也是不错的词人,词人有词人的含蓄、内敛,一味高八度,是对词人的亵渎。如今想来,即便是沁园春雪这个被公认是豪放词的优秀作品,是否也应该抑扬尽失毫不含蓄、内敛地,恨不得花腔女高音般去追求“high C”的“音值”呢? 站在作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作品:苏轼,一个老人,一个伟大词人,此时欲哭无泪却欲罢不能,应该凄婉中带些无奈的从容的色彩。我说老人都是哲学家,您见过老人或哲学家哭得跟一泪人似的满地乱滚么?但是,苏轼不是“妻死不悲鼓盆而歌”的庄周,也不是“但愿长醉不复醒”的李白。 情绪自然出来了;分寸自然出来了!返回页首 我的办法二:运用多种有自我特色的审美手段。 说到审美,两个概念:“审美主体”便是欣赏、创造美的人,这里就是“我”;“审美客体”便是能引发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过程的事物,这里就是被自己欣赏或朗诵的古诗词作品。由这两个概念不难看出,一、审美客体是为审美主体而存在,因主体存在而存在着美的价值;二、古诗词作品为有“我”这样的欣赏者而存在,因为“我”存在而存在着美的价值。这就是说,只要方法得当,随便您怎么去“审”这个“美”了。 还是以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为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看了两三遍之后,烟烟眼前出现了一段电影,苏轼用的正是某种类似现代电影语言的手段来写作的,“记梦”顾名思义是梦的记录。用一连串思想、时间过程、场景,迅速切换、闪过连串片段,镜头感十足 我们尝试用电影术语在脑海中赏析这个作品(下面用“【】”括号表示电影术语): 【片头音乐】古琴,【片头字幕】淡入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片头字幕包括:作者,苏轼;以简短文字介绍故事背景。衬底采用具有沧桑感、历史质感的中国画。以上与全片内容、风格保持一致。 片头字幕随片头音乐、衬底淡出。 【主题音乐】起,拟用符合主题思想、情绪基调的古埙。【空镜头】苏轼【入画】,卧,面部痛楚,苏轼原神脱体,进入梦境,空灵般的【画外音】: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原神)【溶出】,空留【内景】保持一秒,画面【化出】。 【外景】坟场萧瑟画面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以下简略) 【拉镜头】纵使相逢应不识, 【长焦距镜头】【特写】尘满面,鬓如霜。【出画】 【闪回】夜来幽梦忽还乡。【全景】小轩窗,【拉镜头】【近景】正梳妆。 【拉镜头】【大特写】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 【远景】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定格】 定格画面【淡出】,主题音乐古埙曲淡出。 片终。 用电影Montage来表现词我自然不是专业,只是这么抓耳挠腮地表达我脑海中的景象。 既然不能按照古曲古律来表现词作,那么近景节奏稍快,中景次之,远景稍慢。 另外,我还注意情绪变化(这个详细在“办法三”说),梦中重逢稍明,首句开场白次之,其余皆暗 我的节奏感也就初步出来了。返回页首 我的办法三: 掌握作者作品所表露的情绪很重要,废话不多说,拿实例:李白的将进酒说话: 首先,将进酒的“将”读“qing枪”音。【将】: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诗经中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句。于是我们就明白,“将进酒”其实就是说“请您再接茬喝”的意思,比方烟烟“将”上海大哥和蹦猫酒,把他们俩折磨得不成人形,将进酒也就是“劝酒歌”了,想象一下各自喝酒时候的情状,就可以初步了解作者情绪。 其次,一见是李白的诗,首句又是奔放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就立刻定性为豪放诗呢?当然不是。这和上面说的“毛泽东诗词必高亢”的调调是一码子事,文革遗风,有“两个凡是”的作风。我们必须脱离人云亦云的怪圈,即便所有人统统高亢地读将进酒也未必就说明正确了。说李白豪放,也不尽然。烟烟眼中,李白是个比较罗嗦的人,逮谁和谁说自己怀才不遇被奸佞迫害,比祥林嫂稍微好点,能够被迫放达。真正的心在山林蔑视功名的就应该和陶渊明那样采采菊花种种莲,修修篱笆看看山。要不就象庄周或者嵇康也行。曾求功名不得,被迫放达却又时常不平,还是有点阿精神,心重,却修饰。把握此间微妙,便能朝理解这篇名作再进一步。(再次声明,个人笔记,不作檄文。) 最后,当我们进一步了解创作背景后,就可以细致地去揣摩作者在这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情绪变化 两条线兼顾: 第一条线:韵。以韵来作为情绪变化的分界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韵)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二韵)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三韵)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四韵)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韵)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六韵) 第二条线:烟烟个人理解的作者情绪变化,一共变化七次前后八种情绪,朋友们也可以有自己的划分,都对,只要用心体会: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情绪一,制高点,豪放,气势如虹,振聋发聩。)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情绪二,最低谷,伤悲,与上成鲜明对比,感慨人生之易逝。)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情绪三,次高,狂放,寻回自信,阿精神光芒四射,酒中的放浪妄为、恣纵不羁,真假难辨。痛苦在酒意中得到解脱,意图及时行乐,用酒精麻醉。)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情绪四,中高,后说是情绪有点勉强,总之是作者总算此刻没酩酊,从胡言乱语中分神招呼朋友一醉方休。)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情绪五,普通,不能老独自发挥搁置朋友不管,来点助兴节目。)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情绪六:次高,激愤,荣华富贵不值得珍惜,还是醉了吧。烟烟觉得透着无奈,隐约觉得“不珍惜”是想珍惜而不得,不然坦然处之好了,何苦因此纵酒。“圣贤寂寞,饮者留名”因此该理解为叹息为宜,更贴切。)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情绪七,次高,复回狂放,肺腑之言借助酒意吐露清爽,痛快了,爽了,你我来个效仿陈王。)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情绪八,至高,狂放之至,意欲将“千金散尽”的理论付诸于实际,何苦言愁,不妨纵酒。) 以上两条线要兼顾,并注意转折和承启,我们就可以理解当时李白的情绪变化脉络了(以上乃个人心得,朋友自然可以自己领悟出别样,都对)。 但是,是否这样就可以了呢?不! 正如前面说的苏轼不会哭得满地打滚一样,豪放、恣肆、激愤也不一定在“高八度”中体现,人的情绪很细腻,正如同有“无奈苦笑”或“乐极生悲”一样。还需要更进一步剖析作者和作品。这里不赘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能用低婉的口气读出将进酒的豪放,读出内中苦痛与矛盾,不知道是不是最高境界?我是不行的,一能力不够,二怕被老师骂。 顺便说一下举例说一下“矛盾”,比方,以我这小酒鬼的角度审视这首“劝酒歌”大意就是:哥们,我心情不好,不要担心钱,先喝了再说!李白是不是富豪大家都知道,“散”不起“千金”的,所以没有现金了怎么办?信用卡没有,只有拿东西换了,豪气建筑于醉酒之上,这是一处矛盾;再比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我觉得也不是全部的李白,看看他的生平也容易明白,先前还是上进青年来的,贪杯误了大事得罪权贵,只是我们得自己分析,不要老看“李白是封建社会中的斗士”这种“主旋律”来人云亦云,要是埋葬封建社会的重任交给李白,恐怕我们如今连草根都没的吃了,李白的伟大不在于此。另外,句式的多样、句意的对比或往复、情绪的骤变也从侧面显现了矛盾。 打住! 把上边所有的东东捏合、分析、理解,烟烟至此才敢说,“有了自己的理解”,于是能才够取于心而注于口,读出个心爱的李白,心爱的将进酒。 要是靠什么技巧、规范来读,恐怕就是象填词按词谱的平仄一一找字了,那我还是听广播吧。 蹦猫,猫爷,俺就很欣赏,虽然有普通话不标准,虽然顿挫失当,虽然不循常理,但是我在浙江郎峰之颠亲眼见他朗诵,那种目中无人的专注,那种起势时的精光乍现,那种读罢如抽丝满头大汗的情状,使我想:我们为什么朗诵?不就是图个乐么,难道还想培养自己当个播音员走穴赚钱去不成? 理解作品的过程是美的,朗诵的过程是美的;感悟朋友的理解的过程是美的,欣赏朋友朗诵的过程是美的。 这也就是“朗诵天地”在我心中很美的缘故。叫技巧、规范、标准见鬼去吧!返回页首后记麦拿来了,又可以活跃在朗诵天地了,这篇文字断断续续前后总共历时八小时写就,谬误之处无数,不一一辩解了,容我慢慢“编辑”。 感谢朋友们,感谢苏轼和李白,还有端茶送饭的媳妇。朗诵、朗读理论及技巧的探讨作者:漂漂一、什么是朗读?朗读是朗诵别人的作品,因此在读的时候,朗读者必须尊重作者的原味。依据内容的段落、词句所包含的主旨与情感,原原本本的运用语言的技巧,以优美的节奏,高、低、轻、重、强、弱、快、慢的音调,把原作品词句的意态、语气,生动的表现出来,进而产生赏心共识的感受。朗读是一种美读,可以刺激听者的兴趣,并在情绪上引起共鸣作用。 在国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颇重要的一门课,因为声音的优美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更加了解文章内容及情意。而再一年一度的国语文比赛时,朗读也是其中一项,在教学上的重视度及分量可想而知。那么,什么是朗读呢?简单地说朗读就是以清晰响亮的声音,正确标准的国语,把语文教材(多半是别人的作品)有感情地读出来。透过朗读,可以把文字透彻地表达,使书面、静态的字句充满立体动态感,是教学的最佳示范。学生透过朗读可以增加语文的趣味性,并且学习正确的语音、语法、语调、语气充分欣赏文学的美。朗读除了给学生示范以外,主要的目的还在辅助讲解课文,用声音把文字作最佳诠释。因此,当教师朗读时,学生必须专注看课文,以了解课文中的形、音、义,并充分掌握文章的思想、情感。二、朗读的类型【摘录自台中师院副教授陈弘昌博士之文章】 (一)范读法:这是示范性的朗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读给儿童听,然后由儿童仿读。一种是由朗读得特别好的同学进行范读。范读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一段或一句。主要是给学生示范,所以必须做到正确、清楚,流利而带有感情。齐读法:是全班或全组儿童,同时齐声朗读。因为只求齐一声调,因此往往容易变成唱读。同时,因为齐读不容易发现儿童读音的错误,因此这种方式要尽量少用。 (二)伴读法:是教师或优等生伴着儿童读,儿童可隐隐约约听出自己的毛病而有所改进。 (三)轮读法:每个儿童轮流读,这种读法有比赛的性质。低年级的课文短,可以一个小朋友读完全文后,再请另一个读。 (四)接读法:是一篇课文分由几个儿童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儿童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落,再指另一个儿童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随时唤起儿童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五)领导读:是由教师或朗读得特别好的学生,带领朗读的方式。教师或优等生先读一句,或先读一小段,儿童跟着读一句或一小段。如此继续进行,直到全文读完为止。 (六)交互读:甲组读第一句,乙组读第二句,甲组再读第三句,乙组再读第四句,依次轮流,周而复始。 (七)分组读:分组、分行或分排读,并互相矫正错误。 自由读:全班同学每人同时自由地低声朗读。由于不必与别人配合,因此速度不拘,可边读边思考。 (八)指名读:由教师指名一个儿童来读,读完了一段或两段以后,另请一个同学接读。 (九)表情读:课本如为韵文,可让儿童依字句的长短,音乐的节奏,用姿势、动作、表情的方法朗读。 (十)抽签读:在全体儿童的名签中,谁被抽中,就由谁站起来朗读。 (十一)对话读:儿童剧要用对话读,也就是分角色读,此方式较活泼而有助理解。 (十二)高低音读:甲儿童高音朗读,乙儿童低音相和。这是一种靠声音高低产生变化的方式,儿童可在兴味盎然中变化音调朗读,感觉新鲜而有趣。三、引读【台东师院语教系何三本教授之文章】 定义:引读,就是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的写作特点,在关键性的地方提点一下,引导学生朗读的一种方式。引读不同于领导读或交互读,领导读是教师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交互读是甲组读第一句,乙组读第二句。引读则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的提纲挈领,经过思考理解,收到口诵心传的朗读效果。 引读的四种进行方式: (一)提示式:如记叙文一类的课文,教师可以朗读课文每段落或句子的开头部分,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提示语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层次,以引导学生朗读。提问式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朗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回答透过这个方式,学生可以了解课文内容,而且更容易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二)插叙式:如诗歌一类的课文,由于语言比较精炼,不易理解,如能运用散文铺写的插叙方式引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会其中意境。 (三)添词式:句子与句子之间,可以有因果、总分、分合、并列、递进、转折、假设等逻辑关系,文章中有些地方没有使用关联词语时,在引读的时候,便应添进去,使关系清楚显示,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四)有听众的朗读:朗读时使用别人不知的材料,考验听者理解的程度,称为有听众的朗读。这种方式一方面练习朗读,一方面训练听众。在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