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资本账户开放的意义与风险.doc_第1页
财务管理资本账户开放的意义与风险.doc_第2页
财务管理资本账户开放的意义与风险.doc_第3页
财务管理资本账户开放的意义与风险.doc_第4页
财务管理资本账户开放的意义与风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国内外资金大规模双向流动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因此,如何进一步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对我国资本账户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从对外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两个方面讨论了开放资本账户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我国资本账户开放应具备的条件和环境,包括综合国力、金融体系、汇率制度及监管等问题。最后讨论了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风险管理,提出了关于商业银行改革和汇率、利率改革的建议:商业银行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着眼于业务及机构调整和转换内部经营机制等方面;同时我国还应当建立和完善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配套的传导机制,促进汇率和利率市场化。关键词:资本账户;金融;银行;汇率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in recent years,the pattern of large-scale capital inflows and outflows is gradually taking shape in China.Therefore,a pressing issue which we will have to confront is how to further promote the process of RMB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The main poin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First, the paper exam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capital account management,and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opening the capital account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foreig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econditions under which RMB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could be possible. These preconditions include national power, financial system, exchange rate regime, regulatory policies, supervision framework etc.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of RMB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and offers the following proposals on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exchange rate and interest rate:commercial banks should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and focus on the restructuring of activities and institution and the conversion of internal operating mechanism. Meanwhile, China should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upporting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interest rate policies and exchange rate policies,and promote exchange rate and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Key words:Capital account ; Finance; Bank; Exchange rate目 录第1章 资本账户开放的意义1.1 资本账户的涵义资本账户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用来记录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账户,即资本的输入和输出,也是一国同其他国家的金融资产交易,表现为一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变动。资本账户也叫资本项目,是和经常项目和平衡项目相并列的一级账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 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中,将传统的 “资本项目”改为 “资本与金融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资本项目:只涉及资本转移与非生产、非金融领域资产的收买与放弃。金融项目:(1)直接投资:是指为获得长期利益向一个并非在投资者经济体内经营的企业进行投资,投资者的目的是取得被投资企业管理机构中的有效发言权。这种发言权给直接投资者带来的利益不同于对企业经营权没多大影响的证券投资者预期取得的利益。(2)证券投资:包括投资于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金融衍生工具等。(3)储备资产:是指被当局控制可用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或用来干预、影响本国货币汇率从而控制这种逆差规模或者用于其他目的的那些国外资产。(4)其他投资:这是一个剩余项目,包括在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储备资产变动中没有包括的一切资本交易。1.2 资本账户开放的涵义资本账户对外开放,或者说资本账户可兑换,是指一国(或地区)对其资本项目下的对外收支逐渐解除管制 (或限制)的进程。资本账户开放的目标是货币的资本项下可兑换,即一国(或地区)对资本项目下的对外收支解除管制(或限制)。资本账户可兑换是与外汇管制和货币可兑换紧密相连的一个概念。一个国家的外汇管制通常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交易本身的限制,如许多国家曾实行过的进口许可证,禁止进口货物等;二是对货币兑换的限制,不允许居民持有外汇或不允许非居民用本币向银行兑换外汇等行为。经常项目可兑换主要是关于取消真实交易基础上外汇兑换限制方面的问题,资本账户可兑换将更多的牵涉到各类金融交易本身的许多问题。关于货币可兑换,国际上目前并无统一定义,不同的定义在不同程度上有很大差别。浮动汇率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取得主导地位后,自由兑换主要是从取消外汇管制这个意义上讲的,它是指任何一个货币持有者都可以按照市场汇率自由地把该货币兑换成一种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文件中可以总结出:资本账户可兑换是指消除对国际收支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下各项交易的外汇管制,如数量限制、课税及补贴,不对因交易而产生的汇兑行为进行干预。资本账户下可兑换是货币可兑换的关键。资本账户涉及到外汇、证券等多个金融市场和即期及远期外汇、股票、债券、期货等多种金融工具,实现资本账户开放将意味着一国或地区充分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国际资本的流出入将是充分自由的1。本文在理论讨论时把资本账户对外开放与资本账户可兑换视为同一个概念。1.3 开放资本账户的必要性1.3.1一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一国自身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实行资本账户可兑换主要是因为:(1)资本账户可兑换可以给外国投资者一个强烈的制度信号能够增强或鼓励外国资本的流入,可以弥补发展中国家储蓄和外汇不足的 “双缺口”,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2)资本账户可兑换条件下资本的自由流动,有利于资源以更高的效率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而提高全球范围内的使用效率,会进一步增加国际社会福利。(3) 从微观经济主体来看,资本账户可兑换后,外国直接投资的自由进入将有利于引入竞争,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提高本国金融业服务的效率。(4)以资本流入为载体,可以伴随着引入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从而提高资本输入国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5)资本账户可兑换将使本国居民得以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资产组合与管理,分散国内外市场冲击的风险,保证居民收入和财富的安全与稳定,分享高增长创业和市场的经济利益。(6)金融全球化过程中,从国际收支平衡原理的角度出发,资本账户通常是与经常账户呈反方向变动的,资本的国际间流动是国际贸易发展的结果。所以,资本账户不放开,会影响经常账户的调控能力2。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形式越来越多,由此导致一国进行资本管制的成本迅速增加,而管制效率却逐渐降低。在资本账户管制成本与效率严重不匹配的情况下,更多的国家选择了放松资本管制。1.3.2一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从外部原因分析,一国实行资本项目可兑换主要是因为:(1)由于一国国际化进程中,与资本账户有密切联系的业务活动不断发展、深化,特别是对跨国公司进入金融、保险、证券业的逐步开放等,使得以限制货币兑换、限制资金跨境流动的有效性大为降低。(2)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际资本的逐利行为。对外投资主要是为了追求较高的资本收益率,而较高的资本收益率主要来自于垄断优势、交易成本降低、低成本生产要素和税收优惠等因素。(3)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具有独特的相对比较优势和巨大市场机会的发展较为顺畅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来自金融竞争强势国家的压力。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某些国际组织及机构会从不同角度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施压,要求其加快资本账户可兑换进程。由于存在着上述有关资本流动主体的行为动因,所以资本账户可兑换已成为一个必然的全球化趋势3。第2章 资本账户对外开放应具备的条件2.1 强大的综合国力为了成功推进资本账户开放,一个国家应当具备殷实的综合国力。一国的整体经济实力,既表现在经济规模的大小,也表现在国际竞争能力的高低。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有长足的发展。但是人均产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国企面临困境,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不合理,深化国企改革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4。当前,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形势下,要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还有一个过程。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的同时,我国对外贸易也将迅速发展,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但是,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足以继续支撑出口贸易像以往二十年那样快速的增长。因此,如何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商品技术含量,支持名牌的生产与贸易,特别是用金融手段和措施支持大集团、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换代,建立自己的综合性跨国公司,就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这就加快了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迫切性5。2.2完善的货币金融政策完善的货币金融政策是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重要前提条件。利率是资本市场配置的核心,应当反映资本供求的关系。在资本管制状态下,国内利率独立于国外利率,能够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和稳定的汇率政策。资本账户开放后,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出入,会使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利率、投资回报率、证券收益率间的差距缩小。由于中国利率形成机制尚未达到市场化,开放资本账户后还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外币化或资本外逃。随着资本账户开放的不断推进,国内金融市场将进一步与国际金融市场融合,国内利率与国外利率的交互作用会更加明显。我们应当加快建立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形成机制,提高我国合理有效的配置国内外资源的能力。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到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后,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从这几年发展情况看,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具体包括:(1)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被动性。1994年起,实行结售汇制,绝大多数国内企业的外汇收入必须结汇给外汇指定银行,同时中央银行又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结售周转外汇余额实行比例幅度管理,也就是说,当银行持有的结售周转外汇超过最高比例时,就必须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出售,当不足时,必须从市场购进。上述管理办法,使中央干预成为必需行为。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顺差,银行结汇后,不得不在市场大量出售,如果央行不购入,必然引起美元汇率的下跌,迫使央行被动干预。(2)汇率变化缺乏弹性。1994年后,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不可避免。所以,人民币汇率水平不纯粹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所制约。因此,如何能真正按多种货币不同加权所形成的“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变动而变动,以及主要根据市场供求来确定汇率,还需作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3)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对调节外汇的供求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宏观经济政策是保证和促进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关键。货币政策要确实具有独立性,要与财政政策有机的协调配合,以此促进和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这也是实现货币可兑换的必要条件6。开放资本账户的同时应当加快改革外汇市场机制,尽快完善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人民币汇率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中国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在汇率不完全浮动的情况下,则以较成熟的公开市场业务为基础,(如一些工业化国家在开放资本账户后,通常迅速与离岸市场建立短期工具的抛补利率平价,这会有助于国内利率与国际利率靠拢,避免国内外利差过大。)提高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的操作水平。汇率是本国货币的对外价格,价格是否真实,取决于是否消除了价格扭曲的现象。从一般生产和消费价格形成的机制来看,应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国内物价应与国际物价逐步接轨,物价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国内居民生活素质不断提高,对本币充满信心,没有太高的通货膨胀预期。代表资金价格的利率必须实现市场化,因为能否真正按市场供求来决定资金的价格,将关系到资金快速合理的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经济结构合理调整的大问题。可采取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再放开贷款利率、最后放开存款利率的次序,取消对利率的各种限制和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7。利率市场化的实现,意味着资金价格的全面放开。这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物价(包括商品、资本和劳务)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前提,这必然要求我国企业对国内价格变化做出灵敏反应,根据市场供需状况进行生产和经营,谋求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使价格信号和竞争机制充分显示出来。这必须加快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这也是人民币实现完全可兑换的重要条件。2.3 健全的金融体系,完善有效的监管体制从国际上有关资本账户开放的经验来看,不论是发达国家、转轨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如果不具备成熟的管理体系,就难以防范国际资本流动所带来的风险。放开资本账户,会使居民的金融资产形成多样化。为了保持资产的价值,人们必然要利用衍生工具来进行金融风险保值交易,这会增加货币监管部门的工作量和难度。如果金融机构没有健全的经营机制,不能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则很难应付由资本快速流动、资本价格和汇率的急剧变动给金融体系带来的冲击。因此,我们应健全金融体系并实施强有力的金融监管。在开放资本账户的同时,应当实施有效的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此外完善的管理将更加有利于资本账户的开放。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连接与发展,还将要求对金融市场的管理向国际惯例靠拢,并做到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法制化,通过科学的管理,不断健全监管和内控制度,才能有效地防范国际资本的冲击。其他发展中国家开放资本账户的经验是,国内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在资本项目开放之前,至少在开放同时得以完成。资本账户开放取决于金融体系是否完善,金融市场是否发展到相当水平8。 从近二十几年来国际金融领域出现剧烈动荡的经验教训来看,都是与金融监管的放松与不力有关,也就是与国际资本的频繁大进大出有关。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委员会就全球金融监管做了大量工作,该委员会制订的“巴塞尔协议”不断修订和完善,从对商业银行的一般监管到对所有业务实行全方位的风险监控。当前金融监管的范围已从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扩大到对资本市场、资本流动以及外债的合理监控9。对此,我们必须遵循“巴塞尔协议”的规定,从金融审慎监管原则出发,要求商业银行建立自身的风险防范和内控机制,从合规性稽核监督向以防范金融风险为核心的审慎监管转变,加快我国金融监管的系统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建设。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和注意金融安全,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监管能力,完善体制和监管队伍。宏观金融监管能力的提高和完善是资本账户开放的必要条件。2.4 有效的保障机制构建有效的官方安全保障机制在一国金融体系处于资本账户开放状况下是有一定财政成本的。同时,为控制这种成本,有关政府部门还必须控制安全体系内的道德败坏。从国际经验看,大多数国家为了稳定金融体系,经常采用下述保护形式:中央银行提供的短期紧急资金援助;某些形式的私人或官方存款保险;对陷入困境的大金融机构发放直接的短期或中期紧急资金援助。这些政策虽然有助于减少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也容易带来“道德危害”问题。例如,对存款的全额保险会使存款人降低监督银行经理人员的积极性,因而弱化市场约束机制。通常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来制约与官方安全保障体系有关的信贷风险:建立健全审慎的监督体系;制定详细的金融市场行为准则;增加对金融与投资过程中冒险倾向的限制;设置最低的资本充足标准;加强对管理支付、清算和结算风险的机构安排等等10。2.5 良好的国际收支和对外债务状况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实现货币可兑换的重要条件。工业化国家开放资本账户一般都具有针对性,比如,在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顺差时,国内有大量资本剩余,因而放松资本流出的管制,鼓励、促进资本输出。而发展中国家开放资本项目往往是经常项目出现逆差,国内储蓄不足,因而放松对资本流入的管制。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发展的情况下,资本项目开放的作用,己从单纯的“输出”或“输入”,转化和上升到优化资本结构,促进资本双向流动的层次。资本项目的开放既要为本国资本输出创造条件,也要为吸收资本流入提供方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发展状况是良好的。经常项目1983年为42.2亿美元顺差,到1997年和1998年分别上升到297.18亿美元和293.2亿美元的顺差。资本项目1983年为2.26亿美元逆差,1997年上升为229.78亿美元顺差。特别是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呈双顺差的局面。1992年以前,我国对外借款占资本流入总量的60%左右,直接投资只占30%左右。但1992年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到1997年,外商直接投资占外资流入的73.3%,对外借款只占14%。需要指出的是,国外证券投资占流入资本比重一直较低,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证券投资占流入资本比重很高,有时成为外资流入的主要形式和渠道11。为此,这一部分的资金流入在我国尚有较大的空间,因此有必要对资本项目中的某些项目做开放的准备,但是恰恰这一部分对一国经济,金融冲击力很大,它会带来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因此必须谨慎和稳妥。总之,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平衡有余,外债结构合理,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是人民币实现完全可兑换的重要条件。第3章 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的风险及对策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转轨阶段,如要最终实现资本账户自由化,有许多准备工作需要做,有许多措施要实施、要配套,在实行资本账户自由化之前,必须进行相关的金融改革,旨在减少国内外金融市场条件差异,拥有一个深化的国内金融体系和一种高效稳健的金融监管,采用合适的汇率制度和面对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实现资本账户开放必须有次序或顺序地进行,而做好相关的金融准备,实施有效的金融改革,就显得至关重要12。从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的基本经济形势还是比较好的,如我国正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其经济增长速度一直维持在7%-8%的较高水平,即使2003年我国大面积流行了“非典”瘟疫,我国经济仍保持7%左右的较快增长。国际收支长期处于顺差,外汇储备长期快速增长,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国在财政与金融状况方面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还是比较大的。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上来看,为了顺利实现资本账户开放,必须处理好与此相关的金融问题13。3.1 资本账户开放与商业银行改革3.1.1开放资本账户后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的风险高效而稳健的国有商业银行,对于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夯实我国对外开放的金融基础至关重要。1993年以来,我国“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其商业化步伐己基本完成,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正在不断向纵深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了新的信贷资金管理制度,实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与风险管理,实行了旨在“机构精简、减员增效”的机构改革,同时又达到了资本充足率要求。尽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突破,但实际上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不足,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与国际银行相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明显不足,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不太理想,在国际银行业中的竞争力是较弱的。(2)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低,持续的资本金来源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因处理不良资产而有可能导致贷款呆账准备金不足而减少资本金的结果,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而急需补充大量资本的财务问题将会更加突出。(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与防范机制仍不完善,信贷风险仍然很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巨额的不良贷款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存在引爆金融危机的风险与隐患。我国已建立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机制,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购买不良资产,同时,也通过行政手段来控制新的不良资产形成,对新增贷款实行新的严格责任制。建立了银行离任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但仍是不完善的,新的不良资产还在产生和累积,变相的不良资产仍然存在。通过行政手段控制不良资产,使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者不敢轻易贷款,从而有可能导致其本身仅靠债务滚动来维持持续的经营,用新吸收的存款偿还以往吸收而到期的存款,这样也会导致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效率的低下,其经济效益可能愈来愈差,也变相地从一方面开始积累银行不良资产。在我国已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资本账户开放给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也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其中包括:第一,外汇交易的垄断地位不复存在。现行结售汇制规定企业现汇账户的最高限额,超过限额部分银行可以强制结汇,企业所需外汇则要凭贸易合同和相关单证到外汇指定银行按当天的牌价购买。银行获得了固定的两笔交易手续费。加入WTO将促进中国的外汇收支管理逐渐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调控,未来的结汇制度很可能演变为意愿结汇的形式。根据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经验,在从强制结汇发展为意愿结汇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将限额结汇制度推广到所有中资企业的过渡阶段,然后随着最高限额不断提高而逐步过渡到意愿结汇。第二,人民币汇率风险上升。加入WTO后,随着国内金融市场逐步开放,金融活动所引发的纯金融性资金交易所导致的本外币间的转换将增多,市场供求中资本项目性质的外汇比重将增加,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将逐步由现在的经常项目收支状况为主转变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综合收支状况,经常项目的逆差与资本项目的顺差二者的平衡点将决定人民币汇率的走向。加入WTO后,人民币汇率将在更大程度上受国际金融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许可证、指标等形式的“隔离墙”将不复存在,加之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进口有利可图,将使外汇供不应求,人民币汇价将会经常波动。国际游资也能通过外资金融机构更轻易地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部分金融资产也将为境外投资者持有,外汇市场的波动将更加频繁14。第三,外资银行占尽外汇业务创新的先机。在华外资银行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低成本融资,如目前日本利率较低,加上掉期利率和风险溢价,其资金成本低于中国境内利率。而外资银行的服务对象也扩展到中资企业,大量中资企业从过去在中资银行融资转向在外资银行融资15。3.1.2为应对风险商业银行应采取的改革措施我国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和建立国有商业银行,以此完善其经营机制,提高其综合竞争力,以成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现代商业银行。具体措施包括16:第一,强化风险防范制度。一方面加快推广实施统一授信工作。确保从总行到各级分支行均按照审贷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建立起符合统一授信运作要求的组织机构和职能部门,做到业务经营和管理相分离。实现授信主体、授信形式、授信对象和不同币种授信的统一。另一方面,强化各级经营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及早发现问题,并检查反馈制度是否有不合理和需进一步完善之处;严肃对责任人的处理,依法依纪,保证执法的力度和震慑作用。第二,加强会计和财务部门的内部管理职能。财会部门要继续转变财会管理的观念和职能,要从单纯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延伸,切实发挥反映、分析、预测和监督作用。要完善成本会计的分析功能,不仅要对经营成本进行核算,还要按业务品种和客户进行成本核算,发挥经营管理决策的导向作用。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完善系统内差别利率管理,总行根据各分行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的差异,对不同等级分行采用不同的系统内利率,平衡系统内各分行利益分配,强化系统内利率引导作用,促进全行效益最大化。第三,进行机构重组和组织再造。在机构调整中,考虑统一法人体制的要求,减少机构的层次,合并重复设置的机构。对管理混乱、风险严重、包袱沉重的分支行进行整顿或撤并,停止有关业务的授权,内部职能机构精简。从战略角度出发,与外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第四,对不良资产实行新旧划断,把不良资产的清收任务落实到人,制定量化标准,建立奖惩措施,分开考核。严格信贷相互制约和责任追究制度,贷款调查人员要真正承担调查失误和评估失准责任,贷款审查人员要真正承担审查失误责任,贷款发放人员要真正承担检查失误、清收不力责任。完善经营目标责任制,以剥离过不良资产后的数据为依据,不良贷款考核比例应逐年下降。第五,增进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的能效和技术含量。以客户服务为中心重组银行业务,实现金融业务多元化经营。加强金融产品开发的市场调研及管理工作。分行在客户需求、市场环境、竞争策略等方面加强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开发金融产品和市场;总行加强对分行业务开发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加强综合性金融产品的开发,推动金融产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3.2资本账户开放与汇率及利率改革3.2.1开放资本账户后我国宏观经济将面临的风险我国实行稳定的汇率政策,在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时,一般会通过中央银行进行中和干预。这样,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伴随着货币供给量的大幅度上升。90年代中期,我国就曾经历资本账户出现大量顺差,央行通过外汇占款大量投放基础货币,导致通货膨胀压力释放的结果。如果我国的汇率安排在开放国际资本流动的过程中不作相应的调整,同时对强制结汇制不作相应放松的话,那么当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时,通货膨胀压力也就将不断的积累。国际资本大量、急速地流出,必然会对我国货币体系构成重压。稳定汇率目标会因为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失衡而难以为继,对本币的贬值预期会引发大量抛售和金融恐慌,雄厚的外汇储备会因为巨量的国际资本外逃和维持钉住汇率而迅速削减,紧接着金融机构的偿付能力就会受到削弱,会对本来就比较脆弱的金融业构成威胁,从而有可能爆发货币和金融危机17。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国曾多次发生经济过热带来的惨重的教训。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着争投资、上项目的冲动,招商引资成为时尚,其中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这种现象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根除。一旦全面开放资本账户,国际资本的投机性和国内追求投资的盲目性结合在一起必然引起我国经济过热。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还会导致外汇储备的大幅度增加,转化为外汇储备的资本占总资本流入量的比例随之上升,这都将推动人民币升值。在人民币持续走强和全球市场竞争加剧的态势下,再加之我国入世后经常项目连续顺差的局面将受到挑战,维持经常项目平衡的难度加大,一旦出现经常项目赤字需要持续的国际资本流入来弥补的状况,金融风险就会不断累积。3.2.2为抵御宏观经济风险应采取的汇率及利率改革措施现实地看,中国的贸易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投资体制改革也在深化之中,汇率机制则有待进一步的市场化以扩大汇率制度的灵活性。考虑到中国市场化的现实进展,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在贸易体制和投资体制等领域可能采取的更为彻底的市场化改革措施,中国如果适当推进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就可以说己经基本具备了全面放开直接投资领域的资本管制的条件。在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的配合。我国在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上仍维持管制利率和钉住汇率政策配套,利率和汇率浮动的区间都十分有限。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市场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对现行的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及其配合的效应进行重新评估,并作进一步调整。开放性经济、灵活的汇率安排和资本账户开放三者的关系是通过开放的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联系在一起的。对一国经济水平起着调控作用的两大价格机制,一是汇率,二是利率。汇率水平的变动会影响一国的进出口贸易、资本流动和物价水平。进出口贸易的差额、资本流向和流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一国基础货币总量,从而影响一国的物价水平、利率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利率水平的变动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成本和资金的回报率,从而调节资金的供求,影响社会资金流动的流向和流量及外资流动的流向和流量。汇率变动主要通过对外资的流向和流量的调节来影响基础货币量,而利率变动主要通过对内资的调节来影响基础货币量,其对外资的调节同时还要受到汇率的影响。经济开放程度越高(或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的这种联动关系就越密切。两者对内外资金流向和流量的调控是互相影响的,其作用因经济条件不同,有时存在着同向变动关系,有时却是反向变动。例如,提高利率会使国内资金流量减少,同时也会导致本币汇率提高,起到抑制外资流入的作用。然而,如果利差大于汇差,对外资套利的吸引力就会增大,反而会引致外资的流入,要求加大本币的供给量,反而增大了国内的资金流量。在开放的经济体系中,为了能够有效地调控我国宏观经济,汇率和利率的调节机制都应是灵活的。为此,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改革措施:第一,加快货币市场发展,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适应我国经济金融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配套改革,其基本条件是利率市场化。而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举步维艰,其主要原因是这项改革还缺乏坚实的市场基础,主要是发达的货币市场的基础。由此,我国利率市场化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准利率一时难以形成,以至于央行制定和进行调整的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事实上成了国家、企业和个人融资的基准利率,利率作为资金价格的作用难以充分体现。利率市场化改革缓慢,若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利率僵化的弊端就会越加显现出来。当资本大量流入引起货币供应量上升和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时,由于利率僵化,不能迅速作出适应性变动而使紧张的状态难以得到松弛;同样,也无法有效地借助利率变动来缓解资本大量流出造成的金融经济恐慌。加快货币市场的建设和完善,可以发挥货币市场的功能,加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中央银行信用的衔接,为央行充分利用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利率杠杆的作用来发挥调节资金流动规模、流动方向及流动速度的功能和稳定人民币币值的功能。只有货币市场充分发展了,利率市场化的积极效应才能体现,才能为汇率改革创造条件。第二,建立和完善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相配套的传导机制。发展和完善货币市场是利率市场化的基础,利率市场化改革又是推动货币市场发展和完善的动力,而且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配套的传导机制正是在货币市场的充分发展中逐渐生成和完善起来的。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是央行制定的利率与金融机构的利率之间进行传导的基础。央行既可以根据货币市场的利率调整利率以引导市场利率,并可运用货币政策影响和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以此来调节金融机构的资金头寸,调控货币供应量。货币市场基础利率的变动通过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资金流直接影响外汇市场的市场汇率的形成。这种利率和汇率互动的机制也就是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连接点。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配套会直接影响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的资金流量、资金流向和资金流速,最终起到了调节利率水平和汇率水平的作用。第三,调整汇率政策,活跃外汇市场,促进汇率市场化。我国在1994年已经建立起单一的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可以说从汇率安排上基本解决了制度确认问题,但是汇率政策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工作。我国在资本账户渐进开放过程中,应不断调整汇率政策,同时注意利率政策相配套,促进外汇市场逐渐活跃。具体措施包括:(1)逐步变强制结售汇制度为意愿结售汇制度。强制结售汇制度是在中国外汇储备数量有限的条件下为了有效支持对外经贸活动的展开而不得已的选择。其突出表现是,对经常项下外汇收入实行强制结汇和超限额结汇制度,对资本项下外汇收入结汇实行审批性管制。但到2007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数额已高达15282.49亿美元,境内外汇相当充裕,不仅足以保障对外贸易活动的需要,而且也为选择更加宽松的外汇管理制度创造了条件。为此,适时调整强制结售汇制度,实行意愿结售汇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此外,采取适当措施,阻止境外“热钱”进入境内“套利”,也是弱化外汇供给的一个重要对策。(2)适当放松对机构和个人使用外汇的限制,提高外汇需求和外汇使用效率。在这方面,中国近年来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如逐步放松了个人出境旅游的外汇携带数额(如从1000美元扩大到5000美元)和个人出境就学的购汇限制,同时放松了企业对外贸易活动和到海外投资的换汇限制等。随着资本账户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国还将进一步扩大外汇出境的路径,并放松居民(即境内机构和个人)购换外汇限制,提高他们对外汇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国也将逐步放松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证券的限制,如准许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外币债券等。由此,逐步提高外汇需求。(3)完善央行对汇市的干预。1994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在汇市上的公开市场操作,吞吐外汇,平抑供求、稳定汇价,积累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随着资本账户开放进程的加速,央行干预人民币汇市的模式也将发生转变,从前些年频繁干预汇市的模式转变为有限干预汇市的模式。所谓有限干预模式,是指央行首先根据货币政策的要求和宏观经济调控的要求,确定一个需要钉住的人民币汇率目标波动区间,建立一套标准的较为公开的干预机制,当人民币汇率水平处于目标值区间内时,采取不干预政策,反之则量情进行干预,以维护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18。总之,要充分发挥利率和汇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功能,积极促使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而不能依靠对经济参数的扭曲来实现资源的配置。到2007年,人民币汇率已保持了十三年持续升值。要利用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加紧我国产业升级。与此同时,在保持人民币升值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加强本外币利率政策的协调,发挥汇率在平衡国际收支、抵御国际资本流动冲击方面的作用19。结 论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对外开放将是必然的,这既是世界的需要,也是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资本账户开放又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需要辨证客观地推进。因此,研究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问题意义重大。通过几个月的研究,作者获得了一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得出以下结论:1论述了开放资本账户的意义:它既是一国对外经济与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其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2总结了一些,为平稳地推进资本账户开放进程,我国国内经济运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1)强大的综合国力;(2)完善的货币金融政策;(3)健全的金融体系,完善有效的监管体制;(4)有效的保障机制;(5)良好的国际收支和对外债务状况。3提出了一些防范商业银行风险的具体对策。从微观经济主体角度来看,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其实施有效的改革以提高其综合竞争能力,具体措施有:(1)强化风险防范制度;(2)加强会计和财务部门的内部管理职能;(3)进行机构重组和组织再造;(4)对不良资产实行新旧划断,把不良资产的清收任务落实到人,制定量化标准,建立奖惩措施,分开考核;(5)增进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的能效和技术含量。4提出了一些抵御宏观经济风险的改革措施。为了能够有效地调控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我国还应该采用灵活的汇率和利率调节机制,主要改革措施包括:(1)加快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