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郑伯克段于鄢(《左传》).doc_第1页
18郑伯克段于鄢(《左传》).doc_第2页
18郑伯克段于鄢(《左传》).doc_第3页
18郑伯克段于鄢(《左传》).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伯克段于鄢导学案高二语文 李少英教学目标:1. 分析概括主要人物形象2. 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点: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先练后讲教学安排:第三课时教学流程: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全文,梳理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二、研读分析:共叔段从一开始到“将袭郑”之间有哪些举动?你如何评价共叔段? 3、 小组合作探究1、联系前文,结合郑庄公的言行,谈谈这是一个怎样的君王? 2、兄弟至亲却最终兵戈相向,是谁之过?从文章哪里可以看出来? 四、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小结: 五、拓展延伸:通过学习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回答) 六、课后作业:完成金版P104-P105的练习题。课前知识链接1、左传简介: 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后人也有认为是汉代刘歆改编的。有学者甚至认为它并非解说春秋,只是一部与春秋有关的、相对独立的史书。2、春秋与“春秋笔法”(1)关于春秋春秋是儒家的经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孔子曾修订春秋。“经”:本义,织物上的纵线,后指经典著作,也特指儒家经典。师说中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的经文和传记都普遍学习。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传” :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左传是解释春秋的著作。比如本文在春秋里面全文仅仅9个字“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而在左传里面却是一篇文章。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2)关于“春秋笔法”春秋:春秋时鲁国的史书。笔法:写文章的技巧。指文字隐晦、文笔婉转而含有褒贬意思的写作风格。春秋笔法是孔子首创的描述写法,称“微言大义”,在叙事时暗含褒贬,委婉的表达作者的倾向。左丘明概括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记载史实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3)古今春秋笔法示例例一:周语下:鲁侯归,乃逐叔侨如。简王十二年,晋杀三都。十三年,晋侯弑。齐人杀国武子。析:“杀”可指杀人,杀有罪之人,无罪之人,也可指杀动物。“弑”在古代指子杀父、臣杀君,一般指下杀上,并且“弑”的对象只能是人而不能是物。“诛”主要用于杀有罪,杀不仁者,可以下杀上,也可以是上杀下;“戮”的对象可以是有罪之人、不仁之人,也可以是无罪之人,同时又可以解释为羞辱。同样有“杀害”的意思,但不同的用词寓含不同的褒贬态度。例二:晋语载晋惠公在韩原之点中被秦军俘虏,言“亦不克救,遂止于秦”,不说晋惠公被秦国拘囚,而言“公在秦三月”。析:止,执也,即被擒获。晋国史官用“执”字有损于君主的尊严,因此用“止”。写晋惠公被囚,说“在秦”,这都是隐约其辞,有所避讳。例三:“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坦诚的交谈”析:“坦诚”意味着双方存在明显的分歧,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并且可以推知,双方有妥协的可能性,但离预定的目标有很长的距离,不排除事态会进一步恶化等等。3、“郑伯克段于鄢”寓意解析:春秋君王一般称“公”“侯”,用“伯”(较低等级的爵位)而不用“公”,说明了作为兄长的郑庄公没有防微杜渐,对弟弟共叔段小惩而大戒之,却姑息其恶,有失教导;“克”,是国与国、君主与君主的交战时的用语。用这个词,一来说明了共叔段的强大,就如另一诸侯一般;二来也表示了郑庄公意在杀弟的意志。而“击”有打击训诫的的意思。而不称共叔段为弟,是因为共叔段对郑伯没有弟弟的的情义,预谋着夺取哥哥的君位。“郑伯克段于鄢”,寄寓着对人物的褒贬评价。这便是所谓“春秋笔法”的妙处。4、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剪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本文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即位,其弟公叔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5. 关于“国”、“都”、“邑”、“鄙”:国,国家。周代诸侯的领地称“国”。如本文:“国不堪贰。”诸侯国的首都也称“国”,如本文:“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都,“国”内的大城市,但比国都小;“都”的大小不一。如本文:“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用作动词,指建都。如杨雄解嘲:“都与洛阳。”因此汉以后京城也称为“京都”“首都”。邑,城镇,大的叫都,小的叫邑。史记 五帝纪:“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