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课内外语段比较阅读训练.doc_第1页
文言文课内外语段比较阅读训练.doc_第2页
文言文课内外语段比较阅读训练.doc_第3页
文言文课内外语段比较阅读训练.doc_第4页
文言文课内外语段比较阅读训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课内外语段比较阅读训练一(甲)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课文孟子二章)(乙)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法家拂士( ) (2)至于鄙( )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困于心 至于鄙 B、而死于安乐也 亡而能悟C、是以至此 不以物喜 D、由宋君观之 人君之所以离国家3、翻译下面句子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4、整体阅读填空甲文论证了 的道理,乙文作者认为宋昭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 ”。甲乙两文虽文体不同,但在内容上有很多相通之处,例如两文都谈到了“ ”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乙文中的宋昭公的事例能证明甲文中的“ ”这一观点。又如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对待 的问题,甲文中说“ ”,乙文中的宋昭公“亡而能悟”,有过能改。二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课文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公将驰之 ( ) 望其旗靡( ) 三军可夺气 ( ) 朝气锐 ( )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战于长勺 至于夏水襄陵 B、公将鼓之 故逐之 C、登轼而望之 日出而林霏开 D、以逸待劳 属予作文以记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彼竭我盈,故克之。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4阅读理解。(1)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乙文中的中心句是_。(均用句中原文回答)(2)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三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乙)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选自战国策)注且:将要。苏代;人名。惠王:指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拑:通“钳”,夹住。禽:通“擒”,促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意思。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今日不雨( )下面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之妻私臣 闻寡人之耳者 B、皆朝于齐 生于忧患C、渔者得而并禽之 人不知而不慍 D、皆以美于徐公,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3、翻译下面文言句子。故愿王熟计之也。4、文段理解。这两篇短文的共同点是设喻讽谏国君,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先以_设喻,再拿齐威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最后得出“_”的结论。乙文中的苏代讽谏赵惠王时,也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这个比喻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即_ 。两文中的国君都接受了臣子的规劝,一个“_”字就是明证。邹忌讽谏齐威王,苏代讽谏赵惠王的目的各是什么?四(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也。 选自课文出师表(乙)墨者有钜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以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选自吕氏春秋去私注释墨者:指墨家;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腹黄享(tn):人名,.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引喻失义( ) 天下之大义也( )2、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子杀人 安陵君其许寡人 B、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忍所私以行大义D、患志之士忘身于外 生于忧患3、写出乙段中对钜子高度评价的句子并翻译。句子: 翻译: 4、文段理解。甲文段作者先分析当前形势,然后向刘禅提出 、 的建议。(各用四字短语填写)。甲文段和乙文段都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段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段中的句子概括这个道理。请结合你读了甲乙两段文字后所获得的感悟,给你们班主任老师提一条建议吧!(不少于20个字) 参考答案:一、1、(1)同“弼”,辅佐。(2)边境 2、C 3、宫廷相府都听不到有人说我的过错,因此才到这地步。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谄谀者众也 法家弼士 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过失 人恒过,然后能改 5、写作例话:面对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误解和仇恨,烦恼和忧愁,只要你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就能“一笑而过”。这些生活中的不顺,就是孟子所说的忧患的环境,而忧患的环境可以激励人勤奋,让人发奋拼搏。你可以任选一句话做写作的话题,根据材料中的句子意思和孟子的观点,你当然要采用正面立意的构思方法来写。比如可以写你战胜失败和挫折的故事。二、1、驱车(追赶)倒下士(元)气锐利(饱满) 2、C 3、他们的勇气消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齐军。 不要去攻击阵容整齐的敌人,这就是治理军队的变化啊。4(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2)第一问答案要点: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第二问答案要点: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 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等等。5、写作例话:责任,是指分内应做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应对自己、对家庭、对亲友、对社会,对民族、对人类承担一份应尽的责任。叔本华说:“上帝给我们一具肩膀,就是叫你来挑担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真正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承担的责任。在构思上可以写自己或他人承担责任的故事,也可以从反面立意,写某人逃避责任的故事。当然,文体不限,写成谈责任的重要性的议论文也是可以的。三、1、指责 下雨 2、A 3、所以希望大王您仔细地考虑这件事啊。4、自身经历 王之蔽甚矣 鹬蚌相争,渔人(翁)得利 善 邹忌是为了让齐威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使国家强大。苏代是为了劝阻赵惠王攻打燕国,以免秦国从中得利。(大意对即可)5、写作例话:甲文中的邹忌善于用比喻说理,使国君采纳了他的意见,最后使国家“战胜于朝廷”;乙文中的苏代也是善于用比喻说理,制止了一场战争,使国家免受灾难。这两个故事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那就是说话要讲究艺术。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你也有过有关说话艺术的故事吗?你可以写一个注意说话艺术而化解矛盾的故事。也可以写一个不讲究说话艺术而使小事酿成大事的悲剧故事,从而提醒人们要讲究说话艺术。四、1、适宜、恰当 正义 2、C 3、句子: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翻译:(钜子)忍心割去自己的偏爱来推行正义,钜子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4、开张圣听、严明赏罚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或: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开放性题,但要围绕两段选文的中心:为人做事应处以公心。言之成理即可。5、写作例话:诸葛亮在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提出三条建议,为了让他的建议使后主愿意接受,他分析形势,在表文中融进了忠心耿耿的真情。你在给班主任的一封信中,也可以边叙述事情,边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也要注意融进浓浓的师生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各地历年中考试题汇编(2004-2011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各地历年中考试题汇编(2004-2011年)2003-201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2003年山东淄博市阅读下面有关“忧患”的两个文段,做1213题。(6分)(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 , 。(乙)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2解释加点的字。(3分)衡( )于虑 而后喻( ) 以光( )先帝遗德13(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 , 。(甲)文中的“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文中的 。(乙)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是 (3分)参考答案:1、阻塞,梗塞 (被人)了解,明白 发扬光大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志士 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二、2004年泰安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郑之鄙人学为盖 鄙: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 7、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答:甲文的主要观点:乙问的主要观点:共同特点:参考答案:5、同“弼”,辅佐 边境6、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防患于未然 卒章显志三、2004年贵阳实验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2分)故 是 2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2分)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3分)4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3分)(相关链接材料)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惟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参考答案:1所以 这种人 (每个1分)2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3略(所举事例要实事求是,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每点1分)4略(不论考生就一点来谈或两点结合起来谈,不论考生持什么观点,只要所言有积极意义,符合情理即可)四、2004年江苏镇江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3分)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万钟于我何加焉 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则何时而乐耶 微斯人,吾谁与归 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译文: 9甲段中的“本心”是指 ,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 ;甲乙两段都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3分)10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促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请简述一例。(3分)答:参考答案:7(4分)(1)益处 (2)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3)(既然)这样,那么 (4)非,(如果)没有(每个词1分)8(3分)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向”、“得”未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9(3分)(1)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1分,答“义”也可以)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 (3)对比(1分)10(3分)本题不设统一答案。评分要点:人物、事迹、思想各占1分。五、2006年河南省(实验区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0分)(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节选自史记)注: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焦思:焦虑思考。胆:即胆囊,胆汁极苦。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参考答案:18.(1)奋起,指有所作为 (1分) (2)经常(1分)(共2分)19.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写出句子大意 1分,“苦”字解释正确1分。共2分)20.(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 (一点1分。共2分)21.(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共2分)(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4分)六、2006年四川攀枝花市阅读孟子二章,完成8-10小题(6分,每小题2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8、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受苦9、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环而攻之而不胜A、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B、之 杜少府之任蜀州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C、于 曹操比于袁绍 D、而 择其善者而从之10、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三、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9分,每小题3分)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翻译: 1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 1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翻译: 参考答案:8、A9、D10、C11、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多;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少。(或:施行仁政的国君,有很多人帮助他;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很少有人帮助他。)12、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要背叛的国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国君不打仗则已,如果打仗就一定能取得胜利。13、(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能够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七、2007年浙江丽水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61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饿其体肤。(2)人恒过然后能改。18、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3分)参考答案16、(4分)(1)选拔 (2)这 (3)通“横”,堵塞 (4)指在国外 (各1分) 17、(4分)(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每句2分) 18、(3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八、2007年襄樊市 (课改区)阅读盂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做13-17题。(每题2分,共10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空乏: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B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C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人恒过然后能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16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17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参考答案:13“他受到贫困(之苦”或“使贫困”(1分)奋起,指有所作为(1分) 14D(2分)15“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得得以生存,(1分)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或“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句中“生”“死”词语必须正确翻译,否则错一词扣05分) 16生于忧患(1分);死于安乐(1分)17要举出具体恰当的实例支撑作者的观点(2分) 示倒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 示例2: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 (三)(15分)九、2007年盐城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14分)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注:血指:伤指 刳(k)取:割取 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 殒:死亡10、解释句子的加点词(4分)(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 (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 (4)悉可俯拾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12、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 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_(2分)参考答案:10、(1)明白、知晓;(2)同“弼”,辅佐;(3)匹敌、对抗(4)完全11、(1)一个必然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2)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够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12、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趋炎附势者没有没好下场。13、卒章显志。十、2008年贵阳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 分)故: 任: 曾: 过: 23翻译“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个句子。(3 分)答: 24、填空:文中的划线句属于 论据。作者从个人 的事例再说到统治者的方略,最终提出了“ ”的中心论点。(4 分)材料链接:2008 年,伟大的祖国遭受了雪凝、“藏独”、地震等接踵而至的突难。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堆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沦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衬,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注】 邦:国家。25、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 3 分)答: 参考答案:22、故:所以 任:责任、使命 曾:通“增” ,增加 过:犯错误(4 分)23 、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3分) 24事实 成才 治国 生于优患,死于安乐(4 分)25、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考脸。当我们遭受灾难之日,也是对国家、民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砺之时。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使我们民族的斗志受到激发,凝聚力大大增强,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强有力地凸显出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象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兴旺和繁荣。(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3 分)十一、2008年衢州市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623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孟子61告子下)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必先苦其心志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然后能改。19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参考答案:16(1)(被)选拔(2)责任(使命、任务)(3)使困苦(4)了解(明白)(4分,每小题1分)17D (2分)18(1)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2)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19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十二、2008年浙江金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5、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请写出例句中加点字的词义,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3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111词 词义 例句入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7、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3分)参考答案:15、在国内 映入 进入 16、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17、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 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十三、2009 年北京市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第1012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_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1)饿其体肤 翻译:_ (2)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_ 12阅读第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3 分)答:_ 参考答案:10答案:(1)起,指被任用(2)犯错误(或:犯过失)11答案:(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或: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身体消瘦)(2)使他做事不顺。(或:所行不顺,使所做的事颠倒错乱。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所行不顺,使他的经历总是不顺畅如意)12答案: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十四、2009年湖南衡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9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1分)A困于心 苛政猛于虎也B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D舜发于畎亩之中 何陋之有20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2分)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在乎山水之间也C人恒过,然后能改 还过岳殿东D征于色,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21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B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生于忧患”的心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D从全文看,主要是从“生于忧患”的角度来论证的。22本文主要论述了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先经受多方面的艰苦磨砺,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结果或成就的道理,请列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2分)参考答案:19B20B21D22示例:“逆境能成才”的历史人物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十五、2009山东济宁【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诵:背诵。方:正在。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喧:遗忘。引:拿来。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 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 9翻译下列句子。(4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_ 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参考答案:8.常常犯错误割断9.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10.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11.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2010:39. (201061山东省莱芜市,810,10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学科王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6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_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_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_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0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从文中画线句子得到的启发。(3分)【答案】8答案:被选拔 此,这 经常,常常评分:每小题l分。共3分。9答案:(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没有的才干。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10答案: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有顽强的毅力、坚韧的性格,要刻苦学习,奋发图强,努力磨砺自己,增长自己的才干。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56. (201061百色市,11-15,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学科王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1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淤泥而不染C.舜发于畎亩之中 宋何罪之有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贤于材人远矣1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分)译文: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分) 译文: 15.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答: 。【答案】11.D(过:犯错误)12.A(A项“其”:都是代词,都指代“将接受大任的人” B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C项“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不译,宾语前置标志D项“于”:介词,“给”;介词,表比较,“比”)13.C(应该是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14.(2分)(通过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关键词:“所以”译为“用(通过)来”;“动”忍”,使动用法。错一处扣0.5分)(2分)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关键词:然:这样;后:以后,之后。错一处扣0.5分)15.(3分)不同意。(1分)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国力强大,繁荣富强,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荣富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2分)(同意修改歌词的不给分)2011:三明三、阅读(60分)(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15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