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第六次学情调研.doc_第1页
高三年级第六次学情调研.doc_第2页
高三年级第六次学情调研.doc_第3页
高三年级第六次学情调研.doc_第4页
高三年级第六次学情调研.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年级第六次学情调研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 分钟 分值:160分】1、 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这几幅画是他的早期作品,自是不能和他现在的创作 。作者笔下钗黛这两个姑娘,常常是被人 加以评比的。 文学批评中,不应把形式的模仿和内容的抄袭 。 后来列国纷纷称王,周室更不算回事,至多能和宋鲁等小国君主 罢了。 A.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 同日而语 混为一谈 B.同日而语 相提并论 混为一谈 等量齐观 C.等量齐观 混为一谈 相提并论 同日而语 D.混为一谈 同日而语 等量齐观 相提并论 每当我回到村庄,总不忍心进入村子。面对倾塌的房屋、废弃的院落,都市生活的气息总会从心里冒出,像一个幽灵盘旋在头顶上方,露出狰狞又得意的笑容。待到“ ”,村子里那些倾颓的院落,流露着无奈的自卑,越发了无生气。它们当年的荣耀已荡然无存。2.下列语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B.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C.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D.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3.下列选项中的“生气”与语段中加点词“生气”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花季少年是最有生气的 B.金戈铁马公生气,绿水青山宋旧都C.说起来真叫人生气,他一眼都不看我 D.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你幽默,你滑稽,你是个大散文家、同时也是个大哲学家。 , , ; , , 。你告诉人们,人生只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只有生命,和生命有任何抵触的东西,都是违背天道的。蝉、麻雀、斑鸠、甲鱼、虾个个都会说话还个个都是讲故事、辩道理的高手而且非常生动在你诙谐的笔下许多哲学的大思想、大观点都轻轻松松地都表现了出来在你浪漫的笔下A. B. C. D. 5下面是一首小诗,对其寓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不顾一切捕捉蝴蝶蝴蝶飞向了远方静静的欣赏蝴蝶 蝴蝶落在你的肩上A. 得也是失,失也是得,有失必定会有得。B.机遇产生于静静等待中,可遇不可求。C.要力戒贪婪,与其占有美,不如欣赏美。D.尊重对手,化敌为友,共建和谐的社会。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道 虚 篇王 充儒书言: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於天上,鸡鸣于云中。此言仙药有余,犬鸡食之,并随王而升天也。好道学仙之人,皆谓之然。此虚言也。 夫人,物也,虽贵为王侯,性不异于物。物无不死,人安能仙?鸟有毛羽,能飞,不能升天。人无毛羽,何用飞升?使有毛羽,不过与鸟同;况其无有,升天如何?案能飞升之物,生有毛羽之兆;能驰走之物,生有蹄足之形。 驰走不能飞升,飞升不能驰走。禀性受气,形体殊别也。今人禀驰走之性,故生无毛羽之兆,长大至老,终无奇怪。好道学仙,中生毛羽,终以飞升。使物性可变,金木水火,可革更也。虾蟆化为鹑,雀入水为蜃蛤,禀自然之性,非学道所能为也。好道之人,恐其或若等之类,故谓人能生毛羽,毛羽备具,能升天也。且夫物之生长,无卒成暴起,皆有浸渐。为道学仙之人,能先生数寸之毛羽,从地自奋,升楼台之陛,乃可谓升天。今无小升之兆,卒有大飞之验,何方术之学成无浸渐也?毛羽大效,难以观实。且以人髯发、物色少老验之。物生也色青,其熟也色黄;人之少也发黑,其老也发白。黄为物熟验,白为人老效。物黄,人虽灌溉壅养,终不能青;发白,虽吞药养性,终不能黑。黑青不可复还,老衰安可复却?黄之与白,犹肉腥炙之焦,鱼鲜煮之熟也。焦不可复令腥,熟不可复令鲜。鲜腥犹少壮,焦熟犹衰老也。天养物,能使物畅至秋,不得延之至春;吞药养性,能令人无病,不能寿之为仙。为仙体轻气强,犹未能升天,令见轻强之验,亦无毛羽之效,何用升天?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使有毛羽,不过与鸟同 使:如果,假如 B.案能飞升之物,生有毛羽之兆 案:通“安”,哪里 C.今人禀驰走之性,故生无毛羽之兆禀:受,承受 D.能使物畅至秋,不得延之至春畅:旺盛,顺利生长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犬鸡食之,并随王而升天也 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B.且以人髯发、物色少老验之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人之少也发黑,其老也发白 是说也,人常疑之 D.犹肉腥炙之焦,鱼鲜煮之熟也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4分) (2)且夫物之生长,无卒成暴起,皆有浸渐。(4分) 9.文章批驳了一种什么说法?作者在文中阐述了那两个主要观点?(5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东马塍 朱淑贞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注】东马塍:地名。(1) 第二句中“暗”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4分) (2)第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2) ,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4)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5)商旅不行,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 (6)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7)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苏轼记承天诗夜游) (8) ,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翠鸟的吉光片羽舒飞廉村东新月形池塘的西岸,地势陡直,即便是春秋涨水的季节,坡顶离水面也有两三米之高。在这方丈之间,翠鸟们会挖出好几个洞,直直的平行于湖面,一两尺深,能够塞进我们的拳头和手臂。我们这些熊孩子,偶尔会光顾它们的家。夏天早上,池塘里映着朝霞,鱼儿,搅起水花。我们穿短裤光上身,穿过气味郁郁的青蒿丛,绕到河岸,揪着藤蔓往下蹭,去掏翠鸟洞。翠鸟起得比我们还要早,忙着在池塘里叼鱼弄虾,我们将手小心翼翼探到光滑的洞里,会摸到鸟蛋,摊在手心暖暖的,玩一玩又赶紧放回洞里。有一两次,还有贪睡的翠鸟待在洞里,被搅醒,由我的手指间慌乱冲出,羽翼的触感和温热留在我手指上。村边有很多野生的鸟儿,麻雀、燕子、黄鹂、白头翁、布谷等,它们将窝安在我们的树林里、屋檐下,它们的心思,在田野,在天空,一旦不乐意便随时迁居。翠鸟呢?有一点像深山的隐士,生活在人世的边沿上,它们盯着朝晖夕阴的池塘,寻找小鱼果腹,常常从草树的阴影中迅疾飞出夏天的早晨,我举着自做的鱼竿在池塘边钓鱼,它们会掠过我面前的水面,我觉得有了一个伙伴,与我一样,关注池塘下面的神秘世界。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汉字中表颜色的字,多半是比兴的草木,而“翠”字,却发源于鸟。据说,翠指翠鸟中的雌鸟,翡指翠鸟中的雄鸟。翡与翠有何区别,我在池塘边站了多少年也没弄明白,而有意思的是,这雌雄翠鸟的名字,被借来指代最美的玉,其实也蛮有意思的。“翠”也被比兴草木,白居易有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草木在春天从萎黄中生嫩绿,在“人间四月天”,经过春雨的滋润,经由阳春布下的德泽滋润,草木有了翠微之光。而这种光就像那头叫“吉光”的神兽,一闪即逝,很快南风吹来,夏雨倾盆,沉瓜浮李,木已成荫子满枝的时节,草木浓绿,形容它们的色泽的,是另外一个精微的汉字“苍”。我们的生命,难道不也是这样,由青翠苍黄,最后归于土地吗?“翠”是青春的色泽,如同老戏里的“正旦”崔莺莺或杜丽娘,美得耀眼而短暂。说起来,正旦们在台上唱念做打,她们繁复的头饰里一定要用“翠羽”点缀。这些翠羽,由翠鸟身上活生生拔下。有新闻说,为保护翠鸟,环保人士要求演员不用翠鸟做头饰,因为一个戏中凤冠,得猎杀一百多只翠鸟来献祭,将它们背部的羽毛取下来,要猎杀百多只翠鸟。我不禁想到印第安人在美洲的丛林里,孜孜不倦地收集鸟兽的羽毛与皮发做头冠的习俗。曹植的洛神赋里也有“或拾翠羽”的说法,“翠以羽自残”果非虚言。回到我的乡村池塘。村里女孩的名字,大多和“翠”字有关,村子里有:翠英、翠娥、翠华、翠红、翠苹、翠兰、翠枝、翠珍、翠玲这些名字,在每个村巷里叫,都会有女人应声。她们不再拿翠羽插头、平生也没有“翡翠”一样的好命,将“翠”嵌进名字,是为了悄悄藏下了一泓青春之泉吧?我姐姐的名字叫翠红,又绿又红听起来有点俗气,但大俗未必没有大雅。村里女子出嫁,去往别的村子,名字多半会渐渐磨灭。母亲、奶奶一辈,名字成了“魏氏”、“蔡氏”,那美好的“翠”“英”“秀”等字,仿佛化作时间的尘埃,翠羽与翡翠的光泽永不消失,但乡村女子的青春短暂,他们将生命中的翠绿奉献给了劳作,奉献给了岁月。而那些明镜一般的,由古老的云梦泽破碎而成的池塘,现在多半都掩没于荒草藻荇,被城镇商业链条传送来的塑料袋覆盖,那里还能生长出鱼虾吗?说翠鸟以啄吃活鱼为生,他们即便躲过了从前的拔羽之灾,也不太可能以隐士与静女的身份,继续在池塘的边沿上生息。此刻回乡下,去田野中散步,再要遇到一只轻俊美丽的翠鸟,吉光片羽,掠过神光离合的池塘,恐怕也是千难万难了。 (选自2014年12月6日文汇报,有删改)12.赏析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分) 13.文章第四、五段,写由“翠鸟”引发的联想,有何作用?(6分) 14.第六段写的乡村女子有何特点?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5.结合文本内容,探究本文的主旨。(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说 梦 朱 自 清我只觉得梦不是一件坏东西。人生有限,我们若能夜夜有这样清楚的梦,则过了一日,足抵两日,过了五十岁,足抵一百岁;如此便宜的事,真是落得的。至于梦中的“苦乐”,则照我素人的见解,毕竟是“梦中的”苦乐,不必斤斤计较的。只要你不去斤斤计较,我要大胆地说一句:他和那些在墙上贴红纸条儿,写着“夜梦不祥,书破大吉”的人,同样不懂得梦!但庄子说“至人无梦”。伪列子里也说道,“古之真人,其觉自忘,其寝不梦。”张湛注曰,“真人无往不忘,乃当不眠,何梦之有?”可知我们这几位先哲不甚以做梦为然,至少也总以为梦是不大高明的东西。但孔子就与他们不同,他深以“不复梦见周公”为憾;他自然是爱做梦的,至少也是不反对做梦的。我觉得“至人”,“真人”,毕竟没有我们的份儿,我们大可不必妄想;只看“乃当不眠”一个条件,你我能做到么?唉,你若主张或实行“八小时睡眠”,就别想做“至人”,“真人”了!但是,也不用担心,还有为我们掮木梢的:我们知道,愚人也无梦!他们是一枕黑甜,哼呵到晓,一些儿梦的影子也找不着的!我们徼幸还会做几个梦,虽因此失了“至人”,“真人”的资格,却也因此而得免于愚人,未尝不是运气。至于“至人”,“真人”之无梦和愚人之无梦,究竟有何分别?却是一个难题。我想偷懒,还是摭拾上文说过的话来答吧:“真人乃当不眠,”而愚人是“一枕黑甜,哼呵到晓”的!再加一句,此即孔子所谓“上智与下愚不移”也。说到孔子,孔子不反对做梦,难道也做不了“至人”,“真人”?我说,“唯唯,否否!”孔子是“圣人”,自有他的特殊的地位,用不着再来争“至人”,“真人”的名号了。但得知道,做梦而能梦周公,才能成其所以为圣人;我们也还是够不上格儿的。 我们终于只能做第二流人物。但这中间也还有个高低。高的如我的朋友君:他梦见花,梦见诗,梦见绮丽的衣裳,真可算得有梦皆甜了。低的如我:我在江南时,本忝在愚人之列,照例是漆黑一团地睡到天光;不过得声明,哼呵是没有的。北来以后,不知怎样,陡然聪明起来,夜夜有梦,而且不一其梦。但我究竟是新升格的,梦尽管做,却做不着一个清清楚楚的梦!成夜地乱梦颠倒,醒来不知所云,恍然若失。最难堪的是每早将醒未醒之际,残梦依人,腻腻不去;忽然双眼一睁,如坠深谷,万象寂然,只有一角日光在墙上痴痴地等着!我此时决不起来,必凝神细想,欲追回梦中滋味于万一;但照例是想不出,只惘惘然茫茫然似乎怀念着些什么而已。虽然如此,有一点是知道的:梦中的天地是自由的,任你徜徉,任你翱翔;一睁眼却就给密密的麻绳绑上了,就大大地不同了!我现在确乎有些精神恍惚,这里所写的就够教你知道。但我不因此诅咒梦;我只怪我做梦的艺术不佳,做不着清楚的梦。若做着清楚的梦,若夜夜做着清楚的梦,我想精神恍惚也无妨的。照现在这样一大串儿糊里糊涂的梦,直是要将这个“我”化成漆黑一团,却有些儿不便。是的,我得学些本事,今夜做他几个好好的梦。我是彻头彻尾赞美梦的,因为我是素人,而且将永远是素人。 (原载年月清华周刊第卷第号,有删改) 【注】夜梦不详,书破大吉:民间风俗说,早晨不能说梦,因为万一梦到不好的事物,早晨说梦易应验。因此如有不祥之梦,常有人在墙上贴红纸条儿,写着“夜梦不详,书破大吉”。周公:周武王的弟弟,他辅佐周成王制定的“周礼”被后世奉为经典的政治制度。掮木梢:谓受人哄骗,做吃力不讨好的事。16.作者为什么认为“梦不是一件坏东西?”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6分) 17.请简要分析文章第段的论述层次。(6分) 18.结合文章中圣人、至人、真人、愚人对梦的态度,阐释作者自认为的“素人”的内涵。(6分) 七、写作(70分)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莱布尼茨人人之中有他人,但每个人都护存自己的个性。S阿马里高三年级第六次学情调研语文附加题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 题。(10分) 宋初大臣之为词者:寇莱公、晏元献、宋景文、范蜀公与欧阳文忠并有声艺林。然数公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独 文 忠 与 元 献 学 之 既 至 为 之 亦 勤 翔 双 鹄 于 交 衢 驭 二 龙 于 天 路。且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宋至文忠,文始复古,天下翕然师尊之,风尚为之一变。即以词言,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20.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 处)。(3 分)21.文中的“元献”和“文忠”分别是指 和 。(2分)22.文中的“疏隽”和“深婉” 在宋词的风格流派中,分别是指 和 。(2分)23.文中的“文忠”和“元献”二人在词学成就上有何相同之处。(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三国演义中,关羽率兵攻取樊城,曹操遣于禁、庞德救援。关羽水淹七军,擒庞德,斩于禁,威震华夏。不料吕蒙却乘虚白衣渡江袭占了荆州。B.呐喊中的狂人具有狂与不狂的两重属性,他是一个敢于向传统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战士。C.茶馆揭露了清末、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三个特定历史时代的黑暗现实,揭示了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是旧社会的一曲挽歌。D.老人与海采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方式,比如文章中插叙了老人对于往事的回忆,也有对眼前事物的感慨,体现了海明威“电报式”的写作风格。E.“思想掠过我的心头,如一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见它们鼓翼之声了。”这首诗道出了飞鸟集名字的由来。25简答题(10分)宝玉心中想到:“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特,且更可厌了。”宝玉看到的是什么场景让他有如此想法?该想法反映了他对黛玉什么样的态度?(5分) 请概括吴荪甫最后众叛亲离的情形。(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去年年底,腾讯公布官方数据显示,用户每天在微信平台上平均阅读5.86篇文章。以每篇1500字计,一个月下来就超过26万字,印刷出来是一本200多页的书。遗憾的是,其中超过一半的篇幅,被情感和养生的内容占据。这样一本“书”,恐怕难以扭转“中国人不读书”的印象,也不足以涵养丰盈的精神生活。不仅仅是在中国,美国埃默里大学教授马克鲍尔莱恩对于“把时间都花在了社交网站”上的年轻人,也忧心忡忡。,他称埋头手机族未能保留一个“与历史、与艺术、与公民理念相遇”的生命空间,是“最愚蠢的一代”。 相比国人曾经熟悉的集体生活,今天的“新集体生活”更加开放、更加自由、个性更加鲜明。在网络的土壤中,即便是荒腔走板,也会因触动隐秘的心弦而得到共鸣。只是,这样的个性张扬,虽为文化土层的培育提供了更大空间,却也让互联网文化显得颇为芜杂。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不乏“揭秘”“爆料”“有染”等吸引眼球的劲爆词汇,更有“30岁以前要明白”“中国人转起来”等或浓或淡的心灵鸡汤这样的内容尽管无伤大雅,却也浮躁有余,高雅不足,难免让人担心它们背后日渐贫血的心灵。 心理学认为,人更乐于停留在“很熟悉、可掌控”的心理舒适区。面对可称浩瀚的网络,停留在“舒适区”在所难免。但对于个人,这却未尝不是一种遗憾。无论有多么庞大的库存,你能接触到的如果只是你知道或者愿意知道的那一小部分,那与其说是看到了世界,不如说只是验证了自己。从这个角度看,那些无法深究的八卦、那些不知所云的感悟、那些似是而非的谣传、那些低俗庸俗的段子,不是丰富了你的生活,反而是把你阻隔在了一个伟大的宝库之外。 (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26. 为什么说网络阅读“难以扭转中国人不读书的印象,也不足以涵养丰盈的精神生活?”(4分) 27. 何为“新集体生活”?新集体生活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28. 作者说“这却未尝不是一种遗憾”,“遗憾”具体指什么?怎样才能避免这种遗憾?(6分) 高三年级第六次学情调研语文参考答案1. B【同日而语: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比较,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相提并论:把截然不同或不是一个性质的人或事物摆在一起进行评论;混为一谈:将本质不通的二事物相混淆,说成是同一事物;等量齐观:指把不相同的事物用同一标准来衡量,一样对待。】2. B【横线处应填写关于乡村的内容,故排除C。再由“待”字可知所填内容应是时间段,由“越发”可知所填内容应与昏暗场景相关,故可排除A、D项。A项主要是叙述事件,体现的是农耕文明。D项写的是朗月花开的夏夜景象,与文段意境不符。】3. A【选段中“生气”和A项中“生气”均指生命力、活力。B项指气概昂扬。C项指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D项指元气。】4. A【抓住首句,后面解说应先解说“大散文家”,再解说“大哲学家”。是“散文”的内容,是“哲学”的内容,再根据逻辑关系断定顺序应分别是。5. C6. B(案:考察)7. C(A.连词,表修饰,不译;连词,表递进,并且,而且。B。介词,拿,用;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C.句中语气词,表语气停顿;D。助词,取独;指示代词,这)8. (1)淮南王学习道术,召集聚会天下有道的人,放下国君的尊严,降低身份招待有道术的士。(招会、倾、下、句意通顺各1分) (2)再说动物的生长,没有突然长成猛然产生的,都有一个渐变的过程。(且、卒、暴、句意通顺各1分)9. 批驳的说法:学道成仙。(2分)主要观点:(1)人是动物,不能不死;(2)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各1分)10. (1)暗”字有“默默地”“悄悄地”之意(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描绘出东马塍芳草碧芊,繁花满目,活水穿流其间,静静地润泽农田的景象(1分)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1分)。 (2)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2分),以春色无人欣赏来衬托蚕事的“忙”、农事的“急”,巧妙地渲染了农村一派繁忙、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2分),既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的热爱,又有对辛勤劳作的农人的赞美(2分)。11. 略12. (1)运用比喻,写出翠鸟隐居的特点。(2)通过动作描写,突出翠鸟盯着池塘的专注、飞起来的迅疾。(3)写我的心理,表现我和鸟儿的亲密。(各1分)13. (1)联想到草木之光、戏台上的角色和他们的翠羽头饰,照应了题目“吉光片羽”。(2)由“翠”引申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生机,写翠羽为人间的美做出的牺牲,充实了文章的内容。(3)文中引用古诗句及习俗典故,丰富了文章内涵,拓展了文章意境。14. 特点:把“翠”字嵌进名字,表现了农村女孩爱美、珍惜青春的心理;出嫁后失去了自我;把短暂的青春奉献给了劳作和岁月。(2分)情感:作者欣赏他们的青春之美;赞美他们的劳作和奉献;也为他们青春的过早消逝而惋惜。(2分)15. (1)怀念村边池塘有翠鸟的年代,赞美人与鸟儿和谐相处的美好,表现大自然的无限生机,表达对美丽自然的无限热爱。(2)赞美乡村女子劳作的青春,惋惜他们的青春易逝。(3)对如今商业化链条下的生活状态感到忧虑,对消失的清澈池塘和翠鸟感到遗憾。16. 人生有限,梦可以让一天当两天过,让生命延长;梦中的苦乐,只要不斤斤计较,可以让生命更加快乐;梦中的天地是自由的,可以超越现实的束缚。(每点2分)17. 首先,作者提出“我们”是第二流人物,即既非无梦的至人、真人、也非愚人,且第二流人物中间也有高低,然后用友人P君与自己比较,写到自己的梦还不够清晰及从梦中醒来的怅然心态,最后提出对美好自由的梦境的追求和向往之情。18. 圣人即孔子,以周公的政治制度为梦想,他不反对做梦;至人、真人即庄子这样的先哲,他们认为梦与现实没有区别,耻于做梦;愚人处于蒙昧状态,没有忧惧、羞耻之心,没有理想追求,因而无梦;作者自认为的“素人”是想要超越不自由的现实,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梦想,希望看清自己的未来方向的单纯的人。(前3点每点1分,素人的内涵3分)【参考译文】 儒者的书上说:淮南王学道,招集天下有道的人,屈国君的尊严,接待有道术的人士。因此有道术的人,一起会聚到淮南王那里,奇异的方术,没有不争先献出的。淮南王终于得道成仙,全家升天,连家中的禽兽都成了仙,狗会在天上叫,鸡会在云中啼。这是说淮南王的仙药有多余,狗、鸡吃了,都一起随他升天。喜欢求道学仙的人,都说是真的。这话不确实。因为人是动物。即使尊贵做了王侯,本性跟动物没有差别。动物没有不死的,人又怎么能为仙人不死呢?鸟有羽毛,会飞不能升天。人没有羽毛,用什么来飞,来升天呢?假使有羽毛,不过跟鸟一样,何况没有,怎么能升天呢?考察能飞能升天的动物,生来就有羽毛的形状;能奔跑的动物,生来就有蹄子的形状。动物能奔跑的不会飞,不会升天,会飞能升天的又不能奔跑,这是因为它们承受的特性和气各不相同,所以形体也不一样的缘故。如今人承受了能奔跑的特性,所以生来就没有羽毛的形状,从长大到老,始终没有异常的变化。据说好道学仙的人,能中途长出羽毛,终于会飞能升天。即使物体的特性可以改变,金木水火,也可以改变,虾蟆能变成鹌鹑,麻雀到水里能变成大蛤蜊。这都是承受气而自然形成的特性,并不是学道能做到的。喜欢道的人,恐怕他们也许就像这一类东西,所以他们说人能长羽毛,等到羽毛具备了,就能升天。再说,动物的生长,没有突然长成猛然产生的,都有渐变的过程。为道学仙的人,假使能先长出几寸长的羽毛,从地上自己奋起,飞到楼台的台阶上,然后才说得上能升天。如今没有一点能飞升的样子,怎么会突然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