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艺术》课件资料.doc_第1页
《学校管理艺术》课件资料.doc_第2页
《学校管理艺术》课件资料.doc_第3页
《学校管理艺术》课件资料.doc_第4页
《学校管理艺术》课件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管理艺术课件资料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管理和学校管理的内涵第二节学校管理艺术的研究对象 与本课程的研究框架第三节研究学校管理学的现实意义第一节 管理和学校管理的内涵 一、管理的本质二、管理的概念 三、学校管理的概念 一、管理的本质 管理的本质是指管理自身内在的必然的规定性,即根本属性。 管理的根本属性是什么呢? 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创办人托马斯(Thomas J.Walson)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管理的根本属性。 有一个男孩子第一次弄到一条长裤,穿上一试,裤子长了一些。他请奶奶帮忙把裤子剪短一点,可奶奶说,眼下的家务事太多,让他去找妈妈。而妈妈回答他,今天她已经同别人约好去玩桥牌。男孩子又去找姐姐,但是姐姐有约会,时间就要到了。这个男孩子非常失望,担心第二天穿不上这条裤子,他就带着这样的心情入睡了。 奶奶忙完家务事,想起了孙子的裤子,就去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姐姐回来后心疼弟弟,又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妈妈回来后同样也把裤子剪短了一点。 可以想象,第二天早上大家会发现怎样的情形! 管理活动的中心工作是协调各种关系,协调性是管理活动的根本属性。 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指出:“许多权威人士把协调当作主管人员的一个独立职能。然而,把它当作管理的本质看来更为准确,因为使个人的努力与所要取得的集体目标协调一致是管理的目的。” 管理协调三方面的活动: 一是协调人际关系;包括领导与领导的关系、领导与下属的关系以及下属之间的关系。 二是协调工作关系;包括各工作环节之间的配合、工作的时间顺序安排、工作的整体结构与平衡。 三是协调人事关系。包括人事的调动与安排,人员的培养、选拔、任命、定级。二、什么是管理? 管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管理是指“把有限的资源分配给众多的、互相竞争的难以满足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这种资源可以是我们自己的或是他人的时间、金钱、精力或机器。” 狭义的管理是什么呢?管理是职能的运转。管理是用人的技巧。管理是系统的优化。管理是决策的制定。5. 管理指经由他人达到组织的目标。美国早期管理学家詹姆士穆尼的简单例子 某物体太重太大,一个人搬不动,两个人联合起来就能搬动。两人必须以某种方式来协调共同努力。他们必须同时举起物体,往两人商定的方向搬动,又必须同时将这物体放在两人商定的地方。 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组织和协调他人的活动,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有程序的活动过程。 管理包含了四个基本要素: 朝着各种目标; 通过人; 运用技能; 在某一组织中。 任何事物都有其核心价值。管理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效率、效益、秩序、公平、人本三、学校管理的概念 学校管理的特殊性是什么?学校与教育的关系: 区别:学校是一种社会机构,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 联系:学校永恒的主题是教育, 学校的使命是教育学校、教育与管理 学校可以兴教育,也可以灭教育;学校可以培养人才,也可以毁灭人才。教育的效果取决于教育思想和教育管理。管理是一种文化,管理的方式,不但会改变人的生活,而且会影响人的思维。学校管理的特殊性 面对的是具有发展性的对象 学校管理的教育性 面对的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学校管理的情感性 面对的是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学校管理的激励性 面对的是具有多权威性的人员结构 学校管理的复杂性三、学校管理的概念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为了实现学校的育人理念和目标,遵循管理科学和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活动来规范和实施学校内部的管理活动,以达到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有程序的活动过程。第二节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二、本课程的基本框架和特点 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校管理学是专门研究学校内部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即是通过研究学校内部管理活动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现象,达到探索学校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本质)的目的,进而寻求管理学校的合适方法的科学。 学校管理学的性质 学校管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相关学科:教育学、管理学 心理学、人才学 学校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 本课程的基本框架 本课程的特点 理论的阐述和升华 案例分析 第三节研究学校管理学的现实意义 1、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有助于快速培养大批学校管理人才,提高整个学校管理队伍的素质。 2、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有利于促进教育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3、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有助于指导学校管理实践活动,改善学校的管理现状,提高学校的管理工作水平。 第二章 学校管理理念第一节 学校管理理念的概念与意义第二节 学校管理理念的类型 第三节 学校管理理念的变化与创新 一个学校的管理,有“道”与“法”。“道”即思想、理论或理念,“法”即方法、技术与手段,“道”与“法”合则成就事业。有道无法成事不足,有法无道则败事有余;没有理念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支撑的理念是空洞的。学校管理者所拥有和掌握的管理理念,无论学校管理者是否明确意识到,都将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具体管理实践中。所以要管理好一所学校,必须辨证的理解和应用好理念,道法自然,才能达到学校管理的和谐与最佳效益。第一节 学校管理理念的概念与意义 一、理念及学校管理理念的概念阐释 “理念”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上的上位性、综合性结构的哲学概念,是主观(认知、观念)见之于客观(规律、存在)的科学反映,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观点的抽象概括,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简言之,所谓“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 学校管理理念是哲学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延伸和扩展,是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所谓管理理念,是指人们对管理的权力分配、管理职能的配置、权力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的总和。高校管理理念,就是人们对高校管理中管理权力的分配和限制、权力资源的配置、不同权力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的总的看法。(谢霞飞、郭小聪,高校管理理念的哲学基础与变革,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 所谓学校管理理念是指人们对于学校管理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管理思想观念和管理哲学观点,是学校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学校管理价值取向与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学校管理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 学校管理理念是对现实学校管理的客观反映的概括和综合,是立足于学校管理实践的应然状态而作的一种整体把握,学校管理理念变革与创新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它反映了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学校管理者的理想追求,因此,学校管理理念又要超越“应然状态”走向“实然状态”。 学校管理理念形成的基础学校管理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学校管理理念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具有导向性、前瞻性、规范性等特征。 建立在学校管理实践和学校管理规律基础之上的先进的学校管理理念,作为一种“远见卓识”,反映了学校管理的本质和时代特征,蕴涵着学校管理发展的思想,是指导学校管理实践、引导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行为的理想和观念。二、学校管理理念的哲学基础 人性问题始终是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的哲学基础。每一种管理理论,都是从对人性的一定假设或看法出发而提出来的。各种管理理论的区别,也来自对人性的不同理解。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对人性的看法影响着他的管理观点和对管理行为的选择。(一)几种人性假设 1.工具人假设。这是前管理学阶段对人的基本看法。认为人在生产活动中与机械一样,只是一种工具。管理的任务,就在于使作为管理对象的人象机械一样去动作。这种观点将作为管理者的人和作为被管理者的人完全对立起来。前者是主动的、起支配作用的,后者是被动的、是按照管理者的指令操作以实现管理目的的生产工具。 2.经济人假设。这是早期管理学阶段对人的基本看法。认为人在生产劳动中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机械,人的活动是由经济的动机驱使的。被管理者和管理者都受经济动机的支配,因而他们的目标也就有共同之处:工人追求的是高工资,资本家追求的是高利润。管理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满足人的经济需要。 3.社会人假设。认为任何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不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处在人群关系之中,都具有归属感和安全感,渴望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这种社会需要对人的作用比经济需要更大。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被管理者的社会心理满足,而不是经济上的满足。所以,管理的重点不在于满足人的经济需要,而在于改善人群关系,满足人的社会心理需要。 4.复杂人假设。这是现代管理理论对人的基本看法。认为人是复杂的,每个人都具有许多需要和不同的能力,因此,有效的管理必须根据不同的工作采取适当的管理方式和选用恰当的人,对不同需要和动机的人必须安排不同的工作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 5.决策人假设。这也是现代管理学理论对人的基本看法。认为人都是具有意志自由的能动的决策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意志,都有通过选择而适应环境的能力,都愿意承担一定的责任,人的决策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因此,管理不仅在于尽力满足人的经济和社会的需要,激发人的工作动机,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吸收员工参与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学校管理理念应选择的人性假设 工具人假设违背了科学,注定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 经济人假设以个人主义为基础,反映了个人的经济要求和物质需要。无疑人的这种需要是客观的、基本的,对激发人的工作动机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条件比较差的条件下,经济需要更是基本的需要。因此,经济人假设,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和一定的范围内有其适应性。但将人性归结为经济性,显然是片面的,因而在实践中也是难以完全奏效的。 社会人假设看到了人不仅具有物质的需要,而且具有更高级的安全的、社交的需要。比之经济人假设,这种认识深入了一步。因此这种观点对管理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社会人的观点仅仅强调个人对群体的心理依赖,忽视了更高层次上的主体的创造性力量,因而这种观点在实践中也是有局限性的。 因此,前三种都不宜作为学校管理理念的哲学基础。 复杂人假设提倡采取一种灵活的因人因事而异的随机制宜的权变方法,较之其他观点更接近于人的现实,更符合人的实际表现,因而也更深刻、更全面。 决策人假设既承认经济需要、社会需要的作用,又承认个人是具有自主性和个性的决策者,它看到了人的自我实现这种更高层次的需要。这种观点对管理实践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只有复杂人、决策人假设适宜作为学校管理理念的哲学基础。三、学校管理理念的意义 没有理念指引的学校管理实践,是一种“盲”;而缺乏实践的学校管理理念,则是一种“空”。如果没有先进的学校管理理念,学校的管理目标必然是片面的,管理行为必然是盲目的,学校的发展是被动的缓慢的。学校管理理念超越学校管理的实然状态而指向应然状态,会对学校管理行为产生一种超越自身、跨越现实的功能,产生持续性发展的内在动力。如果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就会只局限于当时的条件或眼前的利益,受到急功近利心态的影响和摆布,使学校管理行为呈现出短期性、局部性、离散性。若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学校管理实践就会因教育决策的随意性、主观性而顾此失彼,从而导致学校管理活动出现偏颇或失误,进而影响学校管理目标的达成。学校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学校管理理念影响学校管理要素的组合方式和管理效率。 现代学校管理是一个由人、财、物和时间、空间、信息等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其中人是最重要的,管理效率的取得,必须依靠人对这些管理要素的合理组合,而管理要素的合理组合又要求管理者具有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人的管理理念是否合理,对于人的管理行为对组织管理资源的分配、管理要素的组合有着重大的影响,从而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管理效率的实现。一般来说,学校管理者管理理念清晰、科学、合理,他对人、财、物、信息等管理对象就能够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充分发挥管理对象的作用;如果人的管理理念不合理不科学,那么他对人、财、物、信息等管理对象的组合就难以达到合理、优化的状态,如果学校对管理活动认识不清,管理行为就会出现偏差,决策就有可能出现差错,从而影响学校目标的达成,浪费学校管理的资源,降低学校管理的效率。 2、学校管理理念引导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行为 管理者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在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关键作用。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总是在一定思想观念的支配下发出的。学校管理者所形成的管理理念是管理主体对学校管理活动认识的客观反映,体现了管理者对管理资源,特别是人的属性的认识和对各种资源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程度的不同认识,这些不同认识将潜意识地指导管理者的具体管理实践行为。在物本管理理念下的学校管理者重视物质资源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把人看成物质设备和制度的附属品,强调物质激励;而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的学校管理者重视人的第一资源的重要作用,尊重人,满足人的多种需要;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学校管理者必须以能本管理理念为指导,重视学校成员的能力提高和自我发展。 3、理念治校是现代学校管理的必然要求。 回顾20年来教育改革的历史轨迹,我们发现学校管理走过了一个经验治校理论治校依法治校理念治校的过程。我国现在处于理论治校和依法治校不成熟不完善的阶段,又是理念治校的初始阶段。理念治校就是利用学校全体成员都认同的理念来引领学校的管理行为,提升学校整体文化素养,使学校管理向文化管理、柔性管理过渡,是对人本管理的升华。学校管理理念是治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校管理活动的纲领性思想,提升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统一全体员工的学校管理理念可以为理念治校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提升学校管理的境界。 第二节 学校管理理念的类型 基础性管理理念之一 层级管理 学校层级管理就是指在管理活动中要明确各个职位的责、权、利,体现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格按组织程序在学校内部实现统一的管理。 学校实施层级管理,首先必须明确各岗位的责、权、利。其次要避免多头领导、越级指挥、越权处事的现象 。再次要确立分工不分家的整体合作意识。最后要充分信任下属,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基础性管理理念之二 制度管理 学校制度管理是指在学校管理活动中,根据国家和有关法规,以及学校自身实际由学校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对学校组织内部的各种关系进行调解,约束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实行按章办事,依规治校。 制度管理可以使学校管理规范化,可以简化管理过程中的复杂关系,可以解放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学校制度管理首先应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制度的出台要合法合理、符合程序要求。其次注意制度的覆盖面,使学校各项管理工作都在相应的制度的管理之下。最后要加强教职工包括学生,对制定制度、实施制度的参与性。 基础性管理理念之三 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是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根据一定的目标和现实的客观条件,对学校的未来工作进行有目的的科学地规划安排。 学校工作中的计划管理是学校整体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有利于整个管理活动的展开,是提高学校管理活动效率的基础 学校实施计划管理首先应充分考虑计划的整体性、针对性、可行性和时效性。其次要发动全体教职工参与计划的讨论并建立计划的执行与反馈机制。最后要保持计划的灵活性,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计划。 基础性管理理念之四 量化管理 量化管理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对学校各项管理工作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以保证学校管理取得最优化成效的一种方法。 学校在运用量化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如下问题:1、充分认识它应用于学校管理的局限性 ;2、要制订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案;3、强化思想教育工作,不要简单地应用量化管理;4、运用量化管理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增效性管理理念之一 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就是把人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管理的最重要资源,尊重人的价值,全面开发人力资源,以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的的管理。 人本管理可概括为:从管理对象角度看,是人的管理;从管理主体角度看是依靠人的管理;从管理目的角度看,是为了人的管理。 学校实施人本管理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首先要摆正人与物在学校发展中的位置;其次应注重情感的维系和沟通,通过多种形式满足教职工的情感需要,最后,还需要充分的发展人。 增效性管理理念之二 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就是要充分体现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让他们以多种方式和途径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集中大家的智慧来共同推进学校的发展。民主管理理念来源于人际关系理论。 学校民主管理应注意以下问题:1、正确认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2、在校内进行合理的分权与授权。 3、要处理好学校的参谋机构。4、实行参与式管理。 增效性管理理念之三 开放管理 开放管理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注意树立学校的良好社会形象,加强对外交流,借鉴先进经验为学校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学校在实施开放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如下事项:1、要建立学校的识别机制,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2、要积极利用各种传播媒体积极推介学校,同时学校也要善于自我宣传,重视对学校公共关系的管理; 3、与学校所在社区、上级主管单位、家长和校友建立良好关系;4、积极进行对外交流,力争引进来,走出去。 增效性管理理念之四 文化管理 所谓学校文化管理是指学校过程中,以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信念的确立为核心,通过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学校组织文化,激励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增强群体的凝聚力、亲和力和战斗力,从而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学校文化管理应用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确立学校的价值追求,建立学校的主流文化。2、建立利益共同体,体现人文关怀,人本管理。3、不断提高师生文化修养。 增效性管理理念之五 知识管理 学校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学校应变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管理活动。它的出发点是把知识看作最重要的资源,把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学校总体实力的关键。学校知识管理真正的本质应当是对信息与人员的管理,其目的在于对教育知识的创新、生产、储存、转移和共享,从而提高管理绩效。学校进行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使学校获得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以最恰当方式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使他们获得最好的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反过来又推动着学校向前发展。 学校知识管理的实施与策略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明确责任,调整结构,强化知识管理的意识与能力;(2)创造条件,建立设施,促成显性知识的转化与吸收;(3)营造氛围,建构生态,加快隐性知识的共享和发展;(4)加强联合,增加交流,促进校际知识的互动与整合。增效性管理理念之六 校本管理 校本大意为以学校为本或以学校为基础,包含三方面含义:一是为了学校。即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改进是其主要的特征,它既要解决学校存在的种种问题,也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在学校中。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要经由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三是基于学校,即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所展开的各类研究、所设计的各门课程等,都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的更彻底。 校本主要体现、落实在校本培训、校本课程、校本研究和校本管理四个方面。其中校本管理是核心与关键。校本管理贯穿、渗透于校本培训、校本研究和校本课程之中,起着协调、组织的作用,是其他三者的基础和保障。 校本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意为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对于校本管理的定义,人们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校本管理主要指一种以权力下放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思想和模式,其核心就是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强调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由,使中小学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权力下放来实现学校自主管理和共同决策,使学校全体同仁凝聚和形成共识,提高学校的活力和办学效益。校本管理模式的产生反映了西方教育管理哲学从外控式管理向内控式管理的转变,也是学校管理权的下放和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等角色转变的过程,校本管理使学校有了更大的自主性、灵活性。学校在实施校本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校长真正发挥领导作用。(二)强化教学,走质量发展的道路以教学为中心,这是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三)增强决策意识,实施民主集中制。 第三节 学校管理理念的变化与创新 一、21世纪学校管理面临的挑战 1、学校管理是在动态环境下的主体创新活动 2、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3、创新性学习 4、学校基本建设是信息化和网络化以及学校组织的学习化 5、数字化校园 6、学习型组织 二、21世纪学校管理理念的转变 首先是从“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的理念转变;第二是从“封闭管理”向“开放管理”的理念转变; 第三是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理念转变; 第四是从“命令管理”向“服务管理”的理念转变; 第五是从“外在管理”向“自我管理”的理念转变。 内容提要: 第一节 学校管理目标概述 一、目标的含义 二、学校管理目标概述 第二节 学校管理目标的制订 一、学校管理目标结构 二、学校管理目标的分类 三、学校管理目标的制订 第三节 学校目标管理第一节 学校管理目标概述 一、目标的含义 (一)含义 谈到做某件事时,我们常说,我们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有个人目标也有组织目标,那么目标究竟是如何定义的呢?人们从不同角度给目标下了定义,行为科学家认为,目标是外在的,是由动机所引起的,能激励人去追求的,有价值的东西。也有学者认为,目标是某一行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要争取达到的某种预想结果的标准或状态。综合以上说法,我们认为,目标是人们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时期内,通过行动所要达到的一种结果、标准或状态。(二)目标的特点 目标具有以下的特点: 1、目标的主观性。目标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理论与客观事实,制定未来要达到的状态、标准、结果。目标的制定是人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结果。目标是观念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一种预想,是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趋势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所以目标具有主观性。目标按照是否反映客观规律可区分为:必能实现目标、可能实现目标、不可能实现目标三种。 2、目标的现实性。目标既然一种成果或结果 ,就都具有客观标准、有价值。目标实现与否都是可以直接或间接计量的;目标的实现都是有意义的。以目标的实现的程度可以分为全部实现、部分实现和没实现三种目标。3、目标的实践性。目标一旦确定,就能对实践活动起指导作用。同时目标又必须经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不需经过人的主观努力就能自然实现的预想结果,不能称为目标。目标的实现,实践行动是关键。二、学校管理目标概述 (一)学校管理目标的含义 根据目标的定义,我们可以给学校管理目标下个定义。学校管理目标是学校管理主体进行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状态、标准、结果。换言之,就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管理职能,希望把学校办成什么样子,沿着什么轨道发展,最终达到什么规格要求。 (二)学校管理目标的特点 学校管理目标具有以下特点: 1、指向性。目标,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未来的结果,总是指向一定方向。它为组织或个人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展现出预想的前景。不体现一定方向的目标是不存在的。学校的管理目标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方向,是学校管理者通过管理活动所希望达到的一种未来的结果、状态。学校管理目标为学校组织成员行动指明前进方向。 2、社会性。学校是一个社会组织,它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的发展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学校作为社会组织,它的管理目标要与社会性质、社会发展的总目标统一方向。我国学校的管理目标必须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3、层次性。一个整体的目标的实现需要多个层次原因性的目标的实现。学校管理目标是学校管理的总目标,是比较抽象、纲领性的目标。要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将目标分解为各个层次的子目标,才能实现总目标。 4、可行性。学校的管理目标是学校办学发展的方向,只有付诸实践才能有效果。因此,学校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符合学校管理规律,具有可行性。必须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必须有具体的内容可操作,而不是一个口号性的纲领。 (三)学校管理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的联系与区别 谈到学校管理目标,就不得不谈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指教育工作者通过教育活动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目标。学校教育目标指的是具体一所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通过劳动要把本校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目标。学校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以国家的总的教育目标为依据。学校教育目标与学校管理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育目标是高层次的概念,它要统御管理目标;管理目标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结合学校实际所制定的目标,是低层次的概念,二者不能混淆。 但二者又有密切的联系。教育目标是学校制定管理目标的主要依据,管理目标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没有管理目标,教育目标的实现没有保证。学校领导人员必须清楚教育目标与管理目标的关系。学校领导者要首先要明确学校的教育目标,然后才确定学校的管理目标,学校的管理目标是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制定的,不能本末倒置。 (四)学校管理目标的内容 学校管理目标是一个总的目标,学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要实现学校管理的总目标 ,必须将之分解为操作性强的子管理目标。学校是一个多因素、多结构和多层次的社会组织,对于学校组织机构的管理目标,可以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标准进行分解,使其具体化。一般学校管理目标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1、一般管理目标主要内容包括:(1)对人的管理目标。对人的管理目标包括:培养良好集体管理的目标,要在学校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开展民主管理,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达成共识,形成一个良好的集体。合理使用人的管理目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合理安排每个人的岗位,发挥个人所长,做到人尽其才。提高成员基本素质的目标,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技能、能力等方面的素质。(2)对物管理的目标。管理物的目标,是管理者对学校的物质使用所预期达到的结果。即对学校的物质、环境、设备进行配置、使用,以达到物尽其用的管理目标。 (3)对财的管理目标。指的是财力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包括:财力的开发和财力的分配和资金的使用方面的管理目标。(4)时间的管理目标。学校各个阶段工作时间的合理安排等方面的目标。(5)信息的管理目标。学校的档案管理、资料收集、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的目标。 以上是学校管理的一般管理目标,人、物、财方面的管理目标是主要内容,除此之外,还有事(任务)、时间、信息等管理目标。但这些因素不象人、物、财那样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总是同一定的组织形式、一定的工作系统联系在一起,从有关具体工作的管理目标中体现出来。 2、具体工作管理目标。指的是管理者对某项工作的管理活动,要使该项工作的质量和数量预期达到什么结果的目标。如,学校教学工作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体育卫生工作系统和后勤工作系统等各个工作系统的管理目标,所有这些具体部门、系统的目标都是学校整体管理目标的组成部分。3、学校领导工作管理目标。指的是学校的主要管理者的管理活动所预期达到的结果。这方面的管理目标,内容也是很丰富的:(1)合理的领导班子结构。建设合理的领导班子结构应该是每个成功学校管理者的目标。(2)建立和健全学校管理系统。如管理岗位责任制、管理工作程序和规范等。这些是学校领导者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3)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管理科学化就是管理活动要遵循客观规律,有系统的采用科学的管理技术手段,进行科学预测,选择最优方法,制定科学决策,达到最优效果。(4)实现管理的民主化。民主化管理是学校领导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5)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是成功管理的必备条件。 (五)学校管理目标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学校管理目标是学校一切管理活动的依据,又是全体人员行动的方向,它在学校管理中具有以下几种作用: 1、导向作用 学校管理目标是管理者和学校全体教职工工作的出发点,又是管理者和全体教职工的归宿点。学校管理目标的首要作用是为学校指明前进的方向。这种导向作用,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目标方向工作效率管理效能。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目标方向是制约管理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方向,管理效能很难提高,没有明确的方向,工作效率再高也没用,所以管理目标的这种导向作用在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必须为自己设立明确的目标,使组织成员的努力能够互相协调,为追求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2、激励作用 行为科学认为,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引起目标,而目标是人们行为的先导。被认定接受的目标能引起人们的行动。弗鲁姆的“效价期望理论”认为,任何时候一个人从事某一行动的动力,决定于他所努力的目标的价值以及这个目标实现可能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效价是一个人对所实现目标的成果价值的评价。期望值是一个人对目标实现可能程度的判断。人们对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实现的概率越高,这个目标激发出的力量越大。效价太低、或期望值低,都不可能起激励作用。因此学校管理者如果善于制定被尽可能多的成员接受的,组织需要和个人需要相给合的,有价值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就可以激发学校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 3、标准作用 目标的标准作用,指的是评估工作成效时,能提供衡量尺度,使评估工作有可靠的根据。目标是人们行动预期达到的成果或结果,它本身就是衡量工作效果的标志。它是衡量学校管理活动效果的标准,对照评价学校管理及教育实践活动的绩效,衡量优劣成败,目标是最基本而有效的标准。没有目标就无法衡量工作是否取得绩效及绩效大小。 4、协调作用 目标为学校的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衡量的标准。一旦学校全体成员接受目标,明确目标,就有动力,互相协调各自己行动,互相配合,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5、依据作用 依据作用是指目标对选择实现目标的活动方式有依据作用。实现目标的活动方式是很重要的。只提出目标,不解决实现目标的方法,目标也不能实现。选择方式方法的主要依据是目标,因为方式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第二节 学校管理目标的制订 一、学校管理目标的分类 学校管理目标按不同标准可细分为: (一)以时间为标准来划分,可将学校管理目标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是学校的远景目标,是需要几年才能实现的,一般是五年左右。 中期目标,一般是三年左右才能实现的目标。 短期目标,是可操作性强,在短期内能实现的目标,如学校一年内要实现的管理目标。三者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学校目标的制定要从长期目标着眼,再进一步分解制定中期目标,最后进一步分解为可操作性的短期目标。 (二)以性质为标准来划分,可将学校管理目标分为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 战略目标实际上就是学校发展的长期目标,是学校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发展目标。其特点就是具有方向性,着眼于学校宏观的,长期的发展。战术目标,是具体可操作的目标。战术目标是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制定的。二者互相联系,战术目标为战略目标服务,战略目标是制定战术目标的依据。(三)以对象为标准来划分,可将学校管理目标分为团体目标和个人目标 团体目标是指全体学校成员共同奋斗的目标。个人目标是指学校个体具体的目标。学校管理目标要很好的协调二者的关系,使二者协调发展,既要考虑到团体目标,又要照顾个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以层次为标准来划分,可将学校管理目标分为高层目标、中层目标和低层目标 高层目标是指学校领导层的管理目标,具有方向性的特点。中层目标是高层目标的分解,是中层执行部门的管理目标,如学校教务处的管理目标,中层目标是为实现高层目标而制订的。低层目标是具体可操作性的目标,如学校年级组的管理目标。三者要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二、学校管理目标的制订 学校管理目标的制订,是有效开展学校管理活动的前提,只有制定出明确的、有效的管理目标,学校管理活动才有了方向,才具有有效性。(一)依据 由于学校是一个社会组织,学校管理目标的制定既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又要受到学校组织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具体来说,学校管理目标的制订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1、社会性质 学校是一个社会组织,学校管理目标要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相统一。学校的管理目标要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学校制定管理目标,必须具体贯彻和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才能起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作用,也才能保证学校管理目标的正确方向。 2、学校管理活动的规律 学校是特殊的社会子系统,一方面,学校内部的组织系统的规律运行同社会整体组织系统的规律性具有高度的协同性,这样才能保证两种组织的同构特征;另一方面,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地演变和进步,正是由于各个子系统同社会大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协同性。做为社会的一个异常重要、活泼的子系统学校也具有以上特征。对于学校来说,无论其与社会的协同部分,还是不协同部分,它们首先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之所以能够避免分裂或解体,正在于这些部分能够相安处之。在此前提下,学校的管理活动也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规律,这种客观规律制约着管理活动的开展。因此,一切管理活动都应该遵循管理规律的要求,管理目标的制定也是如此。无视学校管理规律的管理目标只能是无本之木,它的实施和运行由于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最终难免成为一纸空文。 3、学校的教育目标 学校教育目标是一所学校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将教育目的转化为具体的育人标准。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方针的要求,将教育目的转化为各级学校的受教育者质量和规格的要求,而教育方针又是教育目的的具体的、阶段性反映。因此,在我国,任何一所学校的教育目标首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高度体现,学校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以此为基础,全面考虑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特征和基本要求。4、学校的现实状态 目标虽指向未来,但要立足在现实基础之上。在制定管理目标时,必须分析学校现实的主客观条件。明确学校现存的优缺点,要对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学生、教师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力求在现实的基础上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管理目标。(二)学校管理目标制定程序 制定学校的管理目标,是学校管理的起点。制定出明确、正确、具体的管理目标,是学校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目标一经制定,一切计划、措施、行动就有了依据。因此制定目标,对于学校管理是个重要的环节。具体来说,制定学校管理目标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全面搜集资料,掌握内外信息 学校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以学校的客观现实为基础,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目标。如何认识学校的现实状况呢?这就要靠收集资料。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对学校的外部环境有个充分的认识,要收集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掌握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还要收集,学校所处地区的社会状况,掌握社会、家庭、家长对学校发展的要求与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分析学校内部的现实条件,如人力、物力、财力、师资等等条件状况,了解学校成员的需要,对学校发展的期望等方面的信息。资料的收集,是制定管理目标的前提,这一步工作没做好,就很难制定出合理的、符合客观现实的管理目标,必然会影响到后头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2、提出目标方案 收集信息资料之后要做的就是要将信息资料进行归类分析,进而提出管理目标的方案。目标方案的制定要明确,首先是要明确要达到的目标,其次要说明达到目标的限制性条件。存在着哪些有利条件,哪些不利条件。以及达到目标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再次,是要说明实现目标方案的途径、策略和步骤,这是目标方案最为关键的内容。最后,要对影响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进行预计。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可以有多种实现途径,这也就意味着可以能过多种管理方式来实现,所以在制定学校管理目标是,就尽可能多的提出多个目标方案。 3、评估目标方案 确定了备选的目标方案后就需要对提出的目标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估。要从学校的内外部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分析目标方案是否具有科学性,并对其科学性程度进行测定说明。还要对目标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目标方案具有科学性,并不说明就具有可行性。目标的制定既不能太低,太低了没有意义,也不能太高,太高了实现不了。切实可行的目标方案才是最重要的。4、比较分析,择优选定 在对目标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估后。要根据学校的客观情况,从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化的目标方案。第三节 学校目标管理 一、学校目标管理的含义 学校目标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引导学校各机构和全体成员共同确定学校工作目标及其体系,并以目标为中心,明确各自责任和发挥各方面的主动精神,协调和控制育人工作进程,检查和评估完成育人任务状况的组织活动。 基本要点: 第一,学校管理是学校的组织活动,学校目标管理自应也是一种学校的组织活动。 第二,任何活动都是有过程的。 第三,目标管理的提出和发展历程中,首先关注人,同时注意人和工作的结合。 第四,就学校而言,目标管理中的目标是指学校工作目标,以完成育人任务作为核心。二、学校目标管理的过程 “戴明环”模式:是由美国的统计学家、管理学家戴明首先提出的。 他指出:管理的过程由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阶段构成。这四个阶段按照既定的程序围绕目标运转,形成一个环状,所以叫做“戴明环”。 注意事项: 第一,在目标的管理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不断向学校成员进行目标教育。 第二,在目标的管理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真诚地向学校成员授予按目标进行工作的主动权。 第三,在目标的管理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及时地向学校成员提供工作进程接近目标距离状况的反馈信息。 思考题 1、如果请你去主持一所中学(或小学)的工作,你将怎样去确立学校的管理目标? 2、结合案例,你认为实行学校目标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研究和解决哪些问题? 第四章 学校民主管理第一节 学校民主管理概述第二节 教师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第三节 教师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内容 第四节 教师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操作机制第五节 学校民主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 第一节 学校民主管理概述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民主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也是一种联合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学校“领导应当是通过和别人交换意见从而激发和指导智慧的领导,而不是那种孤立地依靠行政方法专横独断地将教育目的和方法强加给别人的领导。” 1、学校民主管理的含义 所谓民主管理,是教职工群众参加的采取民主方式进行的行使主人翁权利的一系列管理行为。 “学校的民主管理,就是集中群众智慧来管理学校;就是在学校内部坚持社会主义民主,保障教职员工有参与管理的权利,有监督学校各级管理人员的权利;就是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教职工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2、学校民主管理的本质 就教师方面而言,学校民主管理的本质就是教师民主参与管理,教师民主参与决策,是以发挥教师主人翁地位为基础,以权责利统一为前提,与校长负责、党组织监督保证相联系的,教师参加并以自己的主体意识影响学校的目标和决策的制定、执行与监督的一种学校管理制度。 它本质上是广大的教师与学校党政领导真诚沟通、相互合作和分权的过程。因此,教师民主参与管理所隐含的基本逻辑是:教师主体地位的确立,主体意识的凸显,教师是学校管理的主人翁。即在政治上体现广大教师当家作主的地位;在职能上发挥教师参政议政,对学校工作实现民主监督与民主决策的作用。3、学校民主管理的意义 1、学校实现民主管理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民主管理是学校管理制度创新的一个方面,是校长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保证,也是对校长负责制的丰富和补充。 3、教师参与是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4、实现民主管理是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根本途径。 第二节 教师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李永生于2001年在全国东、中、西部不同地区的中小学做了问卷调查,并且根据相关内容,对一些校长和教师作了访谈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教师参与管理中的现状感到满意的占1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