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工程师西双版纳茶区.docx_第1页
制茶工程师西双版纳茶区.docx_第2页
制茶工程师西双版纳茶区.docx_第3页
制茶工程师西双版纳茶区.docx_第4页
制茶工程师西双版纳茶区.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载唐吏樊绰著蛮书卷七:“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宋李石续博物志:“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明谢肇淛滇略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亦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的记载。清阮福普洱茶记:“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清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普洱茶国家标准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紧压茶。云南普洱茶产地主要为西双版纳、临沧、普洱三大地区,具有终年雨水充足、云雾弥漫、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无污染等优势。又因自然地理环境、茶树品种、历史文化等的差异化,使得各个茶区所产出的普洱茶呈现不同的茶质特征。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之处,才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普洱茶文化。西双版纳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发祥地和茶马古道源头,植茶、制茶、饮茶、贸茶的历史悠久。据记载,西双版纳茶叶历史始于东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距今已达两千年之久。西双版纳茶区主要包括澜沧江以东的古六大茶山、南糯山古茶山、帕沙古茶山、贺开古茶山、勐宋古茶山等。其地理、气候条件独特,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植被丰富,发展茶叶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拥有发展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所必须的生态环境。境内有13万亩保存较为完好的古茶园、古茶树,具有稀有性、垄断性的特点,是研究茶叶历史的珍贵资源,又是生产普洱茶的优质资源。倚邦茶山倚邦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最北部,从普洱往南行沿着茶马古道经思茅、倚象、勐旺过补远江(小黑江)便进入倚邦山,倚邦茶山面积约360平方公里,南连蛮砖茶山,西接革登茶山,东临易武茶山,习崆、架布、曼拱等子茶山皆在其范围内。倚邦茶山海拔跨度较大,从600米至1900米皆有分布,其中曼松茶山海拔1340米。倚邦山明代初期已茶园成片,有傣、哈尼、彝、布朗、基诺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倚邦茶区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一定量的五百年以上的古树。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记载,从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始普洱茶由倚邦土千总(曹当斋以后为土把总)负责采办,倚邦的曼松茶被指定为皇帝的专茶,令倚邦茶声名远播,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民国初年,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中心和交易中心已移向了易武,倚邦茶山自此衰落。倚邦茶区的独特之处在于大叶种和小叶种茶树混生。在曼拱、倚邦、麻栗树等地还保留有小规模的古茶园,其中不乏中小叶种古树。而名声较大的曼松茶区,因为历经破坏,古树存量很小。倚邦古茶山的小叶种古茶树主要村寨:倚邦、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倚邦古树茶特征:芽头较小,条索黑亮较短细,汤色黄绿,叶底黄绿,苦淡,苦中带甜,涩显于苦,汤质饱满;回甘快且较长久,香气显,由于长于山野,环境好,山野气韵好,杯底留香。曾经因茶而繁华一时的倚邦古镇攸乐茶山攸乐古茶山,现今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所辖区域,隔补远江与革登茶山、莽枝茶山、孔明山相望,是历史上著名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海拔在575-1691米之间,地处北热带、南亚热带气候的山区,年平均温度18-20。气候条件优越,生物资源、土地资源丰富。茶山土壤属砖红壤性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在5.15.7之间,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攸乐得名源于并无文字的基诺族。在攸乐山世居的基诺族自称“基诺”,“基”指舅舅,“诺”是后人的意思,引申即为“尊敬舅舅的民族”。基诺族奉孔明为茶祖,传说三国时孔明南征,一部分落伍的士兵在此定居,自名为“丢落”,后来才演变为汉语的“攸乐”。在清乾隆进士檀萃滇海虞志的“出普洱所属六大茶山”里,攸乐居六大茶山之首。史书记载:“1700多年以前攸乐山一带就有茶树栽种,并有老茶园3000余亩。唐代攸乐山所产茶叶主要销往洱海地区;宋、元、明,则集中在思茅、普洱等地进行贸易,清雍正七年,清政府在攸乐山设攸乐同知,驻兵五百,隶属于普洱府,雍正十三年移驻思茅。”基诺人植茶吃茶历史悠远,基诺族的“拉拔批皮”就是凉拌茶的意思,他们将鲜嫩的茶叶稍加搓揉,再把黄果叶和辣椒、大蒜加盐巴舂碎,加上一点泉水和茶叶拌在一起,稍微腌制就可以拿来佐饭食用。主要村寨:龙帕、司土老寨、么卓、巴飘等。攸乐古树茶特征:茶香气高扬,口感苦涩度稍高,回甘快而持久,山韵明显,茶性较烈。莽枝茶山莽枝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传说是诸葛孔明埋铜(莽)之地,紧连革登茶山和孔明山,面积较倚邦茶山小,海拔1400米左右。莽枝茶山至少在元朝已有成片茶园,莽枝山脚下的曼赛、速底等村寨,有上千年的历史,一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莽枝山居住种茶。明朝末年已有内地商人进入莽枝山贩茶。清康熙初年,莽枝古茶山的牛滚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牛滚塘街在象明“四街”中,最为繁华。居住者多数是外来的生意人,从事茶叶、织布、柒布,主要从事茶叶种植、收集和交易。牛滚塘街建有“五僧大庙,在莽枝建有川祝庙,每年三月采摘春茶之季,当地茶农到庙里敬香祭祀茶神祖先。倪蜕滇云历年传记载:“雍正之年(公元1728),莽枝产茶,商败践更收发,往往舍于茶户,坐地收购茶叶,轮班输入内地”。在鼎盛时期,莽枝古茶山年产茶叶达万担之多。从茶山上那块立于乾隆十一年的碑刻文中,尚可依稀看到当年茶山旺盛发达的情形。莽枝古茶山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开始抛荒,直到八十年代才又开始重现生机。主要村寨:秧林、红土坡、曼丫等。莽枝古树茶特征:莽枝茶山的茶叶属乔木中小叶种,汤色呈深橙黄色,入口较苦涩,回甘猛烈、生津快,香气清新怡人。新发的古树茶芽革登茶山革登茶山位于勐腊县象明乡西部,包括今象明乡的安乐和新发两个村委会辖区。处于倚邦茶山和莽枝茶山之间,是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的,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海拔1300米左右。革登为布朗语,意为很高的地方。历史上的莽枝(芝)茶山、牛滚塘茶山(今安乐)等均属于革登茶山范围。六大茶山的少数民族历来尊孔明为茶祖,认为是孔明教他们种的茶树,他们感恩孔明,将孔明山看作是孔明的化身。在革登茶山的新酒房和茶王树梁子看孔明山,山形看上去很像头戴道冠的孔明头像,“孔明”的正面对着革登老寨,右耳则是对着茶王树梁子。关于革登的茶王树思茅厅志和普洱志载:“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酻礼祭于此”。在清代史籍中有莽枝或革登有茶王树的记载,普洱府志载:“莽芝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忧祀之”。清代中期是革登茶山的繁荣时期,茶园总面积达6000多亩,茶叶产量达100多吨。主要村寨:值蚌、新发革登古树茶特征:山韵明显,苦涩较弱,回甘较好,汤质顺滑。摊晾中的鲜叶蛮砖茶山蛮砖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座茶山之间,东接易武,北连倚邦,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海拔1100米左右。蛮砖茶山地形气候环境特殊,位于高纬度、高海拔的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境内山高谷深,河流纵横,云雾缭绕,阳光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种植茶树的自然条件优越。清朝阮福普洱茶记中记载:“普洱茶名遍。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详,但云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蛮砖关帝庙(石屏会馆)废墟碑文记载,蛮砖系六大茶山之一,过去蛮砖的茶叶年产量至少在万担以上,大部运往易武加工、销售。清代有茶园万亩以上,曼庄、曼林、曼迁、八总寨过去都是大茶村,各村产茶都在2000担以上。曼林的古茶园目前在勐腊县境内的五个茶山中保存得较好,有成片的古茶园,其茶树树围大多在100厘米以上。这里的古茶树大叶种茶,芽叶肥厚、大茸毛多、持嫩性强,茶叶香高持久、滋味浓重,内含物丰富,为制作普洱茶的上好原材料。主要村寨:曼庄、曼林、曼迁、八总寨等蛮砖古树茶特征:蛮砖茶山茶叶色泽较深,汤色橙黄,口感质厚香滑,舌面微苦,回甘强烈,香气沉郁。昆明干仓储存转化6年的蛮砖古树茶,一水间样本茶。易武茶山易武古茶山位于勐腊县易武乡,在六大茶山的东部,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因面积较大,易武茶山也称为易武茶区。易武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7.2度,年平均降水1500-1900毫米。茶区土壤主要为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土层深厚,土壤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其生态系统保持较好,生长着诸如椿树、香樟树、榕树、漆树、董棕等高大乔木,气生植物多,树木、藤本植物繁茂,森林覆盖率高和高等植物集中,构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种植茶叶的理想之地。早在千年之前的唐代就有古濮人种植茶树,明末清初之后,随着六大茶山声名鹊起,大量外地人迁入经营茶叶生意。早期慢撒地区茶叶生产贸易量很大,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转至易武。清末时,一些普洱茶历史上著名的茶庄开始出现,如鸿庆号、同庆号、同兴号、安乐号、乾利贞号等等。清朝后期以来一直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主要村寨:易武、慢潵、麻黑、落水洞、刮风寨、老丁家寨、曼秀、大漆树等。易武古树茶特征:易武茶山所产的茶叶属大叶种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茶味浓郁,其汤水柔和顺滑,口感清甜,苦涩感较弱,回甘较好,有“茶中皇后”的称号。南糯茶山南糯古茶山位于勐海县格朗和乡东面,景洪至勐海公路旁,隔流沙河与勐宋茶山对望,距勐海县城24公里。南糯山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1500-1750毫米。年平均气温16-18度。山高谷深、植被茂密,具有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且常处于云雾笼罩之中,茶叶品质极佳,自古至今是澜沧江下游流域西岸显著名的古茶山、优质普洱茶的重要原料产地。南糯为傣语,意为“产美味笋酱的地方”。传说很久以前,南糯山没有名字,因山上茶林山下竹,爱伲妇女们在春天挖笋制菜肴、做“笋酱”。一次,召片领率文武官员游离至此,爱伲头人杀猪宰牛相款待,并献上酸味笋酱,召片领食之后胃口大开,令把笋酱作为贡品进贡车里。从此后,便把这山叫作“南糯山”。南糯山种茶历史悠久,享有盛名。传说当年诸葛亮南征时曾在此种茶,虽系传说,但古濮人种茶的历史则十分久远,后来哈尼人迁入南糯山开始种茶,南糯山半坡寨的茶树王即是历史的证明。在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这里都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目前南糯山古茶园分布在9个自然村,由于分布较广,不同寨子的茶口感有一定区别。南糯山古树茶特征:汤质饱满,回甘较快,山野气韵较显。传统上南糯山茶香气较饱满,苦涩明显,近年来苦涩较弱,香气较不显。辛卯年南糯山古树茶毛料2012年春在南糯山上设席吃茶,茶山上的野花野果色彩饱满、形状奇丽。贺开茶山贺开古茶山位于勐海县东南部,怒江山脉南延余脉部,北连著名古茶山南糯山茶区,东邻拉达勐水库,西面腑望勐混坝子,是西双版纳州迄今保存较好、连片面积较大的古老茶山之一。古茶山海拔l400l700米之间,连绵十余里,层峦叠嶂,沟谷纵横,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土地肥沃,植被茂密,分布有树龄百年以上的栽培型的古茶园面积8700多亩,最大树龄600多年。茶山上聚居着6个拉祜族村寨,古茶树生长在村民的房前屋后和与山寨相连的树木茂盛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年纪大一些的拉祜族人习惯喝烤茶,他们将干茶放进陶罐里放在火塘边烤热至焦,而后冲入开水,待“滋”的一声响后将泡沫捊去,再将茶汤倒入竹杯中,烤罐茶茶汤清香回甘且带有焦香、醇酽之味。著名村寨:曼弄新寨、曼弄老寨,邦盆老寨、曼迈等贺开古树茶特征:条索黑亮紧结、稍长,汤色金黄明亮,稍苦涩,涩显于苦,苦化甘较快,涩稍长,汤质饱满,山野气韵较强,杯底香明显且较持久。贺开茶山上背着孩子采茶的老人帕沙茶山帕沙茶山位于勐海县格朗和乡西南帕沙村,处于南糯山与布朗山之间,北接苏湖,西接勐混镇的贺开,东与景洪市小街乡接壤。帕沙茶山终年云雾缭绕,雨水充足,年平均气温22,年降雨量1500毫米,植茶区又在1500米1800米之间,加之这里植被茂盛,林下腐植物丰富,土地肥沃,茶树生长茂盛。帕沙村唐宋时期即有哈尼先民居住种茶,目前存留的古茶园有2900亩左右,无论大寨、小寨都有古茶园,几百年树龄的古树存量很多、大树成片,分布于村寨周围,基本未经矮化、保护好,其中以帕沙老寨的古树茶品质最好。老寨有棵茶王树树围已达2.1米,被云南省茶科所命名为帕沙1号。主要村寨:帕沙新寨、帕沙老寨、帕沙中寨、南干、老端等。帕沙古树茶特征:萌芽期早,采摘期长,因此叶长肥硕、白毫显着。色泽青绿,香气高扬,汤水柔软,水路较细滑;苦味稍显,涩味较轻;舌面回甘生津持久。布朗茶山布朗古茶山位于勐海县布朗山乡,与贺开茶山相邻相接,靠近中缅边境。布朗山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世居于此的布朗山民布朗族、佤族、德昂族在苍莽大山中建立村寨,聚族而居。老班章和新班章海拔1600-1700米,老曼娥寨海拔较约1200米,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7度。布朗族是古濮人的后裔,濮人在云南种茶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布朗山,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的民族。其中,最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年历史,为布朗族村寨。布朗山古茶园主要分布在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曼糯、帕点、曼新龙、曼捌、曼囡老寨和吉良等村民小组。老曼峨现存古茶园约3000多亩,分布在该村四周的森林中,海拔在1300米左右。老班章、新班章均是哈尼族村,迁到布朗山建寨定居已有200多年,现存古茶园约5000亩,分布在老班章寨子周围及附近的森林中,海拔l700米1800米,森林植被保存较好。曼新龙布朗族村寨,位于海拔1800多米的高山上,其古茶园位于寨子背后及附近的山坡上、森林中。主要村寨: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曼新龙、曼糯等布朗山古树茶特征:老班章古树茶外形条索粗壮,芽头肥壮且多绒毛,其干茶、茶汤、叶底都有很独特的香气而持久,滋味浓烈,生津回甘快而持久,茶气明显。老曼娥茶有的苦度略重,但化开很快。勐海勐宋茶山勐宋茶山位于勐海县勐宋乡境内,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总面积493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219米,最低海拔870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0C,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土壤肥沃,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优越。勐宋在清代与南糯山同属车里宣慰司直管地,民国时期属车里县。勐宋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从勐宋保塘村留下的几十亩特大型古茶树来分析,勐宋山区少数民族种茶的历史与南糯山少数民族种茶的历史一样悠久。勐宋古茶山古茶园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大安村委会下大安寨,三迈村委会南本老寨,曼垒村委会那卡寨,坝檬村委会保塘旧寨。勐宋古茶园大多为拉祜族所种,古茶园附近都有拉祜族古寨。清光绪年间已有汉人进入勐宋保塘、南本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