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应急预案汇编.doc_第1页
医院应急预案汇编.doc_第2页
医院应急预案汇编.doc_第3页
医院应急预案汇编.doc_第4页
医院应急预案汇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应急预案汇编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组织机构三、突发传染性(群体性)疾病应急处理预案 1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 2霍乱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 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预案4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预案 5群体性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四、灾害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预案 五、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预案1.医疗事故防范处理预案2.重大医疗过失行为防范预案3.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4.医疗技术风险防范预案5.急危重症患者处理应急预案6.院内意外伤亡事件应急预案六、住院患者发生意外的应急预案1.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应急预案2.患者发生坠床或跌倒的应急预案3.患者发生躁动时的应急预案4.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摔伤的应急预案5.住院病人发生烫伤时的应急预案6.患者出现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7.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8.患者出现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9.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患者意外脱管应急预案10.患者发生导管脱落应急预案11.患者突然发生猝死的应急预案12.患者有自杀倾向时的应急预案13.发现患者自杀的应急预案14.患者外出或外出不归时的应急预案15.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16.输液过程中出现肺水肿的应急预案17.患者发生空气栓塞的应急预案18.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应急预案19.患者发生误吸的应急预案20.患者发生大出血的应急预案21.患者被不明液体喷溅后应急预案22.患者发生用药错误应急预案七、院内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1.医院发生火灾的应急预案2.突发性电梯安全事故应急预案3.突发性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预案4.突发性大面积停水事故应急方案5.突发性供氧事故应急预案6.突发吸引故障应急预案7.突发气动物流故障应急预案8.突发中央空调故障应急预案9.突发内部治安事件应急预案10.遭遇暴徒时的应急预案11.病房发生失窃时的应急预案12.信息系统故障应急预案13.医疗设备故障应急预案14.门诊收费住院系统瘫痪应急预案15.突发事件药品供应应急预案16.突发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17.辐射性事故应急预案18.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19.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应急预案20.医疗废物处置意外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为科学规范、高效有序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和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一、总则(一)预案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严重水灾、火灾、特大车祸、爆炸事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二)本预案是根据国家、省、市非典疫情突发应急处置预案等规章制度制定的。在执行中必须服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指挥。(三)结合整合卫生资源的要求,无条件服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调动和安排。(四)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五)医院设立应对突发事件专项资金,所有专项资金列入本年度财务预算。用于组织开展防治突发事件相关科学研究,主要包括急救设施完善、急救人才培训、突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卫生防护等有关物资、设备设施的储备与完善等。(六)依据国家政策,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医护人员,给予适当的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二、预防与应急准备(一)为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组织与领导,医院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各类急救小组。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对全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有关部门和各小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1领导小组全权负责疫情突发后所有应急处理工作的指挥工作;工作小组负责安排应急处理具体工作;抢救小组负责具体实际工作。2为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和各抢救组,各个抢救组根据职能确定人数,并结合实际进行增减。(1)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临时指挥部负责领导全院现场抢险救灾工作;负责督促、检查急诊和抢险救灾的各项工作的落实。(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医疗急救队。(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护理急救队。(4)食物中毒医疗急救队。(5)化学物中毒医疗急救队。(6)传染病暴发流行医疗急救队。(7)重大创伤事故医疗急救队。(8)物品供应小组负责应对突发事件所需设备、防护物品和药品、卫生材料的供应。(9)院内感染监控小组负责全院范围内的消毒喷杀、感染监控工作。(10)专业流调组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并积极配合市防疫站等部门做好全市流行病学调查工作。(11)医护人员防护小组负责全院职工的防护工作,做好对职工和社会群众的健康教育工作。(12)后勤服务小组负责突发事件中医护人员的生活、饮食等后勤服务。(二)建立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体系1制定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制度,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依据异常信息报告制度和程序及时报告。2建立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3抓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4制定并实施对全院职工和社会群众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知识教育计划,增强全社会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5重点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网络的建设,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药物、技术、设备和人员,提高院前急救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救治能力。三、应急处理(一)突发事件发生后,院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迅速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明确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意见。(二)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小组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履行职责。(三)急诊科及门诊各科室应当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对在突发事件中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患者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患者,应当按照规定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并结合疫情,采取相应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四)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突发事件应急临床指挥部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配合市区行政部门进行人员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以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五)感染科、保健科等部门应当对突发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宣传突发事件防治知识,及时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六)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医护人员,应当按照突发事件的要求,采取防护措施,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七)医务人员应当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开展突发事件的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八)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立即上报卫生主管部门,并采取控制措施。(九)对收治的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依法报告属地主管部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四、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在2h内,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5发生重大火灾、水灾、特大爆炸、车祸及其他重大伤害事件。(二)疫情突发时,实行“零报告”制度,严格报告程序。接诊医师应立即汇报医务处和预防保健科,主管部门汇报分管院长和院长,由预防保健科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不得缓报和瞒报。(三)突发事件报告电话院总值班、卫生局医政处。五、法律责任(一)未依照本预案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对当事人及其所在科室、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依据突发事件要求,未完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要的设施、设备、药品等物资供应和储备的,对科室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在突发事件调查、控制、医疗救治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四)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当场训戒, 口头警告、行政处分、就地免职,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对疫情畏缩不前或临阵脱逃的;2不听指挥、贻误救治时间的;3擅离职守或工作消极的;4违反规程,草率马虎,操作不当致使防控救治不力导致疫情蔓延、扩散的;5拒绝接诊患者的;6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调度的;7泄露秘密或违反国家相关规定的。六、附 则(一)医院各科室依据本预案制定相应的科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二)紧急集合信号应以规定的铃声及手机短信为准。(三)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二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组织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为了切实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应急处理和消除危害工作,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太仓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等有关规章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应急处理预案组织结构。一、领导小组组内职责姓名职务/职称组长(总指挥)张瑜院长副组长(宣传联络)刘丽萍党委书记组员(医疗总指挥)潘湘涛常务副院长组员(医疗指挥)邵雪峰业务副院长组员(医疗指挥)陆小军院长助理组员(后勤协调)王梅芬院长助理组员(联络协调)孙亚军党政办公室主任组员(医疗协调)郭红玲医务科科长组员(护理协调)黄亚青护理部主任二、工作小组组内职责姓名职务/职称组长潘湘涛常务副院长副组长邵雪峰业务副院长副组长陆小军院长助理副组长王梅芬院长助理组员(对外协调)孙亚军党政办公室主任组员(医疗协调)郭红玲医务科科长组员(护理协调)黄亚青护理部主任组员(院感控制)滕燕感染管理科主任组员(设备保障)闵国强设备科科长组员(物资保障)朱黎筠后勤保障部主任组员(药品保障)杨忠慧药剂科科长组员(媒体宣传)倪伟中宣传科科长三、技术指导组组内职责姓名职务/职称组长潘湘涛常务副院长副组长邵雪峰业务副院长副组长陆小军院长助理组员(医疗)朱涛重症医学科主任组员(医疗)华文良急诊科副主任组员(医疗)王益大外科主任组员(医疗)翟万庆大内科主任组员(护理)顾琴急诊科护士长组员(护理)王迪内科科护士长组员(护理)张艳外科科护士长四、应急小分队序号队长队员1孙异锋华文良、陆耀良、郑重、张红、张美芳2朱建新程旭、舒张、沈健、厉红、周妍3李 森宋丽艳、蒋忠、胡文胜、黄华、张黎红4钱永祥李莉(医)、闫楷忠、朱小平、沈兰、王青5汪意清姜俭、蒋挺、汤介红、吴爱芳、马丽萍五、科室分组1.内科组:华文良、姜俭、浦永兰、朱建新、翟万庆、宋丽艳、孙异锋、陆曙、宣斌、陆晔、程旭、宋素珍、李莉2.外科组:朱涛、沈旭明、舒张、李森、彭伟、朱强、蒋挺、沈伟中、蒋忠、杨桢榕、闫楷忠、王益、陆耀良、汪意清、钱永祥3麻醉组:赵秀华、郑重、顾俊明、胡文胜、朱小平、汤介红4医技组:唐旦华、顾文豪 、蔡俊、朱正、王金湖、顾凤华、曾小明5药剂组:杨忠慧、谭海宏、黄吉6院感护理组:黄亚青、滕燕、李芹、杨静、邹荣云7后勤组:朱黎筠、闵国强、蔡维军、刘平、姚轶林、曹晓六、应急抢救小组人员纪律(1)所有人员必须保证通讯畅通。(2)有外出休假的人员,需提前安排好备班人员并将人员名单、通讯方式报党政办、医务科备案。(3)通讯电话行政总值班:53658505(内线2004)所有人员手机上安装总机云服务软件,可便捷查询全院任何部门及人员电话。全院任意一台内部网络电脑可以查询全院任何部门及人员电话。七、急救指挥程序(一)接到外出抢救大批伤(病)员任务时,由总指挥下达指标,联络员迅速召集应急小分队一队,携带急救药品,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同时组织应急小分队二队在院集中待命,并通知急诊及有关病区做好接收病员和抢救准备。(二)院内接到抢救大批伤(病)员任务时,立即按以下步骤采取应急措施:1报告 首先接到任务的科室,应立即向医务科或总值班报告,医务科向急救总指挥报告,特大急救任务同时向省、市主管部门报告。2现场指挥 接到报告后,医务科(总值班)应立即派员赶赴现场,根据情况进行有效的指挥。(1)迅速调集内、外科门诊医师及护士支援急诊。(2)通知有关病区做好接收病员的准备。(3)通知手术室做好准备。(4)门诊手术室应急状态。3急诊科人员紧急动员,按分工设立五个组。组织指挥组、检伤分类组、紧急救治组、伤病员登记组和运送病员组,实施抢救。4保持联络畅通 抢救同时在指挥中心和抢救现场设立联络员,为保持联络畅通,分别指定临时传入和传出电话,急诊科传入、传出,手术室传入、传出。5后续治疗 在现场组织急救的同时,立即着手布置有关病区和科室开展治疗工作。八、医疗急救器械装备及急救药品1急救综合物品箱物品名称数量担架1付(救护车内)转运监护仪1台小氧气瓶1只氧气袋1只简易呼吸器1台上肢夹板1个下肢夹板1个颈托1个电筒1个手套5付2急救药品物品箱药品/物品数量地塞米松5mg/支52利多卡因100mg/支5肾上腺素lmg/支5可拉明0.375mg/支5阿拉明10mg/支5多巴胺20mg/支5阿托品0.5mg/支5西地兰0.4mg/支2平衡液500ml1瓶心律平70mg/支10止血敏0.25mg/支10生理盐水10ml/支5藿香正气2盒5ml注射器5支10ml注射器2支20ml注射器2支9#头皮针2支7#头皮针2支5.5#头皮针2支压脉带1根棉签1包安尔碘1瓶输液贴1包砂轮1只吸氧管2根绷带3卷输液器2付纱布2包第三章 突发传染性(群体性)疾病应急处理预案第一节 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为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禽流感防治管理办法、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治管理办法等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管理法律法规,切实做好我院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特制定本预案。一、组织管理 成立院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救治小组及物资供应保障小组,落实重大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培训、诊断、治疗及物资保障工作。院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 瑜(院长)副组长:邵雪峰(分管副院长)成员:陆小军(院长助理)郭红玲(医务科科长)黄亚青(护理部主任)滕 燕(感染管理科科长)院重大传染病救治专家小组:组长:浦永兰成员:翟万庆(神经内科主任)朱 涛(重症医学科主任)孙异峰(呼吸内科主任)朱建新(消化内科主任)李志勇(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顾 挺(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院重大传染病物资供应保障小组:组长:王梅芬(后勤副院长)成员:朱黎筠(后勤保障部主任)闵国强(设备科科长)王晓红(仓库管理员)二、措施根据省卫生厅的要求,设立预诊分诊,对来院就诊的有较明确的流行病学史的患者严格分诊。完善登记制度,严防漏诊误诊。设立可疑病人的隔离治疗室,并配备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物品,一旦发现可疑病例或疑似病例,立即组织院重大传染病救治小组成员会诊,并严格消毒处理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其他物品。门诊病人的防治、转诊、确诊按省卫生厅要求的程序进行。门急诊责任人:周明娟、华文良病区发现传染病患者的处理措施:1.发现甲类或乙类传染病,在第一时间内通知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等)。2.根据传染源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3.保护同病室的患者,必要时隔离观察。4.患者应用的物品按消毒隔离要求处理。5.严格监控医务人员的防护情况,备好足够的防护与消毒用品。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6.患者出院、转出后,应按传染源性质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三、加强院内环境的消毒处理按卫生主管部门及院内感染管理的相关要求落实消毒隔离工作,加强病区、门急诊诊室、输液室、注射室等场所的空气消毒处理以及诊疗器械、设备、运载病人的交通工具及用具的消毒等等。做好医务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的防护工作。四、开展专项业务培训,提高防治水平积极组织专项业务学习,对重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诊治标准、预防措施不断深入学习、了解。向广大职工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北京市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禽流感防治管理办法、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五、报告制度门急诊分诊、预诊做好严格的登记制度,一旦发现疑似病人,当班医务人员要及时向医务科或总值班报告,正常工作时间由医务科负责组织院重大传染病救治小组成员会诊,夜间及节假日由总值班负责组织重大传染病救治小组成员会诊,并向院重大传染病领导小组报告,及时根据传染病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第二节 霍乱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为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管理法律法规,切实做好我院霍乱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特制定本预案。一、组织管理成立院霍乱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救治小组、疫情处理小组及药品物资保障组,落实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诊断、治疗工作。院霍乱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邵雪峰组员:滕燕、浦永兰、曹利锋、瞿婉玉、李喜凤院霍乱传染病救治小组:组长:邵雪峰组员:浦永兰、曹利锋、瞿婉玉、顾挺 院霍乱传染病疫情处理小组:组长:滕燕组员:李喜凤、陆彩芳、瞿婉玉二、措施根据省卫生厅的要求,设立预诊分诊,对来院就诊的有较明确的流行病学史的患者严格分诊。完善登记制度,严防漏诊误诊。设立可疑病人的隔离治疗室,并配备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物品,一旦发现可疑病例或疑似病例,立即组织院霍乱传染病救治小组成员会诊,并严格消毒处理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其他物品。门诊病人的防治、转诊、确诊按省卫生厅及上级卫生主管部门要求的程序进行。药品物资组做好药品物资的储备工作。三、加强院内环境的消毒处理按卫生主管部门及院内感染管理的相关要求落实消毒隔离工作,加强病区、门急诊诊室、输液室、注射室等场所的空气消毒处理以及诊疗器械、设备、运载病人的交通工具及用具的消毒等等。做好医务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的防护工作。四、报告制度门急诊分诊、预诊做好严格的登记制度,一旦发现疑似病人,当班医务人员要及时向医务科或总值班报告,正常工作时间由医务科负责组织院霍乱传染病救治小组成员会诊,夜间及节假日由总值班负责组织霍乱传染病救治小组成员会诊,并向院霍乱传染病领导小组报告,及时根据传染病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第三节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预案为切实加强季节性流感防治工作,防范可能发生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根据省卫生厅、市卫生局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此预案。一、组织管理成立院人禽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救治小组和药品物资保障组,落实人禽流感的预防、知识培训、诊断、治疗工作。院人禽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瑜副组长:刘丽萍、潘湘涛、朱凤兰、陆小军、王梅芬组员:郭红玲、黄亚青、滕燕、朱黎筠、周明娟、邹荣云院人禽流感专家医疗小组:组长:邵雪峰组员:浦永兰、朱涛、翟万庆、孙异峰、顾月琴、瞿婉玉、院人禽流感专家医技小组:组长:朱凤兰组员:杨忠慧、唐旦华、王金湖院人禽流感药品物资保障组:组 长:王梅芬组 员:谭海宏、朱黎筠、蔡维军、闵国强、王晓红二、措施医院设立预诊分诊,对来院就诊的发热及呼吸道疾病患者特别是有较明确的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发热门诊24小时值班。完善登记制度,严防漏诊误诊。设立可疑病人的隔离治疗室,并配备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物品,一旦发现可疑病例或疑似病例,立即组织院人离流感专家小组成员会诊,并严格消毒处理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其他物品。 门诊病人的防治、转诊、确诊按省卫生厅及上级卫生主管部门要求的程序进行。药品物资组做好药品物资的储备工作。三、加强院内环境的消毒处理按卫生土管部门及院内感染管理的相关要求落实消毒隔离工作,加强病区、门急诊诊室、输液室、注射室等场所的空气消毒处理以及诊疗器械、设备、运载病人的交通工具及用具的消毒等等。做好医务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的防护工作。四、开展专项业务培训,提高防治水平积极组织专项业务学习,对人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诊治标准、预防措施不断深入学习、了解。五、报告制度门急诊分诊、预诊做好严格的登记制度,一旦发现疑似人禽流感病人,当班医务人员要及时向医务处或总值班报告,正常工作时间由医务处负责组织院人禽流感救治小组成员会诊,夜间及节假日由总值班负责组织人禽流感救治小组成员会诊,并向院人禽流感领导小组报告,及时根据传染病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四节 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预案为切实加强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防范可能发生的手足口病疫情,尤其是针对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发病早、疫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根据省卫生厅、市卫生局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此预案。一、组织管理成立院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救治专家小组和药品物资保障组,落实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培训、诊断、治疗工作。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瑜副组长:潘湘涛、朱凤兰、邵雪峰、陆小军、王梅芬组员:郭红玲、黄亚青、滕燕、朱黎筠、周明娟、邹荣云手足口病专家医疗小组:组长:潘湘涛组员:浦永兰、朱涛、翟万庆、孙异峰、顾月琴、瞿婉玉、郑庆梅手足口病专家医技小组:组长:朱凤兰组员:杨忠慧、唐旦华、朱正、王金湖手足口病药品物资保障组组 长:王梅芬组 员:谭海宏、朱黎筠、蔡维军、闵国强、王晓红二、措施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为方便患儿救治,减少交叉感染,凡发热和口腔粘膜、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疱疹的患儿,按以下流程优先去手足口病诊室就诊,流程如下:手足口病防治预案流程图病人来院预检分诊感染科门诊就诊疑似病例普通门诊就诊确诊病例一般病例危重病例就地隔离观察苏州专家会诊确诊转诊排除病例 三、加强院内环境的消毒处理按卫生主管部门及院内感染管理的相关要求落实消毒隔离工作,加强病区、门急诊诊室、输液室、注射室等场所的空气消毒处理以及诊疗器械、设备、运载病人的交通工具及用具的消毒等等。做好医务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的防护工作。四、开展专项业务培训,提高防治水平积极组织专项业务学习,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诊治标准、预防措施不断深入学习、了解。五、报告制度门急诊分诊、预诊做好严格的登记制度,一旦发现疑似病人,当班医务人员要及时请感染科会诊,确诊手足口病患者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给防保科,由防保科进行报卡审核后24小时内网络直报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同一所幼托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在1周内发现10例以上病例或1例死亡病例应2小时内及时上报给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中心。第五节 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市卫生局精神,制定本预案。一、组织管理成立院群体性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指挥小组、救治小组和药品物资保障组。指挥小组:组长:潘湘涛组 员:陆小军、郭红玲、黄亚青、滕燕院内救治小组:组长:潘湘涛副组长:陆小军组员:华文良、姜 俭、浦永兰、朱 涛、顾 琴、黄 华、瞿婉玉、张 红院药品物资保障小组:组长:王梅芬组员:谭海宏、朱黎筠、蔡维军、闵国强、王晓红二、措施医院在接到市卫生局或120急救中心救援电话后,值班人员继医院应立即向上逐级汇报。指挥小组根据需要抢救人数和病情,立即启动此应急预案,做好抢救工作各项准备,在派出院前急救小组的同时,立即组织院内救治队伍。药品物资组平时做好药品物资的储备工作。病员到院后向指挥小组报告的同时立即展开救治工作,专家组提出救治方案和意见,重症收治,轻者医学观察。医务科或总值班2小时内把救治情况报告卫生行政部门。三、抢救流程【病史采集】1.详细询问中毒的毒物种类、进入途径、中毒时间、毒物剂量、中毒后的症状、治疗经过及既往健康状况;2疑食物中毒者,应询问进食种类、来源及同餐人发病情况,疑服毒者,应询问发病前的精神状况及现场遗留物品;3对原因不明的紫绀、呕吐、惊厥、昏迷 、休克、呼吸困难要考虑急性中毒的可能。【体格检查】1神志状态(清醒、朦胧、谵妄、昏迷);2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结膜有无充血;3体温、血压、脉搏、呼吸;4衣服、 口周有无药渍或腐蚀痕迹,呕吐物、排泄物及呼气时的特殊气味,唾液分泌情况;5皮肤、口唇的颜色、皮肤的温度、湿度和弹性;6肺部罗音、心率、心律、心音;7腹部体征;8肌肉颤动或痉挛、肌张力、腱反射、病理反射。【辅助检查】1留取呕吐物、胃抽取物、排泄物、血、尿及遗留的毒物作毒物鉴定;2根据需要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二氧化碳结合力;3特殊检查,怀疑有机磷中毒时查胆碱酯酶活力,怀疑一氧化碳中毒时查碳氧血红蛋白等。【治疗原则】1清除毒物,脱离中毒环境;2. 清除消化道尚未被吸收的毒物:(1)强酸强碱类毒物不宜催吐、洗胃,强酸中毒可用弱碱,如镁乳、肥皂水、氢氧化铝凝酸等中和。强碱中毒可用弱酸,如1醋酸、稀食醋、果汁等中和,强酸强碱均可服稀牛奶、鸡旦清。(2)非腐蚀性毒物:催吐:用于神志清醒合作者,禁用于昏迷、惊厥、休克、心脏病、妊娠、门脉高压及吗啡等麻醉剂、汽油煤油等中毒;洗胃:尽早进行。可选用温开水、生理盐水、1:5000高锰酸钾溶液,2碳酸氧钠溶液等。禁用于抽搐、惊厥、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溃疡病近期出血、穿孔者;导泻: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中毒时不宜用硫酸镁。(2)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输液、利尿;血液;争化治疗。(4)特别解毒剂的使用:有机磷中毒:抗胆碱能药物、胆碱酯酶复能剂;砷、汞、锑、铋、铅、镉等中毒,络合解毒剂;高铁血红旦白血症可用美蓝、甲苯胺蓝;氰化物中毒: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或美蓝;急性吗啡中毒:纳络酮;苯二卓类中毒:氟马西尼。(5)对症支持治疗:对重症病人严密观察,治疗合并症;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吸氧,必要时使用呼吸兴奋剂、气管插管或切开、人工呼吸;预防感染、防治褥疮。第四章 灾害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预案为认真贯彻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灾害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指导意见和卫生厅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灾害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预案(试行)的通知,做好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管理及灾害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在灾害事故发生后,我院应急处置工作能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此预案。一、组织领导: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组织结构二、抢救应急分队职责1抢险分队:迅速赶赴现场集中,组织抢险。2急救分队:迅速到指定地点集中,带好必备药品、医疗设备赶赴现场救助。3后勤分队:火灾事故的迅速切断火灾区电源,并对现场提供照明,保护电器设备等,做好各种物资的供应工作。三、灾害事故报告程序1负责报告人:全体工作人员、就诊或住院的病人和病人陪护人员。2灾害事故发生后,责任报告人应立即向医院办公室(内线2101,2100,2102外线:53658015、53658012)或医院总值班人员(内线2004,外线53658505)(非正常工作时间)报告。发生灾害事故经核实后迅速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火灾、自然灾害、刑事等案件时应同时向“119”、“110”报告。四、灾害事故应急措施1人员疏散、转移 病区医务人员立即组织患者和现场人员疏散和转移,对于能够自主行动的患者,要求按确定的路线疏散、转移,必要时还要帮助其他患者的疏散、转移。对于不能自行动或者由于病情严重不能移动的患者,由医务人员和抢险突击队的人员负责疏散、转移。在疏散、转移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救护措施。人员疏散、转移至安全区域。2抢救 医务人员应立即对需要救治的伤病员组织现场抢救,并帮助其迅速脱离危险环境。3抢险 医院抢救应急分队以及病区医务人员都有抢险的责任和义务,在专业抢险队伍和人员未到之前,在疏散、转移人员、抢救伤病员的同时,组织人员在确保生命安全的情况下控制险情。4区域划分 原则上应尽快向空旷地区疏散、转移。5检伤分类 对抢救区域的伤病员立即组织抢救,并安排专业人员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即按轻、重、危重、死亡分类,分别以“蓝、黄、红、黑”的伤病员卡(以5*3cm的不干胶材料做成)作出标志,置于伤病员的左胸部或其它明显部位,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辨认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6设立现场指挥部 根据应急预案规定,设立灾害事故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和其他应急处置工作。7救治与病员安置 对检伤分类的伤病员立即进行后续救治工作。灾害事故现场指挥部应立即确定病员安置医疗区域,以便及时分流病人。遇大批伤员救治,启用我院备用病区。8信息收集、反馈和发布 现场指挥部、医务科每日要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伤病员情况、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第六章 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预案第一节 医疗事故防范处理预案一、 总则第一条 为了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质量,维护医疗秩序,保护患者和医院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有效预防及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相关配套文件,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第三条 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致力于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 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有法可依、处理恰当。 二、 医疗事故的预防第五条 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医院各临床医技科室及各职能管理科室应当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相互协调,认真履行各自职责,树立正确、积极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医疗安全目标责任制,尽最大可能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办公室、医务科、医患办、门诊部、护理部等职能科具体负责监督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工作,接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 第六条 医院每年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常规、规范,通过集中学习、轮训以及各种会议强调通报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事故的防范意识。特别要学习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等。 第七条 医院所采购的药品必须符合药品管理法及其他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严禁假药、劣药进入医院,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把好质量关。医护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毒麻药品的管理和使用规定。 第八条 放射等相关科室应当做好放射性同位素、放射装置及放射性药品的保管和处理工作,严格遵法律法规及安全防护规章制度。 第九条 设备科要严把医疗仪器和卫生材料等医疗用品的准入和质量关,并由医疗设备委员会进行监控。对于不符合产品质量法和医疗器材标准管理办法的医疗仪器和卫生材料坚决不能购进。各科室不得擅自使用未经医院审批同意的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和药品。第十条 医院后勤保障部门应当认真做好各临床科室的后勤保障工作,保证供电、供水。把好病房膳食供应质量关。 第十一条 医院各职能部门包括人力资源部、医务科、科教科、护理部、门诊部等应当对所聘用人员、进修人员等实行准入管理制度,加强进修生、实习生的培训和管理。 第十二条 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当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控和管理工作,各科室应当做好污染物的处理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第十三条 门诊部及急诊科应当认真抓好医院窗口服务工作,保证专科、专家按时出诊,严格按规范诊病及收治病人。 第十四条 医疗质量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关键要素,全体医务人员要不断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 医院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全程质量控制和持续质量改进,实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医务人员个人三级管理体系。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和专家组成,院长任主任,是医疗质量管理安全和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分管院长、相关职能部门都有直接的管理责任。 第十五条 医务科是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常设机构,在委员会和院长的领导下,对全院的医疗质量安全进行监控。 第十六条 各科室成立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由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小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分别负责科室各项医疗质量监控和管理。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职责为: (一)结合本专业特点和发展趋势,制定和修改本科疾病诊疗、护理常规、医疗事故预防措施和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 (二)制定本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人并与绩效挂钩。 (三)每月组织各级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规范,强化质量和安全意识。 (四)科室负责人必须参加医疗质量例会,反映问题并收集与本科有关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第十七条 医务人员在医疗质量控制中要自我管理,特别要遵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首诊首科负责制、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等核心制度,以确保医疗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 第十八条 全院各科室及各级医疗人员要不断强化预防医疗事故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抓医疗安全纳入日常工作中;各临床科室要及时与住院病人签订医疗风险知情同意书;抓好重点病人、重点岗位、易发人群、节假日及下班时间的医疗安全监管工作第十九条 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各种医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各自职责,要有强烈的责任心;遵守劳动纪律,杜绝值班人员脱岗现象;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我院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监察、医务、护理、人事等部门定期督察。 第二十条 医务人员应当掌握执业规则,认真履行自己权利与义务。实行首诊负责制,不得拒绝急危患者的急救处置,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第二十一条 医务人员应当注意保护患者权益,改善医患关系。在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的前提下,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如实告知患者,认真履行风险告知义务。 第二十二条 医务人员外出会诊应经医务科办理有关审批手续,严格遵守我院医务人员外出会诊的管理规定。 第二十三条 各科应当每月召开住院病人工休座谈会,充分和患者或家属沟通,及时发现和消除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隐患;每月总结科室安全情况,对发生医疗投诉认真分析整改,指定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医务科、护理部定期检查。 第二十四条 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病案进行科学管理和利用。认真做好门急诊病历及住院在架病历管理工作。病历的复印和封存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及我院有关规定执行。 三、 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第二十五条 医疗事故的处理,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程序进行。 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严格按照本预案进行。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一)原则上,门诊医疗事故争议由门诊部负责处理;护理方面的医疗事故争议由护理部处理;有关收费方面的争议由财务部负责处理;医德医风方面的问题由党政办负责处理;设备及医用材料方面的争议由设备科处理;涉及多部门者,则由医患办牵头各部门共同协助处理。医患办为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指导、协调部门。 (二)门诊或科室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后,必须先由门诊或科室负责人亲自组织科内自行调查、处理,不得随意推诿;同时应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必要时由医务科、医患办成立院内治疗小组和请院外专家会诊。尽可能减轻由此给病人造成的损害,注意做好病人家属安抚和沟通工作;及时审查有关病历资料,注意搜集有关临床医学证据。科内难以处理的医疗事故争议,再报医患办、护理部或相关职能部门协助处理。(三)医疗事故争议由医患办组织调查讨论,初步将争议划分为无医疗缺陷和有医疗缺陷两大类。 1.存在下列情况,应当在12小时内由医患办上报院领导:(1)存在医疗缺陷,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的。(2)虽然不存在医疗缺陷,但医患双方分歧严重,影响重大或严重扰乱工作秩序的。 2.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并存在下列情况的,医院应当在12小时内由医患办向卫生局报告:(1)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的;(2)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3)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四)对无医疗缺陷的医疗事故争议,由科室进行解释,争取和解;必要时由医患办协助处理。 (五)对有医疗缺陷的医疗事故争议,患者仍在住院的,科室应当24小时内组织讨论或向医务科、医患办申请组织全院大会诊,应当3天内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在医患办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与患方代表进行沟通,就有关医疗纠纷涉及主要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出说明、解释,完成答复。如患者或其家属书面投诉而患者已出院或死亡的,当事医务人员或相关人员,整理有关事件经过,书写病历摘要或诊疗经过。涉及多个科室,应当由各科室分别书写,再由主要诊疗科室负责根据各科书面材料整理完成一份反映整个诊疗经过的病历摘要或诊疗经过。组织全科医生或相关人员就患方投诉所涉及问题,进行科学、客观、认真的分析讨论,针对本科诊疗过程中存在问题,以及问题的性质、科室的处理意见归纳总结为书面材料,经科主任签名认可后上交医患办。科室调查工作原则上应在三日内完成。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完成的,科室应提前告知医患办并书面说明原因。医患办负责督促科室、个人完成调查工作,并对其进度、完成情况及时向院领导汇报,向患方进行沟通说明。医患办在患方投诉后十个工作日内安排合适时间,陪同科室负责人与患方代表进行沟通,就有关医疗纠纷涉及主要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出说明、解释,争取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并争取和解或协商解决;若医患双方协商不能达到共识,可以通过卫生局行政调解、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和诉讼解决。如需提请医疗事故鉴定、尸体解剖、法院起诉,由患方或医方提请尸体解剖、医疗事故鉴定和患方法院起诉,由医务科具体负责向苏州法医鉴定所、苏州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和法院申请、所需材料由相关科室准备,并由科主任或当事人参加鉴定会。需要通过诉讼解决的医疗事故争议,所需材料由医务科牵头组织准备,相关科室人员必须密切配合,并由科室负责人出任诉讼代理人之一,必要时由医院聘请律师参与诉讼。最后投诉档案归入医患办。 (六)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后,特别是发生扰乱科室及医院医疗工作秩序者,科室应及时报告医院保卫科、警务室,必要时由警务室报公安机关。医院保卫科、警务室必须及时介入纠纷处理,进行全程保卫工作,确保处理医疗事故争议人员及科室医务人员安全。如发生重大医疗事故争议,患者及家属出现暴力倾向时,警务室必须有保卫干部及保安人员迅速到场维持现场秩序,如已出现或预见会出现不能控制情况必须立即报公安机关处理。在与病人家属协商过程中,警务室应注意保护院方参与人的人身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必要时派员参与处理,坚决执行卫生部、公安部颂布的关于维护医院秩序的联合通告。 四、 奖惩制度第二十六条 医院将本预案所规定的各临床医技科室和挂钩职能科室职责的条款纳入其年终考评指标,作为医院先进科室、先进个人评比的重要依据。第二十七条 因医疗事故引发的责任认定: 1.直接责任人:直接操作、处置或发出医嘱而导致对病人的生命、功能造成损害的医务人员及在现场的应负责任的上级医务人员。 2.间接责任人:医疗活动过程中或结束后,未发现其中的差错缺陷,或因非技术原因未查看病人的上级医师;相关科室人员未按规定会诊,或会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