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佛化民俗.doc_第1页
客家佛化民俗.doc_第2页
客家佛化民俗.doc_第3页
客家佛化民俗.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客家佛化民俗举隅以梅州为例中文(7)班 2007106114 钟丽芬摘要:佛教的传入,给梅州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如此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已成为梅州文化不可剥离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使在今天梅州人生活中,也几乎随处可见佛教诸因素的渗透。本文拟从梅州济度仪式之做生斋、“香花”佛事科仪和观音崇拜三个方面,对其佛化的现象作一勾勒,望有助于对梅州佛教文化一个侧面的认识和了解。关键词:梅州;佛化民俗;举隅;做生斋;香花佛事;观音崇拜 流行在客家地区的宗教组织,主要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由于佛教提倡“善恶报应”、“阴阳轮回”,讲求行善积德,立地成佛,这对有着苦难经历的客家人来说极为投缘,因此对佛教的信仰较为普遍。客家社会各阶层都有着大量信佛的善男信女,这在客家聚居与文化中心梅州尤为盛行,他们把佛当作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至善至尊的偶像来崇拜,各寺庙尼庵香火极旺,佛教活动也很活跃。佛教传入客家地区,据史料和古迹验证,始于南北朝时期。梁代普通三年(公元522年),在广东梅县城西创建了“大觉寺”,距今已1400余年。其后经隋、唐、宋、元、明的发展,佛教在闽粤赣客家地区兴盛起来,寺庙庵堂不断增加。史载,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僧人禅师到广东大埔县英雄坑尾石下垒石为室,起名“万福禅室”,明代改建为“万福寺”。随后,在大埔县境内先后建起“灵岩寺”、“天竺寺”、“灵觉寺”等寺庙。唐懿宗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僧人潘了拳(惭愧祖师)在梅县雁洋的阴那山创建“圣寿寺”。在蕉岭,有明一代先后建有“缘广堂”、“兴福寺”、“宝庆寺”、“招福寺”、“奇峰寺”。此外兴宁建有“神光寺”、丰顺建有“太平寺”等寺庙。据统计,嘉应五属佛教鼎盛时期,全境的佛庵寺庙达603间之多。佛教的传入,给梅州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如此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已成为梅州文化不可剥离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使在今天梅州人生活中,也几乎随处可见佛教诸因素的渗透。毫无疑问,无论从建筑、艺术、风俗、观念等方面着眼,梅州文化无不浸透佛教思想的影响。本文拟从梅州济度仪式之做生斋、“香花”佛事科仪和观音崇拜三个方面,对其佛化的现象作一勾勒,望有助于对梅州佛教文化一个侧面的认识和了解。一、 济度仪式之做生斋做生斋又叫“归佛”,是结束“苦海”时的仪式,由神佛的化身和尚或斋嫲通过念经,介绍这个人的善恶表现及忏悔的诚心诚意,和尚当着天地神明给予证明。“归佛”即三归于:归于佛,归于法,归于僧。意思是俗民认(拜)和尚、认斋嫲做师傅。在梅县城乡,上了一定年纪的俗民做“归佛”的很普遍,经济条件许可的家庭,都会到寺庵宫里去做这个法事。俗民最大的凤愿是什么?就是希望与神佛通话,祈求死后能接受他为弟子立地成佛。在这里,俗民将生与死都理想化,认为阴阳之间都有一个对应的东西。然而,由于时势易变,或因子孙经济状况不佳,或因子孙不肖,俗民的这一心愿有可能在他死后无法实现,结果影响其是否进入地狱或升上天堂。因此,不少老人健在时,就自己到宫庙里去做这个“归佛”,自己亲自请和尚或斋嫲念经与神明对话,表明心迹。法事仪式做完后,宫庙里给俗民弟子一张“路票”,上盖法印。据报告人说有了它,“百年”(指长者归逝)以后,即使因某种原因而无法再做佛事,只要将此路票盖在死者的胸前就可证明他的身份及人品等等。换言之,这个路票就是一种证明身份的“符号”,起到通往天国的“通行证”及“护照”的作用。做“归佛”以后,师傅要给施主取一个法号。这个法号只能在其死后才能用,并要勒在墓碑上。做“归佛”的好处就在于了却一个人的心愿。做“归佛”要满堂红,在宫里做,香烛等用品全部用红色,绝不能用白色。俗民喜欢做生斋,除了上面的理由外,就是经过观察对比,觉得做生斋时和尚斋嫲念经头不抬、眼不斜视,比较严肃认真。做生斋归佛是在宫里进行,演出节目视施主的经济财力而定,一般是做一日一夜,念的经文一句不漏。二、 “香花”“佛事”科仪 粤东梅县民俗职业者谓济度类法事为做“香花”,在大埔县则既有叫“香花”也有叫“佛事”的。“香花”,集音乐、舞蹈、杂技、文学和佛教仪式于一身,是具有表演性的宗教科仪,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观看“香花”如同看演戏、听经歌一样。“香花”是劝解人的、“香花”是劝人为善的。“香花”完成了一个亡者在形体消逝后进入后代追忆行列的进程,同时也成为人们开始正常生活的微妙表达,它已经不是纯粹的“阴事”,而真正成了旧人仙逝之后一代新人与屋外的世界进行关系调整、人际交往的开始。做斋时,中堂挂佛像画,所念经文叫香花书,演出中有一个节目是必不可少的叫“佛祖淡桥” (“淡”为客方言,在此为架设之意,故“淡”桥即架桥),内容是引导亡灵过桥,其时孝子要拿一个灯笼,给死者照路。因为死者只有过了桥才能安全到达阴间的彼岸。尔后,要把灵屋、器物等烧掉送给阴间的死者。做香花的唱词常用双关语,为的是要让孝子们笑出来。俗云“佛事慰死者兼安生者”,即指此。在梅县、大埔、蕉岭等地,丧事都请和尚或斋嫲来主持,做一个晚上的法事程序如下:(1)起坛;(2)下关;(3)献饭;(4)三辰苦;(5)三卷忏;(6)开光;(7)打关灯(男);打莲池、拜血盆(女);(8)十王;(9)拜坎;(10)拜弥陀;(11)拜井;(12)送神。全部程序做完约是凌晨4时。一日连宵的“香花”被称为“鸭麻斋”,或“半斋”;一日两宵的“香花”被称为“全斋”。依香花书记载,完整的仪式套路包括:起坛、发关、沐浴、把酒、初伸救苦、二伸救苦、三伸救苦、过勘、十王过勘、完忏、开光、行香、鲫鱼穿花、缴钱、关灯、顿龙、安更、开启、赏供、安幡、扬幡、接佛、上供、朝参、下水、勤善、忏井、忏灶、药师、走药师、渡孤、游狱、打莲池、拜血盆、卖血酒、烧钱、拜红门、送灯。但实际表演过程中却要依据亡者的身份、孝家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时间之可能进行增改。如果是“半斋”,一般表演上述前16套,如果亡者客死他乡,回家超度,则需在“起坛”之前加演“招魂”一套;如果亡者是女性,则必须加演“打莲池” “拜血盆”等;如果亡者逝前长期病卧,则要加演“药师”或”“走药师”;有时还要根据孝家的实际心理要求来选择,“如关灯”之后则有“拜鸿福”与“拜诸天”两套可供选择,前者表示丧事的结束,红事的开始,后者表示对外财的祈祷。做斋时,挂如来佛祖像及其神位,由和尚在佛祖像前敲打小钹、小鼓、小钟念经,孝子孝孙则紧随和尚跪拜于佛祖神位前。为什么要“做斋”?梅州的传统说法是:人生在世,难免做出错事、恶事。而做了恶事,死到阴间就会受到阎王的惩罚,甚至被打入地狱受苦。“做佛事”就是为“死者”在佛祖面前忏悔思过,并取得其原谅,到阴间不再受苦。和尚或斋嫲响铙钹念佛经,其中“走西方”这一仪式,一晚要走几次,环佛案而行,孝子全家跟着僧尼走,子孙要在佛钟内丢钱,钱丢得多,僧尼走得越久,名为送亡灵上西天。孝子孝孙必须虔诚地在佛祖面前跪拜,以求佛祖宽恕先人的一切过错,并引入天堂。仪式往往通宵达旦。所以梅州有“和尚矛睡,孝子矛眠”(矛为客方言即没有之意)。在俗民社会,一块不大的生活空间也许就是一个人一生永远超越不了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家庭子女与邻里人情同样重要,人的价值和地位不过是在这些关系之间取得平衡,平衡社会的差别,平衡个体间的异见无不在“香花”中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梅州人认为,通过“做香花”,彼此的心灵裂痕可以得到弥补,也可能因为一个生命的结束得到重新组合而趋于再次和谐。“香花”极力强调并动用各种方式渲染的正是这种质朴而一般的心理需求。可以说,“香花”对生者的劝慰功能甚至大过对死者的超度。三、观音崇拜客家人对观音菩萨的崇拜,已经不纯粹是对佛教菩萨的信仰,而成为客家民间信仰的一部分。在客家地区,观音菩萨是仅次于社官、伯公之后的重要神明,其地位往往等同于天公,梅州市之兴宁市、五华县、大埔县、平远县、蕉岭县、丰顺县以及梅县松口镇周围之松源镇、隆文镇、白渡镇、丙村镇、雁洋镇等客家乡村,观音庙、观音庵、观音宫、观音堂等建筑非常普遍,形成了大小不一的观音菩萨祭祀圈。因此,在梅州客家人的岁时民俗活动中,观音祭祀、法会相当频繁,并且尤其隆重。农历二月十九日的“观音诞”,是继正月二十六“观音开库”之后的第二个观音节诞日。观世音菩萨的诞辰日(即“转劫日”)为农历二月十九日,成道日(即“披剃日”)为农历六月十九日,涅盘日(即“正位日”)为农历九月十九日,梅州客家人将上述三日均作为观世音生日而举办各项庆祝祭典活动。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万求万应,至高无上。但客家人却习惯将观音菩萨称作“观音娘娘”,以作为客家人婚姻、生育的主要保护神。每到观音诞日,梅州客家妇女便老老少少纷纷赶往观音庙,在观音菩萨神像前供奉水果、清茶、寿桃、寿面等,秉烛烧香,并燃烧寿金,庆祝观音娘娘千秋宝诞。规模较大的观音庙堂则要举行佛徒、信众共同参与的“观音法会”以“祝圣”。观音法会一般以关怀众生、化解疾苦、超度幽灵为主题。客家观音法会首先是世俗庙会,因而法会的主持人乃是当地德高望重者,以其为会首主导法会的进行。至于法会法事的主持,则由观音庙、堂的住持主持。观音法会由以下十个仪式程序组成:祝杨枝净水赞;三称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诵开经偈;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诵观音偈;称念观音圣号、绕佛;三皈依;回向;午供;开示说法。“绕佛”是一种围绕佛堂或寺庙从左至右循环绕念观世音佛号的活动。“三皈依”则是佛门住持或大师为初入佛门的善信授受基本教义、礼俗等。“回向”仪式是将法会参与者念诵的佛号、真言回向信众,让众生解脱一切困厄。佛家要求弟子做功德,不是为自己,而要通过祈祷的形式回向给世间的一切人或物。“午供”实际上就是一种课诵仪式。如不诵课,则须将斋品供奉于佛前并焚香礼拜,以尽弟子之心及佛家礼仪。观世音三十三相,其中送子观音在梅州最受崇拜。梅州有着极其浓郁的添丁文化氛围,向土地神祈福有求子仪式,为观世音千秋宝诞祝圣同样有无数信众前来求子,向观音娘娘祈祷家族子孙绵绵,世代荣昌。梅州求子风俗多种多样,在观音诞日求子者,一般都要给观音庙堂奉米,正值生育时期的梅州妇女则要在观音庙堂里吃斋,以多方面感染观音菩萨的灵验,让神明赐予自己男丁。 观音诞是民间向观音菩萨祈福的最佳时机。作为客家婴幼儿童的保护神,民间以为孩子的平安长大,乃有赖于观音娘娘的保佑。观音诞日,梅州妇女依次烧香祈祷,求观音护身带与观音护身符,让儿孙上契观音菩萨为干妈、干娘,希望神明保佑儿孙快高长大。因此在客家民间,契给观音娘娘为儿孙、以“观音生”、“观音女”之类乳名者,每个乡村都不乏其列,难以胜数。在梅州,“棺絭”制度是一种更讲究的上契方式,多数在小孩出生一年后才做;是以一枚铜钱用红线穿过铜钱的孔,这称为“絭”。将“絭”连同其他供奉品在庙堂向观音菩萨祭拜,祈求保护孩子,祭拜完备后挂在孩子颈上则称为“棺”。尤其讲究的棺絭则是用银元、银牌,牌上刻有观音的名号以为神护。孩子到十六岁成年后,才可以“脱絭”。此外还有一种“补运”的习俗,即观音诞日当天,准备纸制的人形米糕和与家属数目一样的龙眼干或鸡蛋,到寺院、庙堂里,在观音佛祖前祈福、消灾。 篇幅所限,所要记述的梅州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