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优秀读书心得读后感悟.doc_第1页
论语八佾优秀读书心得读后感悟.doc_第2页
论语八佾优秀读书心得读后感悟.doc_第3页
论语八佾优秀读书心得读后感悟.doc_第4页
论语八佾优秀读书心得读后感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八佾优秀读书心得读后感悟 八佾是儒家典籍论语的第三篇。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以下是为大家提供的论语八佾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 论语八佾篇,通篇都与礼仪相关,读起来似乎与现在相隔甚远,且以现在的眼光看孔子似乎孔子有些顽固,而难以变通。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可见礼仪的重要性。虽然随着时间之变迁很多礼仪已经被忘却所产生的内涵,而变成形式,但是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切需要礼仪进行规矩,社会才会秩序井然。创新固然好,所有社会的进步都是需要不断地创新进行完成的。似乎看来礼仪也就是形式,与创新是相互矛盾的,不可共存的。可是创新能被社会所认可必须是符合常规,符合道德,也不能违背礼仪之内涵。 需要说明一下,孔子所指的礼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礼,它的意义是非常广泛的,它超越了现在法律所涵盖的范围,它规范了人与人之间的准则,如父子之间,君臣之间,朋友之间,长幼之间等,同时也规范了国家运作的种种制度。 本篇中林放问礼之本,孔子的回答是“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可以看到,孔子所说的礼是符合人心中的真性情的,而不是繁琐的仪式,礼的外表则是符合人的真性情的“文化”产物。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正朔是天子颁布的,昭示着天下还有国君,告朔是诸侯履行的,昭示着天下还有亲人,这是礼制最重要的部分。虽然现在只剩下饩羊,只有形式了,但是形式还是能够去昭示礼仪的内涵,让人们想起此种礼仪的内涵,对世人还是有启示作用的。故而,形式的存在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能因为形式而去进行敷衍,应该去思考形式所存在的内涵。这种只存在形式的礼,也是符合人的真性情,有利于社会的规范。 因而在学习中,在工作中,要做好形式性的工作,要反思我们所学所做的内涵,要在形式中添加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内涵。 当第一次打开论语心读-八佾第三时,大概知道这章的主要内容是讲礼节,但不知道更详细的内容和更多的意思,当静下心来读时,“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意思是:从孔子的愤慨中我们可以分明感受到孔子对社会秩序的坚守,对基本礼仪的维护,都社会稳定的渴望,原来这才是八佾第三的主要内容。 接着往下读时,仁是儒家最重要的道德范畴,是儒家思路体制的基石。礼、乐都是形式,仁心才是根本。从教育视域看,仁是内心,是灵魂,是本质,是个人修养的目标,也是教育的追求目标。 教师没有博大胸怀,没有慈爱之心,没有对后生的敬畏之心,没有都生命的终极关怀,那么,如何去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规范呢?有如何能够科学运用音乐等艺术载体,去涵养学生的性情,养护学生的灵魂。 中国当代教育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求同。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应当是都个体生命特质的尊重,是对差异的尊重。学校要有特色,校长要有思路,教师要有风格,学生要有个性。可惜现实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用分数这把尺子,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音乐美术被边缘化,体育劳动被边缘化,没有中考任务和高考压力的所有学科都被漠视和忽视。十二年后,成就了一大批会读教科书却不会创造的“标准件”。这些“标准件”,因为错过了相应发展的关键期,优势潜能埋没了,创造才能扼杀了,德行养成耽误了,做合格公民尚不可期,还能指望担当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吗? 从这三段话中,直指教学的目标与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当读到谁知我心这章节时,写到孔子培养的学生十有八九完成了从“平民”到“士”的超越,也有不少从“士”到“大夫”的发展,其教育实践无可辩驳的证明,孔子的学说是有利于大众的学说,是思想启蒙的学说,是普罗大众争取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的学说。这就是原生态儒学及其精神始终难为统治者真正接受,难为帝王真正接受的根本原因,也是孔子之道不行与当时,却永远不过时的原因:儒学是为民之学。汉代开始统治者接受的不是原生态儒学,不是真儒学。当读到这时,我在想:为什么不被帝王真正接受?既然君王心怀天下,心怀的人民,为什么不接受真儒学?为什么汉代之后统治者接受的已不是原生态儒学,不是真儒学? 再往下读时,很多的疑问慢慢解开,既然儒学不仅是为民之学,也是为臣之学,最终可以为君王赢得清明和天下太平。难道是愚蠢的君王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不愿意或不屑于接受原生态儒学。一旦帝王学习并贯彻原生态儒学的精神,那么他必开创一个盛世王朝,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事实。 孔子的教育实践改变平民的命运,创造平民的上升通道,这是对原有等级制度的挑战;难道这样最终由汉代开始统治者接受的不是原生态儒学,不是真儒学。 儒家道德、儒家伦理、儒家君子人格、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从来都不是针对普通百姓,而是针对天子以及庶人。汉代以来,经过阴阳家董仲舒等精心包装的假儒学,是读原生态儒学的彻底背叛,把儒学从为民之学变成为帝王之学,从此,儒学以被异化的角色进入体制,作为历代的统治工具,数千年来,认识次真相的人并不多。董仲舒的思想核心是“义”,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二者有着质的区别。 历时半年才读完论语的八佾第三篇,可谓拖延的时间之长,当然也没闲着,其中公事緾身、家事的牵挂,也忙得不亦乐乎。但还算是偷闲坚持把它读完了,这也就对自己有点欣慰。回过头来对这“八佾第三”小结一下心学习心得,以便日后回忆学习收获。 “八佾”亦作“八溢”。亦作“八羽”。古代天子用的一种乐舞。佾,舞列,纵横都是八人,共六十四人。因共有八行八列而称作“八佾”。按照礼法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使用这种制度的乐舞。 在儒家典籍论语中,八佾是其中的第三篇共有26章。主要记述了孔子关于“礼”的一些观点。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孔子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在封建社会中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 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 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为“辞让之心”,成为人的德行之一。荀子比孟子更为重视礼,他著有礼论,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认为礼使社会上每个人在贵贱、长幼、贫富等等级制中都有恰当的地位。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和调整。 在论语中“礼”的含义有三层:(一)礼制,指全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秩序。(二)礼仪,指具体的礼节仪式。(三)礼貌,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如恭敬、和顺、谦让)。而通过对“八佾第三”学习后,对“礼”的理解如下: 一、“礼”能表现人之身分及人格,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做事不应“告朔饩羊(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我们可以从每一个人的衣冠礼仪就是看出他(她)的道德修养,同时从他(她)对待“宽容”“恭敬”“祭哀”这三个方面的态度中能否做到宽以待人,尊重别人、与下面的人真诚相待以及对神事精神主体的态度中看他(她)的品德。我们也可从“礼之用,和为贵”的角度,引申仿造一下可以说“乐之用,和为贵”,看他(她)所喜爱的音乐,而看出他(她)的表现道德品质及对“和”与“中”的哲学思想。 二、以礼待人,他人必定以礼答之 人在万物之上不可无礼,否则将与禽兽何异也是得不到别人的尊敬,做到态度谦虚仪容端庄,行为有规律,对尊长有礼貌,待下辈慈悲博爱。所以修道必注重礼节,自重自爱自己敬重别人爱人,如此品格高尚不亏礼之道也。所以要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对待已经过去了的事的原则,另外是特别要处理好自己与上级、下级的关系,以礼待人,他人必定以礼答之 三、做一个自信自知又能知人知天之人 我们读书(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要使受教育者做一个自信自知又能知人知天之人。这要我们勤奋学习,在要做到“治学须谨慎”使自己能修练求实好学谦虚的美德。在学习中应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绘事后素(原意: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绘画。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进行锦上添花的加工。)”,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四、做人处世要有“度”(分寸) 首先自己要“处世要谨守本分,明辨是非”,“做人处世还应“行为”与“本性”一致”。同时,做人处世应掌握“度(分寸)”,具体处世的“度”的有(供参考): 在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有一段文字:“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这对人在处世方面如何掌握“度”颇有启示。 另外处世要“豁达”、遵守正当的道理办事。如遇有竞争,即使要争,也是彬彬有礼的争,即强调谦逊礼让而鄙视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如象射箭的场合,射得中目标与否,是十分明显的结果,更不能故意射不中目标,反而失去射箭竞争的本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要特别重视比赛的礼制,来降低竞争的血腥气氛,务求在和谐中比出高低。虽然有胜负,也不要伤了和气。 总之,礼者天理之节序,人事之仪则也。我们要求做到:“尊重”在各种类型的人际交往活动中,以相互尊重为前提,要尊重对方,不损害对方利益;“遵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