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1页
【步步高】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2页
【步步高】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3页
【步步高】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4页
【步步高】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考点展示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和影响;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创新及其意义;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5.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核心考点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认识过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业快速发展。面对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发挥市场作用的事实,我们党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打破了传统的由计划一统天下的局面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二大以后,商品经济在我国发展起来,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我国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入城市。在党的十三大上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经济运行模式,要求实现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统一。这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了计划体制的框架理论创新的意义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明确指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动态发布命题特点2012海南高考262011北京高考39(4)2009江苏高考36(2)一方面,高考可能以表格的形式考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另一方面,高考可能单独考查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及意义。命题点1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典例1(2012海南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艰辛的探索过程,结合经济学常识,在处填上恰当的内容。时间会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论断1982年党的十二大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我国社会经济是_1987年党的十三大我国经济体制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92年党的十四大_上表反映了我国以_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确立这一导向是为了发挥_。答案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或有计划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或市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经济体制发展、变化过程,属于教材知识的再现,较为简单。回答时要注意各项内容的顺序不能颠倒。命题点2邓小平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认识的创新及其意义典例2(2009江苏高考)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时,曾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作过评价。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简述邓小平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认识的创新及其意义。答案(1)邓小平认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解析此题以邓小平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评价为试题背景来考查邓小平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邓小平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的创新在于强调了资源配置方式,计划与市场都是市场调节的手段,突破了把计划等于社会主义、把市场和社会主义对立的观点,对于我们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意义。12012年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2周年。谁也不曾想到,32年前,一个人口和自然资源都极其匮乏的小渔村,在邓小平解开姓“社”还是姓“资”的死扣后,竟会创造出人类发展史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奇迹,崛起成为一个全球瞩目的现代化的国际都市。然而,在深圳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深圳发展却面临资源瓶颈、环境承载力严重透支、二元结构、产业层次低、国际化水平不高、人口压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不高及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等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近期,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央给予的一系列新政策的指导下,推出了各项改革举措。面对新挑战新机遇新使命,深圳经济特区再出发,掀起了“二次改革”的浪潮。(1)简述邓小平是如何解开姓“社”还是姓“资”的死扣的,并说明其意义。(2)结合材料,说明深圳经济特区掀起“二次改革”浪潮的意义。答案(1)邓小平认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2)深圳经济特区掀起“二次改革”的浪潮,可以为全国的改革发展继续总结经验,这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利于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解析第(1)问,考查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第(2)问,通过深圳经济特区“二次改革”的浪潮,说明其意义,应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阐述。核心考点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必要性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是这一体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是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防范经济风险能力的需要。2主要任务(1)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制度保障。(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和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良好的环境。(3)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4)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5)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6)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动态发布命题特点2012天津高考12(3)2010北京高考39(4)2009天津高考12(2)高考常结合社会热点材料,一方面考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命题点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典例3(2012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南方谈话”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运用经济学常识相关知识简述,为什么还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1)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3)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4)是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防范经济风险能力的需要。解析本题要求运用经济学常识,回答为什么还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从发展生产力(即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经济全球化等角度分析组织答案。命题点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典例4(2010北京高考)阅读材料,问答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利润的驱使下,进行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导致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剧增,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一些学者建议政府依据企业生产过程中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所排放的碳量,对其征收碳税,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运用经济学常识中的相关知识,分析市场在调节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学者建议政府征收碳税的经济学道理。答案(1)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许多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环境问题,这是一种市场失灵的表现。(2)政府通过征收碳税,增加碳排放企业的生产成本,激励企业生产向低碳方向发展,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解析第(1)问,市场在调节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存在的问题,本质在于价值规律调节的自发性;第(2)问,亦即说明税收手段的调控功能。2研究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好的分析、预测和应对经济问题。在经济生活中,企业与家庭之间的经济关系如图所示: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说明图中所示的经济关系对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启示?答案要充分培育和发挥企业、家庭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产品和服务市场,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1到改革之前,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运行了20多年,当时的状况是: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统治地位。第二,一切经济活动都纳入了国家计划。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交给国家,由国家统购包销。第三,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资金、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不能参与分配。实际上,真正的按劳分配是没有的。第四,国家直接经营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用什么方式生产,都由国家决定。第五,在农村,实行经济集体化。农民生产的粮食、棉花、油料等一切产品全都由国家统购统销。(1)上述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简述上述经济体制的弊端和影响。答案(1)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是: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2)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由于追求“一大、二公、三纯”,致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与我国低水平、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不利于方便群众生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不利于激发企业活力,而且造成国民经济的条块分割,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在农村,社员凭工分参与年终分配,收入差距很小;在城镇,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经济模式下,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这种体制的特点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这一体制也有弊端,第(2)问就是要求学生答出这些弊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抑制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也产生了大锅饭的思想,影响了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等等。2(2011北京高考)结合经济学常识中的相关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时期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答案时期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20世纪50年代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20世纪80年代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来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3.“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适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国在享受“人口红利”的同时,也存在着高技能人才匮乏、收入差距偏大、城乡二元结构等问题,这影响了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常识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如何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人口红利”的发挥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答案(1)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3)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4)健全就业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解析注意设问要求“制度环境”。解答时要明确“人口红利”的基本内容,利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知识,从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等方面说明措施。4目前我国正处在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较好地解决了原来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问题,同时出现了新的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远未完成,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到来和城镇化加快的情况下,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良好的环境,当前在扩大就业、规范分配、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答案(1)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2)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3)建立和我国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生活无后顾之忧。解析本题背景材料列举了我国现存的一系列民生问题,设问考查当前在扩大就业、规范分配、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具体做法。联系我国的具体实际,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就业方面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分配方面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5材料一在产业转移浪潮汹涌的大背景下,在改革开放和如火如荼的大舞台上,各地政府上演招商大戏。招商引资成为不少地方政府官员的头等大事。有的地方招商的确是引来了 “金凤凰”,但盲目招商上当受骗、打着招商的幌子贪污腐败等有损政府诚信和公信力的现象屡屡发生。区域产业同质化、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据报道,某镇政府为招商引资建厂房,毁掉了即将丰收的千亩玉米田。专家指出,招商引资以政府为主导,是不折不扣地拿计划经济的手段管市场经济的事。材料二近年来,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等资源紧缺、煤电油运力紧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东部沿海企业不断遭遇生存困局,加上国家不断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西部的比较优势日益突出,出现了东部沿海企业向内地进行产业转移的趋势。但近年来,内陆省份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也在逐渐上升;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存在经济基础薄弱、配套不足、引导不力等问题;各地之间的行政壁垒、市场壁垒和体制壁垒尚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