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 编辑与节目制作.doc_第1页
广播 编辑与节目制作.doc_第2页
广播 编辑与节目制作.doc_第3页
广播 编辑与节目制作.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广播的诞生 1906年圣诞夜,费森登首次进行无线电广播;宣布了无线电广播的诞生3.广播电台的诞生:1920年11月2日年美国匹兹堡西屋电器公司开办了商业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KDKA,它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1922年8月20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在纽约州开设的电台WEAF,首次接受了商业广告。美国科学家阿姆斯特朗研究调频广播1935年进行了第一次调频无线电传输表演。调频广播的应用,标志着广播技术进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时期! 调幅:使载波振幅按照调制信号改变的调制方式。经过调幅的电波叫调幅波。调幅波用英文字母AM表示。调频:使载波频率按照调制信号改变的调制方式。调频波用英文字母FM。 调频广播的优点: (1)高保真、音质好;(2)抗干扰能力强 (3)可容纳的电台数量多 (4)发射范围易控制 (5)使用费用低 录音技术的发展1877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后演变成压制唱片唱盘录音; (2)1898 年至1900年丹麦人波森发明磁录音带;现代录音机 (3)录音机经历了钢丝录音、磁带录音、立体声磁带录音、数字化录音等不同发展阶段。 清末的电报;北洋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广播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广播事业。1926年10月1由奉系军阀支持的哈尔滨人刘翰创办“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中国人建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3.人民广播的开始: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发射功率约300瓦,呼号 XNCR)首次播音。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 3.立体声广播:1979年9月26日,黑龙江省制成我国第一部立体声调制器。10月26日,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利用这套设备播出了立体声广播节目,成为我国第一个播出立体声节目的电台。第四节 当代广播1、广播发展势头强劲:1电台数量不断增加;收音机越来越普及2.广播电台地区化、专业化倾向越来越突出;3.全球广播事业发展很不平衡;4.国际广播斗争激烈依旧;5.数字广播、广播网络化与网络化广播引人注目。第二节、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概述 1、概念:对一个或多个原始素材进行审听、审读、挑选、组织和加工的工作或人。 2、广播制作即音频节目制作,就是利用声音处理设备和制作技巧队采集来的原始音频素材进行剪辑、加工、整理、润色,使其内容完整,反映特定含义并具有一定整体和艺术效果的音频作品的全过程,是广播节目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3、广播编辑与制作的原则:一致性原则:主题,音响,技术,气氛情绪等 协调性原则 ,可变性原则 4、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人员素质要求 :爱岗敬业,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勤奋好学,强烈的求知欲熟练掌握各种编辑与制作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基本原理;敏锐的听觉能力以及对声音色彩的辨析能力;敏锐的听觉能力以及对声音色彩的辨析能力;一、广播的定义 广播(广义):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一定范围播送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按传输方式,可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从传播信号看,只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简称广播;同时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简称电视广播(狭义):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一定范围播送声音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按传输方式可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 二、广播的特点:1 传播信道 广播传播信息的通道是无线电波和导线2 传播信号 3 接收特性 :接收特性的优势:门槛低、受众广,开机率高;单信道接收,占用感觉份额小,伴随性强;形体多样,满足多种需要;占有空间广第二节 广播的社会功能广播的自然功能:传播声音信息符号 广播的社会功能:自身承载的职责与使命 :1 新闻传播功能 2 组织宣传功能 3 舆论影响功能 4 知识传播功能 5 文化娱乐功能 6 经济促进功能 7 生活服务功能 二者的关系是:自然功能是社会功能的基础和条,社会功能是自然功能的利用和外化 第三节 广播传播的规律(1)广播节目的广泛性和排他性;(2)广播内容以“时间”为版面直线排列 (3)收听广播的随意性与被动性(4)声音传播近距离(5)电波传播“一瞬即至”与“稍纵即逝”;(6)声音的传真性和信息的变异性广播节目的性质广播电台-广播节目-听众,广播节目是广播电台播出内容的基础单元,是有特定名称、爱德华。默罗(1938、3、12维也纳):二战现场报道冯。卡尔登:慕尼黑会议 18天内的精彩快讯与评论(2)爱德华。默罗:这里是伦敦1940、8、18战时节目功能调整二战后的广播节目:(1)战后-70年代末:节目地方化、廉价节目与录制节目、专业台带来单一型节目、新闻台信息台出现(2)经济台与地方新闻节目增加、谈话节目继续发展主持人节目出现:1981空中之友徐曼 中国第一个广播节目主持人国际广播新举措:类型增加、国际合作 整体改革阶段:1、板块节目和经济台热: 珠江模式 珠江模式:节目内容综合化、节目设置板块化、栏目主持固定化、栏目播出直播化、开通电话热线、鼓励社会参与2、专业化、系列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天津人民广播上海台:文艺台、经济台、教育台 天津台:新闻经济台、专题服务台、文艺台3、中央节目调整:突出总体布局、注意系统优化。总体布局:早以新闻为主、午以综合为主、晚以文艺 为主4、对话节目出现:强化政群沟通5、各地电台改革 6、节目参赛获奖:亚广联节目评比 深化改革阶段:东方广播电台(以信息适应时代、以服务性争取市场、以参与性赢得听众、以明星主持为标志:1、注重节目服务功能2、创新节目形式:多样态直播(主题直播、街头直播、橱窗直播)3、大力开展社会活动第二节、 广播节目类型一、 广播节目内容分类:1、新闻性节目2、教育性节目:系统教学节目、社会教学节目3、服务性节目:公开信息类节目、广告节目4、文娱性节目 二、广播节目分类:1、声音形式节目:语言节目、音乐节目、音响节目2、节目时长分类:小型节目(10m以内)、中型节目(10-20)、大型节目(20以上)3、组合形式分类:综合性节目、专题性节目 第三节:广播节目的播出录播:由播音员面对话筒播出事先写好的文字稿,同时录音,然后由技术部门把录制好的声音变成电信号发射出去直播:一次性在播出的同时将声音变成电信号发射出去现场直播:在现场完成节目制作并同时播出主持播出:由专设主持人主持控制整个节目的播出第一节 声音的特点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第二节 广播中的声音符号及其特点广播声音符号系统:有声语言(叙述语言、采录语言)、音响(采录语言、事物声音)、音乐、无声静默。广播节目中音乐符号的表现形态 :1.节目框架的分界线 2.节目之间的链接点 3.节目内容情感的衬托 4.音乐呼告作为台标、节目标识5.音乐本身作为节目的内容节目音乐选择的几个问题 1.版税的缴纳2.节目的风格3.受众群的定位4.目标受众的宽容度音响:1.音响是真实世界在广播节目中的声音映射; 2.节目中的音响是对真实世界声音的片断节选;3.节目中的音响是媒介预设与受众期待的双重选择;4.节目中的言语与音响是互相补充的关系; 言语与音响的结合方式:交替式 ,重叠式 ,混合式 。无声静默;通常指节目中或节目连接处的短暂空白。 无声静默的类型;节目连接处的无声静默,节目中的话语间的无声静默,节目中特定环境的无声静默 1.广播声音符号的情感功能2.广播实况音响的指称功能;3.广播声音符号的意动功能 第一节 广播语言的特点一.广播语言的分类:1.口播语言倾向口头语体的交叉语体2.现场报道口头语言二.广播语言的特点:1.语音为表现形式;2.无副语言辅助;3.语言规范、表达严谨完整;4.单向传播特质第二节 广播语言的写作要求一、.择词要求 :(一)多用双音词(二)少用书面语(三)避免同音异义词(四)慎用简称(五)慎用方言土语(六)慎用代词(用例见教材P146)(七)多用具象词 二、选句要求 :(一)主谓相连忌分离(例见教材P141)二)顺序组句忌倒装(例见教材P142)(三)句式主动忌被动(例见教材P142)四)句子喜短忌冗长(例见教材P143(五)常用单句忌复句 三、标点符号的要求 四、表达要求 :(一)通俗易懂 (二)具体形象(三)自然有趣(四)声音和谐(五)语言规范 第三节 广播新闻稿的写作一.文本结构适听性 (一)导语 :1.导语的基本形式:硬导语、软导语 伞形导语(见教材P155) 综述性导语2.导语的写作要求:突出核心事实、简明扼要3.导语新闻要素的选择及句式(见教材158):选择原则:对新闻价值要素的重视程度。主要句式:引语式导语推延式导语 (二)稿件结构 :1.文本结构体现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 2.期待+满足组构文本句序3.文段过渡需审慎处理、多样呈现; 4.有效使用重复手段。从重复距离分:紧接重复、间隔重复;从重复内容分:词语重复、句式重复、句群重复等;从节目角度分:节目内重复、节目外重复。 (三)写作手法与传播效果生动形象 1.注重细节刻画(见教材P167)2.注重形象描写3.注重联想营造(四)名字、引言与出处 1.名字(见教材P148)突出名人、突出本地、 陌生的名字需反复2.引言(见教材P150)引言应精短、引言应出新、引言应清晰、引言应多样音响报道的定义与优势一.录音报道与音响报道1.录音报道:录播-直播2.音响报道:录播 + 直播二.录音报道的定义运用新闻事物和(或)人物自身声音进行报道的广播新闻形式,一般是由实况音响与解说共同构成,是广播新闻的主要报道形式之一。音响报道的优势:1.真实可信2.信息量大3.感染力强4.便于反映特殊题材5.采制方便新闻体裁形式类别:一.录音报道.1、录音新闻2.录音专题(1)录音通讯(2)录音访谈(3)录音特写(4)录音评论)二.现场报道三.实况报道四.主持人报道第三节 音响报道的采制一. 录音报道的采制流程与特点1.采制流程:(1)采录音响素材;(2)写作解说;(3)剪辑音响素材;(4)合成解说与音响。2.特点:(1)时效性差;(2)音响选择精当;(3)后期加工时间充裕。二. 录音新闻1.题材:1)时政新闻领导人活动报道;(2)重要动态;(3)重大事件;(4)问题报道;(5)灾害新闻;(6)社会新闻;(7)人物新闻。2.音响具体使用方法:(1)音响做由头,引出报道;(2)解说+音响+解说;(3)两段式;(4)穿插式;1.录音通讯:(1)录音通讯的题材演变:典型报道热点与问题报道(2)录音通讯的类型划分: 从题材看,分事件性和非事件性两种;从解说问题看,分报道叙事体、散文体及兼用体;(3)录音通讯的结构布局:事件性题材顺序式结构非事件性题材逻辑式结构; 时间与逻辑“对位”结构。2.录音访谈:(1)录音访谈的产生发展(2)录音访谈的类型( A 报道式访问:报道要素:事件、时间、场所 附属要素;访问要素:表达主题 核心要素 报道式访谈与一般访谈的区别 B 对话式访问:记者与受访对象在话筒前一问一答进行的谈话。一般在录音间、办公室、家里等场所展开;无背景音响。采制关键:选择采访对象;问题设计与引导 C 询问式访问:记者就某一新闻事件访问一定量的有关人士或普通群众,提问多固定、重复,请受访对象简单明了地对事件表明态度或发表意见。类似于小规模民意调查。提问关键:提问应深浅适当、便于回答;提问语、态要保持客观中立,避免倾向性、诱导性;掌握访问时机:及时 D 电话访问)3. 录音特写广播特写(1).录音特写的定义:以纪实的手法,抓住事物、人物最典型、最富有特征的片断、侧面,集中、具体地做较为细致、形象地描绘,以突出表现某一主题思想或是新闻事件的一些细节,给听众留下鲜明的个性印象、形象感受或深入的启迪与思考。(2).录音特写的两大流派 A “音画式”广播特写:彼得.利昂哈德.布朗 代表作:鸡、欧洲的钟声 B 音响+解说式广播特写:尼尔斯.彼得 代表作:冰崖狩猎记、心中向往4. 录音评论(1).录音评论的定义:广播电台播出的带有实况音响的新闻评论,包括述评、短评等。(2)音响资料的使用:评论由头、论点和论据(3)录音评论的题材:A有定论的事可作评论;B当前社会生活的问题的评论和讨论。(4).录音评论的形式:A评论节目式;B谈话讨论式。三.现场报道 1.现场报道的分类:(1)直播(2)录播2.现场报道的特点:1)音响丰富、现场感强;(2)时效性强;(3)个性鲜明;(4)顺序式结构;(5)采制难度大:A 现场解说难度大;B 音响采制难度大;C 多样操作难度大。3.现场报道的采制要求:1)题材选择:A 新闻事实的现场音响要有较强的新闻价值; B 新闻现场的场面比较集中、明朗;C 主题单一、层次清楚;D 新闻事实及发展的时程较短(2)采录要求:A 要做好细致的采访准备工作; B 严格的现场要求;C 现场观察要积极、敏锐;D 重视主题音响的采录。第八章、广播节目制作第一节、广播节目制作与广播节目制作人一、 广播节目制作:广播电台组合声音素材形成节目的过程即广播节目制作二、 广播节目制作人:广播电台从声生产节目成品的人即节目制作人三、 广播节目制作的特点:1、节目制作的声音性2、节目制作的竞争性3、节目制作的分工性调音台:1、调音台的主要设置:电源、声道、电平显示(LEFT)、增益、高音控制、低音控制、耳机、话筒、卡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