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中性音腔之分析研究.doc_第1页
二胡中性音腔之分析研究.doc_第2页
二胡中性音腔之分析研究.doc_第3页
二胡中性音腔之分析研究.doc_第4页
二胡中性音腔之分析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二胡艺术网二胡中性音腔之分析研究 -以滾揉為例翁志文摘要: 在現今二胡的演奏中,存在著許多深具個性的音腔手法,從而形成風格演奏上的特點,惟要如何深入的分析與使用個性音腔,則有賴中性音腔的確認,本文以二胡揉弦中最常用的滾揉為例,並輔以旋律記譜圖及中性音腔辨識演算法的方式,尋找中性音腔在演奏時的方式和規律,希冀未來能做為辨識風格音腔與個性音腔之基礎。關鍵詞:滾揉、中性音腔、中性音腔辨識演算法、二胡壹、研究動機對許多接觸過二胡的人來說,大都會對演奏時的滑音與揉弦產生極大地興趣,因為一首二胡曲子之所以會扣人心弦,除了其動人的旋律與獨特的蛇皮音色外,其主要關鍵就是在於音腔 所謂“音腔”,用最簡單、最容易理解的話來表述,就是“帶腔的音”,或借用西方人的說法,是所謂“未被栓住的音(unfixed tone)”。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些說法是有語病的。因為按照西方樂理的界定,“tone”只是一個純屬抽象的音位概念,意即按照十二平均律或其他某種特定律制構建起來“音體系(ton-system)”中的一個個“音位”;如A1= 440 Hz等等,並不包含有時間的意義。也就是說,“音”的概念並不是指在時間軸上展開的、實際存在的“音聲(musical sound)”。參見翁志文、沈洽音腔辨識研究,第三十七屆國際傳統音樂學會世界年會(ICTM),2004年1月10日,中國泉州。的處理上。同樣是二泉映月,閩惠芬和宋飛所演奏的就是那麼的不一樣,更別說是阿炳本人所演奏的版本了。因此,如何正確地掌握二胡的音腔,即成了二胡演奏的關鍵之一。從教學研究的過程中,筆者發覺大多數人所做的,似乎是種“模仿”某人的音腔,然後再將模仿這種音腔的能力、過程以及結果,儘量要求學生來達成;而對音腔本身的了解,似乎除了去演奏它外,仍比較難以解釋為何要如此地去演奏?換言之,當我們拿到一份新譜時,在不參考其他的演唱或是演奏版本的情形下,自己應該如何處理滑音與揉弦?如何加以詮釋?似乎是一件頗因人而異與說不清楚的事情,而這一切又與旋律的動向、地方風格、個人習慣、個人理解、主流聽覺習慣等等均有關。以揉弦為例,以往我們常將之視為一件頗因人而異,或者自然會隨著地方風格而會有所不同的個性音腔;惟當我們在演奏多首二胡曲子時,事實上,是很容易在不同風格的曲子中,使用相同或類似的手法;因此,這讓筆者思考著一個根本問題,到底是人們在演奏二胡時容易混用了這些揉弦手法,還是在這些手法間有著一種共同的規範?筆著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及運用旋律記譜圖 關於旋律記譜圖之運用,最早見於查理.西格(Charles Seeger)於1953年間,所設計的記譜儀,後發展爲Seeger C型;在1970年時,爲當時相當先進之電腦分析工具。相關資料參見:The Melograph,selected reports in Enthnomusicology Volume,No.1,Peter Crossley-Holland(Ed).ISBN:0-88287-004-1 /publications/selreprt.htm之測音方法來觀察諸如趙寒陽、宋飛等二胡教師的演奏教學資料後,認為在現今二胡的學習過程中,確實是可能存在著一種具規範性的中性音腔,而這種中性音腔正是現今二胡音腔在學習與演奏時的一種常見技法與原則。據此,若我們能整理以往的演奏資料與教學研究心得,並輔以旋律記譜圖之可視性方式來找出中性音腔的基本規範,相信將可更為清楚地了解與辨識出中性音腔與各種地方風格和個人風格之差異性;從而更能深入地認識各具特點的二胡音腔。貳、關於中性音腔的思考當我們在學習二胡的基本揉弦“滾揉”時 揉弦可分為滾揉、壓揉、滑揉和摳揉,而滾揉指的即是一般最基本的揉弦技巧。,通常一開始要求將左手食指輕輕地放在外弦的La音上,然後再反覆地去做一個上下來回且速度均勻的自然擺動,使得聲音能夠因著弦長的改變而產生細微的音高變化;通常在經過一定時間的練習後,大致可發出如下圖一,以Solo Explorer 軟體資料參見:測音,由趙寒陽示範演奏每秒約4至5次、幅度大約小二度,外弦一至四指,La(B5)、Si(#C6)、Do(D6)、Re(E6)等四個音的滾揉效果。圖一:趙寒陽示範演奏 音響資料引自趙寒陽二胡技法,廣州:人民音樂音像出版社,ISRC:CN-M26-01-305-00/V.J6。上述對於滾揉的教學方式,或許會有可能因個人理解之不同而有所差異,惟整體來說,關於揉弦效果的要求,仍是有一定的規範。例如,“滾揉的音波一定要圍繞音準基線上下等幅地均勻波動”、“揉弦的頻率和幅度易於調整” 參見趙寒陽二胡技巧與名曲演奏提示,頁39,北京:華東出版社,1999/9,一版。等。由此可知,對於滾揉所要求的原則,首先是希望音高能在有一基準音的標準下,做出可上下等幅度、均勻振動的聲音效果,之後再依據樂曲及個人的需要,來做出其他種效果。因此,在滾揉方面,其要求的標準是頗為客觀和中性的;而當我們在教學時,亦是先要求學生達到儘量中性、不帶個人因素的揉弦效果。趙寒陽在所著二胡技巧與名曲演奏提示一書中,曾以圖示的方式說明滾揉要上下等幅均勻波動的情形。圖二:惟若我們再以旋律記譜圖來觀察滾揉時,則會發覺一個“不太可能做到”的問題;因為,一般人的實際演奏(如上圖一),是不太可能會去做到如上圖二的情形,並且若我們真的刻意地要去達到所謂“上下等幅均勻波動”時,則有時反而會因過度地機械化而導致缺乏了應有音樂性。因此,如何辨識出中性滾揉的基本規範,即成為本文所必須面對的課題。例如,上圖一、下圖三及圖四,分別為趙寒陽、宋飛及筆者所演奏的揉弦;在直觀上,它們可都是不同地揉弦效果。圖三:宋飛的滾揉 宋飛於山村初曉一曲第一小節第四拍時,演奏外弦La音一拍的揉弦效果。音響資料引自全國二胡考級曲目(一級),南京:南京音像出版社,ISRC:CN-E12-01-0014-0/V.G4圖四:筆者的滾揉 筆者演奏外弦La音四弓的揉弦效果。 若我們純粹由直觀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是比較困難;因為,它們實有一定的差異性。再加上對樂器本身而言,由於二胡本身沒有類似小提琴的指板,而使得二胡的揉弦一定或多或少會帶有一些壓揉的成份,從而造成了揉弦上的個體差異。惟如此一來,我們豈不沒有辦法由旋律記譜圖來辨識中性音腔了嗎?其實不然,若我們能結合演奏、教學和聽覺的角度,則這個問題還是有辦法解決的。比方說,若我們已經知道某些音腔是中性音腔,則還是可由圖形的角度來反推其在演奏上及聽覺上的共同點,從而找到其之所以可成為中性音腔的原則與規範。參、辨識中性音腔的原則與方法一、中性音腔辨識演算法對二胡的滾揉而言,雖然在某個程度上是十分強調個性化的東西,但反過來說,亦是有一定的共性存在,否則所謂的標準就難以確定;而中性音腔所指的即是大家在演奏上所遵循的一種共同原則與共同制約。例如,在情緒舒緩、速度為60的慢板樂曲中,每秒大約可做46下及幅度為小二度的滾揉;而在情緒激動、速度為132的快板當中,則每秒則可快達68下及大於小二度的滾揉。因此,我們還是能夠以一定的定量方式來描述中性音腔。為了有效的辨識滾揉,我們可試著由下列的“中性音腔演算法”來加以分析,玆將判斷條件列舉如下:1. 首先假設被辨識的二胡音腔Y1為一有意義的音腔,而非錯誤的演奏方式所產生。2. 再由聽覺來判斷此一音腔Y1是否為一具常規性的演奏手法?若是,則繼續第3點;若不是,則考慮判斷它是否為一個性音腔S1,並描述它的特殊之處。 3. 此一音腔Y1是否受到樂曲本身的要求而做出局部的變形Y2? 若是,則找出變形之理由C1;或不是則繼續第4點。4. 此一音腔Y1是否有因個人因素而變得比較複雜的Y3? 若是,則找出因個人因素P1而造成之音腔結果,並想辦法要求原演奏者先排除其個人因素,然後再重新演奏,直到排除個人因素。若不是,或無法執行則繼續第5點。5. 從頭再檢視前四個步驟一遍,並輔以旋律記譜圖和與專家討論後,則可判斷此音腔Y1是否為一中性音腔Y0。並列舉說明成立此一中性音腔Y0的一般規範及一些特殊例外情形。說明1:此一步驟在排除初學者在剛開始練習揉弦時,所產生的一些無意義或沒有效果的揉弦;例如,只有擺動卻沒有音高變化或音高變化極小且無關連性的揉弦。說明2:目前一般常用的中性音腔,例如,顫音、波音、上滑音、下滑音、均具有一定的規範和指法符號,演奏者在初步演奏時,通常會以一般性的聽覺習慣來處理。說明3:所謂樂曲本身的要求,例如,如速度變化、樂句處理、地方風格等均屬之。說明4:所謂個人演奏上的因素,例如,因個人偏好與個人技術水準,使得在揉弦時每秒要揉動幾下?音高幅度多大。此外,若因條件所限,無法與演奏者溝通,亦可轉而觀察此演奏者其他樂曲之音腔,並與其他具代表性之演奏者資料做一比較,從而做出判斷。說明5:為避免個人偏見或經驗不足,在最後判定之前再與其他二胡演奏家或熟悉音腔的學者討論,以求週延。二、中性音腔辨識之實例根據上述中性音腔辨識演算法,筆者試著以宋飛全國二胡考級曲目輔導示範一級三級教學專輯中的樂曲山村初曉來說明及辨識其揉弦是否為一中性音腔?1. 由於宋飛是個知名二胡演奏家,因此,我們可據此判斷它所示範演奏的揉弦Y1為一有意義的音腔,且非錯誤的演奏方式。2. 在聽完山村初曉全曲後,根據筆者聽覺及旋律記譜圖的判斷,其揉弦Y1每秒大約46下且其幅度大致為小二度的揉弦,為一具有常規性的揉弦。 3. 由於山村初曉只是一首短的創作曲,並非如同秦腔主題隨想曲般具強烈地方風格的樂曲,因此,在樂曲的處理上是比較簡單。而其揉弦變形的理由其實很簡單,由於其為一實際演奏的作品,因此,對揉弦而言,自然會隨著樂曲的舒展情緒,做出前平、後平,以及約在慢一點點時間後再開始揉弦的局部變形。整體來說,這些揉弦聽起來,是有些細微的差別,惟基本上感覺都是一樣的。下表一即筆者針對其揉弦部份所做的整理。譜例一: 譜例引自全國二胡演奏(業餘)考級作品集,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12,一版。表一:位置第一小節Mi音(二指)第一小節La音(一指)第三小節Do音(三指)一說明1. 一拍,約1秒,時間稍長。2. 一開始第一個一拍的Mi音即有揉弦,以前平、後揉、後平的方式帶出。3. 幅度約小二度。4. 在A=440Hz的測音基準下有高1/4音的情形。1. 一拍,約0.86秒。2. 同前圖Mi,有前平、後平、小二度及高1/4音的現象。1. 一拍半,約1.03秒。2. 以直接、揉弦的方式帶出第三小節的後句,因此,揉弦頻率稍快約每秒6次。位置第三小節Mi音第六小節Re音二說明1. 一拍,約0.82秒。2. 此音基本上與第一次的Mi相同,惟受到前一個Do音的影響,幅度較短促。1. 二拍長音,約1.74秒。2. 因馬上接出下一句的La音,故前平後不平的處理方式在感覺上較連貫。3. 由此圖可算出每秒約56次。位置第七小節Mi音第十四小節La音三說明1. 一拍,0.76秒。2. 更為短促。1. 二拍,1.64秒。2. 約每秒6次。註1:上表“一”表在同一指位上出現第一次的揉弦。註2:由於二把位高音Re為大幅度帶壓揉效果之揉弦,故將第10小節及第12小節的高音Re先省略不記。註3:有些音滾揉幅度太小,或反覆部份省略不記。4.因其個人技術水平是沒問題的,因此,她在滾揉時,是可以掌握每秒要揉動幾下與音高幅度要多少;經觀察其在教學版本上演奏的其他樂曲(第一至三級),可判斷出宋飛演奏的滾揉效果,基本上,是頗為一致的,換言之,是可以達到中性音腔的技術要求與規範。惟在所謂個人演奏的因素上,則是比較難做出判斷的,特別是在個人偏好方面,在判斷時是需要對於宋飛的演奏習慣有一定的認識。因此,在是否因“個人因素”而變得比較複雜方面?筆者認為還需更大量的測音研究才能做出最後判斷。5.經與沈洽教授討論,此一具中性音腔特點,滾揉Y0的基本規範為:(1)平均滾動次數約每秒4-6次。(2)振幅大小約為1/4音到小二度。(3)因樂曲處理所產生之前平、後平及其他現象,亦均屬中性音腔的容許變化情形。肆、結論整體來說,在尋找中性音腔方面,若配合聽覺、樂曲演奏說明、“旋律記譜圖”和“中性音腔辨識演算法”,則可十分清楚地了解音腔在演奏過程中的方式和規律;而中性音腔的確立,更可讓我們有一依據來比對音腔本身,到底會因者地方風格和個人風格的影響而有多少的差距。以本文中宋飛的滾揉為例,我們是可以看出其演奏時不具地方風格時的一致性與規範性,至於其滾揉是否可為二胡演奏上的一個典範,亦或深受個人演奏風格所影響,則有待進一步地研究。此外,關於“中性音腔”一詞,為筆者為辨識地方風格和個人風格音腔所假設的一個名詞,是否適用,則仍有侍進一步地確認,以求周延。後記:本文撰寫期間,承蒙沈洽教授的指導,特此致謝。參考資料:1. 翁志文、沈洽音腔辨識研究,第三十七屆國際傳統音樂學會世界年會(ICTM),2004年1月10日,中國泉州。2. 趙寒陽二胡技巧與名曲演奏提示,頁39,北京:華東出版社,1999/9,一版。3. 趙寒陽二胡技法,廣州:人民音樂音像出版社,ISRC:CN-M26-01-305-00/V.J6。4.全國二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