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器的性能分析_secret.doc_第1页
除湿器的性能分析_secret.doc_第2页
除湿器的性能分析_secret.doc_第3页
除湿器的性能分析_secret.doc_第4页
除湿器的性能分析_secret.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除湿器的性能分析摘要:介绍了冷凝除湿设备,转轮除湿器,液体除湿设备,膜除湿器,HVAC除湿系统的原理及特点,并进行了比较。关键词:除湿 除湿器 除湿原理0 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航空,航天,原子能等领域的需求,空气除湿技术被广泛的利用,并发挥巨大的作用。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在传统的除湿技术(冷却除湿,吸附除湿和液体除湿)上,又提出了一些新型的除湿技术:如膜除湿,HVAC除湿等1。1 除湿器的介绍1.1 冷却除湿冷却除湿的原理是利用湿空气被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将冷凝水脱除的除湿方法,又称为露点法。由于用冷冻机作为冷却的手段,所以又称为冷冻除湿2。在冷却除湿方法中,通常利用冷冻机本身的排热作为再热热源,或设置利用处理空气本身热量进行再热回收装置,以尽量减少除湿所消耗的能源。而作为冷源使用的冷水可以是地下的井水,也可以是由制冷机人工制取的冷冻水,具体采用何种方案由当地气象条件和除湿空气的终了状态决定2。由于使用冷却盘管除湿时,存在盘管结冰,堵塞盘管肋片之间的间隙,妨碍传热和空气流通,使除湿不能继续的问题,因此,冷却除湿适用于在露点为8-10以上的场合,否则必须增加除霜设备。1.2 吸附除湿目前国内外主要研究两类固体吸附式除湿装置:一类是固定床式除湿器,另一类是旋转式除湿器即转轮除湿器。经过研究发展,在最原始的固定床除湿技术上,先后出现了利用固体吸附剂除湿的间歇除湿方式,两塔并用的连续除湿方式,随后出现了转轮除湿机3,由于其可连续运行,湿度控制容易,而倍受青睐。图1所示为转轮除湿机的流程4,这种除湿机主要由除湿转轮,传动机构,外壳,风机,再生用电加热器(或以蒸气作热媒的空气加热器或其他余热加热器)及控制器件所组成。湿空气加热器干空气皮带图1.转轮法除湿流程除湿转轮再生空气处理空气驱动电动机虽然转轮除湿具有很多优点,在空调除湿领域很快发展,但是也有明显的缺点5:如除湿机结构复杂,费用高,易跑湿,而且除湿过程流体温升较大,一般为30;转轮旋转结构容易出现漏风现象,特别是氯化锂除湿转轮转盘具有容易出现过饱和现象而致使吸湿剂流出或吸水不平衡致使转盘转动时产生摆动的缺点;因此在相对湿度超过75%时,需要在除湿机入口加设加热器,降低入口空气相对湿度以避免吸湿剂过饱和;分子筛转轮除湿机不仅价格较硅胶贵,而且要求转轮再生温度高。1.3 液体除湿液体吸湿剂除湿是利用某些吸湿性溶液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将空气脱湿的方法。它又称液体吸收法,简称液体除湿6。在绝热性除湿器中,除湿溶液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后,绝大部分水蒸气的凝结潜热进入溶液,使得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同时,溶液表面蒸气压也随着升高,导致溶液吸湿能力下降。在除湿过程中传质驱动力不断降低的趋势在刘晓华等进行的叉流绝热型除湿器的实验7中得到证明,并可以得出溶液温度升高是导致其除湿能力降低的最重要的原因。Khan等通过对内冷性除湿器的性能研究8分析得出:内冷型除湿器的性能是冷却水与空气的流量比,冷却水进口温度,空气和水侧的传递单元数和溶液浓度的函数。文献中还指出内冷型除湿器的性能几乎同溶液与空气的流量比没有关系。孙健等设计了一种新式的内冷型除湿器9,利用空气对除湿过程进行冷却,图2是除湿器中一个除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该实验采用氯化钙溶液作为除湿剂,对空气与溶液的流量及溶液的浓度对除湿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增加除湿溶液的浓度,除湿溶液的流量和被处理空气流量都可以增大除湿量。1.4 膜法除湿布液表面冷却空气被处理空气图2.风冷型除湿器单元膜法除湿是利用除湿膜进行除湿的方法。膜科学技术是一门新兴的高分离,浓缩,提纯,净化技术,它在除湿领域也得到了研究及应用。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进行空气除湿,需要在膜的两端产生一个浓度差,可由膜两端压力差造成,也可由膜两端湿度差造成,也可以是温度和压力共同造成。在增大膜两侧的压力差强化除湿方面,张立志等人综述了利用压差的膜除湿的各种工作模式10。江亿院士提出一种“膜湿泵”概念11,即靠膜两侧气流的温度差实现水蒸气有低湿气流向高湿气流传播,其原理如图3所示,处理空气(如新风)流经膜的一侧,在另一侧高温气流(称为驱动气流,可以是新鲜空气或排风经过加热后获得)作用下,水蒸气由处理空气进入驱动气流,最后排入环境中。除湿后的气流流经交换器,降温后供室内或其他工业场合使用;驱动气流经交换器加热后,温度升高,再经过加热器进一步加热,达到一定温度后,进入膜组件,去驱动并带走水蒸气。加热器可以由余热驱动,实现节能。S.Paul等人则将冷凝除湿和膜除湿结合使用12,其优点是:冷凝液体不直接与被除湿的空气接触,直接回收冷凝水作为循环冷却水,有较高的传热系数。处理空气排走加热器热交换器驱动气流除湿气图3.膜湿泵的原理膜1.5 HVAC除湿13HVAC除湿是指用加热方法使空气相对湿度降低,应用这种方法除湿投资少,运行费用低,但该方法只能降低相对湿度,而不能降低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故难以确保室内的除湿效果。这种除湿方法的优点是除湿性能稳定可靠,可连续除湿,且管理方便,缺点是初投资高,机器运转噪声大,而且不能提供室内所必须的新风量,同时向室外放出大量的热,气体循环利用率低。因此,为了更有效的解决室内温度控制的问题,改进的HVAC除湿方法将加热通风和冷冻除湿进行了组合,同时在制冷机的内外又增加了两路水循环,再加上内外两路气循环,共形成5个大的循环,这样不但提高制冷的效率,同时又减小了动力消耗,节省了能源,缺点是这种方式的初投资高,而且结构比较复杂,但是其运行费用较低,而且在除湿制冷的同时又提供一定的新风量,对人体健康有益,这是解决室内湿度控制的较好的选择,其具体循环图见图414,其湿度控制原理图见图515 加热加湿控制空间冷却盘管冷 却塔压缩泵蒸发器冷却器水泵风扇空气室外环境室外环境水冷却水空气建筑外部建筑内部图4.除湿系统结构图送风回风风扇图5.除湿的工作原理图过滤器加湿器加热器2 各种除湿方法的比较冷却除湿中为了实现除湿的目的,经常把空气冷到很低的温度,冷源的低温要求首先是为了满足除湿要求而设定的,若只是为了降温,蒸发温度可以高的多。为了除湿在冷凝过程中把干空气也冷却到了同样低的温度,某些情况下还需要再热来满足送风温度的要求,这造成了能量的浪费。膜法除湿中利用膜两侧的水蒸气分压差的抽真空方法同样耗功很大,另外对膜的强度也有很高的要求;而利用膜两侧的水蒸气温差的方法中,膜本身很薄,膜两侧的温差很小,所以导致膜两侧的传湿动力很小,不可行。固体吸附材料的除湿系统致命的弱点是动态的运行过程,期间混合损失大,影响效率;另外,这种形式很难实现等温的除湿过程,而除湿过程释放出的潜热使除湿剂的温度升高,吸湿能力下降,整个过程的传热传质的不可逆损失大,效率不高。相对于固体吸附材料,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采用液体吸湿材料的传热传质设备比较容易实现;另外液体除湿过程容易被冷却,从而实现等温的除湿过程,不可逆损失可以减小。其他的除湿方法的优缺点在上面已经介绍。3 总结综合各种除湿方式,液体除湿是可以实现湿度独立控制的除湿方式,避免了冷凝除湿的能源浪费,并且该方式可以利用低品味能源(太阳能,地热,工业废热余热等)来驱动,而且具有较高的效率。参考文献1 李鑫,李忠,韦利飞等.除湿材料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4,23(8):811-8152 张立志.除湿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3 Lou Hongmei,Miyajima H,Dong Fei,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rmal phenomenon in PSA air dehumidificationJ.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1999,17(1):65-754 张立志.除湿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5 朱东生,剧霏,李鑫,汪南,刘超.除湿器研究进展J.暖通空调,2007,37(4):35-406 张立志除湿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7 刘晓华,张岩,张为荣等溶液除湿过程热质交换规律分析暖通空调,2005,35(1):110-1148 AY Khan.Cooling and dehumidification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internally-cooled liquid desiccant absorbers.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1998,18(5):265-2819 孙健,赵云,施明恒.太阳能液体除湿空调的性能的实验研究.能源研究与利用,2002(5):30-3210 张立志,江亿.膜法空气除湿的研究与进展J.暖通空调,1999,296:28-3211 Zhang L Z,Jiang Y,Zhang Y P.Membrane-based Humidity Pump:performance and limitations.Journan of membrane science,2000,171(2):207-21612 Paul S,Jedrick B,Alex H,et al.Hydrophilic membrane-based humidity controlJ.Joumal of Membrane Science,1998.149(2):69-8113 朱东生,剧霏,李鑫,汪南,刘超.除湿器研究进展J.暖通空调,2007,37(4):35-4014 Lu Lu,Cai Wenjian,Xie Lihua,e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