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放射诊断学总论.ppt_第1页
0101放射诊断学总论.ppt_第2页
0101放射诊断学总论.ppt_第3页
0101放射诊断学总论.ppt_第4页
0101放射诊断学总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放射诊断学总论 总论 一 学习目的掌握影像诊断分析方法及常见病的影像诊断 了解影像诊断的价值与限度 以便正确选用影像检查方法 二 X线的发现及影像学的发展1895年11月8日 W C R entgen发现未知射线 用 X 来表示 1896年1月23日 展示了第一张手的X线照片 W C R entgen 世界上第一张X线照片 总论 医学影像学 20世纪50 60年代 超声成像Ultrasonography US 闪烁成像 Scintigraphy 20世纪70 80年代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 rayComputedTomography 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e MRI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 SPECT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ionemissiontomography PET 20世纪70年代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Radiology 心脏彩超 核素检查 CT检查 普通X线检查 头颅侧位片 头颅横断面平扫 CTA横断图像 左侧肾上腺区巨大肿瘤 并有坏死 囊变 左肾受推压外下移位 利用螺旋CT三维图像重建技术获得的CTA 示左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绿色 头颅MRI检查 T1WI T2WI 头颅MRI冠状扫描 水抑制T2WI 介入放射学 椎间盘突出介入治疗 肝癌肝动脉造影 栓塞治疗 功能磁共振成像 仿真内窥镜 CT 总论 三 X线的产生和特性 一 X线的产生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被物质阻挡即可产生X线 具体发生在X线管内三个条件 1 自由活动的电子群 6 12V 灯丝2 电子群以高速运行 40 150KV 高压3 电子群在高速运行时突然受阻 钨靶 X线机的三个部分 如图示 X线球管 变压器 控制台 能量 99 变为热 1 变为X线 X线球管 变压器 操作台 总论 二 X线的特性1 物理特性 X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以光的速度 3 108m s 直线前进 波长范围0 0006nm 50nm X线诊断用0 031nm 0 008nm 40 150KV 总论 2 医用特性 成像的特性 穿透性电压高波长短穿透力强 穿过时会衰减 穿透力也与物质的厚度 密度相关 成像基础荧光效应X线荧光物质 钨酸钙 荧光 透视基础感光效应溴化银 Ag Ag 黑色 摄影基础放疗的特性 电离效应X线通过任何物质都可以产生电离效应 防护与治疗的基础 穿透力不足的胸片 穿透力正常的胸片 1 2 说明 1 没有经X线照射的胶片 2 为经过空气后X线照射的胶片 总论 四 X线成像基本原理 一 X线成像的基本条件1 X线特性 穿透性 荧光效应 摄影效应2 人体组织的密度差别 厚度的差别3 照片感光或荧光屏显像使人体形成黑白对比 有层次的荧光显像或照片 总论 二 物质 或人体 的密度与厚度这两个因素经常综合影响X线成像1 物质密度 物质比重 吸收X线量 照片黑白度 不同密度物质的实物 与实物相对应的X线摄影 BaSO4 粉笔 76 的泛影葡氨 16 的泛影葡氨 水 空气 实物 照片 肺内实变病灶的密度比周围含气肺组织高 因此病灶相对较白而被显示 总论 荧光屏影像 对应照片影像 总论 2 物体厚的部分 吸收X线多 透过X线少 薄的部分则相反 如图示 金属物体金属物体虽细薄 但比粗厚的含气肺组织白 密度高 总论 3 人体组织有密度与厚度的差别 自然存在的差别 自然对比 总论 4 X线图像的特点 重叠 因X线透过人体的所有层面 放大如阳光下的人影 中午与下午不同 歪曲失真 总论 五 X线检查方法1 普通检查荧光透视Fluoroscopy摄影Radiography PlainFilm 2 特殊检查体层摄影Tomography软X线摄影SoftX rayRadiography放大摄影MagnificationRadiography荧光摄影Fluorography3 造影检查高密度造影剂 Ba剂 碘剂 造影方法直接引入法低密度造影剂 空气 CO2 间接引入法 人工对比自然对比 普通摄影图像 胸部平片 腹部平片 特殊摄影图像 断层摄影术 特点 不观察的层面模糊观察的层面清楚 胶片运动 球管运动 观察的层面 纵隔淋巴结钙化 体层摄影 显示钙化的淋巴结更清楚 软组织摄影 图示 右侧乳腺癌左侧乳腺增生 R L 放大摄影 放大后骨小梁结构显示更清 放大前 造影检查及其方法 高密度造影剂 图示为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高密度造影剂 图示为食道钡餐检查 图示为静脉肾盂造影 高密度造影剂 右图为静脉肾盂造影 腹部平片对照 图示为腹膜后气体造影 低密度造影剂 腹部平片对照 图示为腹膜后气体造影 低密度造影剂 图示为腹膜后气体造影 腹部平片对照 造影方式 灌注法钡灌肠检查 造影方式 灌注法 支气管造影 支气管造影 支气管造影 管造影 T 逆行泌尿道造影 子宫输卵管造影 穿刺注入法 脊髓造影 心血管造影 胆道造影 腹部平片对照 上消化道造影 静脉肾盂造影 总论 六 X线诊断原则与步骤 一 诊断原则照片影像是客观存在的 诊断时应该做到 二 诊断步骤1 全面循序 首先了解照片质量 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