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要点总结.doc_第1页
心理学要点总结.doc_第2页
心理学要点总结.doc_第3页
心理学要点总结.doc_第4页
心理学要点总结.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本概念:心理学(psychology):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意识: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催眠诱导:催眠者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超感知觉(第六感觉):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感受性: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用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描述 感觉阈限:感到某剌激存在或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剌激量,有50%机会被觉察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双眼视差:双眼视物时,由于双眼观察角度不同而使两个视网膜像之间产生差异(左眼看到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到物体的右边多些)的现象社会知觉: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首因效应:在对他人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一见钟情”近因效应:在对他人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晕轮效应 “一俊遮百丑” :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社会刻板效应: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记忆: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学习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接受学习: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 思维: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反映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可以写字”是笔的本质属性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概念: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以一个符号(词的形式)来表现推理: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归纳推理: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的思维活动演绎推理: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 功能固着:指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认识它想像: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新颖性和形象性是想像的基本特征。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智力:人的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 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能力: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特质:是使一个人对于较广泛的一类情景稳定地做出同一反应的心理特点,它是建立在对人类大量相似行为进行观察的基础之上的一种科学构想,它是心理学家用以描述或解释行为的工具,不是客观事物。信度(可靠性):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常模: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效度(有效性):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需要: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动力和源泉,内因),外在环境则为诱因(外因)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 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剌激物交往动机: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外在动机: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 内在动机: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 匮乏动机: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成长动机: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情绪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心境:具感染性、较平稳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应激:在意外紧急情况下产生的适应性反应表情: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心理状态: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心理状态系统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人格动力系统: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和稳定水平的结构,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一个人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人格特质: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人格的测量单位。 认知方式(认知风格):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场独立性:在认知领域显示了优势,他们处理问题比较灵活,善于抽象思维,自学能力较强,对自然科学知识更感兴趣场依存性:在社会领域中显示了优势,他们善于体察别人,与人相处亲切融合,他们更喜欢社会定向的学科与知识投射法:一般是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者课任意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以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映出来人际沟通:是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群体规范: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每个群体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思想、信念和行为的准则群体凝聚力:能够使成员继续留在群体中的力量。它体现了群体的整体性特点,由成员间的信任和约定程度所决定,包括正性力量和负性力量社会惰化: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社会助长: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社会干扰: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从事某项工作时而使个体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去个体化: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 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群体极化: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群体讨论前后态度的变化倾向从众: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心理健康: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人的基本心理活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压力(应激):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剌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压力包含三种含义 压力指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压力是一种身心反应压力是一个过程挫折: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手段,借此保护自己焦虑障碍:指受到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它所表现出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但又一点是共同的极度焦虑体验横断研究法:在同一时间里研究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纵向研究法: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所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质的变化规律自我意识:指个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简答论述: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出重要的信息给以反应,同时排除掉无意义信息的干扰。2.维持功能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 靠注意的维持功能,才能对被选择的信息进行深入的加工与处理,对复杂活动顺利进行。3.调节功能注意在使人们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时表现出重要的调节作用, 使人们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注意与意识的关:系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是一种心理内容或心理体验;注意与意识又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不同的意识状态。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1. 感觉麻痹2. 感觉扭曲和幻觉3. 解除抑制4. 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知觉的分类: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的特性 - 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 根据知觉所反应的事物的主观特性-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来自剌激方面的深度线索:(1)大小:如果认为两个物品大小接近时,产生网像较大的就被知觉解释为较近。(2)视野中的高度:在视野中远处物品通常位置较高。(3)遮挡:视野中远物是被近物遮挡的,部分被遮挡就成为一个很好的深度线索。(4)线性透视:平行的铁轨向远处延伸时,会趋向于相交,两条直线越趋向接近,就表示距离越远。(5)纹理变化:近处物体纹理清晰、细节分明,远处组织纹理模糊,清晰度减低。(6)光照与阴影:日常生活中光线多自高处向下照射,因而阴影与光照的位置也成了深度知觉线索。社会知觉的独特性:(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 (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 (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如何对信息选择: 1.个体根据先前经验决定哪些信息是有关的,而先前经验很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有误差 2.个体没注意到信息中的偏差 3.个体往往抓住那些最显著的个案信息,忽略基于多数人的统计信息 信息的整合过程:1.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2. 晕轮效应 “一俊遮百丑” 3. 社会刻板效应 记忆的基本过程:(一) 编码: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编码过程需要注意的参与(二) 保持: 心理学家研究记忆主要关心的问题(三) 提取:回忆和再认 长时记忆存储形式:1.语义代码(主导) 2.视觉代码(图画 )图式对记忆的影响:1. 图式中的一般性知识为编码新信息提供基础,有助于接受新事物并具有个人特点。2. 图式中的一般性知识极大地影响着信息的回忆效果,它使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得到激活后,往往不是直接的简单向外提取,而是经过推理进行建构,提取出来的是按照图式改造过的信息。 总之,人们利用现有的知识组织新的信息,并将新的信息和原有的图式结合起来,不断地建构和发展着庞大而有序的记忆系统。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消退理论(记忆得不到强化而消退) 干扰理论(记忆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前摄干扰:巳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 倒摄干扰: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遗忘主要是由干扰造成的。几乎所有长时记忆的遗忘都可归因于某种形式的提取失败。不能回忆主要是缺少提取信息的线索。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一)地点法(位置法) 地点法的原理是将一组熟悉的地点与要记的东西之间建立起联系,主要利用视觉表象,以地点位置作为以后的提取线索。(二)韵律法 纯语言的材料 (三)记笔记 记笔记的最好方法是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思考,找出各种材料间的关联,清晰准确地总结主要的观点和例证学习的分类:(一)依学习方式划分:1.接受学习2.发现学习3.意义学习4.机械学习 (二)依学习内容划分1.知识学习2.技能学习3.社会规范的学习学习的策略与方法(论述题):(一)复习策略 1、复习的时间 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2、复习的次数 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时效果较好。3、复习的方法 背诵法,即阅读与背涌相结合。 多感官记忆。(二)组织策略:群集、摘录、划线、列提纲、做笔记等 思维的过程:1 .分析和综合 2.比较 3.抽象和概括思维的种类:1、直觉动作思维(实际行动)、具体形象思维(表象)和抽 象逻辑思维(言语符号)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3、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论述题)(一)算法式算法式: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具体做法是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二)启发式(简答题)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1.手段一目的分析法2. 爬山法3.逆向工作法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一)问题表征的方式(二)无关信息的干扰(三)功能固着性(四)心向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现象,发现新问题;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景能够顺利地做出多种反应或答案;灵活性,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具有灵活改变定向的能力,能发挥自由联想;独创性,即 产生新的非凡的思想的能力,表现为产生新奇、罕 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再定义性,即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洞察性,即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特 性 或多样性,进行意义交换创造性的影响因素:1.智力因素 高创造力者必有高智力、高智力不能保证有高创造力;在一定的智商分数(120)之下,二者有显著的正相关;在此之上,二者的相关不显著。2.人格因素 如独立性、自信、对复杂问题感兴趣、审美取向和冒险精神等。 3.环境因素 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影响,通过内在动机起作用。虽然大众印象中都有孤独的天才的形象,但大多数创造性活动都是在人际环境中发生的。4.动机因素 创造性活动不仅需要有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它本身也可以产生动机。 创造性思维训练(论述题):(1) 建立目标与意向(2) 训练基本的技巧(3) 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4) 刺激和鼓励好奇心(5) 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6) 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7) 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8) 培养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信念(9) 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 (10) 促进自我管理技巧(11) 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12) 运用例子智力的差异:1.智力的个体差异: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智力结构(组成方式)不同;智力发展历程不同2. 智力的团体差异:智力性别差异(男性:空间能力 ;女性:言语能力)智力职业差异脑力劳动体力劳动智力种族差异 智力多因素论: 瑟斯顿:7因素 (1)字词流畅性(2)语词理解 (3)空间能力(4)知觉速度(5)计数能力 (6)归纳推理能力(7)记忆力智力的三元理论:斯腾伯格 智力的内部构成:元成分(控制作用,核心);操作成分(执行元成分的决策);知识获得成分(新信息编码与存贮)心理测验的性质:1.心理测量的对象是心理特质2.对心理特质的测量是间接的 3.心理测量具有误差4.心理测量工具的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智力的影响因素:一、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一) 家庭谱系研究 (二) 双生子研究 二、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晌 三、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四、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施用累能动机的功能:1. 激活功能(激发执行)2. 指向功能(动机不同目标也不同)3. 调节与维持功能(在没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会一直存在)成就动机的特征: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2.具有坚定信念 3.正确的归因方式工作动机:X理论:工作是为钱(物质)Y理论:工作是因要将工作做好的内驱力V理论:工作是为自我实现Z理论:工作是因价值观与组织目标一致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匮乏动机: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成长动机: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 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建立在需要层次理论上,他将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这些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大。当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性地位。然而,一旦较低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据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一)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情绪与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与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 (二)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三)从反映特点看差异: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情绪情感的功能:一、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一)情绪具有激励作用(二)情绪被视为动机的指标 二、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一)促进功能 积极情绪(二)瓦解作用 消极情绪三、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四、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人格的基本特征:(一)独特性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二)稳定性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三)统合性(整体性) (四)复杂性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五)功能性 “性格决定命运”人格的结构(论述题):(一) 知-情-意系统(二) 心理状态系统心理状态: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心理状态系统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三) 人格动力系统: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和稳定水平的结构,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四) 心理特征系统心理特征系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五) 自我调控系统 核心是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人格差异:一认知方式的差异(一)冲动型与沉思型 冲动型:反应快,精确性差。整体加工方式沉思型:反应慢,精确性高。细节加工方式 (二)系列型与同时型 (三)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各自优势) 场独立性:在认知领域显示了优势,他们处理问题比较灵活,善于抽象思维,自学能力较强,对自然科学知识更感兴趣 场依存性:在社会领域中显示了优势,他们善于体察别人,与人相处亲切融合,他们更喜欢社会定向的学科与知识。二 气质差异:(一)胆汁质 (二)多血质 (三)粘液质 (四)抑郁质 三 性格差异(一)性格的态度特征:爱祖国、爱集体、助人为乐、诚实、正直、见义勇为、自强自律 (二)性格的意志特征:顽强拼搏,当机立断 (三)性格的情绪特征 (四)性格的理智特征:感知、记忆、思维、想像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1、共性特质2、个性特质:首要特质: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重要特质;次要特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的特质 人格成因:(论述题) 一、生物遗传因素 二、社会文化因素三、家庭环境因素(简答题:教养方式与人格形成关系)1、权威型教养方式孩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被动、不诚实 2、放纵型教养方式:孩子-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依赖、惟我独尊、蛮横胡闹。3、民主型教养方式 :孩子-活泼、快乐、直爽、自立、有礼、善于交往、容易合作、思想活跃 四、早期童年经验:“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成一切日后的行为五、自然物理因素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一)本能(二)合群需要(三)自我肯定需要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 人际沟通的功能:1、促进了解,协调生活, 适应环境, 使社会平衡;2、满足自我实现,通过表达自己的身心状态,实现与他人的联系,明确人际关系的行动方向群体的主要功能 :1、给成员以心理上的归属感。2、使成员具有认同感。 3、使成员获得社会性支持。去个体化的现象的发生过程和主要原因(费斯廷格):人们在群情高涨、情绪激动的群体中,容易处于去个体化状态,这是个体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意识,降低了个人对社会评价的关注,因而,通常的内疚、羞愧、恐惧和承诺等行为控制力量都被削弱,从而就使平时制约于社会规范下的行为不受社会规范了,使人们表现出通常状态下不会表现的行为,甚至侵犯或破坏行为。原因:1、匿名性当个体认为自己不易被识别时,他的自我控制也就降低了;2、自我意识受外在因素影响而下降,就是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他人的反应以及周围所发生的戏剧性事件。群体极化原因(克鲁特):(1)群体使个人的责任得到分散(2)群体内的信息交流使个体倾向于认为自己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3)群体领导者的冒险信息促使了整个群体的冒险性(4)社会比较的机制使群体成员之间互为影响(5)竞争性的群体气氛鼓励冒险界定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2)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3)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心理健康的标准:(一)有正常的智力水平(二)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三)能与他入建立和谐的关系(四)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五)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论述题):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2、开发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3、激发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4、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影响压力的因素:(一)经验:常识告诉我们增加经验能增强抗压能力(二)准备状态:有应付压力的准备也是减轻伤害的重要因素(三)认知:同样的压力情景使有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