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本纪,导学案.doc_第1页
夏本纪,导学案.doc_第2页
夏本纪,导学案.doc_第3页
夏本纪,导学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清三中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 编号:1 编者:刘博 时间:2013/3/4 课题夏本纪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史记成书的整体框架。2、 对司马迁创立的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种记史的形式要明确。3、 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4、分析夏本纪中的禹的人物形象,学习他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学习重难点1、 了解本纪的形式。2、 了解夏禹的事迹及品质。3、 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一、 预习认知:(一)、文言基础知识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鲧 ( ) 颛顼( ) 殛 ( ) 稽首( ) 亹亹( ) 皋陶( )2、 指出通假字女平水土,维是勉之。3、 指出实词含义(1) 怀山襄陵: (2)等之未有贤于鲧者:(3) 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4)有能成美尧之事者:(5)敏给克勤: (6)称以出:4、指出虚词含义和用法(1)等之未有贤于鲧者: (2)乃殛鲧于羽山以死:(3)女其往视尔事矣: (4)其仁可亲:(5)维是勉之: (6)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二)、史记常识1、全书共( )卷,有( )本纪、( )表、( )书、( )世家、( )列传,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2、史记体例记载内容本纪 : _ 书 : _表 : _世家 : _列传 : _二、教师精讲: 1、诵读第1段,了解夏禹家世谱系黄帝( )( )( )( )2、诵读第2段,了解子承父业情况写鲧被举荐治水而“功用不成”,主要作用是什么?_ _ _ _衬托治水之艰难,以刻画夏禹治水的不易与功绩。交代夏禹治水的背景。刻画夏禹公而忘私的高尚品质。3、诵读第3、4段,了解禹高尚品质找出原话:4、 翻译句子(1)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2)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3) 女其往视尔事矣。三、训练巩固: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1、下面对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组是()A、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 属:,属意:倾注心意,归向B、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 洽:融洽,和谐。这里有顺服的意思。C、而辟居箕山之阳。 辟:开辟D、是为夏后帝启。 后:帝王2、下列每组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以天下授益 欲以客往赴秦军B、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C、及禹崩,虽授益 虽九死其犹未悔。D、益之佐禹日浅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翻译画线句子: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译文: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译文: 四、小结提升: 大禹治水,我们看到的是中国远古时期人类的前赴后继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拼搏精神,在失败中寻求经验教训,毫不气馁,万众同心,最终达到的是“九州既疏,九州既洒,诸夏艾安”的太平盛世。这表现出一个伟大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华文明的稳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儒家文化。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海洋一般百折不挠的心态,热爱和平,希望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还可以看出我们提倡的一种集体主义,大禹是子承父业去治水,完成先人的遗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