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行政能力辅导(数量关系—数字推理).doc_第1页
公务员(行测)行政能力辅导(数量关系—数字推理).doc_第2页
公务员(行测)行政能力辅导(数量关系—数字推理).doc_第3页
公务员(行测)行政能力辅导(数量关系—数字推理).doc_第4页
公务员(行测)行政能力辅导(数量关系—数字推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辅导(数量关系数字推理)数量关系数字推理 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1、 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1,4,7,10,13,() A.14 B.15 C.16 D.17 答案为C。我们很容易从中发现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是一个常数3,所以括号中的数字应为16。等差数列是数字推理测验中排列数字的常见规律之一。 例题:3,4,6,9,(),18 A.11 B.12 C.13 D.14 答案为C。仔细观察,本题中的相邻两项之差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4,5.,因此很快可以推算出括号内的数字应为13,象这种相邻项之差虽不是一个常数,但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把它看作等差数列的变式。2、 “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型 例题:34,35,69,104,() A.138 B.139 C.173 D.179 答案为C。观察数字的前三项,发现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3435=69,在把这假设在下一数字中检验,3569=104,得到验证,因此类推,得出答案为173。前几项或后几项的和等于后一项是数字排列的又一重要规律。3、 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3,9,27,81,() A.243 B.342 C.433 D.135答案为A。这是最一种基本的排列方式,等比数列。其特点为相邻两项数字之间的商是一个常数。 例题:8,8,12,24,60,()A.90 B.120 C.180 D.240 答案为C。虽然此题中相邻项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1,1.5,2,2.5,3,因此答案应为603=180,象这种题可视作等比数列的变式。4、.平方型及其变式 例题:1,4,9,(),25,36 A.10 B.14 C.20 D.16 答案为D。这道试题考生一眼就可以看出第一项是1的平方,第二项是2的平方,依此类推,得出第四项为4的平方16。对于这种题,考生应熟练掌握一些数字的平方得数。如:10的平方=100 11的平方=121 12的平方=144 13的平方=169 14的平方=196 15的平方=225 例题:66,83,102,123,() A.144 B.145 C.146 D.147 答案为C。这是一道平方型数列的变式,其规律是8,9,10,11的平方后再加2,因此空格内应为12的平方加2,得146。这种在平方数列的基础上加减乘除一个常数或有规律的数列,可以被看作是平方型数列的变式,考生只要把握了平方规律,问题就可以化繁为简了。 4、 立方型及其变式 例题:1,8,27,() A.36 B.64 C.72 D.81 答案为B。解题方法如平方型。我们重点说说其变式 例题:0,6,24,60,120,() A.186 B.210 C.220 D.226 答案为B。这是一道比较有难道的题目。如果你能想到它是立方型的变式,就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这道题的规律是第一项为1的立方减1,第二项为2的立方减2,第三项为3的立方减3,依此类推,空格处应为6的立方减6,即210。 6、双重数列 例题:257,178,259,173,261,168,263,() A.275 B.178 C.164 D.163 答案为D。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奇数项数值均为大数,而偶数项都是小数。可以判断,这是两列数列交替排列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排列方式。在这类题目中,规律不能在邻项中寻找,而必须在隔项中寻找,我们可以看到,奇数项是一个等差数列,偶数项也是一个等差数列,因此不难发现空格处即偶数项的第四项,应为163。也有一些题目中的两个数列是按不同的规律排列的,考生如果能判断出这是多组数列交替排列在一起的数列,就找到了解题的关键。 数量关系数学运算数量关系中的第二种题型是数学运算题。这类试题一般较简短,其知识内容和原理总的来说比较简单。但因为有时间限制,所以要算得即快又准,应注意以下4个方面:一是掌握一些常用的数学运算技巧、方法和规律,尽量多用简便算法。二是准确理解和分析文字,正确把握题意,三是熟练掌握一定的题型及解题方法。四是加强训练,增强对数字的敏感程度,并熟记一些基本数字。以下我们列举一些比较典型的试题,对提高成绩很有帮助。一、 利用“凑整法”求解的题型 例题:1.513.63.86.4的值为 A.29 B.28 C.30 D.29.2 答案为A。“凑整法”是简便运算中最常用的方法,方法是利用交换律和结合律,把数字凑成整数,再进行计算,就简便多了。二、 利用“尾数估算法”求解的题型 例题:425683544828的值是 A.2488 B.2486 C.2484 D.2480 答案为D。如果几个数的数值较大,又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可以先考察几个答案项尾数是否都是唯一的,如果是,那么可以先利用个位数进行运算得到尾数,再从中找出唯一的对应项。如上题,各项的个位数相加=5348=20,尾数为0,所以很快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为D。三、 利用“基准数法”求解的题型 例题:19971998199920002001A.9993 B.9994 C.9995 D.9996 答案为C。当遇到两个以上的数相加,且他们的值相近时,可以找一个中间数作为基准,然后再加上每个加数与基准的差,从而求得他们的和。在该题中,选2000作为基准数,其他数分别比2000少3,少2,少1,和多1,故五个数的和为9995。这种解题方法还可以用于求几个相近数的算术平均数。 1.比例分配问题 例题:一所学校一、二、三年级学生总人数450人,三个年级的学生比例为2:3:4,问学生人数最多的年级有多少人? A.100 B.150 C.200 D.250 答案为C。解答这种题,可以把总数看作包括了234=9份,其中人数最多的肯定是占4/9的三年级,所以答案是200人。 2.路程问题 例题:某人从甲地步行到乙地,走了全程的2/5之后,离中点还有2.5公里。问甲乙两地距离多少公里? A.15 B.25 C.35 D.45 答案为B。全程的中点即为全程的2.5/5处,离2/5处为0.5/5,这段路有2.5公里,因此很快可以算出全程为25公里。 3.工程问题 例题: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做,15天完成;乙队单独做,10天完成。两队合作,几天可以完成?A.5天 B.6天 C.7.5天 D.8天 答案为B。此题是一道工程问题。工程问题一般的数量关系及结构是: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我们可以把全工程看作“1”,工作要N天完成推知其工作效率为1/N,两组共同完成的工作效率为1/N11/N2,根据这个公式很快可以得到答案为6天。另外,工程问题还可以有许多变式,如水池灌水问题等等,都可以用这种思路来解题。4.植树问题 例题:若一米远栽一棵树,问在345米的道路上栽多少棵树? A.343 B.344 C.345 D.346 答案为D。这种题目要注意多分析实际情况,如本题要考虑到起点和终点两处都要栽树,所以答案为346。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辅导(数量关系数学运算) 数量关系中的第二种题型是数学运算题。这类试题一般较简短,其知识内容和原理总的来说比较简单。但因为有时间限制,所以要算得即快又准,应注意以下4个方面:一是掌握一些常用的数学运算技巧、方法和规律,尽量多用简便算法。二是准确理解和分析文字,正确把握题意,三是熟练掌握一定的题型及解题方法。四是加强训练,增强对数字的敏感程度,并熟记一些基本数字。以下我们列举一些比较典型的试题,对提高成绩很有帮助。 一、 利用“凑整法”求解的题型 例题:1.51 3.6 3.8 6.4的值为 A.29 B.28 C.30 D.29.2 答案为A。“凑整法”是简便运算中最常用的方法,方法是利用交换律和结合律,把数字凑成整数,再进行计算,就简便多了。 二、 利用“尾数估算法”求解的题型 例题:425 683 544 828的值是 A.2488 B.2486 C.2484 D.2480 答案为D。如果几个数的数值较大,又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可以先考察几个答案项尾数是否都是唯一的,如果是,那么可以先利用个位数进行运算得到尾数,再从中找出唯一的对应项。如上题,各项的个位数相加=5+3+4+8=20,尾数为0,所以很快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为D。 三、利用“基准数法”求解的题型 例题: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A.9993 B.9994 C.9995 D.9996 答案为C。当遇到两个以上的数相加,且他们的值相近时,可以找一个中间数作为基准,然后再加上每个加数与基准的差,从而求得他们的和。在该题中,选2000作为基准数,其他数分别比2000少3,少2,少1,和多1,故五个数的和为9995。这种解题方法还可以用于求几个相近数的算术平均数。1. 比例分配问题 例题:一所学校一、二、三年级学生总人数450人,三个年级的学生比例为2:3:4,问学生人数最多的年级有多少人? A.100 B.150 C.200 D.250 答案为C。解答这种题,可以把总数看作包括了234=9份,其中人数最多的肯定是占4/9的三年级,所以答案是200人。 2. 路程问题 例题:某人从甲地步行到乙地,走了全程的2/5之后,离中点还有2.5公里。问甲乙两地距离多少公里? A.15 B.25 C.35 D.45 答案为B。全程的中点即为全程的2.5/5处,离2/5处为0.5/5,这段路有2.5公里,因此很快可以算出全程为25公里。 3. 工程问题 例题: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做,15天完成;乙队单独做,10天完成。两队合作,几天可以完成? A.5天B.6天C.7.5天D.8天 答案为B。此题是一道工程问题。工程问题一般的数量关系及结构是: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我们可以把全工程看作“1”,工作要N天完成推知其工作效率为1/N,两组共同完成的工作效率为1/N11/N2,根据这个公式很快可以得到答案为6天。另外,工程问题还可以有许多变式,如水池灌水问题等等,都可以用这种思路来解题。 4. 植树问题 例题:若一米远栽一棵树,问在345米的道路上栽多少棵树? A.343 B.344 C.345 D.346 答案为D。这种题目要注意多分析实际情况,如本题要考虑到起点和终点两处都要栽树,所以答案为346。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辅导(资料分析)资料分析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一般是先给出一段资料,资料可能是文字资料,也可能是图形或数据表格资料。针对该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每个问题有4个备选答案,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才能从这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在资料分析测验中,资料后面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依据资料的内容而设计的。试题的难度一般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级是容易题,这种题只要通过观察就可以在资料中直接找到答案,比如判断最大的、最小的或找出资料中的某一具体数值。 第二级是中等难度的题,这类题往往是要经过一定的运算或对资料进行一定的分析综合之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第三级是较难的题,这类题往往是给出一组判断,要求应试者判断这组判断中的正误。这样的问题往往带有一定的综合性,要对资料进行较复杂的分析与综合,甚至要用到资料上没有直接给出的相关背景知识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因而这一类试题相对来说较难些。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辅导(常识) “常识”的内容包罗万象,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了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人文等。从古至今,从无生物到人类,从自然到社会,考察的是应试者平时对身边周围社会和事物的观察、思考和积累的程度,因此不存在专业歧视。 题中涉及的现象都是大家了解的,有些都是公有现象。这部分试题要求应试者对一些事物间的联系依据常识作出判断,需要应试者对常见现象或事物产生的原因以及某一现象发生、引起的后果进行分析、归纳、推理,本题型就是考察应试者对于这一方面的能力。 鉴于常识不依赖于任何一门具体的专业知识且涉及面广,所以常识判断题没有太多的解题技巧,主要依赖于平时的知识积累,这就要求广大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多多观察,勤于思考。但是要达到一定的知识程度在短期内肯定是难以做到的,所以除了平时多留心以外,还需要在考前通过大量的强化习题训练,迅速掌握知识,达到应试的要求。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辅导(判断与推理)图形推理 近几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图形推理”题型主要采取以下两种具体的形式: 形式1:每道题中包含两套图形,第一套图形包括三个图形,作答题参考之用,第二套图形包括两个图形和一个问号。在这两套图形之外还有供选择的四个图形,应试者应选出最适合取代问号的一个图形。注意,两套图形具有某种相似性,要求应试者从已给出图形的排列方式中,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这个规律推导出问号处应填上什么样的图形而不违背这个规律。正确的答案不仅使两套图形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或最大的相似性,而且应使第二套图形也表现出自己的特征。 这种题型主要考察应试者的抽象推理的能力。因为它不依赖于具体的事物,也很少受知识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往往靠人的直觉和图形上的想象抽象,因而有人称此种测验为“文化公平”测验。公务员考试的试卷中该种形式为多,应试者要多加练习。 形式2: 图形辨别题。左边给出一个目标图形,右边给出四个供选择的图形。要求应试者从这四个图形中找出与左边图形完全一样的一个,这个图形可以是经过一定角度旋转的。这主要是考察应试者的图形空间想象能力和判断能力。 判断推理-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的出题方法是,在每道题中先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应试者根据这段陈述,从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该答案应与给所的陈述相符合,且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而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 在演绎推理中,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性的联系,结论不能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此,在解答此种试题时,必须紧扣陈述的住要表达内容,正确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 “演绎推理”的出题还有一个特点,此类试题的备选答案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也就是说各个选项看起来几乎都是有道理的。但请注意,有道理并不等于与这段陈述直接相关。正确的答案应从陈述中直接推出。还有一点必须注意,试题中所给的陈述有的合乎常理,有的可能不太合乎常理。 最后要忠告应试者,不要忽视试题中所陈述的事实,因为题目中所出的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在做这种题时,不管陈述是否合理,你始终不能对试题所陈述的事实的正误抱有怀疑,也不能自作聪明地以自己具备的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推理去寻找答案。 “演绎推理”这种题型是用来考察应试者的逻辑推理能力。 判断与推理机械推理 根据国家人事部公布的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从2002年起,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将分为A 、B类。其中B类考生只进行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一门课程考试,在该门考试内容中,将出现“机械推理”这一题型,该题型是从2002年才开始在考试中出现的。 机械推理这种题型考察应试者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物体的基本运动规律等机械运动的理解与判断能力,主要就是要求应试者对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应试者除了多做练习外,还要温习一下学校里学过的物理、化学知识。 判断与推理定义判断 根据国家人事部公布的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从2002年起,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将分为A 、B类。其中A类考生所考的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这门课程考试内容中,将独立出现“定义判断”这一题型,该题型是从2002年才开始在考试中出现的。 “定义判断”这种题型主要用来考察应试者运用标准进行判断的能力,也就是说,先给应试者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再给出一组事物或行为的例子,要求应试者从中选出最符合该定义或者最不符合该定义的一个答案。这里假设这个概念的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定义判断”在法、检系统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中常见,也是公务员一项基本的职位要求,在2002年公务员考试中是首次出现。 判断与推理事件排序 在事件排序题型里,每道试题中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词语或一句话表达的,接着给出的备选项是表示五个事件的四种假定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要求考生选择其中最为合乎逻辑的一个事件顺序。 事件排序的试题,主要是考察考生在未掌握全部必要事实的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题中所组的五个事件是用很简洁的语言表达的,代表某一事物或现象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有许多细节甚至是重要环节都被滤掉了,而且把这五个环节的顺序也打乱了。因此,答题时,考生必须根据自己的一般知识以及对事物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对事实作出补充,或做出合理的假设以填补欠缺的信息,以便使你设想的事件顺序讲得通。 不过,应注意的是,正确的答案要求以最少的假设来联系和安排这五个事件的发生顺序。当你确定了某一选项后,你要判断一下,这种顺序是否合乎事理,是否符合逻辑。公务员考试行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