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我国国家赔偿法的特色.doc_第1页
论述我国国家赔偿法的特色.doc_第2页
论述我国国家赔偿法的特色.doc_第3页
论述我国国家赔偿法的特色.doc_第4页
论述我国国家赔偿法的特色.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网络教育毕业论文专业法律事务学号W510109232005姓名胡俊贤成绩初审意见 初审老师签名:评审意见 评审老师签名:备注论述我国国家赔偿法的特色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法律事务 胡俊贤摘要:我国国家赔偿法是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并于1995年1月1日执行。本文就我国国家赔偿法所具有的特色进行了论述,总结了其四个鲜明特色,一是我国国家赔偿法确立了违法原则,二是纳入赔偿范围的司法赔偿,三是国家赔偿法与行政诉讼法相配套,四是国家赔偿法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统一。文章着重论述了归责责任的违法原则及司法赔偿纳入赔偿范围存在的特点,基于国家赔偿法是在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初期制定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赔偿工作的开展,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本文结合我国现行国情提出了一些立法的观点。关键词:国家赔偿法 法律 特色前言 国家赔偿是指国家依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通过赔偿义务机关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造成的损害给予的赔偿。赔偿是国家赔偿,国家支付费用,国家赔偿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对国家责任的肯定与确认,而国家赔偿法则是公民获得国家赔偿的重要的途径,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的具体实行。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制定,经过多年实践积累,广泛借鉴了世界各国已有的国家赔偿制度,吸取了国外有关赔偿法理论的优秀成果,也充分注意了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体现出不少我们自己的特色。一、国家赔偿法的立法背景国家赔偿法最早是在1991年开始进入立法机关的视野。起草行政诉讼法的班子根据有关部门指示继续起草国家赔偿法。到1992年的时候,起草小组拿出了一个国家赔偿法试拟稿。1993年,在试拟稿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家赔偿法草案;到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国家赔偿法;从1995年1月1日起,国家赔偿法正式实施。二、其他国家赔偿法的主要内容 法国和德国分别从1873和1910年建立国家赔偿制度。两国法律相似点很多,最主要的特点是,国家赔偿案件都是由行政法院审理判决,不由普通法院审理判决。行政赔偿采用公务过错赔偿原则。 英国和美国分别从1947年和1946年建立国家赔偿制度。两国法律相似点很多,最主要的特点,国家赔偿标准实行与民事赔偿相同的标准;另外为了维护“司法独立”原则,法院不承担国家赔偿责任制度。 日本和韩国分别从1947和1967建立国家赔偿制度。两国法律条文较为简单。日本只有9条,韩国有17条。国家赔偿的很多规则和标准都适用民事法的规定。两国都规定公共设施在设置和管理上如果有瑕疵造成公民损害的,实行国家赔偿。三、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弊端及最新动向 统计数字显示,十几年来,国家赔偿落到实处的金额仅6.8亿元,获批的案例仅占申请数目的三分之一。针对“门槛高、标准低、范围窄、程序乱”等国家赔偿困局,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一项重要议程就是对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第二次审议。目前的修改草案有了很大的改进。其中,对执法机关的约束、精神赔偿的初步涉及、举证责任倒置的引入,无疑都是该法渐进式前行的标志。国家赔偿法的修订势在必行。我国国家赔偿法的特色如下:一 、适用范围上的现实性国家赔偿法在适用范围上列举了行政赔偿和司法赔偿两大类。行政赔偿范围是指侵犯人身权的违法行政行为和侵犯财产权的违法行政行为 。侵犯人身权的违法行政行为是指违法拘留、违法限制人身自由等五大类;侵犯财产权的违法行政行为包括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 执照等四大类。这种具体界定行政赔偿范围的立法处理,充分考虑了我国立法、司法与行政管理的现状、我国的法制环境和人民的法律意识以及我国的经济财政状况等多种因素。国家赔偿法在适用范围上现实性的另一突出表现,就是一方面立法者借鉴了发达国家 的先进立法经验,大胆地把司法赔偿列人了国家赔偿的范围。规定司法赔偿为刑事赔偿与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过程中的侵权损害赔偿,其中刑事赔偿包括错拘、错捕、错判等侵犯人身权五种情形和违法查封、扣押、冻结等侵犯财产权两种情形。另一方面立法者又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将立法行为、内部惩戒公务员行为等排除在外,对精神赔偿、军事赔偿等问题没有规定。二、体例结构上的灵活性实体法从事实关系上规定权利和义务,而程序则规定实体法运用的手续即诉讼程序,这种立法法为各国所普遍采用,我国多数法律也遵从于此。如宪法、刑法、民法、婚姻法等实体法,刑事诉讼法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程序法。为了便于人民群众和执法者了解法律 ,正确及时地解决国家赔偿件,也为了解决立法机关分别立法的烦琐,国家赔法在体例结构上采用了集实体法与程序法为一体灵活体例,如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立法一样,集中考虑了实体与程序之间的密切协调与融合。三、内容结构上的综合性国家赔偿法研究的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权益造成损害的赔偿问题,它包括各类国家赔偿责任。而其中许多内容在国家赔偿法 立法之前,行政法和民法对此就有规定。为了不同法律之间的统一和协调,也为了形成可供人民和国家机关遵循的共同原则,国家赔偿法没有分别立法,而是就各类国家赔偿责任作了统一规定,采取了统一的立法形式,使之体现出兼具行政法和民法特色的综合性特色。四、表达方式上的多样性国家赔偿法另一重要特色就是在立法表达方式上,以概括式和例举式为主,同时采用排除式这一表达方式。例如总则第二条规定的“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被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国家赔偿由本法规定的赔偿义务机关履行赔偿义务”。就是以概括式表达方式概括了国家赔偿法的适用范围和赔偿责任原则。第3条和第4条以例 举式的表达方式例 举了行政赔偿的范围。第15条和第16条以例 举式的表达方式例 举刑事赔偿的范围。同时,对于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国家赔偿法在第5条、第17条用排除式表达方式作了排除规定。这种立法表达方式上的多样性是我国赔偿法的一大特色。五、与相关法律的统一性国家赔偿法在立法过程中从社会主义法制相统一的原则出发,充分注意了与我国现行有关法律的统一与协调,使之融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第一 ,关于违法责任的规定,注重了与宪法的统一;第二 ,关于刑事赔偿的规定,照顾了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相统一;第三,关于赔偿请求人的规定,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相统一;第四,关于时效的规定,与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相统一;第五,关于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对抽象行政行为不列入适用范围、赔偿费用的来源以及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与行政诉讼法相统一。国家赔偿法实施11年来,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存在的一些问题急需修改,首先是确认程序变成了进入赔偿程序的“拦路虎”。目前因赔偿义务机关不确认或者故意确认没有违法,赔偿请求人不能进入赔偿程序的案件较多,由此造成了各级法院确认申诉案件急剧上升,损害了国家法制的形象。其次,国家赔偿法没有规定强制执行,大量赔偿决定书不能兑现。还有国家赔偿法没有规定审理国家赔偿案件具体程序,使审理程序处于不确定状态。另外,国家赔偿法还存在的赔偿范围太窄,赔偿金额过低等问题。对于财产损失,现有规定原则上只赔偿直接损失(有些情况下,直接损失标准也可能达不到),对于可得利益损失一概不赔。目前精神损害是否纳入国家赔偿范围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我国国家赔偿法第二章第一节中把行政侵权损害的范围概括为人身权与财产权,而在具体列举中排除了人身权中的名誉权和荣誉权遭受的损害,因其属于精神损害范围,难以用金钱计算,故不予赔偿。只是规定在一定的条件下,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精神损害是一种无形的损害,难以用金钱或实物补给,但却是实实在在可以感受得到的。因此,随着国家赔偿制度的发展,尤其是民事关系领域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存在,国家对精神损害不承担赔偿责任显然有失公平。一些国家对政府人员故意侵权的行为(如殴打)规定了惩罚性赔偿,我国民事立法中也出现了个别的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在国家赔偿领域,惩罚性赔偿也值得考虑,比如行政机关的行政不作为、司法人员刑讯逼供、行政人员滥用职权打伤、打死人等。然而,由于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建立不久,国家赔偿法在立法上也难免存在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总则部分显得简单,缺乏对国家赔偿程序和具体管理机构的规定,与行政诉讼法过于贴近,操作性较差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以后修改补充,或制定实施细则或制定特别法等加以完善。参考文献:1、薛刚凌.国家赔偿法教程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著.2004,52、皮纯协,冯军主.国家赔偿法释论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4,51页3、刘嗣元.论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归责原则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6,44、韦宝平.论国家赔偿范围的拓展趋势J. 中国律师.2007,35、赵元英.论述我国国家赔偿特点J.山东公安丛刊.1998,26、柳蜻.国家赔偿法简介J.通信企业管理.1995.47、李锦普,董晓雅国家赔偿法14年之后重新“美容”J.2008,12 致谢本论文是在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老师们谦和宽容的人格魅力和求实求真的学术态度,以及崇高的科学态度、敏锐的科学洞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