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练习岳麓版.docx_第1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练习岳麓版.docx_第2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练习岳麓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45、6、7一、选择题1.下列对于黄老之学中“无为而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无为而无不为” B.“积极无为”C.毫无作为 D.“待时而动”解析:C黄老之学中“无为而治”,实质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2.(2018河南南阳期末)汉武帝即位初年,专治公羊春秋的董仲舒应召对策汉武帝,得其赏识。他建议汉武帝“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得到赞许和实行。这在本质上表明()A.治国思想的选择与帝王的好恶紧密相关B.儒学进取有为的特征适合汉武帝好大喜功的个人品性C.汉初以来的政治制度将发生根本性转变D.汉初以来的黄老思想已渐不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解析:D汉武帝选择儒家思想并非出于对儒家的爱好,而是因为儒家思想符合当时的时代需要,故A项错误;儒学的进取有为符合时代的需要,而不是因为符合汉武帝的个人品性,故B项错误;汉武帝即位后,治国思想发生变化,但政治制度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故C项错误;董仲舒的建议之所以被采纳,根本上来讲是因为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已渐不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董仲舒的主张更适合汉武帝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故D项正确。3.(2018四川雅安期末)西汉经学,多传自荀子,西汉人著作,如礼记史记等多采荀子之言。这表明西汉时期()A.治国理念偏重礼法并用B.孔子思想因焚书而断绝C.儒学发展背离先秦方向D.荀子被视为儒学创始人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荀子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主张礼法并用,根据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核心特点是儒法并用,故可判断A项正确;B项表述出现史实错误,故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家思想结合时代需要继承并发展了先秦的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儒学的创始人是孔子,故D项错误。4.“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曰以孝治国;皇后向皇帝下跪,曰夫为妻纲”的现象反映了()A.井田制的瓦解B.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C.百家争鸣的出现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解析:B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提出“三纲五常”等观点。题干中“以孝治国”“夫为妻纲”反映出儒家思想为统治者推崇成为主流思想,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井田制瓦解,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两者与题干信息没有关系,故A、C两项错误;地方势力的发展会冲击中央集权,D项与题意无关,故错误。5.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解析:A据材料,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它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A项正确。B、C、D三项均无法从材料中得出。6.(2018江苏南通期中)“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这一主张()A.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以后思想文化再无发展B.是文化专制的体现,充分体现当时君主专制已达到顶峰C.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D.不利于实用性学问的发展,使中国古代科技落后于世界解析:C由材料可以看出反映的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这一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结束了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但思想文化再无发展的说法错误,A项错误;独尊儒术的实质是文化专制的体现,而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置,B项错误;独尊儒术适应了汉代“大一统”的需要,通过统一思想,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在当时以积极作用为主,C项正确;儒家思想对科学的发展应辩证地看,中国古代科技在明清时期才逐渐落后于世界,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汉书武帝纪材料三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解析:第(1)问,“具体主张”直接提取材料信息概括作答,董仲舒主张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庠序来教化百姓行仁、义、礼等;“主要原因”则要结合当时形势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儒家自身主张和教化的功能三个方面分析。第(2)问,“主要措施”可直接从材料中找出,如设置五经博士、征选儒家学者做官、提倡儒学等;“作用”需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统治、发展教育和儒学地位变化等角度分析回答。第(3)问,董仲舒的教化思想一方面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在被统治者接受的同时,也确立了儒家主流思想的地位。答案:(1)具体主张:办学校;教化人民仁、义、礼。主要原因: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