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防治-图文识别技术.doc_第1页
小麦纹枯病防治-图文识别技术.doc_第2页
小麦纹枯病防治-图文识别技术.doc_第3页
小麦纹枯病防治-图文识别技术.doc_第4页
小麦纹枯病防治-图文识别技术.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麦纹枯病防治-图文识别技术小麦纹枯病发生普遍而严重。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平原麦区逐年加重,对产量影响极大。一般使小麦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50.小麦纹枯病发生普遍而严重。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平原麦区逐年加重,对产量影响极大。一般使小麦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50左右,个别地块甚至绝收。【小麦纹枯病症状】小麦纹枯病孕穗期为害症状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受害,造成烂芽、病苗死苗、花秆烂茎、倒伏、枯孕穗等多种症状。病苗死苗:主要发生在小麦34叶期,在第个一叶鞘上呈现中央灰白、边缘褐色的病斑,严重时因抽不出新叶而造成死苗。花秆烂茎:返青拔节后,下部叶鞘产生中部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多个病斑相连接,形成云纹状的花秆。田间湿度大时,病叶鞘内侧及茎秆上可见蛛丝状白色的菌丝体,以及由菌丝纠缠形成的黄褐色的菌核。倒伏:由于茎部腐烂,后期极易造成倒伏。枯孕穗:发病严重的主茎和大分蘖常抽不出穗,形成“枯孕穗”,有的虽能够抽穗,但结实减少,籽粒秕瘦,形成“枯白穗”【病原与发生规律】无性世代Rhizoctoniacerealis称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称立枯丝核菌,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以前者为主。以菌核和菌丝体在田间病残体中越夏越冬,作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其中菌核的作用更为重要。小麦纹枯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带菌土壤可以传播病害,混有病残体和病土而未腐熟的有机肥也可以传病。此外,农事操作也可传播。土壤中的菌核和病残体长出的菌丝接触寄主后,形成附着胞或侵染垫产生侵人丝直接侵人寄主,或从根部伤口侵人。冬麦区小麦纹枯病在田间的发生过程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冬前发病期:土壤中越夏后的病菌侵染麦苗,在3叶期前后始见病斑,整个冬前分蘖期,病株率一般在10以下,早播田块有些可达10一20。侵染以接触土壤的叶鞘为主,冬前这部分病株是后期形成白穗的主要来源。越冬静止期:麦苗进人越冬阶段,病情停止发展,冬前发病病株可以带菌越冬,并成为春季早期发病的重要侵染来源之一。病情回升期:本期以病株率的增加为主要特点,时间一般2月下旬至4月上旬。随着气温逐渐回升,病菌开始大量侵染麦株,病株率明显增加,激增期在分蘖末期至拔节期,此时病情严重度不高,多为1一2级。发病高峰期:一般发生在4月上、中旬至5月上旬。随着植株拔节与病菌的蔓延发展,病菌向上发展,严重度增加。高峰期在拔节后期至孕穗期。病情稳定期:抽穗以后,茎秆变硬,气温也升高,阻止了病菌继续扩展。一般在5月上、中旬,病斑高度与侵染茎数都基本稳定,病株上产生菌核而后落人土壤,重病株因失水枯死,田间出现枯孕穗和枯白穗。小麦纹枯病靠病部产生的菌丝向周围蔓延扩展引起再侵染。田间发病有两个侵染高峰:第一个是在冬前秋苗期;第二个则是在春季小麦的返青拔节期。影响小麦纹枯病发生流行的因素包括品种抗性、气候因素、耕作制度及栽培技术等。品种抗病性: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北方麦区小麦品种以当地的农家品种为主,品种遗传上存在异质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地在品种推广上趋于单一化,大量推广矮秆品种。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绝大多数为感病品种,只有极少数表现耐病或中抗,缺乏免疫和高抗品种。感病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是当前小麦纹枯病严重发生的原因之一。耕作与栽培措施:小麦地连作年限长,土壤中菌核数量多,有利于菌源积累发病重。另外小麦早播气温较高,纹枯病发病重,适期迟播纹枯病发生轻。灌溉条件的改善,播种密度的增高,化肥特别是速效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有利于纹枯病发生流行。高产田块纹枯病重于一般田块。气候条件:不同发病阶段对气象因子的反应有显著差异。一般冬前高温多雨有利于发病,春季气温已基本满足纹枯病发生的要求,湿度成为发病的主导因子。3月至5月上旬的雨量与发病程度密切相关。土壤条件:小麦纹枯病发生与土壤类型也有一定关系。砂壤土地区纹枯病重于黏土地区,黏土地区纹枯病重于盐碱土地区。中性偏酸性土壤发病较重。【防治方法】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农田生态状况关系密切,在病害控制上应以改善农田生态条件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的策略。农业防治:种植抗(耐)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促进小麦生长健壮。适期播种,避免过早播种,以减少冬前病菌侵染麦苗的机会。合理掌握播种量,创造不利于病菌生长发育的条件。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平衡施用磷、钾肥,特别是重病田要增施钾肥,以增强麦株的抗病能力。带病残体的粪肥要经高温腐熟后再施用。根据当地麦田杂草群落结构与分布以及土壤、环境等条件,选择适应本地区麦田的化学除草剂,做好杂草化学防除工作,或配合人工除草。麦田管理关键是提高整地质量,培育壮苗和加强麦田排灌系统的建设,做到沟渠配套、排灌畅通,以降低田间湿度。提倡早春中耕,促进麦苗健壮。春季有寒潮时,要看天灌水,尽量减轻低温、寒害的影响。种子处理,可用如下药剂:2.5咯菌睛悬浮剂100一200ml/100kg种子;1.5三唑醇悬浮种衣剂30一45g/100kg种子;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50一60g100kg种子;16多克(多菌灵克百威)悬浮种衣剂1:30(药种比);16戊唑醇福美双悬浮种衣剂320一533g/100kg种子;1亿活孢子g木霉菌水分散粒剂2500一5000gl00kg种子;36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80一270g/100kg种子;20多菌灵福美双三唑醇悬浮种衣剂1:50一60(药种比);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00一300g/100kg种子。对适量水,加人种子均匀搅拌,拌种后及时播种,堆闷时间过长影响发芽和出苗。个别严重地块,特别是上年度田间发生过小麦全蚀病、黑穗病等地块,最好选用咯菌睛、硅噻菌胺、苯醚甲环唑等药剂拌种。春季是病害的发生高峰期,仅靠种子处理很难控制春季病害流行,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应根据病情发展及时进行喷雾防治。以分蘖末期施药防效最好,拔节期次之,孕穗期防治效果较差。在小麦分靡末期纹枯病零星发生(病株率达5%)时(图125),应及时施药防治: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一100g亩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一150g/亩;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一75g/亩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一100g亩;5井冈霉素水剂100一150ml/亩;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一120g/亩2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150一200ml亩;对水60一75kg喷雾,或对水7.5一10kg低容量喷雾。在小麦孕穗期,纹枯病发生较普遍时,应适当加大药量及时防治。可选用下列药剂:5井冈霉素水剂150一170ml/亩;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一75g/亩l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一100g/亩;25丙环哇乳油35一50ml亩;10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200一260ml亩;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5一60g/亩;30多酮(多菌灵三唑酮)悬浮剂70一90ml亩;28井酮(井冈霉素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6一100g/亩;6戊唑醇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80一200g/亩;11井冈霉素己唑醇可湿性粉剂60一90g/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