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课件.ppt_第1页
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课件.ppt_第2页
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课件.ppt_第3页
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课件.ppt_第4页
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 中药汤剂是中医常用的一种剂型 它拥有了上千年的悠久历史 是历代医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 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中医药理论体系 它具有制备简单易行 溶媒来源广 吸收快 能迅速发挥药效等优点 适应中医辨证论治 随症加减的原则 中药煎煮可以用铁锅吗 为什么 中药饮片煎煮前要不要清洗 中药不小心煎干了 可否加水再煎 什么叫 先煎 后下 炀服 煎药器具的选择 煎药用水 煎药火候 煎药方法 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 煎药器具的选择 中药在加工煎煮时 必须选用适宜的容器 煎煮的容器既可直接影响药物煎得的液量 又可影响有效成分的溶出率 对于所用器具古代医药文献已有所论述 如 华氏中藏经 本草经集注 等即有将药物置于 瓦 坩土 锅子 瓷器 土器 铁锅 及 铜器 等物之内而进行修治的记载 梁代陶弘景曰 温汤忌用铁器 明朝李时珍说 凡煎药并忌铜铁器 宜用银器瓦罐 使用说明 传统的器皿材质可分铁铜铝器 瓦罐 搪瓷 不锈钢 砂锅 紫砂等 而常用于煎药的器皿有砂锅 砂罐 瓦罐 搪瓷器等 一般用砂锅 紫砂煲最好 搪瓷器皿次之 但千万不能用铁铜铝锅等金属器皿 紫砂器皿 是一种理想的煎药器皿 优点 导热性能良好 化学性质稳定 透气性较强 表面较为光滑 且不涂釉 同时材质本身的远红外功能能充分萃取中药中的精华 更具有保健功能 确保汤剂发挥最佳药性 缺点 价格较高 砂锅瓦罐搪瓷罐 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煎药工具优点 锅底导热均匀 热力和缓锅周保温性强 水分蒸发量小有利于不耐热成分的保存 药汁成分全面价格低廉缺点 易干裂 容易破碎器具的孔隙和裂纹多 煎药过程中容易吸附各种药物成分而产生 窜味 银器 明朝李时珍说 凡煎药并忌铜铁器 宜用银器瓦罐 历史也曾记载 银为上 磁者次之 银器虽其化学性质稳定 但价格昂贵 更因为导热性极强 锅底温度甚高 易破坏不耐高温药物 水分蒸发快 易产生焦底和损耗挥发性的成分 故不宜采用 铁锅铜锅铝锅 植物药物多为酸性或碱性 中性的很少 常含有鞣质 有机酸 酚羟基化合物等成分 会和铁锅里的铁离子产生化学反应 从而产生副作用 如诃子 苏木 地榆中的鞣质可与铁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 使药汁变墨绿色或黄绿色 且有腥气和涩味 轻者改变药液性味 重者反胃 恶心 呕吐等 其次含有黄酮类的中药 在遇到铁离子时也可以产生化学反应 生成难溶的络合物 影响中药有效成分的煎出 使得疗效降低 铜器在煎药过程中析出的微量铜离子也容易与某些药材生成碱式碳酸铜 从而影响药理药性 有人主张用铝锅或电氏铝锅 认为其外层有稳定的氧化膜保护 较为适宜 但铝为较活泼金属 容易与药物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发生反应 也可与黄铜类生成难容的聚合物 另外朱砂可以与铝器反应 虽然朱砂不入煎剂 但采用朱砂拌远志 茯苓 灯芯草等药物入煎甚广 因此铝锅也不易用于煎药 另外铝锅底部较薄 导热较快 受热不够均匀 易使中药煎焦 综上所述 煎药不宜选用铁锅 铜锅 铝锅 煎药用水 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 古时曾用长流水 井水 雨水 泉水 米泔水等煎煮 现在多用自来水 井水 蒸馏水等 但总以水质洁净新鲜为好 水量应该怎么控制 明朝李时珍说 剂多水少 则药味不出 剂少水多 又煎耗药力 由上述可知 煎中药添加水量的适当与否 直接关系到疾病治疗效果 加水过少 药物的有效成份不易溶出 添水太多 则煎煮时间势必延长 并且可能破坏一些药液成份 传统的 3碗水煮成1碗 其实不是个科学的标准 因为不同处方的药味多少 药量大小各有不同 不同药材吸水量也有不同 因此加水量应根据药物的重量 体积 吸水能力 煎药时间 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 另外 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 不要中间数次加水 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 按理论推算 加水量 饮片吸水量 煎煮过程蒸发量 煎后所需药液量 第一煎加水量为 250ml 基本服量 30ml 药材重量 10 g 100 ml 煎煮时间 10 分钟 第二 三煎加水量可减去药材耗水量 30 ml 药材重量 10 g 第二种方法 加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 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cm 吸水性较佳的药材加水量可较一般药略多 如 茯苓 山药及植物花 叶类 旋覆花 桑叶 枇杷叶 等质地坚硬粘稠 需要久煎的药材 龟板 黄芪及滋补调理药剂 六味地黄汤 等 因煎药时间延长 所以水量应多些 质地疏松 或有效成分易挥散 煎时较短的药 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如芳香解表剂 桂枝汤 银翘散 攻下药剂 大承气汤 等 不宜多加 以淹没药材为度 第三种方法 按药材重量加10倍水 其中70 加入第一煎 30 加入第二煎 火候的控制 文火 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武火 是指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 煎药一般宜先用武火使药液尽快煮沸 以节约时间 后用文火继续煎煮 以免药汁溢出 或过快熬干 普通药物煮沸后 文火煎煮30分钟即可 煎煮时间较长的药物 在煎煮过程中需搅拌2 3次 以防底层药物焦糊 解表药 芳香药因含挥发性有效成分 不宜久煎 故用武火煮沸后 改用文火煎煮15分钟即可 补益类药物 因其滋腻质重 需久煎方能煎出有效成分 用武火煎沸 后改为文火煎熬30 40分钟含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 骨角 贝壳 甲壳类药物 武火煮沸后 宜文火久煎60分钟左右 及时滤去药汁 药汤煎煮好 应趁热过滤倒出 不宜久置锅中 避免有效成分反渗入药渣 降低实际利用量 避免含胶体过多的药液 随温度下降产生胶凝 难以过滤 影响药效 避免药液酸败 一般方剂煎煮两次 滋补药可增加一次 对煎煮次数的研究大体一致 一煎煎出率大约为30 二煎为40 50 两次合并可得70 80 而三煎 四煎仅占20 经过化学成分测试 煎液比重 煎出物试验 药理试验等表明中药一次久煎不能代替两次分煎 服用药物也应该将头煎与二煎的药液混合 分早晚两次服用 煎煮三遍的药液也相应地改为一天3次服用 从而使药效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特殊中药煎煮方法 一般药物可同时入煎 但部分要因其性状 性能 临床用途不同 其所需煎煮时间不同 因此 入药有先煎 后下 包煎 另煎 炀化 冲服 煎汤代水等特殊煎煮 先煎 将先煎药物放在煎药容器内 用水煎煮约15 30分钟 然后将其他的药加入同煎 质地坚硬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 必须先煎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 可打碎先煎30分钟 含毒性药物需久煎降低药物毒性的 应先煎半小时至一小时 矿石类 生石膏 寒水石 赤石脂 代赭石 海浮石 礞石 自然铜等 动物角 甲 贝壳类药物 水牛角 山羊角 鹿角 龟板 鳖甲 穿山甲 牡蛎 龙骨 石决明 珍珠母 海蛤壳 瓦楞子等 2020 1 28 30 可编辑 如川乌 草乌 附子 含酯型乌头碱 雷公藤 商陆 生天南星 生半夏等制川乌 草乌 制附子宜先煎半小时至不麻口为度雷公藤应先煎一小时 后下 待药汁煎至预定服量时 然后将后下药投入煎药器内 与药汁同煎5 10分钟即可 含挥发性有效成分 久煎容易挥发散失的药物有效成分不耐煎煮 久煎容易破坏的药物 气味芳香 含挥发性有效成分的药物 薄荷 藿香 木香 豆蔻 砂仁 草豆蔻 檀香 降香 沉香等应后下不宜久煎 久煎容易破坏的药物 青蒿 钩藤 杏仁 大黄 番泻叶 神曲等应后下 包煎 某些药物需要用纱布包裹好 然后与其他药物同煎 表面有毛 容易漂浮液面不便煎煮的药物呈粉末状或煎后易使煎液混浊的煎后药液粘稠 不便滤去药汁的 花粉类药物 蒲黄 细小种籽类药物 葶苈子 药物细粉类 青黛等均应包煎 对含淀粉 粘液质较多的药物 车前子 在煎煮过程中易粘锅糊化 焦化 表面有绒毛的药物 旋覆花 避免由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引起咳嗽 另煎 贵重药材作汤剂时 宜另煎取汁 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同剂中其他药物的药渣吸附 造成贵重药材浪费如人参 西洋参 羚羊角等 炀化 加热熔化 对于一些胶类或糖类 粘性大 如阿胶 鹿角胶 蜂蜜 饴糖等 容易粘锅 熬焦 还会粘附于其他药材上 宜加适量开水溶化后 冲入汤液中或入汤液中烊化服用 以免造成胶类药材浪费 也避免影响其他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 冲服 用煎好的药汁或温开水将冲服药送服 入水即化的药物 芒硝 玄明粉等药液类药 竹沥 蜂蜜 饴糖等加水磨取的药汁类 羚羊角 沉香等 煎汤代水 一般体积庞大吸水量较大的药物如丝瓜络 灶心土 金钱草 糯稻根等先宜与水煎煮 将所得的药汁去滓后再煎他药 服药方法 上午9点和下午3点左右 是机体吸收药物的 黄金时间 所以此时服用中药效果最佳 但是 不同药性的中药 应讲究不同的服药时机 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 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 清晨空腹 因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 所服药物可避免与食物混合 能迅速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 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时服药 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 且可避免晚间频频起床影响睡眠 饭前 胃中空虚 驱虫药 攻下药及其它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宜饭前服用 因饭前服用 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 故多数药都宜饭前30 60分钟服药 饭后 可减轻其对胃肠的刺激 故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 消食药亦宜饭后及时服用 以利充分发挥药效 睡前给药 安神药 缓下剂 涩精止遗药 安神药治失眠 宜在睡前的30分钟至1小时服药 缓下剂亦宜睡前服用 以便翌日清晨排便 不拘时限 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药 急性病则不拘时限服 发汗药 泻下药 药力较强 服药应适可而止 一般以得汗 得下为度 不必尽剂 以免汗 下太过 损伤正气 呕吐病人服药宜小量频服 小量 药物对胃的刺激小 不致药入即吐 频服 才能保证一定的服药量 服药宜忌 早在汉代 张仲景在说明桂枝汤的服法时 要求吃米粥来帮助桂枝汤发汗 现在临床实践也证实 服用解表药后 喝一些温热的米粥 有助于发汗 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在中医古代文献中 对一些饮食禁忌有过详细的记载 如常山忌葱 地黄 何首乌忌葱 蒜 萝卜 薄荷忌鳖肉 茯苓忌醋 鳖甲忌苋菜 以及蜜反生葱等 这些都供服药者参考 总的来说 在服药期间 生冷 粘腻 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食物 都应予以避免 如高烧患者 多食冰制的西瓜或饮料 虽能解除一时烦渴 但不利于发汗去邪而退烧的目的 患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皮炎及疮疖等病人 不能吃鸡 猪头肉 鱼 虾 蟹 韭菜等发物 这些东西容易产生过敏 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胃肠功能差的病人不宜多吃以淀粉为主的食物 如土豆 黄豆等 这些食物容易产气而腹胀 对于胃肠有积滞者 宜清淡 不能给予油腻 高蛋白 高脂肪的食物 如肉 蛋 鱼等 这些食物容易加重胃肠负担 不利于药物作用发挥 对于一些久病体虚或平素年老体弱者 在清淡宜消化饮食前提下 适当喝些鸡汤或鱼汤 有利于体虚的康复 患有消化道疾病 如肝炎 慢性胃肠炎患者服用健脾 温胃和胃药时 禁服大蒜 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肠粘膜 使粘膜充血 所服的中药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其治疗作用 不宜吃辣椒 特别是热性病症 服清热凉血或滋阴降炎药时更不宜吃辣椒 辣椒能使药效降低 使治疗无效或疗效减弱 不宜喝浓茶 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 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 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 减低疗效 不宜吃萝卜 服理气化痰药除外 因萝卜有消食 破气等功效 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 吃萝卜会降低补药的效果使其失去补益的作用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但中药的煎煮方法非常讲究 煎煮费时 服用携带不便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 煎药机和中药免煎颗粒剂应运而生 传统煎药法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 火候容易控制 煎出量易掌握能做到药物先煎后下 具有在中医辨证论治下 随证加减的优点缺点 药液不便储存 携带 整个煎煮与灌装过程在开放状态下进行 所得药液易污染 发酵和霉变 药液质量难以控制 煎药机的优缺点 优点 煎煮效率高 药汁均匀灭菌 不易变质携带方便药渣经过压榨 药液残留量减少自动过滤分装省时省力缺点 不锈钢材质 金属制品 直接与药物接触 有可能发生某些化学反应 免煎颗粒剂优缺点 优点 服用携带方便 免煎煮急诊患者可随取随服调配更加方便 调配过程清洁卫生 没有调配中药饮片的脏乱差杂等现象 还可避免手抓 秤称饮片带来的误差质量控制方面 免煎中药颗粒制备遵循一定的工艺条件 批量生产 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 有有效期 有利于质量控制 不像中药饮片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 没有有效期 贮存保管方面免煎中药颗粒采用铝箔袋包装 不仅清洁 卫生 体积小 质量轻 而且防霉 防蛀 防潮 质量稳定的特点 易于保管 克服中药饮片贮存保管不当带来的走油 吸潮 变色 虫蛀 霉变等质量问题 缺点 1有违中医群药共煎的原则 中药汤剂在煎煮时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 机制复杂 而并非免煎中药颗粒中有效成分的混合 中药饮片共煎有相使 相佐 相反等作用 可增强疗效 也可降低毒性或不良反应 免煎颗粒剂不具备群煎过程 配方的整体疗效有可能受到影响2 价格较中药饮片高 中药煎煮前要清洗吗 1 水洗可使药材的水溶性成分丢失 由于不少药材中含有糖和甙类 可溶解于水中 经水洗后 将丢失一部分的有效成分 导致药效降低 2 水洗可使粉末类药材丢失 也有的在配药时需研碎 如桃仁 龙骨 滑石粉等 如果用水洗 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 3 水洗可致部分药材辅料丢失 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 酒 胆汁等辅料 如常用药材中的胆南星 酒制大黄 等 这些辅料易溶于水中 水洗可导致部分辅料丢失 因此 在煎煮中药之前 不宜用水冲洗药材 以免造成药材成分的丢失 影响药物的疗效 煎糊的中药可否再煎 煎药的方法是否适当 对其疗效有很大关系 煎熬时间短了 药物的有效成分煎熬不出来 影响治病效果 煎熬时间过长 会使有效成分 例如挥发性成分 遭到破坏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