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制度摘要:古代的科举制和现代的公务员制度都是选拨官吏的重要制度,它们只是出现并作用于不同的时期,本文就科举制的发展状况,科举制与公务员制度的比较,科举制的优缺点及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加于分析和论述,并合理的结合到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让该制度更好的为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关键词:科举制度;公务员考试制度;比较;评价;展望一、中国官吏选拔制度的发展概况1.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发展科举制产生于隋朝,发展于唐朝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绵延长达1300余年。科举制度给中国古代社会留下的痕迹即使在今天看起来也还是清晰而浓重,而公务员制度在当代社会发挥的作用正在变得日益巨大而深远。1933年,罗纳德曾经这样写道:“几乎所有的西方学者都没有注意到当今世界现存的高级公务员制度起源于中国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中国对这一制度的影响,而它往往被西方学者所忽视。”自1905年清廷下谕彻底废除科举制至今已超过100周年1。在21世纪的当今,之所以人们会重新提出并讨论已经废止了100多年的这项制度,无疑有着社会文化方面的深刻原因。在过去百年里科举制虽被废止,但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不断发展。科举文化之精华,如统一考试的形式,公平竞争,择优选才的精神,以考促学的机制,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所借鉴,对高校统一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形成和完善产生重要积极的影响。在当今时代人们总结科举制度的利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它合理之处借鉴到我国现行公务员考试制度中去。这也是科举制在现代的传承和发展。2.科举制度的废止及历史因素 由于科举制的考试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不许发挥个人见解,作答又必须符合规定的形式八股文,科举制度严重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科举制度发展到清代弊端越来越多。从戊戌变法诏令中明确废除八股开始,科举制开始没落,1905年,由于国内形势的变化,清政府被迫废除科举制度。科举制度衰亡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绝大多数学者认为科举衰亡的原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即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产生到兴盛直至最后衰亡。科举制度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上应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中国封建国家进行统治的一个有效工具。但是科举制度后期由于科举八股文的迂腐和对思想的桎梏,这种取官制度逐步僵化,也越来越腐朽,并成为历史前进的羁绊。但是,科举“失之华夏”却“得之四夷”,欧美国家巧妙地借鉴了科举考试选官制度中的精华,建立了现代文官制度并得以发育传播3。由此可见,科举衰亡不在于考试取官这种形式本身,除了历史发展必然的原因外,笔者认为其衰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考试内容单调、形式僵化。科举制度作为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要服从于封建政治统治的需要2。儒家学说一直被历代封建王朝统治阶级奉为修身治国的经典理论,所以始终在科举考试中处于中心地位。从唐代开始,贴经、经义、墨义等儒家经文考试就是科举的主要考试内容。宋朝科举考试的内容经过变革,经义成绩几乎成为决定考生是否被录用的最终根据。明朝末年和清朝的科举,更是发展到几乎就是对经义的记背考试,达到了“非圣人之言不言,非经中之语不用”的地步,考试题目主要摘自四书,答卷所论,必须根据朱熹的四书集成等书中内容,不许自由发挥,所以明末和清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吏除了成为封建君主的驯服工具,很少有成就者。更有甚者,考科举必须做“八股文”和写“试贴诗”,公式刻板,如同表格,毫无一点生气,引导人们去钻牛角尖,学一些毫无用处的东西,并以此作为科场的敲门砖。僵化的八股文形式强化了对考生的限制,要想进入仕途就只有死背四书五经,严重禁锢了考生的知识和思想。使这种本来极富生命力的考试制度最终沦落为除了能够为读书人提供当官的机会外,对社会发展已无积极作用。第二、监督机制不健全,舞弊成风。“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作为成名登科的唯一途径,一旦及第,则山川变色,天地为宽,引得不少人敢于科场作弊,冒险一搏2。明清科场舞弊现象日益严重,形式五花八门,有怀挟、传递、冒考、窜换、冒籍、关节等。由于封建王朝的专制集权管理而无法建立起有效、民主的监督机制,所以尽管明清统治者对科场舞弊者惩处的酷刑令人触目惊心,舞弊之风却越禁越盛,也就不足为奇了。明清的科举已腐败透顶,或庙堂之高,或江湖之远,对科举都已失去了信心。一种制度的社会基础到了如此地步,离崩溃也就不远了。第三、学校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2。在独重科举的年代,在校生员只有参加科举方能进入仕途,否则,便无出路。这样,学校完全听命于科举,对生员的全面教育流于形式。生员在校经常研究应试技巧,而“视经书如土苴”“, 弃仁义如敝屣”。学校就成为专门应付科举考试的机构,而不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学校失去了其本身的目的,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2。以上我们从科举制度自身出发,找到了其衰亡的直接理由。考试作为选拔官吏的一种手段和制度本身并无过错,科举制度衰亡的根本原因在于,这种制度的运用者封建统治阶级。科举考试是为封建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而建立的官吏选拔制度,它不可能超越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因而它必须包含着保守、封闭、僵化、驯服、官本位等消极因素。此外,我们还应看到,在专制制度下考试任官的推行,也往往被皇帝个人品德与见识所左右。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寿中正寝。3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事关重大,起步很早。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要健全包括招考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干部人事制度。1987年,党的十三大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确定为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1989年,中组部、人事部下发了关于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实行考试办法的通知,通过考试选拔录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就此展开,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坚实一步。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尽快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要求。1993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对国家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职位分类、录用、考核、奖励、职务升降、工资保险福利、辞职辞退、管理与监督等作了规定。1994年6月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的颁布,标志着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借鉴了西方的文官制度,将“国家工作人员录用考试”改成了“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随后,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工作实际又制定下发了相应的实施办法和细则,形成了涵盖笔试、面试、体检、考核、监督等诸多环节的考录法规体系,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工作开始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2006年1月1日公务员法正式实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至此,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从1989年开始,众多优秀青年可以通过考试进入各级党政机关,走上公务员之路。二、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制度之比较1.考试内容,通过对历史的探究我们你能清楚的认识到科举制考试范围限于诗词歌赋,后发展为四书、五经、“八股之作”,一直深受正统儒学经典的禁锢,即使应试题目中有“策论”一项,也难以避免八股成风、死记硬背的普遍现象,正是这一僵化的考试内容最终导致了科举制的衰亡。而公务员制度不同于科举制的严重脱离劳动生产,更注重对现实、时事的关注与实践能力的体现4。其考试内容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更具现实指导意义。并且公务员考试根据不同岗位的独特需要置备出不同的专项考试题目,更有利于考察人才的专业知识与行政能力,达到“发扬所长、物尽其用”的效果,从这点看,公务员制度要明显优于科举制。2.录用程序 科举考试的录用程序比较的复杂。就拿清朝来说,他的录试要经过它的录试要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和任用这样一个过程,往往一个人取得最后的成功要耗费了大半生的时光,在古代没有像现在这么先进的通讯设备,也没有便利的交通,这样很多时候就不能很好的利用人才,或许就是由于这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就误了很多优秀的人才.甚至一个人到老也不能及第。这就没什么公平和合理可言而,所以科举制度就这样慢慢的消亡。公务员的考试则不一样,录用的程序也比较简单,大体分为六个阶:即,发布招考公告、资格审查、对审查合格者进行公开考试、对考试合格者进行考察、体检、录用等程序10。在考考试前的招考广告是向社会公开发布的,对所有的人符合条件的人进行考试,最后把录用者的的名单还要公开发布就很好的体现了公务员制度的公开、公平与公正,这也是公务员制度得以良好发展的基础和保障。3.考核方式在考核的方式上由于处于封建社会人治的大环境下,所以在操作时,往往带有的是更多的人情关系烙印。科举制在考核官吏时往往不是根据被考核者的能力和实绩,而是根据考核官吏者自己的喜好、憎恶和与其的关系来作出判定。中国历史上,像范仲淹、欧 阳修等由于遭到不公正考核而不能升迁、甚至贬谪的官员不计其数,这不仅使大量有才、有识志士不能脱颖而出,人尽其才,而且也加剧了各个朝代的灭亡步伐。而现代公务员在考核过程中一般都遵循这样的原则:民主公开、客观公正和保障原则主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进行考核,其考核的方法主要有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通过这些方式来激励公务员提高自身的素质,除此之外还有利于对公务员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虽然公务员制度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是在对公务员的管理和监督的时候在同级和上下级之前往往还是存在着种种的人情关系,有的是包庇,有的是纵容,这是公务员制度发展的极大阻力。这也是公务员制度在考核的过程中的一大缺陷,只有采取一序列的措施不断的去完善制度中的这些缺陷,才能让制度在社会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效益.4.晋升方式古代的科举制在晋升的时候由于在封建社人治的环境下,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人情关系,要晋升是依据考核者的喜好、憎恶和与其的关系做出判断。除此之外,论资排辈和抽签也堪称是极其高明的流线型设计。资格和辈分是硬指标,不容易产生争议,这样就能持久,人人都会老的,谁都不会觉得这个办法对自己格外的不公平,这就很容易接受。已经老了的人关系多经验丰富,年轻的人很难公开的反对他们,这就让反对者难于成势。甚至在相同资格和备份的条件下抽签抓阄,这是把前程交给天意和命运的安排,在古代由于封建天意和命运也是人人尊重,根本无法反对的,论资排辈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一旦开始了论资排辈,再要废除旧部太容易,代价会很高,所以在当时被人们接受。论资排辈和抽签课算作是灰色规则,位于白色的正式规则和黑色的潜规则之间。沿着这条灰色道路上来的放牧者则是大杂烩,什么样的人都有,老百姓赶上谁就是谁,这条灰色的道路能够大体通行,在当时已经算很不容易了11。正是由于论资排辈和抽签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所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而现代的公务员制度晋升通常有考试晋升、考核晋升和年资晋升等几种方式。现代公务员的晋升完全否决了科举制那套古老而陈旧,不民主也不科学的方法。在当代现代公务员的晋升是对公务员工作业绩的肯定也是激励公务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其程序主要有民主推荐、组织考察、讨论决定、按照规定履行任职手续,除此之外还必须遵守以下的原则即: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注重工作实际的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逐级晋升的原则10。通过一系列的规范体系来保障晋升的各项工作有序的进行。这也是公务员制度得以发展和长存的保障。三、对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制度的评价1、科举制度的优缺点(1)科举制度的优点科举制度的优点是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争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一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7。(2)科举制度的弊端考试内容单调、形式僵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学说成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家的经典著作也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中心内容,特别到明代以后,“八股取士”的推行使得科举逐步成为一种僵化模式,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创新精神。明末和清朝的科举,更是发展到几乎就是记背经义的考试,达到了“非圣人之言不言,非经中之语不用”的地步,考试题目主要摘自四书,答卷所论,必须根据朱熹的四书集成等书中7。可见科举考试的内容偏重人文科学忽略自然科学,这极大阻碍了新科学、新文化的发展。以至当欧洲进行工业革命,科技突飞猛进的时候,中国还守着“四大发明”,妄自沉睡在天朝大国的自负之梦,造成了中国在近代的落后,导致了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科举考试制度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科举考试对学校教育影响巨大,在独尊科举的时代,在校生员只有参加科举才能入仕,不然就几乎别无出路。这导致学校背离了其为社会培养各类实用性人才的作用,而完全听命于科举,对生员的科技、文化等全面教育流于形式。科举制度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来,使学校完全沦为科举制度的附庸。通过分析科举制度的利弊,我们可以看到它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平等、公开、择优等,以及多层次地选拔考试、试卷密封、考评人员隔离回避等种种做法,都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而这些也都能给我们现行的制度带来一些启示。2、科举制的继承与发展及公务员制度的改进科举制度的千年存在,证明它有一些合理因素。在科举制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排除科举制度中的糟粕以及制度本身不合理的因素,吸收科举制度的精华以及其合理的因素和其经验教训,古为今用,为深化和逐步完善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服务,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录用制度8。 这是对科举制的继承、也是推动当代公务员制度发展的的强大动力。但在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其制度的本身还不够健全,为了让公务员制度得以完善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第一、加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考试的控制能力。为了更好地体现考试中的政府行为,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对考试的绝对控制能力,而全国性的考试必须体现中央政府的权威,尽可能地杜绝考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首先必须控制考试出题有关人员,必须建立出题人员的选拔机制,考察出题人员的综合素质,这个素质一般包括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9。所谓道德素质是出题人员道德要素的总和,业务素质则是出题人员知识和能力的总和。出题人员不仅要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强烈的道德情感、顽强的道德意志、高尚的道德品格,而且要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和卓越的思辩力、处置力、协调力、创造力,在其活动中始终演绎公平、正义、合理的职业行为。出题人员在其活动中,必须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始终以诚信为本,并专于其业、精于其业。唯有如此,才能体现出考试制度的合理与公正;其次,要加强对监考人员的培养与控制,强调监考人员的品行,要求监考人员具有极强的自尊心、责任感以及自制力来保证考试的公正,建立合理可行的监考人员104配备制度,实行监考人员临时抽调和地区回避制度,并完善监考人员相互监督和制约机制,对玩忽职守、以权谋私的人员严惩不贷;最后,要加强考试批考人员以及后续工作人员的监督,使其忠于职守,不折不扣的完成好本职工作,对表现突出人员予以奖赏,对不良人员予以清除与适当的惩罚,直至追究其刑事责任。第二、考试命题与学校教学内容一致化。考试命题必须与学校教学相一致,考试命题要体现出考生的综合能力,要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反映教学中基本知识与技能,不得挖空心思地出怪诞之题与偏题,不得偏离教学的根本目的,并尽可能地使考试对学校教育产生正面功能影响9。在具体命题中,应尽量减少乃至取消机械记忆式的试题,创造一种融记忆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试题形式。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杜绝考试作弊的恶习。第三、考试文风实用化与朴实化9。考试要求事先向考生公布,文风注重经世致用和朴实尔雅,使那些学无本源、浮华不实的应试者无中试之望,使考试真正作为指挥棒而对学校的教学活动发挥积极作用,以尽可能地遏制猜题之风的蔓延和杜绝机械记忆者的侥幸中试。第四、考试制度法律化9。科举制在立法保护、连续稳定性这一点上,至今也很有借鉴价值。科举制的整个考试运作过程和机构设置都是有法律依据的,除了皇帝,级别再高的无关官员也无权过问。我们今天选拔公务员和干部公开考选等人事制度必须法律化、制度化,这是保证法治、防止“人治”的最好办法。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加强对公务员考试制度的立法,把公务员的考试制度纳入法制的轨道。第五、考试监督机制民主化。历代王朝对科举舞弊的防范非常严厉,对舞弊案处置更是血淋淋的。但是舞弊之风却屡禁不止,明清科场防范最严,舞弊之风却最盛。可见光靠刑罚不能根除舞弊现象,关键要有一个健全的民主监督机制9。主要措施有:1. 通过考试机构系统实施监督。可在考试机构内部设立一个监督小组对考试程序以及其他问题进行实行监督。还可以加强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的监督,促使各级考试机构慎重行使权力;2. 新闻监督。由新闻报刊对考试进程适当予以报导、评论,将其考试活动置于社会舆论之下,有利于防止各种工作人员滥用权力;3. 公众监督。各种考试必须对公众公布,并详细列出考试规则,使考试职员的权力受到公众的监督。除了建立民主化的监督机制外,还必须建立事故救济机制。现实生活中,各种考试事故常有发生,遇到此情况,允许当事人通过各种形式或者法律形式,矫正因滥用权力造成的不公正。第六、加强考试部门的独立性。考试部门不能成为其他机构的附庸机构,应该保证考试机构的独立性,不受到个人与其他组织的影响,以保证考试的独立性与公正性,合理选出国家的栋梁人才。“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9。为了使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务员制度具有自己的特色,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并发挥应有的促进作用,不仅要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也须要总结历史的经验,以加速我国公务员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化、法律化。四、当代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趋势1. 当今公务员制度存在的不足历经数十载的发展,公务员制度任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其一、公务员制度在队伍“出口关”的问题上存在着不通畅的问题。能进能出是队伍保持活力的基本条件,“凡进必考”原则的确定使“进口关”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使新进的公务员素质有了较好的保障,但公务员法对“出口关”则没有很好地疏通。公务员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此条款固然保障了公务员的合法权益,但同时也为机关“铁饭碗”提供了法律依据。出口不畅是当今公务员制度的第一大弊病,机关的诸多问题如作风拖沓、办事推诿、效率低下,态度傲慢等“机关病”,其实都是由它造成的。其二、公务员制度在考核上存在着标准过于笼统,缺乏刚性的问题。考核是检查评估一个公务员平时工作表现的重要手段,公务员法第五章节就考核单独作了规定,并且第八十三条规定:“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予以辞退”。按理说,这已经很有力度了,完全可以把考核作为公务员队伍日常管理的一种有力手段了,但实际情况是,几乎没有人被定为不称职的,更很少有人因为连续两年不称职而被辞退的。其三、公务员制度在职务与级别的设置对绝大多数公务员没有实际意义,起不到调动普通公务员的积极性的作用。职务与级别都是公务员职业发展的标志,也是确定公务员待遇的重要依据,公务员法吸收了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的合理因素,分别设置了职务和级别两套体系。 但是问题依然不少,体现在:一是层级太多,级别森严,“官本位”意识太浓,公务员法将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从国家级正职到乡科级副职共10个职务,非领导职务从巡视员到办事员共8个职务,非领导职务对应相应的领导职务。同时公务员又实行级别制,从国家级正职到办事员共分为二十七级。二是级别设置未能成为职务设置的有效补充,不能发挥调动公务员积极性的作用。设置级别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因职务有限而不能及时得到提拔的公务员在级别中得以提升的问题。靠职务晋升来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对绝大多数公务员来说可望而不可及,因为机关中的高层次职务是极其有限的,尤其是县级以下的机构。所以一项很好的制度、特别是一项推动社会发展、为人民服务的制度是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的。只有克服了制度的种种不足,并且不断的去完善它才能让它更好的为社会为人们的生活服务。2对策、建议与展望 公务员制度,作为一种国家政府机构人事管理的规范体系,是人类人事管理史上的一项优秀成果,是目前多个国家普遍采用的制度。在我国建立和实施公务员制度,是改革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是行政管理中的一项重大的变革,是人事制度上具有战略意义的大转变。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人事管理制度开始纳入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这就是要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保证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优化、廉洁,从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这样才能形成强有力的工作系统使之能卓有成效地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5。为了让公务员制度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要超越历史,既要与时俱进又要勇于创新。第一、创新干部选拔任用管理体制和选拨任用方式如公务员法第45条规定,厅级正职以下的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出现空缺,可以向社会公开选拨,产生任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包过培训机构合同范本
- 劳工住宿合同范本
- 办公用品购置合同范本
- 共享菜园转让合同范本
- 公司外包收债合同范本
- 健康产业合同范本
- 农村修桥工程合同范本
- 2024年重庆松山医院招聘考试真题
- 写退货合同范本
- 2024年重庆市永川区三教镇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笔试真题
- 2024年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YB∕T 5363-2016 装饰用焊接不锈钢管
- 江苏省2023年中职职教高考文化统考语文
- 中医典籍心得体会大全(23篇)
- 分布式光伏系统项目EPC总承包合同模板
- (正式版)JBT 11270-2024 立体仓库组合式钢结构货架技术规范
- 声门下分泌物引流的应用专家讲座
- 危险化学品押运员培训
- 华为培训教程01网络基础
- 科普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脑梗合并心衰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