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前沿1.doc_第1页
金融理论前沿1.doc_第2页
金融理论前沿1.doc_第3页
金融理论前沿1.doc_第4页
金融理论前沿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次作业答:1.经理人掠夺的主要表现方式为(1)当经济危机时,企业自救成功成功,经理人作为有功人员可以索要更多奖金;若不成功,经理人自救不成功,经理人被解雇,也可以得到一笔补偿。(2)当经济平稳时,如材料二所述,企业经理人的年金居高不下,侵蚀企业利润。2.(1)根据危机前的经理人行为分析,经理人的激励完全受银行的扩张和银行当期收益变动的影响。这样一来,从经理人个体来说,通过不断地创新和扩张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只要当期的收益足够大,下一期的风险就可以被忽略。从整个银行业的经理层来说,只要每个银行都处于扩张状态,相互之间的交易就会快速增长,形成一种收入和利润的“自我实现”状态。这种状态很容易造成集体的无意识或者说集体的疯狂,因为在这一阶段,所有游戏的参与者都获得了超过预期的收益。政府、股东、经理人的利益在这里达到一致。(2)在金融危机中,经理人并不对银行前期的高风险负责,只收取危机前的收益,危机对经理人的惩罚知识声誉上的。单个经理人受到声誉惩罚时,损失是很严重的,一旦危机是整个系统的,那么由于整个金融业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受声誉的惩罚的就不只是个别经理人,而是整个金融界的经理人,这样的声誉损失就可以忽略不计了。金融业的经理人通过制造危机获得最大收益。3.(1)改变坏账与利润分离的财务管理方式,规定商业银行的账面利润首先要冲抵坏账后才能表现为真实利润。(2)严格执行资本监管原则,从整体上解决中国银行业资本不足的问题(3)通过资本监管,进一步放开银行业,一填补默写真空地带。(4)通过资本监管,解决银行业创新不足问题。(5)通过资本尽管,限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过度膨胀。(6)通过资本监管,增强银行者与经营者的风险意识,防止过度竞争造成的行业伤害(7)对金融业实行薪金限制也是合理的第二次答:(1)国际货币体系是有关国际货币确定、国际储备货币选择、汇率及汇率制度选择以及国际收支不平衡调节的一整套规则和机制。弊端即“特里芬”难题:一方面,为了满足国际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美元必须无限制的供应,这必然导致美元持续逆差,造成美元泛滥,导致人民对美元逐渐失去信息;另一方面,为了维持人们对美元的信息,要求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这必然产生美元供应紧缩,无法满足国际经济发展对国际货币的需求以及国际结算、国际支付的需要。(2)由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不仅仅是美元,充当国际本位货币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价值的不稳定性与国际经济对货币价值稳定性的内在要求之间的矛盾,因此,要根除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任何从现有的某个国家的法定货币或者某个需要区域货币出发寻找替代美元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标的物,都会以失败而告终,都会出现美元本位制相同的弊端.按照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中国完全有可能在2030年左右称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解释在创建世界统一货币和世界中央银行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货币区域化是金融本土化向全球化过渡的必经之路。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区域货币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迅速发展。欧元的推出对区域货币一体化理论进行了最好的诠释和开创性实践。亚洲区域合作与一体化当以中国为核心,辐射四周。作为最具备有利条件的四方,中国内地、香港与澳门,台湾地区应抓住机遇共商经济金融合作以及建立单一货币事宜,这对两岸四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金融稳定极具利益,同时也为亚洲单一货币实施探索了道路。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实现中国货币一体化尚需时日,但对其进行前瞻性理论研究却极有必要。金融协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内地、港、澳三地的金融协作也必然是从简单的货币合作开始。但是也必须考虑到台湾问题的政治敏感性和澳门经济体相对较小等因素。主要对中国大陆和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台湾地区货币一体化问题作一些分析和探讨,并着重从经济联系、市场融合、生产要素流动,而非制度和政治统一的视角,来讨论港币、澳门元、新台币与人民币融合的经济意义及可行性。这既符合区域货币一体化理论的主流思想,又可为今后中国货币的进一步融合留下广阔空间。第三次作业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成效,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市场信心有所恢复,形势比预料的要好。消费较快增长,投资增速加快,国内需求稳步提高。农业形势总体稳定,工业生产增长企稳。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货币信贷快速增长,金融体系平稳运行。第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6.6万亿元,同比增长6.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6%。 中国人民银行紧密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大局,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灵活、有力的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要。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稳定市场预期。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在保证符合条件的中央投资项目所需配套贷款及时落实到位的同时,加强对“三农”、中小企业、就业、灾后重建、扩大消费、自主创新等领域的信贷服务。 货币信贷快速增长,贷款利率继续下行。2009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3.1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9.3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速进一步加快,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5万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11.1个百分点。第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6万亿元, I 同比多增3.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利率继续下降,3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76%,比年初下降0.8个百分点。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359元。 预计未来,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外部需求持续萎缩,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就业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总体看,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蕴藏着巨大需求和增长潜力,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加之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逐步落实,国民经济可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第四次作业资产价格膨胀对经济和金融的不利影响分析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银行以金融资产作为抵押物,由于金融资产上升,可交易的金融资产市值增加,一方面投资者可贷款的额度增加,另一方面金融资产交易市场的收益良好,银行发放金融资产的意愿加强。从而推动了金融资产交易市场的趋于活跃。银行信用的介入推动可交易金融资产市场在正反馈机制的作用下发生过度膨胀,但是由于资金约束和政策的变化,可交易金融资产市场出现反转引发严重的金融资产危机,金融资产危机通过资产负债表效应和流动性枯竭引发商业银行危机和内生性信用紧缩,进而导致实体经济陷入长期衰退。资产价格膨胀对经济和金融的不利影响还包括:1.摧毁市场信心,导致经济停滞。资产价格泡沫形成过程中种种扭曲的力量均要在泡沫破灭过程中释放和纠正,资产价格的迅速下跌摧毁了市场交易者的信心,悲观情绪成为主导市场的情绪。在资产价格泡沫破灭期间,经济活动大范围减少,经济活力下降,生产力下降,经济增长停滞。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后,企业设备的经济价值迅速下降,投资性支出减少,供应能力随之迅速萎缩,结果,资产价格泡沫膨胀期间的资源错误配置导致了未来经济增长的停滞。 2.侵蚀企业资本。企业资本是应对未来风险和损失的缓冲器,资本实力越雄厚,企业更愿意也更有能力进行各种创新性的投资。但是,资本这种缓冲器的作用在经济平稳扩张期间表现得并不明显,一旦关于未来的乐观预期出现反向变化,资产价格迅速下跌,借款人和贷款人资产质量受到冲击,信贷供给大幅减少,资本作为缓冲器的作用便会凸现出来。可是,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会造成企业资本的萎缩,破产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受到泡沫破灭侵蚀的经济主体,面对风险选择投资对象和合作伙伴时必然小心谨慎,从而导致经济活力的下降,影响资本缓冲器作用的发挥。 3.引发金融危机,导致经济紧缩。资产价格泡沫通过债权债务结构的变化效应会引发金融危机,导致经济紧缩。所谓债权债务结构的变化效应是指股市泡沫破灭前后的债权债务关系的变化。如果在股市里,所有的交易主体都是以自有资金进行交易,那么就不存在债权债务结构的变化效应。资产价格泡沫膨胀期间,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活动的枢纽,必然深深卷入其中。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的价格猛涨时期,任何投资于这些资产的项目都看似利润丰厚,用其作为担保品的贷款也看似非常安全,再加上金融机构之间的激烈竞争,必然会出现金融机构放松对贷款的限制,争相对与这些资产经营有关的项目扩大信贷放款的现象。为筹措足够的资金,金融机构还会以高利率从国内吸收存款和向国外金融机构融资。但一旦股市泡沫破灭,股价大跌,借入者无法获得收益偿还借款和利息,金融机构的资产缩水,金融体系便首当其冲,结果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和资产增加,其账目上必然出现大量呆账、坏账。为了化解不良债权,金融机构不得不收缩信用,一方面追收贷款,一方面紧缩借贷,使得大量的企业由于缺乏资金而面临困难,失去应有的发展机会。如果金融机构介入程度较深,还会有支付危机,造成信用链的断裂,从而导致经济萎缩和整个金融的不稳定,进而引发经济紧缩。我国防范金融资产膨必须要1.强化经济基础,优化产业结构。一方面,资产泡沫问题是虚拟经济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泡沫不可能长期持续地存在下去,一旦破灭将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危害,并且持续时间越长,对经济的危害越大,治理起来越困难,所以对资产泡沫问题应该是防重于治。在当前我国外资大量流入的情况下,政府应调整产业结构,适当引导资金的流向,防止资金流入结构的不合理而引发泡沫。同时政府的决策应着眼于帮助投资者避免错误和提高市场效率,通过加强信息披露与财务报告管理等手段来尽量减少资产价格泡沫。另一方面,国家应注重增强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美国很快从20002001年的资产价格泡沫中恢复,还是因为美国的经济结构更能抗击冲击。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企业投资特别是高新技术投资持续增长,大大提高了各行业劳动生产率,造就了国民经济中新的主导产业群,在全球率先实现了信息化产业升级。这种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经济结构,其发展依靠的是知识、人才和创新力的作用,而对资金的依赖性明显低于传统产业经济。日本却是另外一种情况。日本模仿型技术创新模式只注重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现实应用,不重视基础研发能力的培养,政府研发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在泡沫经济时期,企业界为经济的景气所陶醉,将大量资金用于收购美国企业和不动产上,在产业升级方面投入严重不足。所以日本产业结构一直未能成功升级。加上银行与企业之间相互持股,资产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加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恢复。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一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还是经济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抵御各种泡沫的冲击。 2.健全金融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资产价格泡沫崩溃必然导致金融机构出现大量呆账、坏账,金融机构很可能被泡沫拖垮,进而出现全面的金融危机。但是,从各国资产价格泡沫的历史经验上看,后果的严重程度并不相同,有的国家出现了严重的金融危机,有的国家和地区则在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后幸存下来。金融体系健全与否有着重要的作用,总体来说,金融体系健全国家和地区引发全局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较小。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定期进行公告,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通胀目标制的优点在于可以为市场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它使未来收益更容易预测,有助于减轻市场交易者错误预期的程度,从而降低资产价格泡沫发生的概率。它将加强与市场交易者的信息交流放到了首位,可以避免、至少是能减轻市场误解货币政策意图的可能性,从而有助于市场合理预期的形成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提高。在市场信心动荡不安时只有能给市场明确预期的政策才是正确的政策。因此可以说,政府政策的信用度、持续性、透明度是缓解有限理性预期的重要因素。如果政策信用不高,政策反复无常,政策晦暗不明,有限理性预期就更容易自我强化,那么政策在有限理性预期作用下的效力就会事倍功半。因此,在不确定性造成有限理性预期的情况下,政府的政策规则很重要,只有按照稳定透明的政策规则行事,才能减少有限理性预期的形成和缓解其对政策效力的不利影响,从而降低资产价格泡沫产生的可能性。5.铸币税有关问题研究简要说明什么是铸币税,并简要分析各种不同的铸币税概念;149铸币税第一个含义是指铸币者收取的将原始的贵金属加工成铸币的费用。第二个含义是指铸币者国王或者政府缴纳的利润或者税收。第三个含义指铸币厂收取的总费用,包括铸造硬币的实际成本加上政府赚取的利润。有两个不同的理解铸币税概念,其一从归属的角度,铸币税一般指货币发行者由于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垄断权力,从货币发行中获得的利润,这里的货币可以是金属铸币、商业银行货币、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还可以说如电子货币等其他形态的货币,由此衍生出金属铸币税、商业银行铸币税等私人银行货币生产者获得的铸币税和中央银行获得的铸币税。另一个是从来源角度。现代商业银行货币替换金属铸币的使用,节省了开车、制造金属货币的大量资源,商业银行货币替代金属铸币节省的这种社会资源就是铸币税。由于商业银行的私人性质,商业银行货币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金属货币,最终完全代替金属铸币的是政府部门发行的中央银行纸币,中央银行纸币替代金属铸币节省的社会资源就是铸币税。另外,从货币形态变化的逻辑看,中央银行并非货币的最终形态,随着支付技术的发展,例如当社会经济中所有的支付都可以通过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进行时,央行的纸币就不存在了,这时为中央银行带来铸币税收益的可能是基础货币中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分析商业银行的铸币税和中央银行的铸币税之间的区别;154,167商业银行的铸币税和中央银行的铸币税之间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在于:商业银行铸币税为商业银行由于发行商业银行货币的市场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垄断权力而从货币发行中获得的净收入或者利润,它等于商业银行货币使用者支付的费用与发行货币、维持货币正常运行的成本之差。从历史角度看,商业银行铸币税收益早于中央银行由于发行纸币而获得的铸币税收益。20世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金属货币基本退出流通领域,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最终替代金属货币,成为在一定程度上不可兑换的货币。中央银行纸币替代金属货币节省了大量资源,这种节省的社会资源是铸币税的来源,中央银行铸币税是其中的一部分。中央银行铸币税指,中央银行垄断发行不可兑换货币所获得的利润。与商业银行铸币税相比,中央银行铸币税问题最引人注目。其特点:其一,政府从垄断发行中央银行纸币中获得的铸币税最多,其二,与金属铸币、商业银行货币相比,约束政府发行纸币的外部约束相对较弱。就我国管理机构如何处理铸币税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解和建议。对于我国的铸币税,有关管理机构应该从一下去努力:第一、我国的管理机构在处理铸币税时,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最大化铸币税收益。政府需要决定货币增长率的水平以实现政府铸币税的收益最大化。第二、我国的管理机构应该优化铸币税的增收。政府税收和铸币税都对社会的经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政府应该选择适当的税收收入和铸币税率,以降低其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净损失。第三、管理机构应该更多关注政府财政赤字、铸币税以及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第四、我国管理管理还要注意电子货币的使用减少了银行铸币锐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铸币税用于抵缴中心银行运营费用;若有剩余,再上缴国库。从理论上看,电子货币的发行和流通,会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和现金需求量的减少,从而减少中心银行发行现金的数量,因此引起中心银行铸币税和上缴财政收入的降低。6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机制阐述的是名义货币量的变动如何影响实体经济。从长期来看,名义货币量的变动将导致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化,从而使得实际货币数量不变。单纯改变名义货币的数量并不会改变实际货币数量,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一个国家的实体经济变量从长期来看最终取决于实际因素,比如劳动的生产率、各种实际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企业家的创造性才能等。从短期来看,名义货币数量的变化并不会带来价格水平的同比例上升,因此,实际货币数量会发生变化,从而实体经济会受到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有信贷渠道和货币渠道。从理论上看,货币在短期内会影响经济体的实际变量,通常的宏观经济学将其影响表述在IS-LM框架中。实际货币需求是实际产出和名义利率的函数,在短期价格水平黏性的条件下,名义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得实际货币增加,要诱使人们持有更多的实际货币,名义利率水平必须下降,在物价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名义利率的下降等价于实际利率的下降,实际利率下降使得投资需求增加,从而增加总需求,在短期内总需求的增加使得总供给增加,名义货币数量的增加最终使得短期产出增加,这就是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渠道。从利率下降到投资增加,这个中间过程可以用托宾的q理论来解释,利率下降使得资产价格上升,从而资本品的市场价值高于其重置成本,这会促使投资增加,这一般又被称作资产价格渠道。以上的利率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都称为货币渠道。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还有信道渠道。商业银行介入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其负债可以用做交易媒介上,其资产方的银行贷款可能是一特殊资产,因此这种资产的变动本省也会给经济带来额外的影响,这就是信贷渠道的贷款渠道。还有,紧缩货币政策除了提高企业从银行贷款的成本外,还会使得企业从其他方面取得外部资金的成本的提升幅度高于无风险债券市场利率的提升幅度,这就是货币政策的广义信贷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银行贷款渠道两种理论的区别在于:前者在于强调资产负债表效应,即使金融加速器,其没有特别强调银行破产给经济带来的破坏性。而银行贷款渠道则是站在货币主义的立场,认为在此过程中银行的倒闭使得货币数量的大幅度减少,产出的减少可以用货币数量的减少来解释。二者的联系在于,他们都来自于IS-LM模型,即将货币的影响表述在IS-LM框架中。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资产价格、资产价格、财富效应的货币政策传导作用越来越重要,金融资产价格开始纳入我国货币政策监控指标之中。资产价格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且比较复杂,资产价格本身日益引起各国货币政策当局的关注,并将其作为主要的监控目标,我国必须高度关注资本市场发展和资产价格变化对于货币政策的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问题对我国来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不仅取决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市场化取向,而且取决于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行为的市场化程度,即它们必须对市场信号做出理性的反应。如果它们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准则运行,即不能对市场信号,包括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信号做出理性反应,那么货币政策工具就不可能通过对货币信贷条件的调节来实现其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就会受到梗阻,货币政策效果就会被减弱。随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由货币渠道向利率渠道的变化,各国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也逐渐由货币供应量调整为利率,提醒我国注意客观认识并恰当把握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货币政策不宜简单地以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是否适度来衡量。应该更多地关注最终目标,即物价上涨水平变化而非中间目标即货币供应量变化。我国必须高度关注资产价格变化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7什么是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如何看待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特点?206,228,233银行业作为一个国家重要的产业之一,其市场份额机构、产权结构及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对整个银行业及各家银行的竞争力都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是指在某一个金融市场内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包括银行之间、需求者之间、银行与需求者之间,以及市场上现有的银行、需求者与正在进入市场的银行、需求者之间的关系。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划分银行业市场结构的依据:(1) 金融业内现有的银行数目:一般用市场集中度,即大银行对市场的控制程度来衡量。(2) 产品的差别程度(3) 进入障碍的大小通过计算中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指标(赫芬达尔指数),发现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近十几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已有原来的高垄断变成适度集中。实践证明,在对中国银行业利润进行风险调整后,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银行利润影响增大。风险因素对模型的影响证明了具有垄断地位的银行有可能会牺牲利润来降低风险。这种行为最终会影响银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的市场结构,有可能使得其他行业的市场进入和小企业扩张变得更难。 衡量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指标主要有:1.绝对集中度:金融业中最大的N家银行所占的市场份额的累计数(产值、产量、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资产总额)占整个行业市场的比值。2.赫芬达尔指数:HHI指金融这个行业中各市场竞争主体占金融行业总收入或总资产百分比的平方和。它用来计量市场份额的变化,即金融市场中银行规模的离散度。3.相对集中度:衡量市场集中度还可以用相对指标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区别:SCP 以哈佛大学的的梅森(E.S.Mason,1938)和贝恩等人为代表的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构造了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简称SCP分析框架).其基本内容是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市场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该模型提供了一个既能深入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体系的市场结构(Structure)一市场行为(Conduct)一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产业分析框架。SCP 框架的基本涵义是,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在各个方面的经济绩效。ES 效率结构,它解释了为什么银行业的研究中未能发现盈利性和集中度之间正相关的关系。按照ES假设,银行的效率水平决定了银行的绩效和市场结构,即:高效率决定高市场份额,高市场集中度觉得高盈利性。联系:SCP和ES都是衡量银行之间的竞争程度的结构方法;SCP和ES都是来源于产业组织理论;还有就是这二者都是影响市场绩效的市场结构假说。第八次作业国际信用评级对我国银行信用评级的影响银行经营绩效的评价可以从总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内部评价体系,其目的主要是建立有效的内部绩效考核体系,以形成对内部各个部门、各个业务条线直至每一个人的良好激励;另一类是外部评价体系,它是银行外部相关者出于各自独特的目的而进行的评价。金融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具体包括:(一)盈利能力指标:包括资本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成本收入比、收入利润率、支出利润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个指标,主要反映金融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投入产出水平和盈利质量;(二)经营增长指标:包括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利润增长率、经济利润率3个指标,主要反映金融企业的资本增值状况和经营增长水平;(三)资产质量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认可资产率、应收账款比率、净资本与风险准备比率、净资本与净资产比率6个指标,主要反映金融企业所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资产管理水平与资产的安全性;(四)偿付能力指标:包括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充足率、净资本负债率、资产负债率5个指标,主要反映金融企业的债务负担水平、偿债能力及其面临的债务风险。国际上银行界通用的做法是,商业银行在自身进行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过程中,通常与外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挂钩。在这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存在很大的差距,而这一差距源于国内与国外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状况不同。由于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的时间不长,尚存在很多问题,国内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很难从外部获取相关的资源,由于国内信用评级行业缺乏整体权威性,也不利于国内独立评级机构的成长,对银行内部评级而言,不利于内部评级系统的完善和内部评级准确性的提高。银行信用评级体系是关于损失的概念、风险评级的方法、评级组织和各有关人员的职责,以及评级信息的使用等在测量和管理信用风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要素的结合。虽然不同的商业银行会有不同的信用评级系统,但总的说来,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完善不仅要从与国外商业银行先进理念和方法的差距中着手,同时也要考虑我国特有的经济背景和现状,从现有的经济背景下完善各自内部信用评级体系。信用评级分析的焦点,在于决定受评对象未来现金流的可预测性和充足性。评级系统的设计因银行的目的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银行在建立自身的评级体系时,首先要确定评级系统要达到的目标,以此来确定信用评分的级数。同时还要确定评估模型的输出结果。建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体系的总体指导思想应当是:通过建立能够识别、衡量和控制信用风险的评级体系,从观念、体制和手段等方面,进一步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以适应央行的监管,实现与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接轨。在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思想:1、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指引,全面吸收西方银行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2、以国际银行的先进水平为目标,充分借助国际专业评级公司的技术力量。3、深入开展行业研究,建立和完善内部评级基础数据库。4、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测评方法。5、设计与内部评级相匹配的新的信贷流程和信贷组织架构。在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参照国际惯例的做法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关于内部评级法的要求,对比与国外商业银行的差距,结合国内特有的经济国情,反映各银行不同的业务特征。结合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内部信用评级的基本框架:1. 充实行业信息库和客户数据库2. 构建风险管理模型3. 充实评级指标体系4. 详细阐述评级9、简述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主要历程。有关文献,银监会、统计年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成效显著。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并成功上市,开发银行和农业银行改革全面展开并已取得重大进展。大型国有银行改革带动了整个银行业服务水平与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为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运行和维护金融稳定与防范金融危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年以来,我国相继启动了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开发银行和农业银行等家银行的改革。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工商银行先后在香港股和境内股成功上市。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家果断启动开发银行和农业银行改革,向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分别注资亿美元和亿美元,向国际、国内表明了中国继续深化金融业改革、维护金融稳定的决心与举措。目前,开发银行已经由政策性银行改造成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已完成股改的财务重组工作,即将成立股份公司。五年多来,大型国有银行按照国际标准不断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转换经营机制,着力加强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益。通过股份制改革,大型国有银行主要财务指标已接近国际较好银行水平,正努力向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强的现代化银行迈进。相关数据显示,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完成了发行和上市工作后,市场约束和促进作用不断加强,财务状况根本好转,资本充足率显著提高,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逐年改善,风险控制能力明显增强。截至年月底,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四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不良贷款率分别为、,税前利润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亿元。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无论是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盈利能力,还是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例,当前包括大型国有银行在内的我国银行业的整体实力正处在历史的最好时期。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不断提高,为国民经济抵御全球金融危机、维持健康平稳运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数据显示,截至年月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万亿元,是改革开放之初的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年月,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不良贷款余额万亿元,比年初减少亿元;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年前个月,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资本充足水平继续提高,截至年月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核心资本充足率为,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年只有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标,现在已增加到家,占整个银行总资产的。我国国有独资金融机构在股份制改革与上市过程中,按照互利互惠的平等原则,有选择地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以及财务投资者。近几年合作成果表明,引进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改善国有独资金融机构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转换经营机制、完善风险内控、开发金融产品、改进金融服务等方面均发挥了明显作用。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发达经济体金融机构普遍流动性短缺,面临严重财务困难,少数境外战略投资者在锁定期满后,由于自身财务压力等多种因素,开始减持其所持我国国有控股重点金融机构在境外上市的股份。境外战略投资者减持是符合法定程序的自主行为,目标是解决自身财务困难,其影响有限、可控,不会影响我国国有控股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经营管理水平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目前,我国银行业流动性整体十分充足。截至年月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例为,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存贷比,同比下降个百分点。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同比提高近个百分点。我国银行业在全球动荡中保持了稳健运行。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现代化银行要求相比,银行业金融机构公司治理还不完善,内控机制仍不健全,基础管理比较薄弱,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有待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同时,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恶化、世界主要经济实体出现衰退,中国银行业也面临新的挑战。“走出去”,成为国际金融业大家族中一员,一直是中国银行业的梦想。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宏观环境的变迁,特别是在国有商业银行财务重组和改制上市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实施“走出去”跨国经营应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伴随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浪潮的推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要在竞争中谋发展,除了巩固国内地位,还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经营,努力成长为国际化的金融机构。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跨国并购是实现跨国经营的有效途径。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的成长历程表明,战略性的收购兼并,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对扩大市场份额,降低费用成本,提高资产和资本的回报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应当说,扩大经营规模是商业银行实施跨国经营的内在动力之一。随着五大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其资本金获得补充后,必然会产生以扩大规模获得竞争优势的冲动。由于国内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