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工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oc_第1页
中国代工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oc_第2页
中国代工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oc_第3页
中国代工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oc_第4页
中国代工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 届网络(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毕业论文 存档编号: 武 汉 大 学毕 业 论 文题目 中国代工企业战略转型研究 专 业: 工商管理 学 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年 级: 2013年秋 学习形式: 网络教育 学 号: 论文作者: 论文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职称: 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5制 完成时间: 2015 年10月11日目 录中文摘要6英文摘要.8前言.10一、代工企业的含义与发展11(一)代工企业的定义.11(二)企业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11(三)企业文化的功能.12 1.初级代工生产.12 2.中级代工生产 .12 3.高级代工生产12(四)我国代工企业的地位.12二、影响代工企业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13(一)自主创新能力13(二)自主品牌13(三)生产优势14(四)利润水平14(五)市场需求14三、我国代工企业通常的升级路径14四、代工企业战略转型升级的策略(一)提高组织学习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16(二)着力开发自主品牌16(三)重视生产要素质量的提升17(四)向产业价值链两端发17(五)开拓自主的国内、国外市场17(六)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17五、关于我国代工企业的前景与展望18参考文献23摘要代工生产模式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并于20世纪60年代在东亚国家兴起。代工生产模式一度成为我国众多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生存法宝,为我国贏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我国代工生产产业增值能力弱、竞争力不足等弊端逐渐显现。大多数企业集中于技术水平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获利微薄,发展动力严重不足。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是加剧了代工生产企业的困境,企业利润不断下滑,大批企业陷入绝境而相继倒闭。如全球最大的玩具代企业之一合俊集团下属的两个厂破产,导致6500名员失业,引发了业界的震动和反省。这种现象的背后,体现了我国大部分代工生产企业过度依赖发包商、抵抗风险能力弱、自主品牌匮乏、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现状,凸显了代工生产转型升级 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我国代工生产企业当前的关键,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增值能力与核心竞争力,通过代工学习逐步掌握技术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企业的产业升级,直至建立自主品牌。整体来看,在代工生产企业的升级过程中,企业的知识转移与技术创新行为是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的。在全球价值链外包体系中,企业间产品开发知识的转移和学习有利于增强代工生产企业的技术能力。技术和管理等知识在发包商和供应商之间进行交互、演化,企业间知识外溢和学习的反馈作用机制使创新带来的外部效应呈“乘数”放大(陶锋,2008)。因此,如何通过代模式对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进行知识转移,对知识进行吸收、创造,同时实施相应的技术创新策略,促进研发、设计、管理等能力的飞跃,实现企业的功能升级,正是代工生产企业成功升级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关键词:代工企业 转型升级 策略 自主创新AbstractFoundry production mode of origin in 1920s, and in 1960s, the rise of East Asian countries. OEM production mode has become the survival of many small and medium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for our country won the world factory.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globalization competition, the disadvantages such as unprotected, competitive power and so on are gradually emerging. Most companies are focused on the low level of technology, labor intensive industries, in the low end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 profit is meager,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is a serious shortage. The fiscal crisis of 2008 is exacerbated the plight of enterprises OEM production, corporate profits continue to decline, a large number of companies desperate and close down one after another. Such as the generation of the worlds largest toys is the core enterprise of Smart Union Group, a subsidiary of the two major factors bankruptcy, resulting in 6500 staffs of unemployment, caused the industry shock and reflection. Behind this phenomenon, reflects the majority of Chinas foundry production enterprises over reliance on the employer, the weak ability to resist risks, lack of independent brands, can not grasp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ir own destiny, highlighting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foundry production.Therefore, the key to Chinas foundry production enterprises is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value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foundry learning to gradually master the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to achieve the enterprises industrial upgrading, until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ependent brands. On the whole, the knowledge transfer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ehavior of ente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upgrading of OEM enterprises are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process.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outsourcing system, the transfer and learning of product development knowledge among the enterprises is beneficial to the enhancement of the mechanical ability of the foundry production enterprises.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knowledge of the contract between the supplier and the supplier, the evolution of knowledge spillover and learning feedback mechanism between enterprises, the external effect of innovation is multiplier (Tao Feng, 2008). Therefore, how the generation working mode of foreign enterprises of advanced technology for knowledge transfer, of knowledge absorption, create, while implementing the correspond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y, promoting leap of the ability of R & D, design, management, realize the promotion function of the enterprise, it is OEM production enterprises successfully upgraded the key. This is the primary content of this paper.Key words:OEM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Strategy Independent innovation 前 言代工企业是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发展的结果,是后发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融入国际分工的途径之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积极吸引外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在我国形成了很多专业性的代工企业,电子、纺织品、玩具等行业的代工企业特别多。这类代工企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代工企业加快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融入跨国公司价值链的步伐,带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的发展,解决了我国部分就业,也通过代工方式学到了国外先进的技术,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今后的几十年里,代工企业在我国将继续存在,将继续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随着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我国制造业领域的代工企业将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但随着金融危机的日益蔓延,其影响已经从虚体经济扩散到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扩散到发展中国家。面对金融危机,我国代工企业也受到最为严重的影响,并且我国的代工企业一直以来被限制在国际生产价值链的最底端,一直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危机。因此我国代工企业如何突破困境,转型升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主要是我国代工企业脱离市场、优势下降、利润低下、品牌缺失等特征紧密相关,导致大多数代工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获利微薄,发展动力严重不足。面临全球经济化的竞争冲击,我们不得不对“代工生产”模式和“代工企业”进行重新思考,本文基于我国代工企业的生产模式分析,在分析代工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一、代工企业的含义与现状(一)代工企业的定义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俗称“贴牌生产”或“代工生产”,这种生产方式由于其高效率性,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含义是指品牌拥有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并且控制销售渠道,而具体的加工任务则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委托同类产品的其他厂家生产,之后将所订产品低价买断,并直接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进行销售。这种委托他人生产的合作方式就简称OEM。其中,承接加工任务的制造商被称为“承包企业”,也叫“代工企业”,委托生产的企业称为“发包企业”。从世界范围来看,外包生产已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载体和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主导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外包生产由发达国家之间扩展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并由传统的服装、鞋类、玩具等轻型制造业扩展到家用电器、运输设备制造等重型产业。 外包生产正在成为发达国家传统制造企业摆脱困境,重新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我国较低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对追求制造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强化核心业务能力的发达国家制造企业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中国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二)我国代工企业的现状OEM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一种方式,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代工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是国际分工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跨国经营的主体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经营方式主要是将自有品牌扩展到其它国家和地区。自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全球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步减慢,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在此情况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全球跨国公司纷纷实施全球战略和归核化战略,进行产业国际转移,从而导致了许多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开始以OEM方式参与跨国公司的价值链,融入国际分工,参与全球化。所谓全球战略,是指跨国公司从全球角度出发,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抓住全球性机遇,进行全球性选择和部署,确定全球性战略目标,获得最大经济收益。所谓归核化战略,就是跨国公司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集中资源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或工序,把主业做大、做强,把非核心的业务或生产工序剥离出去。由于实施这两种战略,跨国公司依据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分工和活动,把每一个生产工序都放到最佳的生产地点,然后在某个地区集中装配,最后再返销到各个国家。一般情况,跨国公司把核心技术和品牌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把较高技术含量的生产工序放到技术水平较高、生产成本较低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把劳动密集型生产工序和组装放到劳动力价格便宜、投资环境好的发展中国家。对于承接跨国公司部分生产工序的发展国家来说,其国内就出现了专门为跨国公司服务的专业性企业或配套企业,这类企业就是“代工企业”。(三)我国代工企业的类型1、初级代工生产初级代工生产,即组装与部件代工,代工企业按照生产合同承接简单组装或装配工序以及简单部件的生产,一般不生产制成品。2、中级代工生产中级代工生产,即贴牌代工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也称为原始设备制造,代工企业按照发包企业的订单生产产品,然后由发包企业贴上自己的品牌进行销售,它与初级代工的区别主要在于代工生产的是可供销售的制成品,但是这种制成品需要贴上发包企业的品牌后才可以进入流通领域。3、高级代工生产高级代工生产,即设计代工 ODM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也称为原始设计制造,代工企业由于参与上游产品设计工序的能力得到提高,它不仅按照发包企业的订单生产制成品,而且逐步承接产品设计环节或工序,但代工企业仍然没有自己的品牌,它与发包企业的关系仍然以生产委托合同维系。 由于中间产品与制成品的界限有时很难区分,一般认为 OEM 也包括初级代工生产,因此本文所研究的代工生产主要指 OEM 这种生产模式。(四)我国代工企业的地位我国代工企业虽然已经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外包体系,但始终处于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技术含量仍然较低,价值分配处于弱势地位。下面将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例来进一步阐述我国代工企业的地位。20世纪60年代,随着全球产业转移浪潮的兴起,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梯度转移,加速了全球价值链形成的进程。50年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与转移,拉开了战后经济振兴的序幕;70年代以装备制造业为特征的资本和技术密集性产业的转移,带来了东南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进入90年代,国际产业的转移呈现出多层次梯度转移的特点,生产外包成为产业转移的新兴主流方式。从产品价值链看,表现为价值增值环节愈益集中于少数拥有竞争优势的跨国企业手中,而低附加值环节(如加工制造环节)则通过外包的方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电子信息产业产业,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从产业间垂直分向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相结合的混合分工转变,是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以及同一产品的不同工序进行水平分工得到加强。发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将其劳动密集型环节向外转移的趋势加强,为发展中国家加入电子信息产业的全球分工体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各环节在全球不同区域分布以及在不同区域集聚的现象非常明显,已经形成各环节在相应区域集聚发展为基础的协同发展链条。我国的多数电子厂商还停留在承接欧美发达国家的计算机外围设备的低端产品的OEM。目前,信息技术领域的全球跨国公司中的90%已经在华建立企业, 摩托罗拉、诺基亚、宏基电脑等公司已将我国作为其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环渤海地区目前形成了以整机生产为主体,电子元器件为基础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体系。虽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但在这快速增长的背后,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仍然处于价值链底端。从产品生产效益看,自2005年以来,跨国公司在我国开始进一步拓展低端产品领域和二、三级城市市场,产品价格竞争更加激烈,而国内企业技术创新 不足,产品同质化加剧了竞争程度,导致电子信息全行业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具体来看,2008年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增速一直保持20%以上的水平,下半年起开始逐月回落,11月、12月规模以上制造业收入同比分别下降0.1%、 2.1%。就出口来说,上半年出口增速达到23.6%,至9月底降至20.5%,全年増速仅为13.6%,比上半年下降10个百分点。2008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效益增幅下降8个百分点。前11个月,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利润1559亿元,増幅同比下降 8.3个百分点;计算机、家用视听、电子元件行业利润出现负增长。而根据跨国 公司公开发布的财报数据,2008年,软件巨头微软公司净利润为260亿美元,英特尔净利润达到150亿美元,IBM净利润为120亿美元,其中,微软、英特尔的利润率都在20%以上。从产品的科技含量看,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进入门槛低,每年有大量企业进入,造成产业组织松散,接近完全市场竞争的状态,全行业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但缺少具有绝对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规模经济不显著。在过度分散的产业组织结构中,谁也没有价格主导权,对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渠道零售商价格谈判能力不强。因此,上游环节的价格传导到制造业环节再也无法传导下去,主要表现在能源、原材料等上游资源性产品价格节节上升,而制造品价格无法上升,导致制造环节的利润大量向上下游转移。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开放型循环经济,上游原材料、元器件净进口,而整机制造品净出口,在上游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如果制造环节不能进行价格传导,总体上侵蚀的是“中国制造”的利润,制造环节的投资收益率急剧下降。因此,总体说来在目前整个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中,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组装能力较强,研发和设计能力较弱,产业发展依赖国外的关键产品和核心技木,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标准、专利等极少,产业主要增值来源于加工制造,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程度仍很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与国外产品竞争,因而导致我国产业链延伸也会受阻。向上游延伸,我国代企业对上游资源的整合、控制能力不足;向下游延伸,则会遭到跨国公司的低端锁定。例如从我国各计算机企业在微笑曲线上的位置来看,我国的计算机企业基本上处于加工制造领域,方正、同方、浪潮等品牌影响和销售网络局限于中国内地,我国计算机处于世界计算机产业链的低端,国产产品仅少数几个产品有竞争力。二、影响代工企业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承接跨国公司及其在华投资企业的外包业务是中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生产分工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跨国公司的外包活动大量进入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代工生产参与到全球生产分工体系中去。 这不仅促进了我国出口贸易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为推动自身价值链的跃迁并实现本国制造业产业的成长和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但是代工企业的内在特质注定了其不能久远的命运,影响代工企业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自主创新能力由于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都是相对劳动密集的简单生产环节,而不是技术和研发相对密集的创新性活动,因此,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代工企业只是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一个随时可以被替代的生产组装车间。 一方面,存在新进入者的潜在威胁;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残酷压价,没有谈判地位和自主定价能力的代工企业只能选择压低工资和污染环境来转移成本压力,而低工资无疑会限制本土市场需求的扩大,导致代工企业对国际市场依赖加大。 同时迫于技术进步和竞争压力,代工企业不断进行设备更新和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生产规模,导致产能进一步增加,过剩的产能在国内市场得不到释放,只能转向国际市场,这进一步加重了本土企业和国民经济对跨国公司和国际市场的双重依赖,代工企业成为跨国公司的附庸,本土国民经济的粗放型增长难以实质性地改善国民福利。(二)自主品牌自创品牌与代工相比,在研发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而承担更多的技术风险;在销售阶段需要直接面对众多的终端消费者,因而承担的市场风险也更多。 面对这些风险:一方面,基于趋利避害的特性,代工企业很少涉足自创品牌;另一方面,代工企业也不能做自有品牌, 否则就跟合作的发包企业构成了竞争关系, 发包企业一来担心代工企业做自有品牌会抄袭它的设计;二来担心在产能吃紧时,代工企业只顾自有品牌产品而影响代工产品的按期交货。 但是品牌是开拓市场和较高利润率的保证,没有品牌只能受制于人,不能与跨国公司讨价还价且只能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最底端,从而导致企业在遇到风险时应变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到外部影响。 例如纺织服装业,国外企业控制了上游的制造开发以及下游的服装设计, 在市场上形成了强有力的品牌效应。由于没有国际品牌的支持,中国服装企业的订单价格因此缩水7成以上。此外,代工企业为增加与品牌商的交易量和提升产品层次,往往针对特定客户的需求、围绕某种特定产品的生产进行专属投资,这种投资具有沉没成本的性质,一旦与特定客户的合作关系结束,代工企业的投资有可能暂时闲置,蒙受损失。(三)生产优势跨国公司生产外包的动机就在于提高制造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使其更专注于核心业务能力的提高,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我国低廉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和吸引外资的各项优惠政策曾经一度备受跨国公司的青睐。 但随着技术工人的缺乏,人民币的不断升值,能源成本不断上升,产业结构战略的调整和日益严格的环境政策,使得我国的成本优势与其他地区特别是越南、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相比不断下降,这些国家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日益增加,很多跨国公司已经减少了在中国的生产订单并转移到了周边地区。例如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近年来降低了在中国的采购比例,但它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采购比例却在持续上升。(四)利润水平通过代工生产,工资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迅速成为低技术产品甚至中高技术最终产品的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在这方面,中国的表现无疑是很突出的,代工企业可以较快地从传统低技术生产领域进入到复杂的中高技术生产领域,并在跨国公司生产组织的推动下迅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反应能力。但是由于跨国公司的严格控制和企业自身资源不足的双重约束,代工企业很难拥有自主技术能力和自主品牌,所以经常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制造环节。 因为制造环节较低的进入壁垒,造成发展中国家之间过度竞争,导致产能远远超过市场需求的增长,结果全球初级产品价格飞涨而制成品价格下跌,代工企业的利润不断摊薄。数据显示,OEM的生产方式利润率只有15%,而ODM和OBM(自主品牌)的利润率都在35%以上,而我国一些加工贸易企业获得的利润只有1%2%。如此之低的利润率,使代工企业应付市场环境变化的回旋余地大为缩小,要么降价,要么拒绝订单,而选择后者则意味着与发包企业合作关系的结束。(五)市场需求市场始终是企业经营的风向标,一个忽视市场的企业必将遭到市场的淘汰。 我国代工企业在从事多年的贴牌生产之后,已经失去了对市场应有的敏锐性, 只是按照发包企业的要求进行生产,不能把握市场的终极需求,无法建立高效的销售网络,不会灵活使用多种营销方式。代工企业的产、供、销三个决定产品利润的关键环节都掌握在发包企业的手中, 基本上失去了经营的自主权。 由于发包企业控制着品牌和分销渠道,代工企业一般不具有分销控制权,尤其是那些没有分销网络的代工企业,订单和市场牢牢控制在发包企业手中,一旦有成本更低廉的国家和地区可以替代,代工优势也将迅速转移,代工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倒闭的危机。全球著名的体育用品制造商耐克公司 1980 年进入中国,由于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它在中国的业务迅速扩张,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不断下降,耐克公司的生产业务开始向劳动力低廉的地区转移。 目前,越南已经取代中国成为耐克最大的境外生产基地。三、我国代工企业通常的升级路径通过以上分析表明,代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的路径是多祥化的,根据外包 理论代企业的升级路径主要有三种,即与产业价值链一道实现整体性跃迁、 在价值链内部的个体性攀升以及价值链之间的横向跨越,具体总结见表3-1:表3-1中代工企业的一般升级路径升级路径表现形式成长条件整体跃迁产业链升级技术革新、产业转移个体攀升OEM-ODM侧重技术研发OEM/ODM-OBM侧重渠道和品牌建设横向跨越产品多元化资本雄厚、技术关联代工企业在其自身成长过程中存在多种路径,相应有不同的发展模式,而结合我国代工现状来看,目前我国OEM模式的发展可以釆用的以下几种路径: 第一种是,代工水平的整体跃迁。这种模式一般根源于产业内技术革新或跨国公司全球范围内的产业梯度转移。其典型代表是我国台湾电子信息产业的转型,它从OEM发展到ODM后,将OEM服务外包给大陆制造商或者从接在大陆投资建厂提供OEM服务,形成了所谓“全球品牌,台湾设计,大陆制造”的产业价值链。我国台湾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经历了产业链升级的过程,因此,台湾经济体迈向了更具获利能力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经济领域,成功完成了以企业为中心,由低级到高级的四种不同层次的升级路径:即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产业功能升级、价值链升级。就我国大陆代工企业而言,在代工过程中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以提高产品制造环节的附加值,当其所在的产 业价值链实现升级时,可以随着价值链一起实现整体跃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新的价值链上仍处于生产代工环节,但是由于价值链在跃迁过程中整体附 加值增加,代工企业的増殖能力有所提高,因而也获得了成长发展的机会。第二种是,侧重技术研发和服务,走技术路线。即从OEM升级到ODM,甚 至DMS、EMS等高级形态。具体反映为代工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内部向上游攀升, 参与代工产品的设计环节,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技术的外溢效应,即利用委托方提供的设备和技术从事技术创新活动,实现设备改造和产品技术 升级;二是按客户要求设计、开发产品。我国大陆的一些知名代工企业正处于 OEM与ODM相结合的过渡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美的、国光电器等;而OEM 发展成到EMS、DMS的业界的典型代表有广达、伟创力等。第三种是,侧重渠道和品牌建设,走品牌路线。即从OEM升级到OBM。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在实施OEM战略的同吋,进行渠道和品牌建设, 最终达到OBM; 二是OEM企业通过收购别的品牌企业达到向OBM战略转型的目的。目前,韩国已经成为从事OBM生产最先进的国家,自有品牌产品包括汽车、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等。台湾厂商则在电脑、自行车、运动器材和鞋类等 领域先后进入到了OBM阶段,业界的典型代表有宏基、台电等。我国大陆拥有 支撑自由品牌的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也培育了一些由OEM向OBM转型过来的国内知名品牌,如TCL、格兰仕等,但在国际市场较长时期内还只能是OEM与OBM 相结合,如创维、TCL在国外有自己的品牌,同时它们也为曰立、三洋等国际品牌做OEM。 第四种是,进入更具增值潜力的行业,走产品多元化路线。是指我国的代工企业从目前所属的价值链转移到新的、价值量更高的相关产业价值链上去, 以获得相关产业领域的高收益率,这种模式出现的条件是企业具备一定资金实力,并且价值链之间具有技术相关性。与价值链内部的攀升相比,这种转型更具有灵活性,且可以有效分散风险,避免企业被锁定在某条价值链上。此外,丰富的产品线还可以为将来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打下坚实的产品基础。因此,在全球化的复杂环境中,已经做大的代工企业应该主动进行行业选择,培育几条有潜的价值链。业界典型代表有格兰仕、富士康。OEM-ODM是走技术路线,OEM-OBM是走品牌路线,它们本质上都是价值 链内部的个体性攀升,谋求高附加值;VrV2是OEM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它本质 上是价值链间的横向跨越,这既出于高附加值的考虑,也出于风险性考虑。四、代工企业战略转型升级的策略 针对影响代工企业持续发展的因素,提高我国代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价值链的跃迁,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提高组织学习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代工企业要以技术创新和差异化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可“边干边学”,通过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提高追赶先进企业的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尤其要注重学习先进企业如何在价格、质量、交货期、售后服务等方面满足客户的需求,学习降低生产和时间成本的竞争手段,发展规模经济和速度经济。具体地说,代工企业可通过设立知识、信息的收集管理部门建立内部的知识共享、转移和创新机制,努力将合作合伙伴的知识内部化,技能内部化,并将内部化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结合起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代工企业要与发包企业建立互信的合作关系,增强双方的相互信任,减少发包企业知识转移的风险,提供更多的产品附加价值。 (二)着力开发自主品牌 首先, 要清晰地认识到代工运营与品牌运营之间的差异,包括目标客户、增长方式、产品线、市场投入、运营方式和资源整合等的区别,从而体现在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中。其次,应专注于品牌力的打造,不仅要制造出色的产品,而且要对产品的名字、定位、消费者细分、消费者核心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对产品的核心卖点与价值、产品外观表现、包装设计、产品的价格及价格体系进行设计与规划,这是打造自主品牌的核心。最后,要重视经销队伍的建设,根据企业与市场的目标、渠道模式等反向构建企业的营销组织、流程,并打造属于企业自身的、符合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团队。 (三)重视生产要素质量的提升在工业经济时代,能够在国际分工中取得主导地位的国家依赖于投入巨额的资本和机器设备,而劳动力和能源、土地、气候等自然资源数量的优势并不起决定作用。 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则意味着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拥有更多的支配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资源短缺、环境制约、贸易摩擦等矛盾日益凸显,代工企业无论是向专业代工服务发展还是培育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都亟需提升生产要素的质量,由主要依赖资源投入、廉价劳动力为主转向依赖人力资本优势、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为主。 因此要通过加大教育培训投资提高我国劳动力的素质,为企业自主研发,培育品牌奠定人才基础。此外还要对现有人才进行改造和升级,培养具有知识管理与创新管理、市场分析与产品创新、信息科技与电子商务、品牌经营与客户服务、销售渠道开发与物流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四)向产业价值链两端发跨国公司转移到中国的中间产品生产环节是其价值链中附加值比较低和跨国公司投入预期弹性比较大、而代工企业的供给弹性比较小的环节。 这使得跨国公司容易挤压代工企业,降低渠道成本,转移风险,谋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产业链下游的跨国公司实力较强,而我国的代工企业由于发展时间尚短,缺乏具有实力的大企业,因此短期内有必要利用产业政策干预的方式来促进代工企业集中度的提高,整合上游代工企业的资源,通过兼并和重组的方式,以大公司大集团为载体,形成寡头垄断或寡头竞争的产业格局,增强代工企业的不可替代性,增加与跨国公司的谈判筹码。 从长期看,可鼓励和扶持某些已有一定实力的代工企业提高研发水平和创建品牌,增强技术创新和品牌经营能力,从而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原始设备制造商。(五)开拓自主的国内、国外市场代工企业之所以受制于跨国公司,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只生产加工产品,而没有自主的销售市场。 因此代工企业要以市场营销观念为导向,而不是仅仅追求经营效率,更不能通过彼此简单模仿或者打价格战、广告战等低端竞争手法超过竞争对手,而是要对国内、国外市场进行认真调研,掌握市场营销的现状,追踪消费需求的热点及动向,在产品的品质、包装、颜色和式样等方面实施产品的差异化,提供给顾客独特的价值。 同时政府要在加速市场化改革,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发挥作用。(六)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府对价值链外部租金的创造具有重要的影响,即政府通过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可以增强地方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价值创造能力和竞争力。地方政府应 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要素察陚结构和增强要素组织能力等方面来改善区域投资环境(胡军等,2005)。具体而言,以下几点相当重要:(1)优化中小代工企业的融资渠道。政府可以考虑放宽对中小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限制,一方面,准许民营企业联合组建中小民营银行;另一方面,可以将地方非正规金融机构纳入到正规的金融体系,加以规范和管理。(2)保护和激励代工企业的技术创新。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可以保护和激励代工企业的技术创新,也可以推动跨国公司在我国实现R&D本地化,这有利子跨国公司的知识溢出。此外,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基础科学研究,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提供支撑,并且协调整合创新资源,整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 等各方面的科技资源,促进它们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建立起以企业为 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3)积极发挥政府作用。规范代工企业行为和代工市场秩序,搭建高水平的公共支持与服务平台,为增进企业间公平竞争,強化市场势力创造条件。政府一方面要推动代工市场结构转换,并充分发挥规范代工企业行为和代工市场秩序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行业协会、民间商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建设与改革,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和商户协调职能,以民间自治性组织来规制代工市场的内部恶性竞争行为,减少市场内耗,从而进一步强化代工企业的市场势力。(4)推动产业集群化。作为政府,首先要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消除可能存在的政策和法规上的障碍,推动相关产业的OEM企业依靠业务联系或地域联系形成产业集群,并建立支持(中介)服务机构加强集群内部知识和信息的流动传 播;此外,可以由政府牵头,在集群内部建立技术研发联盟,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