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绿色蝈蝈1.doc_第1页
23绿色蝈蝈1.doc_第2页
23绿色蝈蝈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课 绿色蝈蝈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吮取、窸窣作响、满载而归 ”等词语。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蝉的生活习性。(二)能力目标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3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三)德育目标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信念。教学重点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练习快速阅读筛选并概括要点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教学方法1朗读法。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如拟人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2研讨点拨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文章突出的写作特色。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疏通文字,理清课文层次。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要点。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教学步骤一、趣味导入1、猜谜:“大姐天天逛花园,二姐做饭香又甜。三姐织布到天明,四弟弹琴夜黑天。(猜四种昆虫)”谜底:蝴蝶、蜜蜂、蜘蛛、蝈蝈2、欣赏图片:蝈蝈3、导入课文(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投影:法布尔与昆虫记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通过自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他热爱昆虫,仔细观察大量昆虫活动,掌握了富足的第一手材料,用近20年的时间完成科学著作昆虫记,共十卷二百万字。昆虫的故事:又名昆虫记, 是一部有关昆虫的鸿篇巨制,共十卷。作者以人性关照虫性,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鲁迅三、检查预习,读准下列词语:扰乱 喑哑 哀号 狩猎 喧嚣 哀鸣 静谧 篡夺 沉寂 酷爱 窸窣作响篝火 吮取 气氛 劫掠 满载而归 四、快速阅读,整体感知,了解绿色蝈蝈。1、快速阅读全文,概括地说说:文章介绍了绿色蝈蝈哪三个方面的特点或习性?明确:文章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叫声、外表特征、食性三个方面的特点和习性。2、本文是介绍蝈蝈的,文章开头有没有直接写蝈蝈?那么文章第1、2自然段在讲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没有。写别人都在狂欢庆祝国庆,唯独“我”在倾听田野的演唱会,被休息的蝉的哀鸣声所吸引,这时主人公才正式登场。 写出昆虫们的音乐会比广场的狂欢更能吸引作者。3、根据各自然段的内容,可将全文划分为几层?第一层(1-2):“我”被昆虫的晚会所吸引,用蝉的休息时的哀鸣引出本文主人公蝈蝈。第二层(3):描写蝈蝈的叫声。第三层(4-11):介绍蝈蝈的习性,重点描写其食性。五、精读片段,走近绿色蝈蝈1、默读第三自然段,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蝈蝈声音特征的词语。窃窃私语 像滑轮 喑哑 连续不断 尖锐 急促 清脆 柔和2、蝈蝈的形体特征如何?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浑身嫩绿 淡白丝带 身材优美 苗条匀称 大翼轻盈)3、食性:蝈蝈的食物有哪些?昆虫 如:蝉、金龟子 水果 青草 同类六、解析称呼,感受作者情怀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并流露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七、各抒己见,拓展训练: 通过阅读全文,你读到了一只什么样的蝈蝈?从哪里读到的?(要求:言之有据)以 “我读到了一只 的蝈蝈。”句式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一只声音柔和的蝈蝈(3);一只漂亮、爱吃鲜肉的蝈蝈(4);一只勇敢且爱吃蝉肉的蝈蝈(5);一只爱吃甜食和青草的蝈蝈(69);一只因为吃同类而显得贪婪的蝈蝈(10)一只吃东西时自私但彼此和睦共居的蝈蝈(11)八、合作研讨:(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2)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呢?(3)文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试结合具体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 “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普通的猎物一样。”本语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好处?(5)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就这段文字与课文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笔法特点。学生回答,教师点拨:(1)课文第1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2)作者是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喜欢吃蝉肚子的。清晨,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又通过变换食物的花样,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这反映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3)“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4)语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蝈蝈同类相食,拿螳螂来作比较。这样写既能使读者了解其他昆虫的习性,又能突出蝈蝈的习性。(5)本文的说明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妙趣横生,生动活泼。九、师生共同归结本文的写作特色:(1)文艺笔调。本文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2)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生动感人。(3)拟人手法的运用。这使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4)通过比较来写蝈蝈。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十、课堂小结本文之所以把蝈蝈写得栩栩如生,将蝈蝈的生活习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主要是因为作者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对自然的陶醉与痴迷。先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再就是运用了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十一、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去户外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