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档案事业史复习重点.doc_第1页
中国档案事业史复习重点.doc_第2页
中国档案事业史复习重点.doc_第3页
中国档案事业史复习重点.doc_第4页
中国档案事业史复习重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试论档案产生的历史条件答:(一)远古原始记事的几种形式:我国历史上主要有: (1)传说记事(2)实物记事:结绳和刻契等原始记事方法(二)结绳记事(识记):在绳子上打上大小不一、各种式样的结子,以结子的大小、多少以及涂不同颜色等以表示不同的意思。结绳是我国最早的记事发法。 刻契记事(识记):在木片、骨片或玉片上刻上符号以记事。(三)原始记事的特点与作用:尽管结绳、刻契图画是一些记事方法,它们代替了部分语言,与一定思想联系起来,在一定范围内有约定俗成作用,可以保存,可以传递。可以帮助有关人们唤起某些具体事物的记忆。总之原始记事在一定范围内已有备忘、信约和凭证作用。(四)以档案本质属性说明原始记事是档案的起源:(1)档案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原始记事不是档案。因为人类的社会活动有言有事,所谓历史记录,必须明确地反映思想,完整的记录时间,而原始记事不能表达确切、完整、抽象的意思。(2)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表达和交流思想,但所有的原始记事都没有记录语言,和有声语言不相联系,因此,具有记事人的随意性。(3)原始记事主要依*历史事实尚存贮在人脑中。所以,这些原始记事方法只能帮助当事人记忆,不能成为普遍的社会交往工具。总之,野蛮人的原始记事和文明人的档案要区别开来。故原始记事档案的前身,即档案起源的形态。(五)分析文字、国家的产生与档案产生的关系: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只有文字才是语言的记录符号,才是人类表达思想、交流经验最直接最确切的工具。文字的产生为档案的形成了社会的客观可能性。文字是档案产生的条件,文字是国家出现产生,文字的出现、文明的诞生和国家产生应该是同步的。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文字作为记录史事的工具而言,是档案产生的条件。而档案的产生是直接和国家的产生联系在一起的。文字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国家管理的需要。文字之最初形式是文书,“最初的文字,是书契”。总之,“大道衰,而有书;厉害萌,而有契”。说明,文书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因素即原始社会瓦解,有了剥削和压迫,人们有了根本的利害冲突,国家进行管理工作,才有了文书档案的产生。档案是国家机关的产物,不等于说早期社会的档案都反映阶级关系,其中多数很可能是生产的记录。但这些系统的成文记录也只能是阶级、国家产生后才可能有。因此绝不是说它是整个阶级社会特有的历史现象。那么,国家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应当是档案形成之时。3.评述商代史官的地位答:我国奴隶社会政治的最大特点是神权政治,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神权政治的鼎盛时期,可成为第一阶段(进入西周,称第二阶段)。商朝神权政治的基本内容是天或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即商代一切大政不是由商王个人专政,更不是由奴隶主贵族共同议定,而是请示神祖命定的。商朝的神权政治是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在国家政治制度中的必然反映。史官是司掌占卜的官员,即通过占卜替神、祖代言的宗教职官。商代史官见于甲骨刻辞和史籍,统称巫和史,专掌占卜、记事和祭祀。由于商王崇尚迷信,一切行事都要由史官占卜、所谓“每日必卜,每事必卜”。史官的主要职掌是一种古老的“天人之学”,他们起着神的作用,是神权的代言者。巫史之能成为神权代言者,和他们掌握知识,是当时最高的知识分子分不开的。他们运用自己的垄断的文字知识,记载政事,制作策命,下达王命,掌管档案。史官是神权的代言者和文化垄断者。一身二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成,更显得他们地位的显贵。4.商周时期的主要档案成分及保管方法答:(一) 成分:(1) 甲骨档案:以龟骨和兽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商朝的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在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是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体现了商代神权政治的基本特点。行文格式:叙辞、命辞、占辞、验辞。(2) 金文档案:刻在青铜器上的记事叙文,兴盛于西周,商主要作为礼器。产生条件有:青铜冶炼技术提高,社会需求,商代礼法制度。内容有:为记录国主册命赏赐而勒铭留字,为记录、祭祀先祖而作器勒铭,为记载战争或重大事件,为记录田地疆界及其纠纷作为信守的凭证。(3) 简牍档案:西周政务文书称简牍或简策,简牍档案有户籍、版图、盟约、刑律、谱牒等。版图档案记载王朝山川领土、人口的重要资料,是周王朝进行政治统治与剥削的依据,为严格区别奴隶和奴隶主等级,按都城、城郊、村野严格编户,不能杂居;盟约是盟书和约剂的统称,盟书是周天子与诸侯、各诸侯国之间及诸侯与卿大夫之间的约盟记载,约剂是维护统治秩序的各种规定;刑律是维护周王朝统治秩序的重要档案;谱牒是周王室与贵族世子的记载。(二) 保管(1) 甲骨档案:集中保管:出土地点集中,宗庙建筑附近;以窖藏方式保管。 有初步的整理方法:原始的归档登记制度,装订,龟甲兽骨分开保管,有目录 集中归档:商王外地活动形成的档案也带回殷都,集中保管 有专门的的经管人员:史官(2) 简牍档案:登于天府:天府是宗庙收藏机构,重视档案收藏于宗庙。制作副本:为方便政务,保护正本,制作副本由不同的机关保存。藏于金匮:档案保管场所,安全防水防火防盗。(3) 金文档案:类似甲骨档案窖藏,窖底与器物间用草木灰填充,大小相套,叠压有序。6.如何评价秦始皇在档案方面的历史功过答:(一) 文书制度的建立:皇帝和臣僚专用文书确立,皇帝“诏”“制”,臣僚上书“奏”“议”。文书体式制定:文书抬头制,文书避讳制。重视效率书面请示制度(二) 重要档案的保管与利用:秦代律法、户籍和舆图档案的保管:多份副本,不准带火入府库。利用: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推行“户籍相伍”制度,编户齐民,由县报郡,郡编成计书报丞相、御史大夫备考;收藏于丞相和御史大夫府中,并设专官保管。(三) 秦代对历史档案的破坏:焚书令是秦始皇为专制集权而施行的极端野蛮的措施,是在思想领域实施专制主义的手段,六国虽亡,但各国档案记录了各国传统和历史,成为被征服者的思想依托,同时,详记秦兼并历史,多有指斥讥刺,为秦始皇所不能忍。焚书主要针对私藏,博士官职掌之内藏书仍许可,说明秦仍要恢复春秋前学术统于官府制度,春秋战国,学术下移,吏师分工,是一种复古倒退。不重视史官记注:改变史官传统职任,取消谥法。秦的文书工作具有开创性建树,巩固了中央统治,防止六国东山再起对档案的破坏是暴改的反映,文化专制的必然结果,古代长期文化财富受到严重摧残,对古代档案产生不良影响。7.两汉时期档案的主要成就是什么答:(一) 吸取秦焚书的教训,重视档案的收集。萧何抢救收藏秦朝中央保存的地图、纬令、户籍等档案,西汉统治者广开献书之路,收集大量图书档案,东汉则进行了大规模的图籍收集。(二) 建立保藏图书档案的处所。著名的有石渠阁、兰台、赤观,西汉还有麒麟阁,天禄阁等,东汉有石室、宣明、鸿都等处,这些既是皇家藏书阁又是王朝中央档案库,王朝中枢档案已从宗庙中分离出来。(三) 两汉王朝档案的利用。一方面是改务活动利用,萧何定汉律、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孙叔同定朝礼;另一方面是文化学术活动利用,代表作有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等。(四) 汉代文书档案的制成材料主要是竹木简牍,少量的还有缣帛,东汉发明了纸但使用不多。(五) 文书档案官员皇帝直接任命,还有通过察举、辟除、考试等途径选拔任用。(六) 中央三公地位下降,尚书台成为文书档案的中枢机构,既掌管奏章收发、批阅、审查,同时负责诏书的起草、转发、记录;地方设刺史、治中、主簿、长史等职。(七) 新的文书分类,皇帝颁布下行的文书增策书、戒书,群臣上呈的文书增章、疏等。8.试论魏晋谱学的产生答:1、谱牒:有族谱、家谱、宗谱等不同名称。它以一姓一族的世系为纲,记其来源,繁衍生息,婚姻状况、人物事迹等情况。2、谱局:是政府设置的专门保管谱牒的机构,由令史具体管理。3、谱牒盛行的社会背景和官府对谱牒的管理和编修: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盛极一时,这是与当时政治制度分不开的。曹魏制九品中正之法,开六朝门阀之风,门第成为每个人获得社会地位、政治权利的依据,国家以门第取士,选官必依谱牒,不以人材优劣为本,惟视门第高下为据,故世家大族特别重视编修扑跌,谱牒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由于谱牒大量产生和广泛应用,专门编修谱牒的学也随之兴起。4、谱牒是古代重要的档案史料,为研究历史学、社会学、人口学等提供各种具体和典型的史料。家族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家族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谱牒是研究中国家族制度形成、发展、功能、特点的重要依据。9.唐代甲历档案和甲库评述答:1、甲库:是唐朝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机关中分别设置的专门保管官员甲历档案的机构,这是国家机关中现行档案的专职管理机构。2、甲历: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官员铨选、任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专门档案,可谓官员人事档案。3、甲库产生的历史条件及意义: 历史条件:唐代甲库的产生是唐代封建官僚制度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和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及铨选制度的产生有了直接的关系。科举制是从隋代开始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唐时为确保任官权利完全集中到中央,又创立了铨选制度,所谓铨选制度就是锄王朝中央最高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外其余官员一般都由吏部按照规定选补某种官缺的需要统一选补,不论是考试、门荫或原官起复都由吏部统一铨选后报丞相,再上奏皇帝。由于铨选制度的实行,吏部要对候选人员的各种材料进行审核,确定任用。这类官员档案称作甲、甲历或官甲。由于铨选官员数量很大,大量甲历档案形成,也就设置了专门保管甲历的库房,称甲库。意义:唐代甲库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出现的具有专门性质的档案库,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当时档案工作的发展。4、甲库令史的入选条件:要求采择公清勤干人员充任,后又要求选派人士充任,以减少流弊。5、三省甲库职任的联系和区别:甲历档案主要由吏部形成。吏部所拟注之官,就形成“甲”,经尚书省长官“署甲”后,由门下过门下省。申门下的甲,称“官甲”,谓之过官。“过官”既由门下审核。拟官不当,门下可予以驳正。门下省同意则由门下再过中书,中书省同意则在所进官甲上画“可”字,称“敕甲”,原件退回门下省归档。并抄送尚书吏部执行,盖“制可”骑缝印。对授官者,谓之告身。可知,三省甲库既有分工、又有联系,形式上是中央三省机关三个官员人事档案库,实质上是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中央人事档案库。6、唐王朝为加强甲库甲历档案管理,要求除在三省贮存甲历外,还要多制一分送内库保存。唐王朝还规定甲库甲历“每逢选时,常加检点收拾,”关于官员升迁需查阅家里唐王朝也有严格规定。对于向吏部提出授官人员必须由三库共同检查他们的甲历10.隋唐工作制度简析答:(一)形成管理阶段的制度1、四禁制度这是针对负责起草皇帝记令文书的中书舍人而制定的。其内容为“一日漏泄,二曰稽缓,三曰违失,四曰忘误,所以重王命也。”即在起草文书时,必须注意保守机密,及时迅速,并杜绝出现遗忘和其他差错。2、避讳与平缺制度在起草文书的过程中,有严格的避讳制度,违反者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中国历代王朝都极为重视避讳之事, 唐代 则渐次发展到极致。“公文起草时 必须遵守避讳制度。”唐政府通 过律令, 在这些方面作了大量细 致的规定,“诸上书若奏事, 误犯 宗庙讳者,杖八十;口无及余文书 误犯者, 笞五十; 既为名字误犯者,徙三年。”3、用纸制度唐代随着纸张的普遍应用,在文书用纸方面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当时,纸张的种类很多,原料、色泽各有差异,其用途也有区别,如黄纸(中书会人起草记令文书时用)、白麻纸(翰林学士起草文书时用)、白藤纸(皇帝为赏赐、征召而颁发的救书用)、黄麻纸(慰问出征将士的叙书用)、五色金花白背纸(对邻近少数民族国家国王的赏赐放书用)、金花五色统纸(用于任命将相的告身文书)等。仅从公文用纸上就可以判别出不同的发文机关和文书的种类。这一制度使文书整齐、统一,便于分类保管。4、贴黄制度也称贴黄、押黄。是唐代首创的公文改错制度。宋代叶梦得在其石林燕语中写道:“唐制,降放有所更改,以纸贴之,谓之贴黄。盖放书用黄纸,则贴者亦黄纸也。”即唐代的救书是用黄纸书写,当公文有错误需改正时,便用同样的黄纸,覆盖在有错误的地方。这一制度历代沿用。5、一文一事制度即规定一份公文只叙述一个问题或一件事情,不同的事件要分写不同的公文。这一制度防止了公文行文的混乱,对提高公文的准确性,及时性有积极作用。6、公文签押判署制度即公文制作完毕后,文书制作人及主官要签字画押,然后交监印官审问盖印,称判署或判押。监印官判署后,要登记注册,并定期将登记册上交入库,以备查夸。这一制度是为了防止伪造公文,保证公文的准确与安全。7、收文处理制度8、文书邮递制度 唐代文书的邮递由绎负责。绎的设置在唐全盛时达1639个,有陆骄、水绎、水陆兼有释三种。(二)归档保管阶段的制度1、归档制度唐规定:文书经办完毕后,主管机关在文件上订上红色标记,并在文书上端写明年、月、日,然后送交库房收存。“凡施行公文应印者,监印之官,考其事目无或差谬,然后印之,必书于历,每月终,纳诸库”2、勾检制度是唐代文书的监督检查制度。唐代为保证国家行政效率,从中央到地方都普遍实行了文书的监督检查制度,其官员及职掌在唐六典、旧唐书、新唐书中均有记载。唐代官制中,从中央到地方,内外官府,皆有勾宫设置,成为一套独立的以勾检为手段的行政、财政监察系统,这也是唐代官制中具有特色的部分。唐朝勾检制的最高部门是尚书都省,这是中央领导机构设在行政部门内部的监督部门。尚书都省以左、右丞为最高勾检官,唐六典说:“左右丞掌管辖省事、纠举宪章,以辨六官之仪制,而正百僚之文法。”唐人也称都省为“勾曹”,“右丞官居省辖,职在纠绳”;“左丞品秩既高,又居纲辖之地”,其意都是说左右丞行使最高勾检之权。3、文书的保管与移交制度唐代虽然缺乏对文书档案利用价值大小鉴定的深刻认识, 但也初步确立起了文书档案的保管制度。4、保密和安全制度在唐代,中书舍人负责诏敕的拟定,关系极为敏感。对他们就制定了稽迟、违失、忘误和泄露的“四禁”制度。在文书档案处理的各个环节, 都要求经办人员仔细检查,并在文书原件上署名,这样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落实责任,确保文书的安全。唐代政府还规定: 制书官文书只能由勾检官收发,其他人不得擅自拆阅。对于偷盗或伪造官文书或符宝印节等物的行为, 因其严重地干扰了国家正常的统治秩序, 损害了政府的权威,而且很可能泄露机密,不利于文书档案的安全和保密,这类行为是要受到严厉处罚的,“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非大事应秘者,徙一年半;漏泄于藩国使者,加一等。仍以初传者为首,传至者为从。即转传大事者,杖八十,非大事者,勿论”。“把泄漏文书档案定为禁令,强制实行,确保了文书档案的安全保密。”5、档案的利用制度唐代对档案的利用主要是修史。唐代形成了官修史书的制度,设立史馆,专门负责国史和前代史的修撰。史官修史所需的数据来自于各个部门。唐制规定,政府各机构,地方各州县,都有向史馆报送资料的义务,送上来的数据包括天文祥瑞、州县废置、义士节妇、会计赋税、选举选官、外方异域等诸多方面,以供史官采集成史。6、鉴定销毁制度唐朝对于档案规定了鉴定制度,也称“检简”,就是把档案进行分析、研究、检查,哪些档案应该永久保存,哪些档案保留一段时间便可以销毁,问题处理非常慎重, 此外对档案销毁规定极为严格,“文案不须常留者, 每三年一拣除”,“凡文案、诏敕、奏案及考案、补官解官案,祥瑞、财务、婚、田、良贱、市估案, 如此之类长留, 以外年别检简,三年一除之,具录事目为记。其须为年限者,量事留纳,限满准除。”可见,唐朝对档案的销毁、审查是非常严格的, 态度是非常慎重的。11.唐代史馆制度的确立及史馆编史成就答:1、官修史书制度确立的时间: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2、唐史馆编史成就并分析其原因:原因:(1)由于官修史书制度的确立,这一制度的确立不是偶然的,从唐统治者主观看:A、总的说是在政治制度统一下加强封建统治的需要。隋唐时统一大帝国的再建,需要有统一的历史文化观点以扫除分裂割据的历史痕迹,所以通过改编前朝史,新编本朝史以巩固政治的统一。因而较前代跟加强了对文书编纂的控制,确立了设置史馆的官修史书制度。B、与唐太宗的重视也有直接关系,把历史作为吸取统治经验最好的教科书。(2)从编史客观条件看A、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作为修史材料的各种典籍档案也大量增加,单凭私家个人的力量则毕一生精力都难以完成,而史馆的设立,能收集大批史料,集诸家之所长,分工编撰,成书比较容易。所以唐宋以后,凡纪传体正史,多是设馆官修的。B、纸的发明,对于篇幅浩大的史书编纂也是有力的推动。成就:由于官修史书制度的确立和诸司应送使馆事例的制订,在征集大量档案基础上,唐代史书编纂是很有成就的,对前朝史的编纂:廿四史中之八史成书于唐朝史馆。对本朝史的编纂:由于史馆集中了大量的档案,唐王朝就有可能在此基础上编修本朝史书。史馆修撰本朝的日历和实录,“日历”是根据每月封送史馆的起居注和时政记修撰的。“实录”是历代皇帝的编年大事记,唐以后,每一皇帝死后,都撰修实录,成为定制。在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实录基础上还编修国史。典章制度、政书的崛兴是唐代利用档案编纂的一大发展。唐六典是模仿周礼编定的有关职官制度的专著。唐律疏议是保存至今我国最早的刑法典。3、诸司应送史馆事例,这是唐代史馆征集档案史料的法律性文件。“事例”明确规定了各机关应送史馆档案的种类,负责报送的部门、报送的方法和报送的时限,内容详尽而具体。他的制订说明唐统治者对档案收集的重视和王朝各级官府档案工作的发展。12.宋代架阁库评价答:1、架阁库的含义:宋代各级国家机关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是以架阁形式保存温书档案的机构。2、宋架阁库产生的历史条件,中央和地方架阁库的普遍设置及意义:架阁库在宋朝普遍设置不是偶然的,一方面是宋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魏晋以来纸质文书急剧增长需要扩大贮藏。中央机关架阁库最早出现在三省制敕库房中,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制敕文书空前增多,制敕库房是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机构设置的专门编录和保管制敕文书的机构,在制敕库房设有架阁库,负责收贮皇帝诏令、制书和条例格式,同时也是保存机关的一般温书档案。除三省外,尚书省的六部也分别设有架阁库,最高军事行政领导机构枢密院及掌管财政的三司也设有架阁库,其他中央机关也分别设有存贮各种不同档案的架阁库。宋王朝还设有中央档案库,称金耀门文书库,其具有王朝中央档案库的性质。宋朝各级地方机关也陆续设置架阁库。(架阁库最早设置的中央机构)最早史料记载的是北宋宋仁宗时周湛人江西运转使,他曾创千文架阁库,即指档案以年月日先后为序的连粘保管法,使得收掌档案严密有序,防止了档案的丢失,并提高了效率。得到了朝廷的表彰和推广。之后,架阁库在各州县很快普遍设立起来。(宋地方机关最早设置架的阁库)宋代开创了架阁库制度,此后历朝也都沿袭。宋代开始的架阁文书,架阁库机构普遍设置及其确立的一整套管理制度,这在中国档案事业史上有重大意义的变革,它开创了广泛范围内普遍保存文书档案的途径,为档案提供政务利用和日后编史等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宋朝国家机关普遍设置的架阁库,是近现代机关档案室的雏形。13.试论元代吏官出职制度答:1、含义:吏员出职制度是指吏员任职期满,无过错,可以脱离吏职外为官员,即由吏升官的制度。2、特点:吏员以其在职衙门品级的高下,而分为不同等级;同衙门的吏职,地位也不同。次要的吏职可以升转重要的吏职,下级官府的低等吏职可以升入上级官府的高等吏职。3、考核标准:时间:吏员出职皆以执役时间为标准,元朝规定:“理考通以三十月为则,吏员须以九十月方得出职”。秩限:吏员出职最高只能升到四品官。4、主要作用:为元朝培养了大批能簿书、通刑名的事务官,对元朝贵族不通文墨而占居要职的种种弊政,是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从政治上给予汉人和南人知识分子条初路,使其不绝入仕之望,而甘心供元朝贵族的驱使。由于吏员出职的普遍推行,吏员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尤其是从事文书档案工作的案牍吏员,更为元人所倾慕。14.简评照刷磨勘制度答:1、基本含义:照刷磨勘是对政府文卷的定期检查审核,看有无稽迟、失错、遗漏、规避、埋没、违枉等情弊,有则限期改正。2、实行情况:照刷磨勘文卷由御史台、行台、肃政廉访司负责施行,最初每季一次,后改为“上下半年通行照刷”。每次照刷新卷,都要对上次照刷未被通行的文卷进行磨勘。3、主要内容项目:照刷文卷的项目相当多,包括文字上有无刮补涂注,文义上有无差错谬讹,时间上有无倒题、改抹月日等等。结论:文卷经过监察御史详细照刷后,根据检查情况分别著名照刷结论。没有上述差错的文卷,要著名“照过”二字;检查出差错的文卷,则在刷尾纸上标明“违错”;对那些逾期未结,超过规定办文程限的文卷,要著名“稽迟”;负责照刷的官员要在文卷上印署名,以示负责,并对办理完毕照刷无误的文卷标明“已绝”字样,对违错稽迟文卷,则标明“未绝”。作用:照刷磨勘文卷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书处理的速度和质量,同时对档案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一项改善吏治、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的重要措施,为明清两朝所沿袭。15.从黄册档案的形成保管看明代档案的高度发展答:洪武十四年诏天下府州县编赋役黄册。“一一百一十户为里”“每里编一册”。具体编造办法为:有主管部门制定格式,各户将本户人丁、事产依式填写交甲首,甲首汇十户交里长,里长汇总交县。可知,明代黄册制度也是历代封建王朝管理户籍和赋役办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内容、编制以及上报办法与历代有类似的地方,但比历代更为严密、完备。建筑特点:(1)后湖黄册的库房是东西相向的,并前后有窗,便于通风和日晒,这是为适应湖上空气湿度大的特点的而设计的。(2)整座库房座落在湖中岛屿上,既有利于防火,又便于防卫。晾晒制度:黄册库内有严格的定期晾晒制度,当时规定:每年四至十月七个月为晾册时间,十一月至来年二月天冷风急,黄册易损坏,三月不仅有“飞絮”,而是梅雨时节,空气潮湿不宜晾晒。明亡前夕库房近七百间黄册数量达到170万册以上。16.为什么说皇史宬是我国“石室金匮”的典型建筑答:建造时间、性质、所藏档案:皇史宬是皇家档案库的集中代表。始建于明世宗嘉靖十三年七月。收藏实录、圣训和玉牒。从皇史宬的建筑特点分析起对档案的保护作用:皇史宬是仿古代石室金匮之建筑结构而成,是宗庙收贮档案遗风的反映,其建筑特点分析其对档案保护的作用如下:1)皇史宬正殿是不用木料,全部砖石结构,既可防火,又能防震,建筑坚固耐久,几百年岿然不动;2)殿内筑有高台,既可泄水,又可防潮;3)特殊厚度的墙壁可以避免室外温度急剧变化对室温的影响,有利于控制室内温度(冬天保持在15度上下,夏天不超过25度,库内档案最适宜的温度1418度)4)殿内东西两侧对开的窗户和拱形屋顶便于通风;5)五座卷门运送档案出入方便,所有这一切都十分有利于档案文件的保护。17.雍正朝整顿档案的措施与评价答:1、雍正加强档案工作整顿:由于康熙晚年“政宽师省”,“无为而治”,致使吏治废弛,世风日下,官员贪污腐化,不视政事,幕友书吏把持文档暗操权柄,故雍正极为后,整顿纲纪,同时对文档工作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2、整顿的内容:(1)郭清吏治、整顿书吏。措施:首先,严格招募书吏条件和手续,重申役满返籍的规定。书吏著役五年期满后饬令回籍。其有逾期不即起程者,将职衔斥革,立即递回原籍。其次,严禁书吏超额、越权,违者将受严厉惩处。各衙门司员要躬亲政务。不准书吏代替官员处理政事,只准做缮写和文档保管工作。各衙门都要指定专人稽察书吏,严令各衙门对书吏要平时约束,临事访察,时时防范,有罪既惩。此外,各部又设满、汉司务各一人,掌出纳文书,稽察胥吏。(2)加强档案管理:普遍建立了文书档案的副本制度。为了打破书吏把持文档的局面和政务利用的需要,雍正七年谕:“内阁本章及衙门档案,皆应于正本外立一副本,另行收贮。”重申档案文件移交、保管制度。各衙门官员离任时,将所有卷宗无论已结未结,都要造册、钤印、编号登记,加具甘结,保证无藏匿抽改,一并移交。接任官员要逐一清点核查。建立文件稽察汇奏制度。各部院衙门将每月事件已结、未结情由,声明送内阁,内阁设立稽察房,负责稽察各部院奏旨议复建立上缴朱批奏折制度。为了维护皇权,防止泄密,雍正继位后第八天,下令京城内外满汉文武大臣,所有朱批谕旨,俱著敬谨封固进呈,不可抄写存留。自此,缴回朱批奏折成为定制。3、评价:雍正对文书档案工作的整顿,一定程度上遏制和扭转了康熙末年灵芝的颓废之势,为雍乾时期政治、经济的繁荣创造了条件。18.试论章学诚在档案学理论上的贡献答:1)有关档案及其作用的论述提出“六经皆史”。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