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温发电联合捕捉烟道气中二氧化碳装置说明书.doc_第1页
超低温发电联合捕捉烟道气中二氧化碳装置说明书.doc_第2页
超低温发电联合捕捉烟道气中二氧化碳装置说明书.doc_第3页
超低温发电联合捕捉烟道气中二氧化碳装置说明书.doc_第4页
超低温发电联合捕捉烟道气中二氧化碳装置说明书.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低温发电联合深冷中压法捕捉烟道气中二氧化碳装置 技术领域:发电和捕捉二氧化碳相结合,属发电和化工领域. 整套装置充分利用火力发电厂或大型化工厂的低势热能,50-200度 采用二氧化碳做蒸发剂, 氮和氨做制热制冷剂,通过一系列的设备, 把液态二氧化碳通过“热泵”技术, 提供热量进行预热,利用余热,废热最后对2加热气化, 使形成超临界的高压气体10-30. 温度0度左右, 推动气轮机高速运转, 带动发电设备进行发电.。蒸发系统的从付50蒸发成正50度, 有很大的冷量可以利用, 这就为捕捉2提供了很大的冷量. 整套装置利用热泵技术,把烟道气中的温度提出来,加热发电系统的液体2, 使其气化, 又回收液体2之冷量, 来降低烟道气中的温度, 使烟道气中的温度降到-56度, 使烟气中的2变成液态, 通过气液分离塔,分离出液态2 送入储槽, 完成捕捉2之目的。 此套系统运行成本非常低, 因为余热. 废热是不花钱的能源, 发电成本和水电相当, 捕捉的2是商品, 又可以降低了部分发电成本。 它的建造费用和建造周期又远远低于水利发电的投入, 整套系统无碳零排放, 是国家提倡的清洁能源, 对节约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 将发挥重要作用。 它必将是继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之后的又一新成员。 背景技术:发电和捕捉2相结超低温合, 是一种多学科的综合技术, 集中采用了发电工艺-化工工艺-深冷工艺-热泵技术-化工仪表自控. 蒸发剂和制冷制热剂优选,符合整套工艺的技术要求. 设备采用化工/电力方面的先进设备, 这就为以后的投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此发电系统和火力发电相似, 火电是以水为蒸发剂, 锅炉烧煤加热水产生高压蒸汽, 推动蒸汽轮机运转, 带动发电设备进行发电, 而水的临界温度374.20度, 而2的临界温度只有31.06度, 低温废热. 余热完全可以把2加热气化成超临界壮态. 超临界的2气体压力再高也不会液化, 只要有足够量的废热. 余热, 连续加热2液体, 使其超临界的蒸发气化, 就会产生高压气体, 压力可达到30或更高, 推动气轮机运转,带动发电设备发电。 2和2是惰性物质,(1)不燃烧,爆炸。(2)性质稳定. 不活泼. 无毒性. 不破坏臭氧层。(3)极佳的热力学性质. 较高的热导率和比定压热容. 较小的动力黏度. 较高的动力密度. 较小的气液密度比。(4)单位容积制冷量是22的五倍。2以上优点完全可以胜任做超低温发电的蒸发剂。2气的物理特性和2差不多,但它的临界温度-147度,沸点-195度,在制冷循环中,2不会被液化,起到制热. 制冷和有效分离2液体之目的。 2制冷制热系统和氨制冷制热系统,充分利用“热泵”原理,既回收蒸发发电系统2之冷量,用于冷却烟道气中温度,又加热了蒸发系统2,达到冷量和热量都合理应用。优其是原始开车和检修后开车生产都必须利用它们的制冷功能,使设备首先进行降温,达到能液化CO2的低温(-56)使CO2发电作功后,进入制冷系统既被液化,达到安全有效的循环。 CO2捕捉系统,必须在发电系统进入正常工作后才能投入运行。因为氨蒸发降压降温后,吸收烟气中的温度,必须靠热泵(冰机)吸收蒸发发电系统CO2冷量,使氨气液化,同时又对蒸发系统的CO2加热,来满足冰机的要求,完成有效安全的循环,才能达到捕捉CO2之目的。 整套系统是靠3个循环来完成的,既CO2蒸发气化发电循环。N2气制冷制热循环和氨气制冷制热循环。三套循环共同完成发电和捕捉CO2的任务。发明内容:超低温发电和捕捉烟道气中2相结合,其结合点是利用发电蒸发系统2之冷量,来冷却烟道气中的温度,反过来就是利用烟气中的温度,来加热发电系统的2使其气化,这样既利用了烟气之热量,来加热发电系统的2,又利用了2之冷量,来冷却烟道气中温度。超低温发电是一种全新的发电方法,其核心部分是利用临界温度极低的2做蒸发剂,2和3做制热制冷剂,充分利了“热泵”原理,达到热冷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为了充分利用热泵能有效的工作, 首选是烟道气中之热量, 因为降低烟道气温度后(-56度), 2首先被液化, 烟气中的氮. 氩. 氧因沸点更低不会液化, 只要把烟气中的温度降到-56度, 把2变成液体, 捕捉2就很容易实现。因2蒸发系统有很大的冷量,氨制热制冷系统能有效的回收之冷量,用于降低烟道气的温度,这样就能圆满完成发电和捕捉2的任务。整套装置主要特点是,利用低温余热蒸发2,使其气化成高压气体,推动气轮机完成发电任务后,制冷系统把2再液化,送入2储槽,供下一个蒸发循环。而液化烟道气中2,是利用发电蒸发系统2之冷量,利用热泵技术进行合理的冷热交换,完成捕捉烟道气中2的任务。 附图说明:图1和图2组成了发电和捕捉2,相结合的工艺控制流程图。图1主要是2蒸发气化发电系统,图2主要是氨制冷制热系统和烟道气2捕捉系统,但两图又紧密结合,必须把它当一幅图来看,才能迅速了解整套系统的运行情况。. 图1是2蒸发气化发电主图,图2是付图,具体发电过程如下:液体2从储槽中(-53度左右),被调频高压泵打入冷热交换器,和制冷压缩机出来的热气体,进行第一次冷热交换,2得到第一次加热,而后进入2预热器,和被冰机压缩的热气氨进行第二次冷热交换,2得到第二次加热,再进入2蒸发器中,用低势热能(80-200度)对2第三次加热,使2达到50度左右,这时的2已是超临界壮态,只要有足够的余热. 废热加热2,它就会产生巨大的气体压力(30),满足气轮机的要求,完成发电的任务。高压的2气体对气轮机作功后,压力降低,位能增大,气体迅速膨胀,有很大的制冷效果,2气体变冷。出气轮机的2气体和从冷热交换器出来的冷2气混合,一起进入氨冷器,用液氨气化对混合气体进行降温,而后进入膨胀制冷机进行膨胀制冷,2被低温(-56度)所液化,气液分离塔分离出液态2入储槽,供下一个蒸发循环。2气出气液分离塔,又被制冷压缩机吸入,进行下一个热泵循环。 图2是捕捉烟道气中2主图,图1是付图。烟道气首先进入除水. 除尘. 干燥系统,对烟气进行预处理,二次加压后进入板式换热器,和从气液分离塔出来的冷尾气进行冷热交换,使烟气得到降温,而后进入氨冷器,氨吸收烟道气中的温度,使烟道气中的温度降到-56度,2进入液化壮态,进入气液分离塔被分离出来,送入2储槽,成为商品2。 而降压吸热后的气氨 ,被冰机吸入加压后,气氨温度迅速上升,可达到150度左右,送入2预热器,和气化发电系统的冷2进行冷热交换,气氨温度下降成为液氨,送入储槽供下一个制冷制热循环。 蒸发剂2本身不起任何化学反应,很少损耗,主要是漏点和生产不正常时放空,造成损耗。制冷制热剂氨也没有损耗,可以反复使用。制冷制热剂2有损耗,主要是生产不正常时,用液2对气液分离塔进行降温,液2的温度在-180度左右,送入气液分离塔迅速气化,吸收气液分离塔中2热量,2迅速降温达到液化,但进入2循环系统的2含量不能太高,20左右比较合适,高出此范围必须放空,造成损耗,所以必须经常进行补给,以备急用。 具体实施方式:超低温发电联合深冷中压法捕捉烟道气中2装置,它的动力源就是低温热量,所以必须依靠有余热废热,有锅炉的企业来建造。首选企业是火力发电厂,它有大量的废热和余热,锅炉的烟道气质量也高,锅炉产生的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后的低压蒸汽,可以直接通入2蒸发器中,对2进行加热使其气化,产生高压气体,不需要特殊的余热废热提取设备,而且温度和总热量基本不变,便于提高发电效率和装置的稳定性,可以选择大规模的发电和捕捉2装置。 发出的电力可直接上国家电网,无需复杂的上网手续,技术工艺和火力发电相似,职工的培训及设备的维修和备品备件的准备也好进行,以上优点对按装此装置有极大的帮助,能有效地发挥此装置的作用,为节能降耗,减少2排放,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并回收烟道气中的2,成为化工原料贡献力量。 笫二是大型氮肥企业,合成氨装置有大量的废热可以利用,(1)大型气体压缩机的压缩热。(2)变换炉. 合成塔的化学反应热。(3)造气炉半水煤气湿热。(4)锅炉的烟道气热。(5)吹风气锅炉的尾气热。这些热量都可利用,但必须增加一套温度提取设备,把低温废热收集起来,送入2蒸发器中,完成对2的超临界加温,形成高压气体,推动气轮机高速运转,带动发电机完成发电任务。 大型氮肥企业需要大量的电能,这样就可以就地消化,超低温发电装置发出的电力,可直接并入本企业的电网中,供本企业使用,这样企业就可以节省一大部分电费开支,既节能降耗,又科技环保。2捕捉系统,又回收了烟道气中的2,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