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答案请填涂在机读卡上)1梁启超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政治有相似之处。其相似之处是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2观察下列表格,据此可知汉帝太尉在任时间任前职位去职原因备注高祖卢给公元前205前202年列侯迁燕王高祖世交周勃公元前196前196年列侯罢省惠帝周勃公元前184前179年列侯迁丞相高祖遗命文帝灌婴公元前179前177年将军迁丞相景帝周亚夫公元前154前150年中尉迁丞相a.国家政局稳定已不需要设太尉 b.当时各地封国削弱了中央集权c.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 d.汉初为加强皇权太尉省置无常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这种外交、军事与技术上的有限现代化努力,缺乏相应的体制和思想变革,无法振兴国家,并使之成为现代政权。”符合这一论述的历史过程是a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 b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c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 d从辛丑条约到清末新政4美国史学家魏斐德利用冲突反映理论,论述了太平天国起义是由于西方的冲击才引发的,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西方的侵略。这段叙述a材料充分、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结论不含理c材料不充分、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结论不合理5默格尔在历史哲学 中说:“雅典那时有一种活泼的目由,以及礼节、风俗和精神、文化上活泼的平等在不违背这种平等和这种自由的范围以内,一切性格和才能上的不同,以及一切特质上的参差,都得到了最无拘束的发展,都在它的环境里得到了最丰富的刺激来发扬光大。”作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a便于个性发展 b追求平等自由c促进文化多元 d. 注重精神自由6 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十二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受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 有学者认为“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对该土地制度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了井田制度的实质 b从根本上抑制了土地兼并c有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属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7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 a.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从尊君角度论述民本思想,反映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c.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d.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以说明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本质 8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9有学者认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大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属于资产阶级,他们革命的动力不是为资产阶级争取利益,而是从帝制统治和列强的窥视下拯救中国。因此,他们也代表了深受列强欺凌之苦的民族资本家的心声。材料表明革命派a.进行革命的目标不明确 b.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利益c.有民族民主革命的诉求 d.已成为知识分子代言人10在1925年毛泽东在一首词中写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一时期,毛泽东“激扬文字”主要表现在a写出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写出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c发表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d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和论十大关系11.全球文明史中写道:“在1914年的前不久,一位欧洲银行家试图推测欧洲主要国家的稳定前景,以便可以为将来进行明智的投资。他选择了3个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到1920年,他所有的赌注都失败了。因为他选择的3个国家都全部或部分地解体了。”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一战前的欧洲a银行家投机、投资极端谨慎以避免损失b民主思想并没有充分地深入民心c帝制不符合当时欧洲发展的时代潮流d保证国家稳定的前提是强有力的君主12观察下边漫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集团之所以能够形成是由于英法俄等国a.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b.有共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c.都是为了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格局d.都对德奥集团的崛起与霸权野心怀有恐惧13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爆发后的第四天发表讲话,申明美国中立是“显示出极为冷静的判断、高贵的自制和有效的公正的行动”。美国采取这一立场的目的是a希望英德两败俱伤,乘机扩大殖民地b借此与双方进行贸易,扩充美国的实力c国土远离欧洲战场,抵制列强插足美洲d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避免战争破坏14下图为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图中的数据主要说明a战争使西欧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工业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b德国工业水平接近英国c战争带来了饥饿和灾荒,战火将村庄化为灰烬,作为主战场的法国损失尤为惨重d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151918年12月22日陈独秀评论说:“美国大总统威尔逊的屡次演说,都是光明正大,可算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1919年5月4日他又评论说:“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陈独秀有关巴黎和会的上述评论,其前后发生根本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遭到反对b美国同意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c列强签署凡尔赛和约,中国外交最后失败 d美国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16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所说的话:甲:“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乙:“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儿!”丙:“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丁:“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甲是美国的打算 乙是英国的打算 丙是英国的打算 丁是德国的打算a b c d17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某条约的签订使日本十分不满,日本人挖苦英国人说:“无论如何,你们已经给英日同盟安排了一个盛大的葬礼。”这一条约是a.四国条约 b.五国条约c.九国公约 d.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18.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扮演了天使和魔鬼的双重角色。下列是不同时期的民族主义口号,在历史上以进步意义为主的是a“不用官兵,不用国努,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b“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c“去征服剥削掠夺乃至消灭劣等民族,乃是我无可推卸的职责与特权”d“我们要恢复罗马帝国的光荣,地中海是我们的海”19阿拉曼战役前夕,隆美尔飞回柏林求援。希特勒避而不谈增援的事,却授给他一根元帅手杖。希特勒未提供增援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怀疑隆美尔的军事指挥能力 b苏德战场激战正酣难以增援c防备英美盟军乘机在西欧登陆 d轰炸英国本土受挫元气大伤20.威廉夏伊勒在第三共和国的崩溃中写到:“如果美国关注欧洲事务,欧洲和平就有了保障。”下列不属于20世纪四十年代美国介入欧洲事务的是a.通过新的中立法,为英国购买军火提供方便b.确定了美国参战后“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c.苏德战争爆发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d.提出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2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描写到:到9月中旬时,德国人已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他们的飞机已将这座城市炸成一片废墟。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使德国人不能利用他们的坦克优势,而坦克在开阔的草原地带已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这变成了“老鼠战”,人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小巷、院子和下水道里短兵相接。这描述的战役是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c.索姆河战役 d.阿拉曼之战22.下图是某一年的西方各大国国民生产总值图示,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现图中状况的主要背景是(单位:10亿美元)a.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环境相对稳定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开始复苏c.欧共体形成,与美、日经济三足鼎立 d.勃列日涅夫改革,苏联经济陷入困境23阅读“苏联对中国出口总额及其占苏联出口比重统计表(单位:万卢布)”,从中可以看得出正确结论是年份苏对中出口总额占苏联出口比重194917970138%195567350218%19613306061%19641218017%1970224002%a.苏联对中国出口总额及比重不断下降 b.中美关系正常化影响苏联对华出口c.中苏关系的亲疏对两国贸易影响较大 d.中国始终举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24.下表所示“柏林危机”一共有三次,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尽力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b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c柏林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25. 有学者说:“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a全球剧变引起世人忧虑 b世界联系日益密切c国家之间对抗日益激烈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26布热津斯基说:“美国成不了全球警察,也当不成全球银行家,甚至连全球道德家也做不成。因为第一类需要名正言顺的合法性;第二类的根基是拥有偿债能力;而第三类则需自身清白。”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美国失去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b美国霸权行径被世界人民所唾弃c这是对美国霸权政策的理性反思 d美国没有经济实力做全球银行家2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了、四次重要的反法西斯国际会议(下图),其中对战后国际政治关系影响最深远的是a b c d28.1944年,苏联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但由于固定卢布汇价、交流经济情报等规定,最终没有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这表明a.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关系破裂b. 美国准备实行“冷战”政策 c.苏联担心国家利益受到损害d. 苏联将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29.越南战争使美国的财政赤字直线上升,法国总统戴高乐不愿再为美国承担战争的费用,于是从1965年开始将法国的美元兑换成黄金,并在月黑风高之夜用潜艇将黄金运回巴黎。戴高乐的做法a.动摇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b.加剧了美国的财政赤字c.导致法美两国的贸易争端d.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30.垮掉的一代”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流派,它出现于50年代中叶,风行于美国。伴随其国内繁荣富强而来的是高度的紧张和分裂,统治阶级患了共产主义恐惧症。该流派的作家抵制对外战争及种族隔离,用怪癖的内向自我探索和向下沉沦的态度来表示对社会的不满。下面与“垮掉的一代”流派产生的背景无关的是a种族歧视 b朝鲜战争 c美苏冷战 d经济滞胀二、非选择题(共三题,总分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 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预计我国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0%,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列。1991年中国劳动部组团专项考察日本等国的养老制度。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吹响号角。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1996第8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汉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10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出台的背景。(8分)32.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12分) 试从上图关键词中,任选三个,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3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0分)材料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美国举国上下正在为消除工业化、城市化和垄断化所带来的巨大弊端而专注于推进广泛、深刻的进步主义改革。由于长期受孤立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人民在战争爆发前对欧洲的内部纷争并不关心美国与欧洲远隔重洋,相距甚远。在他们看来有了大西洋的阻隔,美国就可以避免欧洲战祸的侵扰。威尔逊政府在最初发表的关于外交政策的几个声明中都正式认可了当时全国上下一致的态度。1914年8月4日,威尔逊正式发表中立宣言,8月19日他又发表讲话呼吁美国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不偏不倚”。高志青美国的孤立主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中立政策(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中立政策对其自身产生的主要影响。(4分)玉溪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答案选择题:adbda cbcca bdbab caaba bbcab cacad非选择题:31、(1)受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汉朝从经济和法律方面优待老人;唐朝以法律明确养老义务;南北朝到宋代政府承担一定的养老职责;明代制定官员60岁退休的政策。(10分)(2)背景:中华民族敬老养老传统;中国面临老龄化问题,养老成为了严峻的社会问题;借鉴国外养老制度的成功经验;改革深化,综合国力增强,关注民生。(8分)32.【答案】示例一:关键词:淞沪会战 滇缅会战 张自忠 主题:国民党坚持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抗战防御阶段,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如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推动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尽管国民党抗战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如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役等。正是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2年初,国民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开辟境外战场,配合了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 从整个抗战过程来看,国民党政府坚持抗战,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示例二:关键词:治外法权 开罗会议 联合国 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