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东海县平明镇九年级语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浙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连云港东海县平明镇九年级语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浙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连云港东海县平明镇九年级语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浙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连云港东海县平明镇九年级语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浙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连云港东海县平明镇九年级语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浙教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教案背景1、 面向学生:初三2、学科:语文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自读文言文,感知文意。(2)预习课文,结合注释、译文通解文意。二、教学课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后面的诵读欣赏。第三单元是议论文单元,要求学生读书要学会“反刍”。但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又是一篇文言文,在学习上又不同于本单元的其他课文。它要求按照文言文的教学思路来学习,同时,它又是一篇相对短小、浅易的文言文。2教学目标()理解古代哲人思想。()顺畅畅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学习逐层深入论证的方法。3教学重点()顺畅朗读背诵。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会句读。()积累文言词汇。重点识记“道”“郭”“池”“域”“亲戚”“兵革”“以”等的意义和用法。4教学难点学习逐层深入论证的方法。采取措施:回顾议论文的常识和学习方法。5课前准备()学生分个小组教学。()用互联网搜索本课资料,写好教案,做好课件。()准备当堂检测。四、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2、自学互动法,3、点拨引导法。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百度搜索】孟子常识【百度图片】孟子(多媒体打出孟子的头像)学生阅读学习材料介绍孟子、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以“孔孟”并称。战国中期,诸侯混战,生灵涂炭。面对这种情况,孟子反对不义之战,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今天我们学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孟子这本书是孟子与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撰写的,文章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要求读音准确 停顿恰当 重音突出 富有节奏正音:(多媒体显示)粟(s) 夫(f)畔(pn)通“叛”【百度音乐】听网络范读跟读。齐读。2、自由读,思考本文的中心是什么。学生发言,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翻译全文(1)明确翻译步骤:“读读课文;想想意思;看看注释;议议难点;说说理解;评评正误”(2)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长记录疑问),并互动讨论(3)教师出示重点及难点帮助学生。词语:道、郭、池、域、畔、亲戚、兵革、以句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理解文意,分析议论方法(多媒体出示)(1)简单了解议论文常识【百度搜索】百度文库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2)课文为了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个中心,列举了那些事例?学生讨论、思考 发言。(3)思考:在第一个事例中哪些词语强调了“天时不如地利”“三里” “七里”“环而攻之”(4)研讨一下:在叙述第二个事例中使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5)文章到第三段中心论点已得到证明,那么第四段有什么作用?这里第(4)、(5)题,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得出结论。先用排比句再次强调“地利”不足恃,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段中,作者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 “仁政” 政治主张,使文章更有普遍意义。5、出示板书: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据 进攻:天时不如地利防御:地利不如人和战争需要“人和”类推 域民固国 治国需要“人和”威天下结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三)当堂检测1、孟子名 , 时期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政治主张是以 来一统天下。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得出的结论是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并翻译:(1)兵革非不坚利也(2)米粟非不多也。(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六、教学反思本文是孟子的经典文章。在教学时,一定要熟读原文,让学生多感悟,多理解。其次是,要注重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