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与环境人口数量、素质与环境9.j110.j1 2013浙江卷 图9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910题。图99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9d解析 读图可知,1950年至2010年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均大于10,为正值,故人口出生率大于人口死亡率,a错误。读图可知,1990年至2010年世界人口死亡率均在10左右,变化最小,b错误。读图可知,199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20,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2,故c错误。读图可知,195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9,197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22,故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10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ab c d10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当代欧洲和北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不可能为北美洲。当代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北美洲地区且增长率接近0,故应为欧洲,为北美洲。11g212.g2j12013四川卷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1112题。时期(年)198519901990200020002011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6.495.726.22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3.774.283.791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11c解析 主要考查分析图表能力。由图可知,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低于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说明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呈增加的趋势。12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12d解析 主要考查城市化带来的影响。据表可知城市人口数量在增加,城市用地在增加,故农业用地有所减少。7j1j28.j1j2m42013新课标全国卷 图3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78题。图37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7d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自然增长率是增加的,总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放慢,但增长仍然为正,故总人口仍然是在增加的;国际净迁移在减少,而国内净迁移为负,处于持续迁出状态。故答案为d项。8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8a解析 从80年代和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国际净迁移看,该城市为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约为1300万,德国最大城市柏林人口约为500万,此外,俄罗斯和德国自然增长率较低(低于1%),排除俄罗斯和德国;再结合国内净迁移率分析,日本国内迁移率较低,故最可能是美国,a项正确。5j12013广东卷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国家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男性女性中国0.614319.57275印度1.438930.66366法国0.711818.47885美国0.93420.17681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5d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知,2009年人口密度中国为143人/平方千米,印度为389人/平方千米,中国人口密度低于印度,a选项错误;2009年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中国为3岁,美国为5岁,b选项错误;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中国为19.5%,法国为18.4%,美国为20.1%,中国与美国最接近,c选项错误;20002010年人口平均增长率中国最低,说明人口增长速度最慢,d选项正确。j2人口迁移与环境 12.(1)f1(2)j2(3)f3(4)l2(5)l22013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图8图9黄山云海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1)图8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_。你是依据图8中哪些信息判断的?请列举两条并说明。这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2)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3)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等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4)游客怎样才能观赏到图9所示的黄山云海?请你提出两条建议。(5)观景时,导游要求游客站在观景台上,除了方便观景,还有什么原因?12答案 (1)乙地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2)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低;地理环境相近)。(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集聚效益(扩大产业规模)。(4)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高处俯视);选择合适的时机。(若回答具体时间,合理即可)(5)保障游客安全。解析 第(1)题,根据题中所给材料可知茶树适宜生长在降水较多、地形有坡度、便于排水的酸性土壤地区。根据要求可知乙地适宜茶树生长。第(2)题,引起人口流动或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第(3)题,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的好处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产业规模。第(4)题,黄山云海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要求,因此其观赏也要满足这两个方面。第(5)题,主要考虑旅游安全。1j22.j22013新课标全国卷 图1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1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图11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1c解析 图示与题干材料都没有提供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总数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所以无法比较各省级行政区的迁出与迁入人口总量。各省级行政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无法比较。迁入人口比重减去迁出人口比重为人口机械增长率,由图分析可知,浙江的人口机械增长率高于江苏,而两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差不大,所以浙江总人口增长率高于江苏。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2b解析 图示各省级行政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皖、赣、黔、川青壮年迁出比重大,会加速四地的老龄化进程;沪、京、浙、粤、津、苏青壮年迁入比重大,会延缓六地的老龄化进程。20052010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整体水平基本都是上升的。7j1j28.j1j2m42013新课标全国卷 图3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78题。图37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7d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自然增长率是增加的,总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放慢,但增长仍然为正,故总人口仍然是在增加的;国际净迁移在减少,而国内净迁移为负,处于持续迁出状态。故答案为d项。8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8a解析 从80年代和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国际净迁移看,该城市为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约为1300万,德国最大城市柏林人口约为500万,此外,俄罗斯和德国自然增长率较低(低于1%),排除俄罗斯和德国;再结合国内净迁移率分析,日本国内迁移率较低,故最可能是美国,a项正确。1b2、b4、d4、n32.c5、f2、n23.j22013北京卷读图1,回答13题。图11图中()a甲地是我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1d解析 甲地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我国日出最早的地方;漠河在北极圈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大兴安岭是我国内、外流区的分界线,而非绝对的内、外流区分水岭;松花江干流自西南流向东北(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上下游结冰期不一致,故有凌汛现象。2东北平原()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2a解析 题目设问针对“东北平原”,由辽河和松花江的流向可知,东北平原中间高,南北低;东北平原夏热冬冷,但是并不出现伏旱,伏旱现象主要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东北地区农业实行国营大农场经营,机械化程度高;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abc d3d解析 20世纪5070年代,人口迁移到东北应该是建设东北重工业基地的需要,外加“上山下乡”的中央政策号召所致。2013安徽卷图1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2325题。图124k1 j224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4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在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总体稳中有升,第三产业比重一直在上升,这就导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013保定调研图x171为某城市2011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图x1711.该城市2011年的人口容量为()a.351万b.105.6万c97.3万d.85.4万2.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a.土地资源b市政c教育d劳动就业1c2.a解析第1题,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桶板,据此可知该城市2011年人口容量是由供养该市人口的最小因素决定的;图中各要素数值最小的为97.3万。第2题,自然资源是制约人口容量最主要的因素,据此结合选项即可得出结论。2013山东实验中学三诊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完成34题。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气候区合理人口容量(亿)合理人口密度(人/km2)热带雨林气候28.00200亚热带季风气候9.30100地中海气候2.2590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7.35303.表中所列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4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3b4.d解析第3题,该表所列举的测算依据为气候区,属于自然因素。第4题,热带雨林气候区由于自然环境湿热,人口稀少,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2013天津市滨海新区联考2010年11月1日,我国人口的总量为13.397亿人(不包括台湾、香港、澳门)。读图x186,回答57题。甲乙注:人口增幅(这次人口总数上次人口总数)/上次人口总数100%图x1865读图甲,下列关于我国共进行的六次人口普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总数呈逐渐增长趋势b我国的人口增幅一直呈现增长趋势c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人口增幅最大d我国人口已进入低速增长时期6读图乙,判断2000年以来影响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政治因素b自然灾害c经济因素d地形土壤7流动人口增加所显示的地理意义是()a使得劳动力的空间配置进一步合理化b给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了困难c缓解了流入地区的人地矛盾d对流出地区带来的都是有利影响5b6.c7.a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信息,我国的人口增幅在第三次普查后开始降低,我国的人口增幅并不是一直呈增长趋势。第6题,2000年以来影响人口迁移变化的原因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化快速发展和人口迁移。第7题,流动人口在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同时,使得劳动力的空间配置进一步合理化,加剧了流入地区的人地矛盾;对流出地区,也会导致人才外流,产生负面影响。82013北京东城区模拟读北京市常住人口调查数据图(图x177),完成下列问题。图x177(1)北京市常住人口2005年比2000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其原因是()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北京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外来人口大量迁入每年新增大量大学生就业abcd(2)人口性别比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北京市的人口性别比是_。(3)由图分析,北京市的劳动力是否短缺?为什么?(4)从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上看,你认为北京市现在正面临着哪两方面的巨大压力?你对缓解这些压力有什么良策?8答案 (1)c(2)102(或103)(3)否,因为劳动力的主体部分是1564岁的人口,而北京市该部分的人口比例达到79%,可以看出劳动力充足。(4)面临的压力:就业压力、人口老龄化。对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发展养老院和家政服务,关心老年人等。解析第(1)题,北京市社会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外来人口大量迁入和大学生就业,使该市人口增长较快。第(2)题,结合性别比概念及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数据进行计算。第(3)题,北京1564岁人口比重大,劳动力充足,并不短缺。第(4)题,结合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可知,其主要存在着就业和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为此,应在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采取措施。92013内蒙古重点中学二模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图x189)图x189材料二与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战友聚会发言稿合集15篇
- 成人礼学生发言稿(范文15篇)
- 感恩父母倡议书(15篇)
- 建筑工地质量安全会议
- 土地职业培训平台
- 插花入门基础知识
- 数据专员培训课件
- 安全健康伴我行班会
- 2025年中考复习必背历史措施类试题答题模板
- 阴囊积液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
- 公务摄影拍摄技巧分享
- 仓储中心退货管理制度
- 丰田锋兰达说明书
- 白宫-人工智能行业:美国人工智能权利法案蓝图(英译中)
- 典范英语8-15Here comes trouble原文翻译
- 六安市叶集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一章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概述
- 工程设计费取费标准
- 清华大学考生自述
- 人机工程学与眼镜
- 中层后备干部培训心得体会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